1991年秋,台湾财团法人陈沼涛文教基金会创办人陈沼涛先生,带着家人一行,怀着一颗爱国思乡的赤诚之心,踏上了回乡寻根谒祖的归程。当他一行回到安溪故乡,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对台办和家族亲人的热情而诚挚的欢迎,使他一家人如同回到久别的家一样温暖。
当他看到故乡的山水胜景、文物古迹,感到安溪建县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代有贤能,是个有文化深度的县份。但当时还在力求脱贫阶段,因想自己是个旅居台湾的安溪人,萌发了为故乡出点力,为父老乡亲尽点心的意愿。那么,做些什么好呢?建祖厝,修宫庙,塑佛像?这固然也是聊表心意的善举,但他不满足这些。故乡最需要什么呢?他察看着,思索着……
在和县领导的座谈会上,陈沼涛先生了解到,县城城区由原来的0.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6.8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现有的学校,已满足不了儿童上学的需求。陈沼涛先生秉性注重教育,当它参访实验小学时、看到教室挤满了学生,询知是教室不敷人口增加之需,虽有增建一所小学,以缓解城区小学生就学困难的设想,但苦于经费无着而稽延。陈先生的心被触动了,他深知家乡要脱贫致富,就必须从教育入手,培养人才。陈先生心情激奋,他找到了为故乡建设出力的地方了。“为故乡建一所学校”!陈沼涛先生当即立下意愿书,答应捐建一所第二实验小学,陈沼涛先生这一意愿受到县委领导的热烈欢迎。于是,谈设想,绘蓝图,很快和县政府达成了在城关地区捐资办学的意向。
1991年11月,山城安溪已是寒冬季节。这一天,细雨蒙蒙,寒风凛冽。陈先生二度莅临安溪。一住进宾馆,陈先生不顾旅途劳顿,谢绝了亲人的接风、有关部门的宴请,冒雨顶风,到河滨北路察看建校场地。只见这里面临晋江西溪,空气清鲜;环城河滨大道逶迤而过,交通方便;地处县城东端,辐射大半个城区,风光旖旎,确是办学的好地方,他非常满意。随后,他又亲自查看了设计图纸,听取设计人员的介绍,并不时提出一两点建议。他郑重地对县领导说:“办学关系到乡民的切身利益,一点也马虎不得啊!”
随后,陈沼涛先生和县领导商定了建一座集30间标准化教室,5间教师备课室,10间男女卫生间,总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的五层教学大楼,造价72.4万元人民币。陈先生立即兑现了第一期工程款6万美元。
1992年1月,教学楼破土动工。在学校建设过程中,陈沼涛先生非常关注,经常通过长途电话、传真,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
安溪县领导不负陈先生的厚望,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内,以雷厉风行、为民办实事的严谨作风,顺利完成了征地、建校和第一期招生工作。1992年8月,陈沼涛先生偕同家属一行四人,又回到了安溪,实地察看了校舍,听取了筹建学校的情况汇报,深感满意。县政府的办事效率,使他放心了。陈先生高瞻远瞩,他又在酝酿着更大的举措。
显然,仅有一座教学楼,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陈沼涛先生慨然决定,再斥巨资15万美元兴建综合大楼。学校综合大楼是按省级示范学校的标准设计的,集各个处室、各种专用教室的六层建筑,总建筑面积
*2610平方米,造价达91.5万元人民币,于1992年12月兴建。同时动工兴建的,还有由县政府集资投建的教师宿舍大楼,建筑面积2630平方米,造价84.3万元人民币。随后,陈沼涛先生又追加1.5万美元,用于学校大门及围墙建筑。
1994年1月,陈沼涛先生先后捐资22.5万美元兴建,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7300多平方米的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各项工程全部竣工。
1月18日,沼涛实小校园里红灯高挂,彩旗飘扬,全校师生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这一天,学校将举行隆重的校舍落成庆典仪式。陈沼涛先生无比欣慰,亲率财团董事及家人一行17人,风尘仆仆,专程回家乡参与庆典。当陈沼涛先生迈着矫健的步伐,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地出现在校园时,受到了安溪县领导、各有关单位数百名来宾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学校落成庆典仪式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宇霖主持,县委副书记陈海基代表县委、县政府讲话,他盛赞陈沼涛先生捐资兴学的义举,对沼涛先生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和敬意。陈沼涛先生也在大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陈沼涛先生谦逊地说:“为家乡的建设尽菲薄之力,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职责。”并当即赠送了从台湾带来的文具用品,又捐赠十多万元,支持学校创建一间电脑室,一间多功能教室和修建操场。
陈沼涛先生不但出资建校舍,而且十分关心学校教育的发展。陈沼涛先生回乡投入心力兴办教育事业,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不仅遭遇亲朋好友的冷潮热讽,即使自己的亲生子女,有的也因不理解而持反对的意见,甚而引起台湾当局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陈沼涛先生仍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仍然坚持己见、义无反顾。陈沼涛先生常常对沼涛实小、沼涛图书馆及沼涛中学的领导者说:“我为了家乡做了这么多有关教育事业的建设,其目的是在培养安溪的学子,使安溪人在中国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学子往后扬名立世,回馈社会。”
陈沼涛先生对学校的各项事宜,事无巨细,亲自过问,精心筹划,先后捐献7.5万元人民币,成立了沼涛实小教育基金会,赠送“586”电脑一台套,出资10余万元人民币,购置了25台电脑;1998年春,又捐资0.8万美元,努力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
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地震,民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陈沼涛先生家也受到了损失。但是,陈沼涛先生不顾亲友的劝阻,毅然于灾后的第二天,亲率其哲嗣陈世锦先生等家人一行6人,再度莅临学校视察,看望学校的师生。陈先生的女儿在卫生部门工作,这次救灾任务繁重,因为不放心父亲的身体,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随行照顾父亲。她对学校领导感叹地说:“我们家已经迁台一二百年了,父亲在安溪既没有儿时的伙伴,又没有熟悉的亲朋好友,甚至连珍山的祖厝在哪里也不清楚,但是,一听说安溪有什么事,就非回来不可,无人能劝阻他。父亲对安溪的感情,我们这些后辈真的无法理解。”是啊,陈沼涛先生对故乡的热忱和执著,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陈世锦先生,身为台湾一大学教授,秉承其父急公好义的传统美德,深谙其父爱乡襄学的良苦用心,为办好学校而身体力行,他曾先后18次陪同其父回到安溪,为学校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学校筹办十周年校庆事宜上,更是拨忙过问,精心筹划,令人感动不已。
陈沼涛先生为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他一再谆谆地告诫学校的领导,一定要把学校办好。学校每取得点滴成绩,沼涛先生均感无比欣慰,勉励有加。为了使学校能够于1999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学校验收,他再次慷慨捐资1.5万美元,供学校添置教学设备。2000年春季,陈沼涛先生原本要亲自为“省级示范学校”揭牌,由于玉体欠安,行动不便,便亲自致电,委托县五套班子领导,为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2001年秋,当学校的“茶都小博士”课题组晋京展示,荣获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喜讯传来,陈先生喜不自胜,特地制作了题写有“贡献辉煌”的牌匾馈赠学校,以示祝贺。
2002年秋,陈沼涛先生委派其儿子陈世锦先生返乡,参加学校创办十周年校庆。陈沼涛先生亲自致电:“期盼全校师生,再接再厉,努力不懈,陶铸英才,贡献社会,提升民族文化水准,恢复中华礼仪风范。”并特地制作了题写有“超伦逸群”的牌匾赠送学校,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使学校师生受到极大的鼓舞。
陈沼涛先生对家乡的奉献是无私的、全心全意的。已是八旬高龄的他,曾先后23次往返于安台之间,记不清多少次电传往返,记不清多少次越洋电话联系沟通。他始终牵挂着安溪的教育、学校的发展。他的贡献如此巨大,然而,没有一次为其亲友私情说项,没有一次为其家族亲人谋利。
陈沼涛先生的古道热肠,其拳拳的赤子之心,这一点学校领导感触尤深。学校领导曾到台湾探望陈沼涛先生,亲眼看到他老人家自奉十分俭朴,而对文教事业的捐献却非常慷慨。在台湾,由他捐资创办的图书馆供人免费阅览,馆内图书丰富,还装有空调,环境舒适,而他的办公室却只有吊扇,陈设简陋;他办的英语免费辅导班,定期聘请英语教师为青年学生开课,其本衷在培养国际型的人才。陈沼涛先生的善举和德行,在台湾他的居住地有口皆碑,深得当地民众的赞誉。
现在,沼涛先生为之倾注心血的教育事业,已结出丰硕成果。沼涛实小已成为“福建省示范小学”、“福建省文明学校”,历年办学成绩斐然,已是名至实归的省级名校。
沼志崇高乐善好施德昭日月;
涛怀坦荡尚文兴教业炳春秋。
凤山巍巍铸丰碑,西溪汩汩扬涛声。斯人已去,功业永存。沼涛实小的师生、故乡的人民永远怀念一腔热血倾故土的陈沼涛老先生!
二○○七年十月
(作者周淡水系沼涛实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苏槐生系沼涛实验小学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