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安溪民间歌谣的音乐特色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安溪地处闽南山区,位于晋江西溪上游,邻县有南安、同安、永春、漳平、华安,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文化、经济等因素,安溪的民间歌谣形成了以茶歌为主兼有民歌芗曲等构成的安溪民间音乐积层。 安溪茶歌音调既有山歌高亢又有闽南民歌委婉的特点,以商、羽调式为主,也有宫、征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也有四声、三声音阶。如《采茶歌》音列是361(3),是一种以小和弦分解为骨干的旋律进行;而《盘山过岭挽茶叶》其音列是3614的回声音阶,实际上14是36的模进而已,于是又把1436构成了大小调色彩交替。而《日头出来红绸绸》则是安溪茶歌中最广泛传唱的16235的五声音阶。安溪不同茶歌曲调,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歌手的演唱与即兴创作,使安溪茶歌的旋律、节奏、色彩、韵味更为丰富多样,十分引人。 安溪民间歌谣音乐部分,除以茶歌为主外尚有闽南民歌及芗曲音乐,闽南民歌调五声音阶的如“十二更鼓”“雪梅思君”“十二步送妹”等,六声音阶的如“打花鼓”“灯红歌”等。近代的甚至以电影插曲填词如《马路天使》的四季歌,其歌词“春季到来百花香,翻田施肥无闲工……”。又由于安溪与同安、华安、漳平相邻,且历史以来经济、文化的交往也十分密切频繁,是以流行于该地区的锦歌、芗曲音乐也在安溪一些地区扎了根,受到当地人民喜爱传唱和再创作。如《英台廿四拜》、《安安寻母》、《种田歌》等即是。 解放以来安溪县音乐工作者,在搜集、整理安溪茶歌、民谣的基础上,并改编和创作了一些新茶歌、新民歌,参加省文艺会演、省音乐舞蹈节的演出,屡次得奖受到好评,有的作为电影纪录片的插曲,如《采茶山歌》《茶乡新歌》等。一九八八年县举办全国“铁观音杯”征歌大奖赛,全国不少词曲作家吸取茶歌的素材与音调,创作了一批优秀茶歌如《想念乌龙茶》、《梦中的铁观音》、《人到安溪不想走》等。 安溪茶歌、歌谣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浓郁奇特的韵味,感人的艺术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