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时期
林桂清讳版,字本图、号克武,安溪新康里罗岩村人。林版父林守中,世代务农,一八八一年农历六月十九日生林版。因家贫,林版只读过几年私塾,识字不多。及长,以挑担为生(任旅长时还将所用“扁担”油漆保存,以留纪念)。时罗岩有林某某,在厦门开茶行,雇林版挑一担白银欲到罗岩发放茶款,林版挑至长泰白帆岭,被歹徒所劫,林版怕追责,惶惶不安。时龙涓散匪严和尚、陈坑来罗岩绑架占应,索身价款大银廿四圆,占应家属只好借款赎回。林版、林营闻后,非常气愤,认为本村人被别村散匪绑架,殊失体面,乃收集一些鸟枪组织民团自卫。
林某某自失款后,聘请北军张毅部派兵进驻罗岩欲追失款,林版惧,乃与林营走避长泰花坑,张毅部出击花坑,林营战死,北兵重入罗岩,烧杀抢劫,无所不为。为此,林版才与堂弟林雷往同安冷水坑抢劫,同伙乌英被捕,关在同安狱中,林版组织一些人冒死化装劫狱,救出乌英,并把狱中所有长短枪三十余杆劫出,带回罗岩,声势益张。
二、依附杨汉烈
一九一八年以后,安溪各地社会治安较为混乱,为防骚扰,先后组织一些地方武装以图自卫。安溪西坪有七社民团。七社即湖丘、金榜、卓源、尧阳、百尺、留山、罗岩。他们组织自卫武装,联成一气,守望相助。其中以尧阳组织最为健全,其次是罗岩,因尧阳接近西坪,又为七社的中点,形成核心。时金榜林源一度成为安溪民军首领,他欲以西坪一带作为根据地,遂进攻尧阳民团,因尧阳地势险要,部署有方,守御多日,林源无法攻下,乃调翁绸(翁藤之弟)、陈岳、肖著(肖镇邦之子)诸部协力攻击,并切断湖丘、金榜、卓源联络线,遣其嫡系林忠山冒死急攻。林忠山,闽北人,自幼养于赤岭林氏,从林源起事,时已擢升营长,此人慓悍异常,凶暴亦甚,所到之处纵火焚屋,乡民见庐舍被焚,士无斗志,遂被攻陷,林源派队屯驻,纵卒骚扰,迫令缴械纳币,乃许和息。其余各社,望风慑服,民团遂解体。其时杨汉烈已崛起内安溪为扩充地盘,派人与林版联系要求合作共事,林版欲得靠山乘势引汉烈之众入罗岩,诱夺民团枪械为基干,组织一连,从汉烈出发。
三、保存实力
杨汉烈得林版、杨学良之助,根底逐渐巩固、学良饶勇善战,林版沉着和缓。当金榜林源被粤军赵光捕杀于安溪官桥,其属下林忠山又暴死。新崇龙一带渐次成为林版与杨学良之势力范围,依新二里亦被囊括无遗。
珍山后洋陈塔死后,其众归陈岳(联辉)统带,陈岳死,陈清东(西)、陈文生(勤)各领一营,于杨持平(时任闽南靖国军第三旅旅长)时隶属第五团,团长为南安人黄炜(选弈),汉烈则为第六团团长。陈清东因愤汉烈暴起,学良骄纵,为保存地盘常欲与汉烈一决雌雄,林版从弟林雷犷悍异常,学良野心方殷,亦跃跃欲试。双方火拼数次,学良与林雷每占上风,陈清东只好退败后洋,不久清东病死,文生孤掌难鸣,内四里民军多数归附学良,而林版则保据小溪一带。
民国十年1921年,杨汉烈升任旅长,以林版、学良分任第五、第六团团长,学良势力伸向长坑,林版保据小溪,双方据地犬牙交错,为谋扩充势力,两方亦时起冲突,林版之众虽不及学良,然林雷却非常骁勇,每能以少胜众。林版得以不被学良兼并,皆赖林雷一手支撑。
四、效忠师长
桂清平庸坦直,为汉烈亡命时亲信,任事忠信勤谨,汉烈愈倚重之,不呼其名,称为“版哥”。迨汉烈受东路讨逆军编制,称师长,即以叶定国、林桂清、杨学良、陈铮等任支队司令。桂清以林雷、郭宗、林景忠任统领,编制与团略同。后林雷与张毅部在华安仙都血战受伤,抬至龙涓举溪不治而死。团长职务由其兄本凤接代,本凤暗弱,其气派不如林雷,故桂清所任的第二支队阵容遂相形见拙,龙涓一带渐次成为学良势力范围。仅郭宗控制举溪、大宝山未被侵夺。汉烈笃念旧谊,每当学良部下侵逼时,常为迴护,故于叶定国脱离安溪民军系统时,汉烈将所部改编三旅,仍以桂清任第一旅旅长。
学良骄悍,桂清不以为念,每当两部冲突时,桂清即向汉烈泣诉,汉烈命往见学良,桂清不以为辱,为师长事业婉转陈词,声泪俱下,学良意有不忍,辄饬所部“勿使版哥太难堪”,时陈铮任汉烈第三旅旅长,拥有大溪一带武力,声势甚张,与第二旅旅长学良分庭抗礼,偶有争执,毫不让步。故学良部属以陈铮为假想敌,双方均以湖头、蓬莱、县城、依新一带为争夺目标,都不与桂清深较。桂清常川走两方之间,力劝息事,因而不但自己得以偏安一隅,且保存“老大哥”地位。
桂清待人有礼,懒慢无威,所部失于约束,军纪不严,每侵取民间衣物,招人怨尤。严冬,抢夺棉被,尤为人所诟病。但桂清未尝凭借权势,戕贼人命、对汉烈相当敬重,始终不二,遇有征召,虽在病困中,亦必力疾以赴。民国十四年(1925)秋,陈国辉占据县城,攻破陈铮老巢东溪,劫夺官桥。汉烈得学良之请,集合全县各股,并力驱逐国辉,桂清闻命即行,不以夙受学良、陈铮之排挤而迟疑,颇有同袍之,义。桂清率部出发之后,师次县城,其部队饷项原取给于当地群众,因局促内地,维持窘拙,乃遣副官向军需处领饷,处长石安国素轻视第一旅,直接答复“无款”,副官责问:“师部无款,数百人将何以给养?”并谓:“无款发饷,当什么军需长?”石安国动怒,即答曰:“钞票银圆都有,可叫林旅长多带几条布袋来装。”副官回禀,桂清亲率百余人,各带布袋趋军需处,安国始惊惧,急从后门溜走,央托财政局长陈瑞扬出面缓解,后由陈铮拨让千元,安国随同汉烈带款造访,负荆请罪,风波乃息。
五、建营德居
1922年,桂清于故里罗岩建三落大厝一座,占地两亩余,有五十房十二厅。其地界原为占姓所有,据当地老人云:此地土名叫六斗丘,论风水系是七星坠地,桂清欲在此地建屋时,宴请占姓长老,宴毕乃出示其意,并用箩箕装白银四箕,排于宴桌四角。乃曰:“桂清荷蒙乡邻敬爱,敢以少许银两相赠,惟我欲建一屋,需用地基,万望成全,倘有他意,尽可发表。”占姓诸长老,只好唯唯诺诺,唯命是听。此屋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成梯形状,不但三十年代罗岩村不能匹敌,而今仍是该村之姣姣者,桂清晚年常栖居于此,现尚保全完好。
六、出发福州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入闽,安溪民军受编,桂清首先拥护汉烈为领袖,集中所部七、八百人,倾巢出发,汉烈借重此一注资本,又得高义之助,乃得号令安溪各股,结队北行,出发福州。集编为新编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以汉烈任旅长。桂清任第一团团长,驻防福州,桂清亦带家眷相随。1927年7月,桂清因兼营茶叶生意,只身回安溪罗岩,其职务由长子林水办代理。是岁十一月,新编军被十一军缴械,桂清属下亦不能幸免。此时惟其部属郭宗尚有存枪,盘踞宝溪,扩张势力,独霸一方,过门虽执恭敬,已不复推尊矣。
七、晚年生活
自新编军被缴械后,桂清从此再不出山,他一心一意修治茶圃,经营茶叶生意,躬耕田园,再不惹事生非。他每年自家经营的茶园,可产茶十余担,加上收购数,年可装数百件(每件三十四市斤),迳发新加坡、马来亚各地,获利以维持家庭费用。晚年家居,常引咎自责,在县城参与杀学良,实不知学良沟通国辉之信件为伪造,以为如此反复小人,死有余辜,故表赞成。每念及此,常嗟惜不已,正因为他晚年能洁身自爱,故当陈国辉部下陈佩玉进攻山仔头及郭宗与叶文龙争夺罗岩,此去彼来,未尝受惊扰。其部属郭宗、林景山则反其是,故林、郭先后于一九四三年冬被剿匪部队击杀。
一九三五年中央军第二十五团开进安溪剿匪,团长窦长清率部过罗岩,据报桂清尚存有“七生五”大炮一尊,勒令缴出。桂清乃于地下挖出,封油未干,炮身尚好,回思旧景,不觉泪下。窦长清笑曰:“老先生步枪已尽,徒拥乙炮,将何所用?非我深知老先生长厚,今日就有杀身之祸矣。”桂清羞愧,无言以对。
八、病卒罗岩
桂清妻妾两人,嫡配高懿勤(本乡双美村人),妾黄玉树(华安仙都人),有子女十三人,大都为抱养子,长水办、次宅忠、三维忠、四选忠、五来旺、六保根(系嫡配所生)、七进令、八进财、九进发(参加福建梅烈警官学校受训,毕业后于一九四六年去台湾)、十进文、十一进界、十二进全,女一(为黄玉树所生)。
桂清晚年,患严重肺病,孤灯残照,苦海余波,卒因不治,于一九三八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日病故,终年五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