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缅返国
陈铮,字铁卿,又名陈瑞金,安溪金谷乡东溪村人。父纲尚,讳盛三,熟读土木工程,侨居仰光,营建筑业,1899年,仰光庆福宫重修,尚承办工程,精心设计,美仑结构,颇受闽侨嘉诩。纲尚娶缅女马尔树,于1890年生铁卿。卿自幼受华文教育,聪明好学,就学于仰光“两广师范”中文系,成绩优异,纲尚甚欣。是时纲尚恰好经营之建筑业颇有盈余,乃于1907年挈妇携儿归国,建“逸楼”一座,延师教诲儿子,铁卿揣摩勤奋,熟读四书五经,涉猎史籍,咸得其要。1909年凭媒介绍与安溪五社村田头角落黄全结婚。1909年受聘于本乡龙坑角落任“私塾”教师三年。1912年,铁卿回乡建三间平屋独自居住。1917年,安溪县长解利民开办师资讲习所。委邑绅陈梅陔任所长,公告招生,铁卿应试,入学结业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毕业后仍回乡任教,课余进修不懈。
二、投笔从戎
1918年,闽南民军蜂起,占据安溪、永春两县,其时恰好有铁卿的堂亲陈财的儿子陈传顶被南安路荇村人洪隋(又名茶油隋)绑架,迫索巨款,扬言如不按期交款,就将肉票处死。铁卿闻后,甚为气愤,乃与诸堂亲协议,到永春聘拳师教习棍棒,邀集青壮年多人,到路荇抓获洪姓村民一名以示报复。路荇洪城立即组织人马要与陈铁卿火并,铁卿因力量较弱为寻得靠山,乃投陈岳部下陈清东任书记职,继即集合东溪乡民枪,变产添置补充,成立一营,隶属陈清东,清东死后,改受杨汉烈编制。
1921年,福建省长李厚基派旅长马步云进驻安溪,杨汉烈受编,奉令进驻内安溪。六月,省军推进蓬莱、官桥,逼迫不已,汉烈愤激,集合各部反攻县城,为省军所败,遂弃湖头、西坪,据守长坑一带,将湖头至县城大溪两岸之潜伏武装归铁卿指挥。诸部以铁卿雍容文雅亦乐为之用。
三、进驻泉州
1922年夏,省垣事变,皖系王永泉驱逐李厚基,马步云以本根失托,仓皇撤兵赴泉州,杨汉烈整队入城,遥受广州编制,称师长,任叶定国、林桂清、杨学良、陈铁卿为支队司令。其后,叶定国改隶张贞,汉烈将支队改编为旅,以铁卿任第三旅旅长,辖李瑶悌、李重远、吴振国等三团。从此湖头至县城一带民军,均隶铁卿,其势力已伸张至安溪依新一带、铁卿又令其弟仰卿任独立营长,陈忠晨任补充营长,洪德套任特务连长,拥人枪千余,据外安溪膏腴之地,整军经武,顾盼自雄。
四、杨、陈斗雄:
汉烈第二旅旅长杨学良拥众最多,骁悍飞扬,忌铁卿系一介书生,乘时得势,素无战功,而声誉显赫,乃殊恶之,遂命所部扩展势力,如有被阻,即以武力解决。第二、三旅到处发生冲突,汉烈制止无效。铁卿军容虽盛,统带多系知识分子,缺乏作战经验,每有遭遇,罕获胜算,铁卿常为此忧虑,乃北盟永春尤赐福(仙游人),东联南安国辉,暗结攻防协定。学良则布置其心腹陈珍国(友参)据芸美,刘维德戌蓬莱,窥视东溪。铁卿则欲以一战荡平,保全地盘,于是双方剑拔弩张。
1923年夏。杨、陈两部于澳江附近发生冲突,各就所在地发动攻势,双方列阵对抗,战云弥漫全县,战区绵亘百余里。尤赐福、陈国辉闻讯,亦调队赴援,声势喧嚣。汉烈派员分头制止,杨、陈均不听命。乃托邑中绅耆林淑研等人,往来调停。铁卿幕僚劝其接受仲裁,但须以各归原防为原则,如是,即可掌据县城等要地,和平就是胜利。学良以尤赐福等陈兵边境,无制胜之绝对把握,乃许各归原防,互不侵犯。是岁,漳平防务空虚,学良移兵西拓,侵入漳平,尽领其地,委派县长,专制一方,并推展到华安、龙岩县境,故暂不与铁卿争夺地盘,但仍留芸美陈珍国、蓬莱刘维德、赤岭林秀山保据家乡,不让铁卿全辖外安溪。
五、一度左右县政
铁卿自与学良交讧后,声势益大,汉烈虽称师长,坐镇县城,但尾大不掉之势已成,大权旁落。委派县长,多数由铁卿荐举,汉烈仅画行而已。铁卿以书生掌据兵符,颇有志于建树,如荐举李敬仲任县长;委派吴心标为公路局长,开筑安溪至南安公路;于家乡创办聚英小学,倡办安溪公立中学,栽培青年学子;筹办团练,整饰地方治安;一时设施,颇有前进姿势。对于耆绅文士,尤加礼敬,幕僚中广罗文人,邑中名士如林淑研、谢济川、林伯苑、周友三……等皆与友善。故学良畏而恶之。他又以优厚待遇向外地延致人才,大有千金买骏之风。福、厦、漳、泉来归者甚众,以东山欧静如、陈宝仁最受宠遇,先后委任为县长,此二君才本平庸,仅靠阿谀奉承取悦,故时人讥铁卿好收古董,而为伪品所欺。
铁卿志大心粗,好谋多忌,举事缺计划,如举李敬仲又排挤李敬仲,友善周友三又疑忌周友三,倡开筑公路又停止开辟公路,为搜刮民财,发行建昌汇票,强迫民间使用,以致评议多而成功少。后听欧静如劝告自兼县长,握行政权以控制学良,学良畏恶愈甚,乃遣人说国辉,密结联盟,以孤立铁卿。铁卿自以为国辉此时已受制于高义,不能有所作为,欲解与国辉前约,种下老巢被焚的祸根。
六、结怨国辉、老巢被焚
铁卿自升任旅长后,援引人才,扩充部队,握政治中枢,居精华地带,饷胥充足,军容颇盛,自谓临敌可以制胜,却不料1924年十一月,因国辉为高义所迫,欲走漳平依学良,拟假道安溪,汉烈与铁卿坚决拒绝,国辉率所部猛攻县城,此时守县城为铁卿之主力,余仅杨国标百余人,激战半日,城陷,双方互有死伤。铁卿与国辉之仇怨结不可解。国辉攻陷县城后即远走漳平,铁卿仍率众随汉烈入城,力谋整饰部队,惟其弟仰卿忠厚懦弱,忠晨懒散圆滑,嫡系部队无威力,附从骄悍难于驾驭。值学良西向,林桂清(版)谦逊,奉汉烈命令各部,另足专制一方。
1925年夏,国辉得学良之助,复攻取安溪县城,并收复南安诗、陶、码,汉烈与铁卿不敌,均退守家乡。国辉兵临湖头,迫李瑶悌受骗,铁卿遂失右臂。
铁卿老巢东溪,四面环山,地势险要,铁卿知国辉必来攻,恐众寡不敢,乃于旧塞修筑工事,并与永春尤赐福密切联络,保证遇警弛援。1925年6月,国辉于县城集众誓师,命李瑶悌由湖头登山门岭进攻东溪,命郑明智(混号魔公砥)由南安大演攀炉荇岭,自率百余人攻东溪水尾桥。瑶悌恪守旧谊,声明只据要隘,不施攻击,郑明智被阻于险峻,魔公虽勇,累战无功。国辉攻扑水尾桥,铁卿率连长陈忠宗、罗解据碉堡固守,国辉选拔敢死队,一日中冒险冲锋数次,均被密集弹雨击退,前后三日,死伤百余人,国辉暴怒,杀退却者一人,其余冒死直进,仍不得逞,乃秘往炉荇岭,亲督郑明智乘虚急攻,防守者恃险戒备松弛,遂被陷落,铁卿见顶洋火起,知大事已去,疾弛返家,与弟仰卿奉母登天马岭走达埔,从者数十人,余皆溃散,罗解掩护退却亦因弹尽而放弃碉堡。国辉入东溪,纵卒焚掠,烧毁屋十余座,乡中床椅厨桌,粮食衣物,均被抢夺运出。邻村芸美杨学良部将陈友参为国辉收罗,也听任乡民参与洗劫。铁卿于1924年新建的房屋(十间张两边护厝),建筑规模壮丽辉煌。先前国辉来访时曾誉比“灵厝”,也被焚毁,铁卿收藏的珍籍秘书,尽付一炬。洗劫经半月,东溪村民尽避难他乡,后不得不集资赔偿伤亡损失,国辉才撤兵。
铁卿抵达埔,尤赐福才率八百人至,相与招集流亡,复集三百余人,余皆离散。盖赐福驻防永春,地与诗山毗邻,畏国辉勇悍暴戾,恐招横祸,故按兵不进。如铁卿早知赐福不可恃,势必畏难退让,则东溪可免遭此番洗劫之难。民军之所以结盟,纯以利害权衡得失,东溪遭劫,岂不可悲。
七、归附海军陆战队
1925年8月,漳州张毅派队北上图漳平,学良失机战败,国辉乘机叛异,学良怒,集队听命于汉烈。是岁九月,安溪民军数千人联合攻国辉,国辉不敌,于二十日退出县城。永春尤赐福为补前过,命其团长率八百人随铁卿进城,尤部兵员少壮,服装整齐,枪械锐利,各部望之气夺。县城安定后,尤部还永春。十月国辉又来攻城,安溪各部号令不一,城被攻陷,然后收复,一日数次易手。铁卿、桂清、国标疑学良与国辉有私,密请于汉烈,就会议席上击杀学良。学良所部窜回内地,汉烈、铁卿、桂清势遂孤弱,县城再被国辉所得,遣其参谋洪文德督率高为国诸部镇戍安溪,势力又张,汉烈等莫能与敌。
1926年2月13日(农历元旦),孙传芳部孔昭同派队分攻南安诗山及安溪县城,国辉与洪文德败窜山区,是年夏,省军撤退,汉烈诸部重入县城,国标因口角刺杀铁卿部营长谢英德,汉烈不肯严办,双方遂貌合神离。是岁秋间,铁卿部属周友三赴泉,托当地绅耆引见孔昭同,请派队驻防安溪,将协助绥靖各股,孔派陆殿臣驻节安溪县城,委铁卿为剿匪司令,援友三代理安溪县长,汉烈闻讯,率国标逃还内地,外安溪又全部为铁卿掌握,拜命称尊,惟实力仅数百人,虽藉省队声威,而防卫有余,进取则不足。为执行清剿国辉计划,勉力派队分由榜头、铁峰山、古山三路进攻南安翔云,会师圩中,失机被围,损失惨重。既还,对惩办叛附国辉旧部,不绳以军法,勒令出款备赎,大失众望。友三苦谏不听,乃辞职归,幕僚亦稍稍散去。未几,国民革命军入闽,陆殿臣撤兵赴泉州,铁卿进退失据,黯然还乡。汉烈此时得高义之助,派人说服安溪各股,出发福州受编,安溪民军各部复拥护汉烈为首领,惟铁卿以与汉烈有新嫌怨,而生畏疑,单独出发莆仙归附驻闽海军陆战队,为杨树庄部下林寿国收编,任第二补充团团长。
八、经营铁峰茶庄,营建晚香别墅
铁卿任旅长期间,即在家乡东溪垦茶山,种茶万株,迨海军陆战队解职后,寄寓鼓浪屿,乃于厦门中山路开设铁峰茶庄,委人经营,自己则往来厦鼓间,以文会友。1929年冬,陈国辉占据安、南、永,两三年间势力扩张至晋、惠、德,盘踞六县,拥众万余,省府讨伐卢兴邦、徐箴枝,且倚重其力量,铁卿睹事无可为,即漫游京、沪。
1932年秋初,十九路军入闽,剪除陈国辉,对民军歧视仍深,铁卿虽返厦门,惟门客众多,经济日见拮据,铁峰茶庄资金尽罄,门客劝其东山再起,乃介绍于驻闽绥靖公署,委为安、南、永三县边区联防总队长,铁卿即函其弟仰卿组织武装,准备建制,为驻军七十八师张君嵩旅误会,捕杀仰卿及随从数人,铁卿营救不及,至为怆痛。迨绥署训令到达,君嵩始知有错,乃劝慰铁卿,力助其成。闽变时,铁卿曾受福建讨逆民军第三路副司令(汉烈任正司令)徽号,以无组团实力,未参加保安团队编遣。只收集民枪,用联防总队名义,协助维持治安,经费则由东溪及附近各村筹饷供给。
陈铮担任“安、南、永三县壮丁联防总队长”期间,为巩固其地方势力,曾与我地下党发生冲突。1935年9月初,中共安、南、永支队长尹利东、副支队长沈玉泉分别率领部分队员及县委干部,在永春坚持斗争,由于小队长姚栋梁、陈表叛变,暗杀沈玉泉,县委委员杨七、团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杨金銮脱险逃出。9月23日(农历八月廿六曰),杨、陈到磨石坑时,遇叛徒范圳、范剑带民团伏击,陈金銮中弹牺牲,首级被叛徒陈传长提交陈铮,由陈铮转报南安诗山谢辅三旅长请功。同年十一月八日,尹利东、汪成全、刘尤三部集中八、九十人,踞守山门、岭头等乡丛林中,被陈铮及来苏里壮丁千余人将该山林焚毁,其时地下群众张顺被捕并被缴去枪械一批。
铁卿住屋三座既被国辉焚毁,乃于檀板另辟新地,营构回字形土楼,闽变后兴建完成,额其门曰:“晚香别墅”,富丽虽不及前,而宏廓雅致则过之。
1934-1935年间,铁卿仍以联防总队名义,聚众自卫,东溪附近仍在其保护伞下。1936年夏,程星铃出长安溪,为借重铁卿力量,委其长子陈文章(廷纶)任金东乡联保主任,委其次子陈文伟(廷俊)任同枋保保长兼第三分队长。其时东溪、金谷、魁斗一带之行政措施,当局每咨询铁卿意见,铁卿对时局政事,颇感兴趣。抗战军兴后,由温陵友人介绍参加国民党主办的情报组织,经常与省方联络。
1938年夏,石有纪出任安溪县长,建立县自卫队,铁卿首助其成,荐举旧部李雄为第一中队长,将联防总队武装扒付统带,石有纪亦爱诗文,屡相唱和,交往颇善。
九、开罪被杀,玉石俱焚
1939年夏,石有纪调任龙岩,陈拱北继任县长,时省府已迁永安,东溪成为安溪至省会的交通要道。陈拱北将行,以安溪匪乱方殷,省保安团队正部署进剿德张化雄南,未能调扒,对治安颇费计虑,其友人荐铁卿可以匡助,并函为介绍。拱北抵东溪,铁卿即派队护送莅任,对地方治安,颇有献计,嗣后东溪、金谷、魁斗合并为溪东乡,委任廷纶为乡长。其时,铁卿因受前段经济困迫的教训,注意发展生产事业,增加垦植茶园,又于金谷街设肆经营粮食。友人及旧属来归者均予接纳。文人中有温陵吴非放,江左金斗南、江北安如松、闽江黄鸿禧,均依附在此。
1940年春,省主席陈仪以德化已荡平,委任郑旌溪为安溪清剿指挥官,领陈余珊、钟大均两保安团入长坑清剿,击溃王桂贤后,派大队长韦天瞭到尚卿清乡,以通匪嫌疑捕芸美归侨茶商李统溪,并扣留茶叶。时铁卿部属李雄率自卫中队随从清剿,铁卿因受李统溪家属委托,命李雄向指挥部疏通李归侨的冤情,要求释放,郑旌溪不许,铁卿乃出面向省府上控,不久,省方命令撤查,被扣留的人货均释放,郑旌溪为此怀恨在心。迨吕振山伏法,群酋或死或逃,地方渐趋安定,县府计划调整乡镇,拟将魁斗独立设乡,遭铁卿反对,电告尚卿区长张烈臣,陈述分乡弊端。张烈臣告以系县长意见,铁卿即谓“如陈县长断然处置,将来治安发生问题,当负其责。”电话中辩论,几达一小时。张烈臣将情实报,陈拱北亦不能堪。匪乱平定后,欲铲除土著势力,铁卿知已开罪军政当局,恐不见容,心怀戒惧,乃托白参议向陈拱北疏通,白偕铁卿会拱北于金谷。白谓“陈同志为敝部同事,素蒙爱护,近日谣诼纷起,心不自安,请力为成全。”拱北答以借重匡助,夙有好感,寸心绝无芥蒂。但陈先生在家乡任事已久,有功亦有过,积过招尤,理数之常。为陈先生计,以远游为是:第一,携家远徙,脱离故乡;第二,将产业悉数变卖,以充资用;第三,将公私枪械全部缴出。如此,则政府必能谅解衷诚,不究往事。”白再询“有无其他办法。”陈谓:“为地才计,为陈先生计,鄙见如此,别无他法?”言毕即辞归。白参议知僵局已成,力劝速行。铁卿乃治装赴泉州。
1940年6月,县城举行清剿胜利庆祝大会后,保安团队集中长坑陆续开赴龙岩,惟指挥部及殿后部队未撤。恰好铁卿二姨太白鸾生一女(陈爱),因感孤寂,电告铁卿彼育一男,欲其回家做弥月,铁卿立即从泉州还。越数日,指挥部由副团长黄伟民主持在长坑珊屏小学门口消灭李雄部,派大队长陈辁赴东溪,包围“晚香别墅”,捕铁卿及其秘书吴非放,时为农历八月十四日凌晨,是日下午七时许,即将铁卿与吴非放押至“山毋内食水垵”掘一土穴,将二人一起枪杀埋在此土穴里,铁卿死时五十一岁。指挥部分一路赴金谷乡公所,捕铁卿次子廷俊,副乡长李吉祥及黄鸿禧;又令县自卫大队长刘涤民至魁斗,捕安如松,皆杀之。李吉祥为小学教师改任乡长甫数日,死有何罪?金斗南出任长泰县政府秘书才一月,始得幸免;廷纶如厕,闻变逃离。“晚香别墅”被拆除,铁卿之田产契券、图籍、古玩、金银财宝、杉木、米粟均被没收。移县政府保管。陈仪调后,廷纶于1942年状诉第三战区长官部,请发还所没收各物,得令照准。但领回仅一些田产契据及几幅书画,余皆散失。
十、后辈情况
铁卿有妻妾三人,嫡配黄全,二姨太白鸾(本县龙门坂头人),三姨太孙宛贞(从福州娶来)。有子女十一人,多数为黄全所生。长子文章(廷纶,后改名其复)、次文伟、三文生、四文德、五文烈(毕业于海疆学校,1947年去台湾,据1949年来信在台湾屏东女中任教)、六文海(二姨太所生、文海天亡、螟蛉文选继承)、七文标(三姨太所生)、八文炳(现在甘肃省兰州市任《教与学报》编辑部主任)。长女淑媛、毕业于鼓浪屿慈勤中学,资质敏慧、思想进步,潜心文艺,写作尤勤,铁卿寄居厦鼓时,好谈政事,每谋再举,几谏不能接纳,遂赴沪深造,辗转入延安,改名莫耶,曾任甘肃省文联付主席,于1986年5月7日病逝。次女淑惠于抗战期间在上海当护士,抗战胜利后与该院医生叶司养结婚,后随夫往台湾继承父业一南光药局,现住美国旧金山,有五个子女,均取得博士学位。三女淑敏(系三姨太所生),嫁与同安蔡琪瑛为妻,蔡为厦门江声日报记者。铁卿诸儿女中,以莫耶最为出色,她一生为国家民族图解放,贡献尤大。曾写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延安颂》就是她的手作。逝世后,《人民曰报》等报刊发表悼念文章,赞颂她“高风亮节,文才胆识”。
附录陈铮于民国廿五年(1936),于厦门为吴吟世七大兵家语录题七言律诗四首。
曾飘义旆赋同袍,振海礁风发怒号。杀贼当年靖叛逆,知机自古识英豪。椎心落落伤驹齿,举眼滔滔叹风毛。历劫此身成百炼,从容暇整有龙韬。
敦诗说礼雅投壶,一卷阴符异武夫。高屋建瓴迎刃解,荡山拔海绝尘驱。六花灿烂成方阵,三垒纷繁树远模。腹里古今军细柳,如流翰笔不疏虞。
戎马仓皇泣战尘,存亡危急眼空瞋。忧时古已称游甫,许国今谁作远巡。极目新亭长痛哭,伤心故宇独悲辛。堂堂应赴沙场死,不斩楼蔺意不伸。
纸上空谈笑腐儒,勉将怀抱责鸿枢。鹭天鼙鼓争雄气,动地蜂烟展战图。选士选锋宜有道,练心练胆岂无珠。轻裘缓带看传檄,言行当符草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