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特别是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台湾回归祖国后,加速大陆大批人员前往台湾定居开发。康熙统一台湾后,大陆往台湾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与当地人民在一起,为建设美丽的宝岛,促进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台湾彰化县院务三家春赖氏的祖先就是康熙年间由德化县迁到那里定居的,他的祖根就在德化县现在的上涌乡下涌村。
根据德化县民国卅四年(1945)六修刻本的《侯卿赖氏族谱》卷七记载:该族“季房三下涌派十五世辉一公讳赉字子祥,桂五公三子,生康熙甲子年(1684)十二月十七日,后殁于台湾。”这一记载说明了赖辉一往台湾定居的事实。
族谱卷八又记载:“季房三东阳派十七世圭十公讳监字云文,台九公次子,生康熙庚午(1690)二月初九日,往台湾彰化县院务三家春居住,家资充裕”。
在赖辉一、赖圭十往台不久,生于康熙癸巳年(1713)的十八世赖盛式讳楷亦往台湾彰化县定居。族谱虽然无详细记载赖辉一在台湾具体定居的地点,但从赖盛式“往台湾彰化县定居”和赖圭十“往台湾彰化县院务三家春居住”的记载,很可能他们都是住在同一个地点,参照他们的年龄,可能是结伴成行或者是先后往台的。
在下乡采访时,根据当地老人反映,相传赖圭十往台湾时,在彰化院务三家春开店经营陶瓷贸易,他的四个儿子秉衍、秉宁、秉达、秉盛在家乡建窑烧制瓷器,以供销往台湾的需要,现在在下涌村的虎龙头、虎垄坪、后寮垵、碗窑山、桌头坂、花树格等地还有清代烧瓷的窑址遗留的瓷器堆积。以后,随着生意兴隆、“家资充裕”,赖圭十的八个孙也相继往台,住居在彰化县院务三家春,协助经营与继承其祖父的产业。《侯卿赖氏族谱》卷十一对这八位往台定居人员的姓名和出生的时间都作了记载,现摘录如下:
“赖相,秉衍子,生乾隆辛巳(1761)年九月廿一日”。
“赖圭,秉宁长子,生乾隆甲戌(1754)年十月廿五”。
“赖兴,秉宁次子,生乾隆丁丑年(1757)四月”。
“赖为,秉宁三子,生乾隆甲申年(1764)五月初十日”。
“赖梅,秉宁四子,生乾隆丁亥年(1767)二月二十日”。
“赖秋桂,秉达子,生乾隆甲辰年(1784)”。
“赖来,秉盛长子,生乾隆己酉年(1789)”。
“赖汉阳,秉盛次子,生乾隆戊子年(1765)五月十三日”。
根据《侯卿赖氏族谱》记载推测,赖圭十开基台湾彰化县院务三家春,应是在他年青约二十多岁的时候,时间大约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先后,以后他的八个子孙也陆续到台湾定居繁衍,一代接着一代加入当地的户籍,成为台湾省境内的成员。以后侯卿赖氏再修族谱时,就没有再收录了。
台湾彰化县三家春赖氏与德化县上涌乡下涌村赖姓根连根这一历史事实,已永远载入史册,千秋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