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热爱祖国、关心故乡的建设。古老的文物,激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向往。投资家乡文物的维修,体现了他们不忘祖根的共同愿望。1972年,春美乡旅居马来西亚华侨苏重仁、苏首相等人获悉双翰村明代嘉靖元年创建的广济桥因年久失修损坏的消息,即在马来西亚成立“修筑广济桥海外筹备小组”发动十一位华侨捐资四千多元进行重修,1974年竣工,全桥为本质结构,桥梁以20米的巨杉横跨,桥面盖有桥亭,雕梁画栋,充满民族特色。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三胞”来县投资文化事业建设的越来越多。1984年,马来西亚陈朝远等四十人,捐资7280元马币和500元人民币,恢复清嘉庆十五年创建、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拆毁的鹏都石塔,使浐溪南岸的城郊增加了一个旅游景点。
石牛山石壶古寺的重建工程得到“三胞”的大力支持。马来西亚侨胞李文敬、李文铨、林德金三人先后捐资一万三千多元,巫良钞捐资一万元,香港李文开、李清万、李光城、苏秀宝、陈扁、邱锦东、李文恭和李文梯、张××等九人先后捐资三万二千五百元、港币八百元,李宽宝捐资五千元,台湾陈先生回乡亦捐资二百元资助,使这一在民国期间被兵事烧毁的古寺重新得到恢复,招徕了更多的游客。
三班乡桥内村“双桂桥”始建于宋代,明天启和嘉靖年间复修。长久以来已破烂不堪。去年旅居台湾的郑先生回乡,见此情况,捐资五万零七百元依原规格形制重建,在台湾的张先生亦捐款九千元资助,去年十月该桥重建工程动工,今年三月间竣工剪彩。
九仙山灵鹫岩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为我县历史最早的古刹,明清时该岩寺曾为闽南一带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为的浩劫,岩寺破坏严重。去年来,美国般若德善堂众善信捐资一百万元进行重建,第一期大殿工程已基本完工。现已进入装修和其它建筑。这是建国以来,华侨维修、恢复文物投资最大的建设工程。在此之前的1986年,香港颜福尧先生捐资一千元修建九仙山永安岩护界亭等文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