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徐本章
唐初,九仙山开山祖邹无比诞生于福建沙县梅列。
开山丙辰年(716年)僧人邹无比坐化于九仙山。坐化前雕弥勒石刻造像;与其徒普慧建灵鹫岩;在灵鹫岩内雕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阿难阿、摩阿迦叶、观世音、文殊、普贤、准提、伽蓝、达摩、善才、龙女、韦陀十五尊石刻造像崇奉。
咸通间(860-874年)在德化五华山的四川僧人陆无晦游九仙山并题诗。为目前发现九仙山最导的留咏。
宋
乾道四年(1168年)泉州知府王十朋率官员到九仙山龙池祈雨并凿“祭崇隆进祝圣南池”八字记之。
淳熙五年(1178年)德化县主薄陈元通往九仙山并题咏。
嘉熙四年(1240年)德化县主薄柳德骥往九仙山并题咏。
元
至元间(1271-1294年)九仙山创建普陀岩。雕戴冠观音石刻造像。
至元甲申年(1284年)署名“伯贯”在补陀洞内雕刻“补陀岩”三字。
明
正统六年(1441)水安岩史云济生于晋江县坊堣。
天顺八年(1464年)史云济在荇菜岩(永安岩前身)坐化。嗣后,史云济的谊弟周进宗与其侄儿周琼六捐献山场,筹建岩宇,取名“永安岩”。
嘉靖甲申三年(1524年)铭山周进宗之孙周孟十等人取史云济舍利,塑史公祖师像,奉祀于永安岩。
嘉靖己未三十八年(1559年)德化知县张大纲往九仙山并题咏。
嘉靖庚辛三十九年(1560年)地方不宁,九仙山附近村民避兵于九仙山九十九洞。
嘉靖辛酉四十年(1561年)永春吕尚四兵驻灵鹫岩,官兵围剿烧毁岩宇,石柱亦遭焚坏,仙峰岩和九仙山下登第瑢珰祖宇亦同时烧毁。(见《汤泉里桂林钱塘高阳山后洪井登第大宗世系族谱”)
万历庚辰八年(1580年)德化知县黄承瓒(浙江人)游九仙山并题咏。
万历中期,即16世纪90年代,僧人智空(即德行和尚)重建灵鹫岩和仙峰岩,仙峰岩崇奉邹无比的徒弟普慧。德行和尚自称九仙派——第七代一世,其十八位首徒真阙、真见、真法、真庸、真录、真泰、真隆、真添、真慈、真宝、真容、真辉、真陈、真祥、真权、真现、真瑞、真珍开支为十八个房支系,分别住持德化九仙山灵鹫岩、尤溪石耸岩、尤溪岱湖岩、德化永安岩、大田南惠岩、尤溪龙兴庵、安溪佛天岩、永春岱山岩、大田小龙逢龙华庵、同安石马文峰岩、漳州尤溪高明岩、泉州府清源洞和沙县石笋岩等地。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户部主事郑沛游九仙山并题咏。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德化知县俞思冲(仁和县人)游九仙山并题咏。同年,僧真录(字应经,号纯源,俗姓陈)重修永安岩,塑史云济祖师像。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秋,涿州州同迁大宁都司断事张士宾在说法台侧建“半闲亭”。此后,又编纂《九仙山志》。万历四十三年来德化任知县的杨文正为该志撰序,(今序存志失)。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德化知县毛翀(贺县人)游九仙山并题咏。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德化知县杨文正(江西南昌人)在灵鹫岩建山门,竖石坊,题“一方净土”石匾,永春县知县夏忠题“胜迹维新”石匾。
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刑部侍郎詹仰庇,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左侍郎田一俊,江西御史,广东布政史王际逵,崇义县令升德庆州知州林际春,密云县令王雍,四会知县赖燫等官员文人学士先后游九仙山并题刻或留咏。
崇祯年间(1628-1544年)进士历任浙江平湖知县,翰林院简讨转右春坊,东宫讲学赖垓游九仙山并留咏。
明末,僧如瀛(号了玄,俗姓许)重修仙峰岩,复建会仙室。
明末清初,僧本愈(字慈鸣,号友鹭,俗姓王),重修永安岩上殿,新整岩内几案。
清
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士李道泰游九仙山并题咏。僧广沧(号碧邱,俗姓卢)与僧广涛(号碧月,俗姓陈)重修灵鹫岩两殿,增量斋田。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僧智愚(字宗暹,号常辉,别号六拙,俗姓柯),和僧智玉(字天锡,号毫辉,俗姓林)重修永安岩。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知县熊良辅举任永安岩僧空明为僧会司,赠题刻“照彻非台”匾额,教谕力子侗赠匾“阐明象先”,越数年,僧空明又升任僧纲司。
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黄南春举任永安岩僧智玉为僧纲司,住持程田寺。
乾隆三年(1738年)知县许齐卓赠僧纲司智玉匾额,题刻“雨甘法种”及联句。
乾隆初,僧空意(字诚期,号葵庵,俗姓陈)重修永安岩及左右楼,并兴建会仙室,协助创建莲社。僧普修(字翠观,俗姓陈)重修灵鹫岩,妆塑佛像。
乾隆十一年至十五年间(1746-1750年),僧普向(字悟枢,俗姓张),重修永安岩下堂岩门及九仙天龙室,重建华表,并竖石碑(名曰“记功碑”,今犹存)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僧觉悟(字仰真,俗姓林),重修永安岩观音殿上下堂及左右扶厝。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僧觉悟改修永安岩右侧大路,重整围墙。
乾隆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765-1767年)俗圆睿(字悬照,号扶昀,俗姓周)往泉、漳、延、永诸郡邑,对九仙山僧智空十八房支派繁衍进行调查,编纂成《九仙临峰岩》一书付梓。
乾隆年间(1736-1795年)僧普深(字翠蕖,俗姓赖)重修永安岩及扶楼,捐资铸史云济祖师香炉一座,并修护界亭塑护界将军像。僧觉圆(字师满,号亮远,俗姓乐)与僧定渊(字道汇,号注东,俗姓吴)同修灵鹫岩,建左右两楼。僧定盛(字石珍,号虚舟,俗姓梁)在永安岩重结莲社。僧彻斯(讳空隐)爱仙峰岩幽静,命长徒住持,整理岩务,增置田业,重葺石墙”。
光绪末年,灵鹫岩被火焚毁。
民国
民国五年(1916年),九仙山下附近村落,集资聘请黄村黄重光整理,重修灵鹫岩。
民国廿五年(1936)正月,九仙山大雪纷飞七昼夜,雪厚二尺余。
民国廿六年(1937年)前后,永春方诗德中医师(1897-1980),别号参玄子,利用九仙山草药资源,秘制“九仙山灵芝茶饼”,由当时商标局办理“肖像商标”,予以注册,由赤水街新瑞德药房、吉成商店批发,并在永春五里街新德丰设总经理部,销往海内外,驰誉一时。
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月,一架日本飞机侵入德化,途经九仙山,因大雾迷航触山坠毁,司机及日本五人肢断死亡,机之残骸于是月十一日,由县府派人拆运来县城展览,后送省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冬,由桂格、云路、传和、马坪等村组织董事会,推苏谷清为总董事,自筹经费重修灵鹫岩并重见后堂二小楼。
1955年,在九仙山顶峰建气象站。
1961年8月7日,德化县人民委员会下文公布九仙山古刹及附属文物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灵鹫岩无比祖师塑像被毁。
1967年,灵鹫岩十五尊唐代石刻造像又遭打毁。
1967年7月20日,九仙山气象站赖开岩于观测台查看气象仪,被雷击,因公殉职,1968年国务院追认为革命烈士。
1978年3月,福建省计划委员会拨款20.5万元兴建赤水通九仙山公路,沿线从灵鹫岩后侧经过,开山炸石损毁灵鹫岩后堂石墙,岩前月池也被路石土所填没。
1978年,九仙山气象站设置新的避雷设施。
1979年5月,赤水至九仙山公路竣工。该线从赤(水)葛(坑)线1+200米处至九仙山气象站,长11.2公里。
1979年6月,新华社福建分社社长林麟等人到九仙山参观考察。
1979年9月,中国新闻社刊载了介绍九仙山的文章。
1979-10-21日,“福建日报”刊载了《气象万千的九仙山》一文。
1979-10-26至27日,德化县革命委员会在赤水公社团结大队召开“九仙山风景区联防会议”,出席会议的九仙山周围的赤水、上涌公社领导和团结、西溪、大铭、琼溪等大队的代表就九仙山风景区和文物的保护工作共同订了协议。
1979年11月8日,德化县革命委员会以德革(1979)397号文“转发《九仙山风景区联防会议纪要》的通知,要求各有关社队和有关单位认真执行《纪要》,切实加强九仙山风景区和文物的保护。
1980年7月22日,晋江地区青少年生物夏令营组织到九仙山进行生物考察。
1980年9月,《泉州名胜古迹》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九仙山列入该书条目。
1980年,《九仙山》一文选入福建日报资料室编《八闽纵横》第一集。
1981年8月,省林业设计院派员对九仙山游览区范围进行实地踏查。
1981年8月31日,省外事办、中旅社、地区外事办一行7人到德化调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并到九仙山调查考察。
1981年10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中国名胜词典》,九仙山列入该书条目。
1982年4月,德化县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到九仙山确定游览区的保护范围:以九仙山气象站为中心,南至永安岩,西沿至琼溪小路到会仙室,转向北经柏雪峰至硫磺祖厝后、宿坪、凤坑、东至黑暗坑、大盘格到桂林格至永安岩东侧的仙足迹内分水为界,总面积20842亩。德化县人民政府于是月正式上报省人民政府。
1982年9月,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县拍摄《瓷国明珠》,到九仙山选拍风光名胜镜头。
1982-11-13日,德化县林业局下发《关于加强九仙山封山育林和游览区管护工作的通知》文件,把九仙山游览区林业用地面积19851亩,列为一级封山育林,并设立九仙山封山育林管理站,实行专业管护。
1983年4月22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杨道敏、戴定九、设计赵宜生、摄影倪嘉德到九仙山拍摄名胜风光照片。
1983年5月底,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晋江地委宣传部晋江地区外事办、泉州市委宣传部等组成的对外宣传检查组到九仙山考察。
1983年,胡平省长到九仙山视察工作。
1984年9月,配合文物古迹,风光名胜宣传的《温陵游》一书出版,《九仙山掠影》一文选入该书。
1985-10-25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对外广播了《介绍九仙山风景区》一稿。
1986年《九仙山》一文选入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编辑出版的《入闽揽胜》上册。同年《九仙山掠影》一文又收入泉州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编的《泉州游记》一书,由鹭江出版社出版。
1987-12-11日至14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对外广播了介绍九仙山的《仙山行》一稿。
1987-12-19日,原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蔡尚思教授到九仙山考察并题诗题字。
1988年4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所副教授吴幼恭、俞宏业和泉州市旅游局副局长苏先春到九仙山调查旅游资源。
1988年9月27日,德化县政协主席徐锡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寇富衍、文化局长许永昌会见美国美洲佛教会永远顾问兼副会长洛杉矶普陀山观音菩萨寺名誉住持、南加州云居山虚云三会弥陀寺住持、南加州福建同乡会本头公追思堂住持释宽净法师,商谈重建灵鹫岩问题。
1988-10-24日,重建灵鹫岩奠基剪彩仪式在灵鹫岩原址举行。释宽净法师、妙法女居士和徐锡饱、许永昌等领导参加了奠基,徐锡饱为奠基石题字。
1988年11月4日,德化县召开有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重建灵鹫岩有关事宜。王金枝、徐锡饱、张良物、梁丁云、郑金、陈玉琳、赖光辉、许永昌等同志参加会议。王金枝主持会议,并转达县政府领导意见:有关灵鹫岩重建事宜,政府由王金枝、政协由徐锡饱主要负责,并指定文化局许永昌具体负责。
1988年11月8日,德化县委副书记李孝仪陪同释宽净到上涌乡政府,正式宣布以徐锡饱为名誉主任、宽净和尚为主任、张乃仁(美国)、徐秋花(美国)、王震(美国)、妙法(美国)、许永昌、王世平(上涌乡乡长)为副主任、苏谷清等12人为委员的“九仙山文物古寺重建筹委会”的成员名单。
1989年4月20日,台湾台北承天寺释传畅法师到九仙山勘察新建石塔地点。
1989年9月11日,新加坡陈玉蓉、香港蔡贵好小姐等到九仙山弥勒佛进香。
1989年10月5日,台湾台北市南港区重阳路高华美小姐、黄阿青老太太、邱克颖先生到九山仙进香。
1989-10-31日,台湾台中市南普陀寺释自登和尚到九仙山参观考察。
1989-12-26日,美籍华人王震、郭春美伉俪捐资2.87万港元,从泰国恭请的金铜佛二尊和佛彩盖一套、金铜24孔蜡烛台二座运抵德化。
1989年德化县人民政府以德政(1989)266号文向市政府提出开放九仙山灵鹫岩的请示报告。2月17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泉政办(1990)027号文作了批复,同意开放九仙山灵鹫岩作为佛教活动场所。
1990年3月3日,德化县人民政府以德政办(1990)9号文转发泉政办(1990)027号文,下达《关于开放九仙山灵鹫岩的通知》。
1990年5月29日至30日,由省建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联合组织各有关方面领导、专家的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定点评议考察组,到九仙山实地考察。
1990年5月30日,美籍华人张乃仁、徐秋花伉俪捐资30多万港元,从缅甸恭请的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三尊玉佛运抵德化。次日,运往九仙山灵鹫岩。
1990年6月26日,释宽净从仙游榜头工艺厂订制樟木,龙眼木雕观音菩萨(6尺二尊)、善才童子(2.5尺二尊)、龙女(2.6尺二尊)、普贤菩萨(5尺一尊)、文殊(5尺一尊)、韦驮(6尺一尊)计9尊运抵九仙山。
1990年8月,由原九仙山灵鹫岩住持释宽净法师倡议,钟世平、杨莲叶,黄良成、陈爱糖,黄文华、陈玉蓉,易尚德、凌美莲和郭鹤锡、崔彩华五对伉俪捐资,在弥勒洞南麓右侧动工兴建弥勒殿一座,建筑面积117平方米。
1990年11月3日,灵鹫岩寺举行重建落成开光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灵鹫岩寺题字。副省长刘金美、泉州市领导胡美金、王福起、郑玉约、薛祖亮,美国加州般若修德善堂朝圣团团长宏法、名誉团长照初、宏仁、宏华等参加典礼。德化县县长郑来兴致祝词,宏仁、释宽净分别讲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