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办
福建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 县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陈其泰
陈其泰,又名国泰,德化县雷峰镇瑞坂村人,出生于1915年9月。
16岁拜德化近代著名瓷雕艺人许友义为师。从学艺起,至今从事瓷雕工艺创作近六十个春秋。
学艺三年出师后,先是在程田寺格瓷雕场做工谋生。抗日战争时,为逃避国民党抓丁,到尤溪县山头瓷窑业瓷谋生。后又回到德化程田寺格、许厝、岳尾街、德化实验瓷场等处从事陶瓷直至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人民政府组建“地方国营德化瓷厂”,其泰进入德化瓷厂。1954年,选送杭州美术学院进修。当年,创作的“母爱”瓷塑作品荣获省工艺美展特等奖。
1955年至1964年,在省陶瓷研究所工作。1956年,瓷雕作品“李时珍”,获省工艺美展一等奖。
1965年,回德化瓷厂工作。六十年代,他在广采博取古代、近代各名师瓷雕的民间艺术风格中,技艺造诣已达炉火纯青,1968年,作品“王昭君”再次荣获省特等奖。这个时期,他创作的古代历史人物、宗教人物、现代题材的作品,造型精巧,工细入微,达到神态刻划维妙维肖,形似与神似融为一体的高度艺术境界,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艺术特色风格。如他雕塑的传统(14吋)观音瓷雕(见《德化文史资料》11辑封面),面部造型工艺既充分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观音外在的端庄、秀丽的美好形象;同时又把菩萨“救苦救难”慈祥而善良的内在美,予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内在美与形象美有机的艺术结合,令人感受到作品宛然如生的艺术效果。
1979年,其泰调到德化陶瓷科学研究所工作。至1985年底,根据有登记的资料统计,在瓷研所期间设计创作了117种瓷雕作品。其中有各种姿态的观音26种,弥勒4种,达摩8种,罗汉37种,钟馗3种,如来2种,还有八仙、吴彩鸾跨虎入山、山鬼、麻姑进酒、唐僧师徒、刘海、灵猿听箫、林黛玉、贾宝玉、李清照、王昭君、蔡文姬、贵妃醉酒、四美丹、陈丽娘、鲁智深拔树、姜太公钓鱼、牧童、俩子扛缸、余太君与穆桂英、提花少女、体操女、林黑娘等作品。
1984年,其泰参与设计创作高达1.25米,最宽处0.66米,重达100多公斤的大型瓷雕“千手千眼观音”。过去,这样大型的观音像,只能用木、象牙等硬质材料雕刻。他与科研所技术人员一道,面对瓷雕制作要经过一千多摄氏度高温烧成等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的情况,对原料配方、成型制作及温控烧成等一系列工艺,进行了物理、化学等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攻关。获得成功后,是年底,这一珍品在香港举办的中国陶瓷展览会上参展,引起观众的轰动,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1985年,该作品被编入中国《珍闻集锦》和美国《1985年大事年鉴》,1990年该作品又以“最罕见的陶瓷观音”为题,编入《中国文化艺术之最》。
其泰从艺数十年,从不满足于对艺术的追求,创作中总是谦虚地吸取他人之长,以弥补自己之短,技艺上总是精益求精。“达摩”是他一生中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本文图中的瓷雕“达摩”,是他在八十年代初创作的作品。作品的面部造型,一双眼睛微妙而传神,凝重而含蓄;整体衣纹的处理,疏而不简,密而不繁,线条圆润、流畅、柔美。丰富地体现了应师古而不泥于古的发展创新艺术造诣。可谓是令人赞叹、品味无穷的上乘佳作。
瓷塑 达摩
这位名师不仅技艺精湛名噪德化和我省陶瓷行业,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几十年的瓷雕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传统题材、现代题材的瓷雕精品,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件,而是全数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其坦然无私的胸怀,在德化被人们广为颂扬,他的高贵品质深为人们所敬重,先后被推选为福建省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德化县一、二、三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1979年7月16日,光荣赴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术创作人员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与他们合影。1985年10月,他参加福建省陶瓷艺术交流会,省博物馆、省工艺美术学会曾对他表示,要为他的作品设立专柜,把他创作的作品珍藏,留传后世。
现在,其泰师傅已近达80高龄,不能创作了。但只要一提起他,大家还是赞不绝口地赞扬这位为国家、为人民、为德化陶瓷艺术的发展作出无私贡献的瓷雕名师。
县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泉州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许兴泰
德化县龙浔镇龙鹏街人,出生于1941年2月。
许兴泰出生于瓷雕艺人之家,8岁起随父许文君学艺,1956年,进入德化瓷厂,正式步入瓷雕艺术生涯。1960年,到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进修深造。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奖。擅长传统瓷雕创作设计。
1987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1989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确认“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其作品先后多次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华侨日报》、《香港商报》、《文汇报》、台湾《商报》,以及《福建日报》、《泉州晚报》等报刊上登载。
主要获奖作品:1978年,105厘米“立莲观音”获全国工艺美术创新作品优秀奖;1980年,28厘米“坐荷观音”获轻工部陈设瓷优胜作品奖;1981年,34厘米“坐莲十八手观音”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3年,36厘米“坐石观音”参加全国陈设瓷评比,获轻工业部优胜产品奖。1985年,32厘米“训鹏观音”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1987年,30厘米“鲤鱼朝观音”在福建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作品展览会上获优秀作品奖,同时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家作品展览会展出,被国家收藏。1990年,36厘米“坐岩观音”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并参加全国陶瓷行业质量评比会,获国家银质奖。
1977年,24厘米“坐岩观音”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奖;34厘米“嫦娥奔月”获省陶瓷工艺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1978年,98厘米“托钵立莲观音”获省工艺美术创新优秀作品奖;1979年,38厘米“弥勒佛”获省陶瓷新产品创作设计一等奖。1983年,53厘米“散花女”获省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奖;1984年,185厘米“渡海观音”获省优质产品称号、省人民政府优质产品证书和对外经济贸易部荣誉证书。
瓷塑 34CM嫦娥奔月
瓷塑 32CM训鹏观音
县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许兴泽
德化县龙浔镇龙鹏街人,出生于1947年7月。
11岁随父学习传统陶瓷雕塑技艺(其父许文君,近代瓷雕名师许友义主要传人之一)。1966年秋起,以瓷雕为业。擅长于传统瓷雕“观音”的制作、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近十多年来,致力于紫砂陶新产品开发研制和大型瓷雕的创作与烧成、配方等工艺技术研究,研制成功高达1.92米自动回水瓷雕“滴水观音”。
198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陶瓷工艺美术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评定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主要获奖作品:1980年,瓷雕“大披坐观音”荣获省陶瓷行业创新评比二等奖;1984年,1.7米“立龙大观音”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荣获国家“珍品”金杯奖。1990年,1.92米自动回水“滴水观音”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再次夺魁,荣获国家“珍品”金杯奖。
瓷塑 120CM仿古如意观音
县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苏玉峰
德化县浔中镇宝美村人,出生于1946年10月。
苏玉峰出生于陶瓷雕塑世家,其父苏勤明(1910-1969年)是近代德化著名瓷雕艺人。苏玉峰从小受到其父雕塑艺术熏陶,16岁开始学习传统陶瓷雕塑技艺。
1987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陶瓷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评定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要获奖作品:1984年3月,瓷雕作品“孔雀开屏”荣获全国工艺美术陶瓷行业新产品创作二等奖,“飞天女”、“十八罗汉朝观音”荣获三等奖。1984年4月瓷雕“飞天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1987年,参加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室内装饰工作(设计瓷塑“百花篮”)。1988年,作品“瓷花篮”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苏玉峰在继承传统瓷雕技法基础上,不断吸取现代艺术,作品题材广泛。主要作品题材有:观音、罗汉、仙女、瓷花等,尤擅长于薄胎瓷观音、薄胎瓷花陶瓷艺术品的雕塑。
工艺瓷 百花篮
瓷塑 钟馗
县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县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泉州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苏清河
德化县浔中镇宝美村人,出生于1942年7月。
1955年5月开始从事陶瓷工作,1956年在德化瓷厂从师于近代瓷雕名师苏勤明,学习传统瓷雕技艺。从事制瓷业30余年。
1990年,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陶瓷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评定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1992年,被评为福建省星火计划科技先进工作者。
主要获奖作品有:1984年,“14吋寄艳花瓶”(银丝釉)、“22吋芭蕉花瓶”(开片釉)分别荣获全国工艺美术陶瓷行业评比优秀创作一等奖,同时再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瓷雕“20吋达摩过江”荣获全国陶瓷评比优秀创作二等奖;1980年,科研成果“白瓷开片釉”荣获福建省科技成果四等奖;1992年,“莹玉红艺术瓷”荣获中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银奖。1992年,“稀土陶瓷新产品开发”成果(同县科技开发中心联合开发研制),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工艺色瓷”科研成果(同县科技开发中心联合研制),荣获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银质奖,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7月,莹玉红系列艺术瓷荣获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86年,他投资十多万元,独资创办民间“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潜心陶瓷原料配方、造型设计、烧成技术、加工生产和新材料开发、新产品试制等制瓷全套技术研究。研究成功的莹玉白新瓷种洁白纯净,莹润如脂,质如美玉,蕴含珠光宝气,耐人欣赏寻味。同时,发现了用同一原料,以不同配方和烧成手段制成略含微红、微黄二种内在瓷色,红者近似古名瓷“孩儿红”,黄者略似“象牙白”,成为莹玉研究所莹玉系列独特的当家瓷种。稀土在陶瓷应用上,研究成功黄、绿、紫、玫瑰红等多种色瓷。以莹玉白瓷质制作的各式“观音”、“弥勒”等优秀传统瓷雕和各式花瓶(浮龙、牡丹、芭蕉)、花杯(梅花、龙虎)新产品,获得国内外专家的赞赏和好评,产品远销新加坡、台湾、香港、日本、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瓷塑 9吋坐石观音
瓷塑 8吋坐岩戏珠弥勒佛
泉州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杨剑民
原籍泉州,现居德化县凤池街,出生于1945年11月。
1961年9月考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陶瓷美术(四年大专)专业。1965年7月毕业后,分配德化瓷厂工作,开始从事陶瓷美术的历程。擅长日用瓷、陈设瓷创作设计,其作品独具风格、美观新颖。
1987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1989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省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确认“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
主要获奖作品:1977年,“孔雀水仙浮雕花瓶”荣获全国陶瓷工艺美术评比优秀作品奖。1980年,“跨凤酒具”荣获轻工部全国陶瓷工艺美术评比优秀奖;1984年,“建白刻花45头西餐具”参加全国轻工部评比,获优胜产品奖,轻工部优质产品证书。1988年,再获全国轻工业产品金质奖。1985年,“西厢皮灯”参加全国评比获优胜产品奖;“建白刻花316头玉卉中餐具”参加全国评比荣获轻工部优胜产品奖、国家银质奖(国家质量评审委员会)。1988年,“建白浮雕玉馨西餐具”参加全国评比获轻工部优胜产品奖。
杨剑民于1985年、1986年连续评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89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10月1日国务院颁给“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
建白刻花316头中餐具(代表件)
跨凤酒具
县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陈德卿
德化县雷峰镇瑞坂村人,出生于1949年12月。
陈德卿16岁起随父陈其泰学习传统瓷雕工艺,1969年进德化瓷厂工作,1980年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半年。从事传统瓷雕与现代题材的陶瓷工艺作品创作设计。
1987年4月,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专家”荣誉称号。1983年,泉州市人民政府评定技术职称“工艺美术师”。
主要获奖作品:1982年“观音观涛”荣获全国陶瓷工艺美术创作一等奖;1983年32厘米“披坐观音”瓷雕荣获全国陈设瓷质量评比优胜产品奖。1981年,“坐石童子拜观音”、“贵妃”瓷雕分别获福建省陶瓷工艺美术设计优秀奖;1988年“踏雪寻梅”获省陶瓷行业评比二等奖。
“披坐观音”瓷雕作品被选编入《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资料》,“傣族医生”、“琵琶女”作品被选入《福建瓷塑》画册。
瓷塑 琵琶女
瓷塑 贵妃醉酒
县政协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 林质彬
德化县龙浔镇塔雁街人,出生于1928年8月。
质彬出生于彩画世家,11岁拜赖恩环为师,1951年进德化瓷厂从事彩画工作。
1960年,被省轻工业厅、省文化局评为“陶瓷艺人”。1983年,泉州市人民政府评定技术职称为“工艺美术师”。
主要获奖作品有:在省陶瓷工艺美术展览评比中,1977年、1979年创作的新彩环彩“山水花瓶”、12吋浮雕“梅花花瓶”均获优秀作品奖;1985年,全国陶瓷产品同行业质量评比,他的新彩“雪景挂盘”获优胜产品奖;1987年,省工艺美术第三届创作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代表会作品展览,14吋“彩绘挂盘”获优秀作品奖。
14时彩绘挂盘 雪景
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林睦殿
德化县浔中镇宝美村人,出生于1942年7月。
1987年,睦殿创办了“爱德华陶瓷厂”。1990年底,他又创立了“爱德华陶瓷研究所”,成功地研制了“玉白瓷”,该产品荣获了1992年全国首届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银奖,并获1992年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第83届雷比那竞赛特别荣誉奖。1993年,他又研制出新的瓷种“玉红瓷”。是年7月,“玉白瓷”、“玉红瓷”分别获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银奖。
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周雅各
德化县龙浔镇程田寺格人,出生于1942年7月。
1956年进德化瓷厂从事陶瓷工艺美术工作。从事日用瓷、陈设瓷、瓷雕类的创作设计,尤擅长捏、雕、镂等德化瓷雕民间传统技法,创新作品百余种,获国家、轻工部级奖5件,省级奖9件。
198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评定技术职称“工艺美术师”。1990年,德化县人民政府授予“陶瓷工艺美术专家”荣誉称号。中国陶瓷协会陈设瓷委员会委员。
历年来,其作品先后在法国、科威特、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陶瓷艺术品展览会上展览。1991年,在台湾台南市举办作品展览会,台湾《中华日报》、《民生报》相继作了报导。
瓷塑 济公戏蟋蟀
瓷塑 拐仙
主要获奖作品:1982年,瓷雕“拐仙”和日用瓷“莲花茶具”,荣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优秀奖;1985年,“嫦娥皮灯”荣获全国陶瓷产品评比优胜奖;1990年,“济公斗蟋蟀”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1980年,“洛神”获福建省陶瓷美术设计优秀奖;1982年,“坐石童子拜观音”和“荷莲茶具”荣获福建省陶瓷美术设计优秀奖。1990年,“香波茶具”获省陶瓷茶、咖具设计二等奖;13吋“披坐观音”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铜杯奖;“腾龙花瓶”“戏蟋蟀”、“云龙酒具”、“龙头香炉”分别荣获省陶瓷美术设计优秀奖。
县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康新禄
福建省永春县人,现住德化县城关,出生于1946年6月。
1965年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德化瓷厂从事陶瓷装饰设计。1974-1975年进浙江美术学院进修。擅装饰设计工笔人物画、及山水画。
198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技术职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87年,“杨贵妃”等四件工笔新彩系列挂盘作品入选1987年中国工艺美术展览,列为省首届精英作品,为省珍品馆收藏。1982年后,双凤牡丹青花四十五头餐具装饰、双鲤莲花、水仙花餐具、鸣凤咖啡具装饰获省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优秀奖。绘制的高档挂盘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彩绘挂盘 杨贵妃禊游
其陶瓷装饰的人物题材,大多取自历史故事,造型生动优美、线描精细,设色浓丽,追求珠光宝气,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深得港澳人士喜爱,认为作品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制作精致、形象生动,风格典雅,是收藏的难得精品。
县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曾广池
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人,出生于1938年7月。
1959年7月,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厦门瓷厂、德化第二瓷厂从事陶瓷工艺美术创作设计。198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陶瓷专家”荣誉称号。1988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评审,技术职称为“工艺美术师”。
主要获奖作品:1979年4月,瓷雕“达摩”、“钟馗”,获福建省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观摩评比会优秀作品。1982年,“钟馗”获省一轻厅在厦门举办的展评会二等奖。
曾广池擅长现代题材瓷雕作品创作,从1962年起,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现代题材的瓷雕艺术作品。
瓷塑 钟馗
工艺瓷 松鹤台灯
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泉州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赖锦珍
德化县龙浔镇德新街人,出生于1962年8月。
1979年10月锦珍开始在德化第二瓷厂从事陶瓷设计、制作工作。
1991年12月,泉州市人事局评定她的技术职称为“助理工艺美术师”。
主要获奖作品有:1983年,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全国总工会、国家经委举办的全国“五小智慧杯”竞赛中,她设计制作的“兰花通花瓶”获一等奖;1988年,“九头花蕾酒具”、“白龙通花瓶”分别获省陶瓷新产品创作设计评比二等奖、三等奖。
花蕾酒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