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职业中专学校是我省最大的陶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泉州市重点职业中专学校。校园座落在瓷都德化城关,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倚山而建,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一、办学概况
德化职业中专学校的前身是德化城关职业中学,创办于1981年。是年8月24日,在县教育局黄起尤局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由苏玉盾、徐有将、林芳国、林惠英、林中青、颜德开等六人组成的“德化城关职业中学”筹办小组,苏玉盾任组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教育局拨款8.5万元,购买原723野战医院旧营房作为校舍,拨款1.73万元砌筑600多米长的校围。当年招收陶瓷专业学生99人,10月16日正式开学,苏玉盾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1982年秋,学校成立了党支部,苏玉盾兼任支部书记;1983年秋至1984年春,邱瑞礼任校长,苏玉盾任支部书记兼副校长;1984年秋至1986年春,苏玉盾任校长,邱瑞礼任支部书记;1986年秋至1996春,苏玉盾任校长兼支部书记;1997年秋至今,张南章任校长兼支部副书记,郑启伟任书记兼副校长。
学校坚持“面向当地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确定陶瓷专业为当家专业,兼办其他专业的办学策略,不断扩大办学规模。1981-1982年,设置陶瓷专业(职高),以后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不断开设新专业,1983年,开设水电、幼教、建筑三个专业(职高)。1988年主专业陶瓷职高首先升格为陶瓷职专,1989年,开设家电维修、裁缝工艺专业(职高),1993年,开设财会、水电、幼儿教育两个专业(职专);1994年,开设公关文秘专业(职专);1995年,设计算机应用专业;1996年,与香港西南艺术公司联合开办油画班;1998年秋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办一年制陶瓷雕塑进修班;1999年秋,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联办二年制成人大专班。1994年4月,经省教委批准,学校升格为职业中专,校名为“德化职业学校”(闽教委〔1994〕27号文)。1995年3月,根据闽教职〔1995〕20号文改为“德化职业中专学校”。1995年10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确认为“市级重点职业中学”(泉政〔1995〕综98号文)。
二、生活学习设施
办学18年来,学校的生活、学习设施不断完善,办学能力不断增强。1981年,学校占地面积28亩,校舍仅有原723野战医院的十几座土木结构的平屋。1983年8月,学校投资10万元兴建一幢教学楼,建筑面积984M
2;1985年12月,投资10万元,兴建一幢实习楼,建筑面积984M
2;1990年6月投资20万元,兴建一座学生餐宿楼,建筑面积1087M
2;1992年投资60万元征地20亩;1993年10月,投资68万元,兴建一幢办公楼,建筑面积1763M
2;1994年12月,投资63万元,兴建一幢女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699M
2;1995年12月,投资36万元,兴建一座餐厅和活动室,建筑面积677M
2;1996年9月,投资100万元,兴建一幢新教学楼,建筑面积1748M
2;1999年5月投资40万元兴建200M环形跑道运动场。现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10000余平方米。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设施。1995年,学校投资30余万元,配置装有40台486电脑的微机房1间;1998年,投资近20万元,配置586电脑30台的微机房1间,各处室均配备了电脑,办公走向现代化。此外,学校还拥有音乐室、舞蹈室、语音室。
陶瓷为学校的当家专业,现该专业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4%。为满足教学、科研、实习需要,1984年初,成立了陶瓷工艺厂,以经营瓷观音等工艺雕塑品为主,产品远销国内外,曾多次被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97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学校先后建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点”(闽教自考〔97〕61号文件),“泉州市青年干部计算机培训点、考点”,近几年来已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905人(其中青年干部505人),1人通过国家三级,92人通过国家二级,413人通过国家一级(含一级B)。1997年12月经省轻工业厅批准,建立了“福建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已进行了4次共1151人的职业技能鉴定,1028人通过中级职业资格鉴定。学校还与有关部门在校内联办“德化县矿物质分析中心”,及由台湾永德信·明康文教基金会资助2万元兴办的陶瓷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三、师资
1981年,学校仅有教职工6人,1982年增加到17人,以后每年均有所增加,1990年增加到40人,1994年增加到82人。现有专兼职教职工134人,其中中高级职称40人,党员37人,本科以上学历29人,40周岁以下84人。教师队伍具有专业化、年轻化的特点。许多教师的绘画、书法、雕塑作品在各类大赛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65篇,在各级刊物发表和会议交流获奖。1994年,陈桂玉老师瓷塑作品《蒲松龄》、《木兰卸妆》参加全国第五届陶瓷美术创作设计评比获一、二等奖,《苏武牧羊》获全国入选奖,《动力——源泉》、《永恒的奉献》被入选参加1995年日本美浓国际陶瓷展览;苏健强老师雕塑作品《静思》、卢美达老师雕塑作品《心语》获永德信·明康文教基金会首届陶艺金陶奖铜奖;1998年,康新禄老师《东方之珠》(国画)获福建省“群星奖”;陈桂玉老师《二乔》和《沧海一声》、《苏东坡·钱江观潮》参加第六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展评会分获二、三等奖。陈桂玉老师还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作品展,在陶瓷界享有盛誉。1982年,苏玉盾《德化城关职业中学坚持“两突出”,学校越办越好》发表在省《文教动态》刊物上;1994年,张锦光《适应新形势要求,做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省职业中学政治中心组年会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苏玉盾、李军《浅谈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系统》获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优秀论文三等奖;1995年颜礼宁《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获省职教优秀论文二等奖;1996年,陈完夫《语文整体化三步阅读教学法浅谈》,叶乐善《联系实际,因材施教》,郑启伟《重视解题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发表于《福建中学教学》;1998年,林瑞金《浅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板书设计》,黄国城《适应时代要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浅谈政治课教学双边关系》发表于《职教论丛》。张南章《浅谈激励在职业学校目标管理中的运用》在省职业中学教育委员会1998年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发表在《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6期),《中学语文自测型阅读课初探》发表在《福建中学教育》(1999年第9期)。
教师获得省、市、县以上荣誉称号31人次。1985年,苏玉盾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989年,苏玉盾获省“庄重文优秀校长奖”;1992-1994年度,陈团洪获市“中小学校勤工俭学先进个人”;1994年,叶乐善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5年,林中青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健强获市职业中学“教坛新秀”称号;1996年,黄秀菊获市“优秀班主任”,郑启伟获市“先进德育工作者”,苏健强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7年,郑小平获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温清芳获省实施“送温暖工程”工作“先进工作者”;1998年,张南章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陈泽正获市全民健身“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1999年,程光辉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苏毅获市“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等。
四、办学成绩
学校办学18年来,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的办学之路,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专业设置上,由单一到多样化,由1981年创校之初仅设一个专业到现在已开办了十几个专业;人数上,由少到多,1981年,在校生数仅99人,1982年,增加到186人,1985年352人,1988年457人,以后每年稳中有升,特别是学校骨干专业——陶瓷专业,招生数猛增,97、98、99年该专业年招生数均超过500人,现在校生1837人,46个教学班;办学层次,从低到高,从职高到职专到大专。
办学18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以陶瓷为主的包括建筑、计算机、水电、幼教等专业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名。大部分陶瓷专业毕业生已成为陶瓷生产厂家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如饮誉海内外的佳美集团公司,其样品设计人员绝大部分为职专陶瓷专业毕业生。部分优秀毕业生已事业有成,如上海龙浔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昌已成为“德化陶瓷营销大王”,鸿发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钟宏、东方黑陶研究所所长颜长硕,连年被评为县“纳税大户”。郭建胜、尤少青、郑国明、林信东、寇贵共、林禄阳、林建胜等优秀毕业生也成为颇有影响的企业家。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活跃在泉州、厦门、深圳、潮州、上海、绍兴、广州等沿海开放城市的陶瓷或树脂生产厂家创作室。60余名毕业生考取厦门大学、福建师大、集美大学、南平师专、三明师专、福建艺校等高等院校艺术专业。
学校办学成绩得到省、市、县等有关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原福建省省长胡平、王兆国,副省长陈明义、刘金美、王良,原省教育厅厅长傅宗弼、副厅长李青藻,原省教委主任郭荣辉、副主任王昕,原泉州市委书记张明俊,副市长薛祖亮、李天乙,原江西景德镇市委常委、秘书长汪宗达等曾先后莅校视察。学校先后获得不同等级的荣誉:1985年获省“先进教育单位”、“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88、1989年获县“文明单位”,1990年获省“整顿校园治安秩序先进单位”,1992-1995年获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96年获市“教育系统人身保险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中华正气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1998年,获市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委员会”,1999年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1998年5月20日《福建日报》第三版以《瓷都艺术人才的摇篮》为题专文介绍学校的办学成绩,同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王光英副委员长欣然为学校题词——“瓷都艺术人才的摇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教授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目前,县委、县政府正以德化职专为主体筹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拟征地316亩,投资4552万元,于1999年12月动工,2001年7月完成第一期工程。2001年8月德化职专将迁入新校址,并举办陶瓷雕塑高职班。
(林木阳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