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明朝遗臣赖垓与清洁寨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清洁寨,在县西北大铭乡琼山村山上。距大铭乡址10多公里,海拔千余米。半山腰上,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古石路通往上涌半林和汤头格中及大铭乡琼溪村,现已人迹罕至,几近荒芜。临近山寨,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蒿草灌木,难以辩别路径,稍不留神,便会跌下深谷。如果不是请村里两位老大伯操长刀前面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上寨小路,我们实在难以在高已等身的灌木草丛中穿行,并找到入寨之处。 登上寨顶,豁然开朗,视野开阔,芳草萋迷的一片土地,方圆约三千多平方米。两座寨门顶虽已崩坍,但石础石柱犹傲然挺立在寒风中。环寨用乱石砌成的寨墙大部还完好,清除杂草,还清晰看出当年用土“水泥”钩勒平整的石缝。寨的中心兀立的狮形岩石,有一座长方形的两级夯台,外沿砌石,内夯土,部分衔接利用天然山岩,高1米多。据说是当年木构房屋和司令台遗址;如今已荡然无存,但拨开夯土层下,还依稀可辨认当年建筑群布局规格,足有几十间房间。 赖氏长者用长刀拨开一座岩石下的乱草,指点说这原有一口岩泉,其深莫测,清冽甘甜,上世纪50年代初还有人饮用。后来有一村民在寨内种植农作物,挖土并用掏粪具舀水,泉水逐干涸。寨内草地上不时还可见到旧箭簇、弹壳,后来被拾荒者收废旧的捡走。寨内两尊原来有当年赖垓督造的铁质土炮,一雄一雌。雌炮在1958年“大跃进”毁林大炼钢铁时被销毁。雄炮被赖垓后裔偷扛下山,秘藏家中,才逃过浩劫。下山后,我们一行特到该村民家里,看他起出那尊被保藏的雄炮,已锈迹斑斑,炮座不见,但炮身高昂,使人不由遥想起当年吼声震天,向清兵喷射愤怒的火焰的情景。 在德化这种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土地上,有不少象清洁寨这样的古大寨。但何以清洁寨在民间传说丰富广泛,历史上特别出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因为它跟一位明代遗臣赖垓在此生活战斗过密切相关。提及清洁寨,不能不提及筑寨者赖垓,论及赖垓,同样离不开清洁寨。 据清乾隆版《德化县志》载:赖垓,字子肩,明代琼溪人。明天启七年(1627年)在顺天府(今北京)考取举人。次年,即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初为浙江平湖县知县,因廉洁清苦,政绩卓著,“文学独冠两浙”,擢为翰林院检讨,为东宫太子讲学。其后,奉钦差册封藩王得册,即民间相传的所谓“册封蕃王”晋升伯宗任学士。深得崇祯皇帝圣眷,倚以重命。完成君命后,值清兵入关,遂归琼溪故乡,隐居不仕。清廷差使征召,赖垓托病回辞。筑清洁寨,上凿井建楼,自题:“皎月高悬萝薜夜,苍天长放蕨薇春”楹联,以明心迹,矢死效忠明朝,不愿臣服清廷。 关于赖垓筑寨举兵抗清,清代官修志书讳若莫深,我们只能从赖氏族谱及乡老传说及实地调查,去寻踪探迹。 寨的对面山叫海兵,据当地老人讲,当年清廷调遣驻守海疆水师官兵来围剿赖垓,屯扎清洁寨对面山头平地达两三年之久。该寨有秘密小道通往产粮地半林(今桂林、门头等村)。后来,当地百姓便把清廷水师住过的地方叫“海兵”。 查当地赖氏族谱,赖垓49岁回乡,家居近20年,享年69岁,其后裔为缅怀他,绘制画像,并修葺赖氏故居。关于赖垓与清洁寨的历史,清乾隆年版《德化县志》记载极其简略,语焉不详。但他作为一代有民族气节的名臣,在德化民间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九仙山风景区就有相传赖垓隐居读书的洞府遗迹。此是题后话,此文不予赘述。 清洁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