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德化县1911-1949年大事记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为了研究我县近代以来的历史,六十年代,笔者曾对民国时期有关我县的资料搜集整理了一篇有数万字的大事记。“文革”期间,这些材料已大部分散失。本文是近几年根据查阅民国版《德化县志》和民国期间有关报纸、杂志、地方族谱、私人笔记等三十多份资料摘录重新整理的。 鉴于民国期间,德化地区长期混乱,事件错综复杂,原有文档资料极少,加上“文革”对旧资料的扫荡,即使过去阅过的资料现也无从稽查,使整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困难。 为了抢救文史,应政协文史组之约,冒昧地将现有的资料整理出来,难免挂一漏万,仅供研究我县历史参考,祈望得到知情者的补充和教正。 材料力求保持原来面目,不加分折。有关我党领导下的地下革命斗争大事记,将另作一个专题,准备以后单独整理,不在本文中列入。 一九一一年(辛亥,清宣统三年) △三月初三日晨大地震,墙左右倾斜,摇而不扑,人尽出户,立足不定,顷刻渐止,自是每日皆有小动。 △十月,武昌起义,全国响应,推翻帝制。我县亦相继组织民团,创办保安会,迎接光复。 △富地美洋沶苏亿与杨梅陈旦等以开设花会之名,招兵买马,在上涌张凤祥家聚会,密谋造反;后又在桂阳社潘洋开第二次会议,出席头目百余人,同饮鸡血酒歃血为盟,分十人为一组,购买武器,分头四处活动。 一九一二年(壬子,民国元年) △改清之县堂为县署,置知事一员,佐治四员,隶属闽省都督府。县设立第一第二两科,第一科负责办理民政,第二科办理赋税,知事则兼理司法,下设承审员一人,襄理民刑案件。 △小春,驾云亭重建落成。 △春季,学制更新,原有各级学堂奉令改组,本县官立两等小学堂,易名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公立狮峰小学堂,易名为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同年成立县教育会,专司地方教育建议机关,选举赖雄西为会长,王光张为视学,视导全县学务。不久,教育会停办。 △全县下令剪辫,一般逊清遗老为求辫发之保全,埋头村舍不敢进城。中秋节,各地纷纷剪辫。 △蝗虫成灾,是年减产。 △苏亿在富地乡召开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保安会。以后又在杨梅陈旦家,召开第四次大会,分立东西南北中五营,苏亿为主帅,陈旦为东营营长,陈卓为西营营长,李清风(有的说是蒋子游)为南营营长,吴福为北营营长,林玉(林斯美)为中营营长,苏克美为大本营军需长,管理一切粮响,以天花寨为根据地,率队谋反。 一九一三年(癸丑,民国二年) △由于前年蝗虫成灾减产,这年四月大饥。 △县视学王光张去职,改委曾佩英接任。 △八月,苏亿派吴福率兵攻西山,进驻雷峰,盘踞五日,离开前焚毁大上堡、余庆堡及民屋百余栋。 苏亿中营营长林玉率五百余人,骚乱永春锦斗,洗劫洪内村。 苏亿势力壮大,省即派驻厦门之巡防队管带周涌泉率左哨官曹某、右哨官张某,入德围剿,时闻苏亿驻雷峰,周管带派张哨官跟踪追击,苏分兵到水流坂、国宝、永嘉、尊美一带。古历九月初八日,围攻赤水之后庵,周管带督泉州义勇队长赖忠(即赖乾)及赤水团练长陈亚炮、林辉谋等顽抗,相持七日,至十五日,苏亿见攻不下,退回天花寨。 △冬,苏亿派人向各处购买鸟枪,途经赤水,十九杆鸟枪和人全部被陈亚炮截获。 △十二月底,苏亿进驻桂林,赖忠从上涌赶来围剿,于三十日赖忠一姓胡的排长被苏亿兵打死,赖部杀败退却。 △本县奉令严禁烟毒,赤水禁毒支社与烟商屡次发生磨擦,冬,该社调查员赖锦标、叶其超因缉毒犯与烟商互控省会,结果烟商受处罚,贩烟之风始告稍杀。 一九一四年(甲寅,民国三年) △元旦,赖忠率众会同桂阳之北军张连长进攻桂林,苏亿负伤败走,赖忠连长林松年焚烧格头亭厝,并拟焚安仁堂,经乡民再三求情幸免遭难。 △春季,县署召开推进教育会议,分区设立初等小学校。先后成立计有盖德、培英、群英、敦儒、儒林、科荣、明新、高阳、雷峰、瑞坂、养翮、魁斗、国宝、养正、大乾、双翰、后坪等数校,并创办县立师范讲习所二所,以郭俊元、苏得程任所长,又设地方自治研究所二所,以苏菁华、郑焜任所长。 △三月地震。 △七月初四,苏亿率兵进桂林,烧民屋十余座,杀害乡民二十多人。 △苏亿北营吴福之军师陈宗仪率部进犯永春,大肆抢掠。 △泉州义勇队长莫开亮、巡防队管带周涌泉、赤水镇团练陈亚炮一齐围攻天花寨,围困日久,粮食将罄,苏亿乃星夜突围转向尤溪、德化两县交界的密林中,继续活动。 △县知事林升亲率差勇到上涌、下涌一带清乡,屈害百姓无数。 △莫开亮无法剿灭苏亿,省当局改派陆军第十一旅五十二团团长王挺,带队入德,采用招安之策。闽督李厚基与王不同派系,为欲剿除异已,密令营长马步云佯作设宴,杀死王挺。改派北军团长姚建屏率一营营长马步云、二营营长刘仕伟采用严剿手段,派兵分驻各乡包围杀戳,百姓惨遭其害,相率投靠苏亿,越剿越多。 一九一五年(乙卯,民国四年) △春,孙中山派吴日东、陈迪光、蔡石泉、王润中来德,鼓吹革命,发展国民党员。 △春,本县郑焜集资造林县城南关一带之山坡,遍植杉松百余亩。 △县教育同仁为鼓吹新文化,募捐基金设立共和阅报社于上市,以涂玉兰为管理员,订购京、沪、省、厦出版之报刊杂志五十余种,公开陈列,阅众至为拥挤。 △成立县商会,推举董以蒲等为负责,下设公断处,处理会内纠纷事项。 △全县地方不靖,第四区素以生铁为大宗产品,矿工相率停工,远离矿区,原有之五大铁炉遂先后停业。 △马步云围剿苏亿无功,闽督李厚基改派“安、德、尤、大四县剿匪清乡总司令”贾文祥率第一警备营营长张清汝,第二警备营营长朱得才(左队长朱德胜、右队长杜起云),第四警备营营长高义(左队长刘汉臣、右队长白其西)入德。于是年冬天宣布招抚命令,采用优柔手段,广布网罗,设阱招安。时苏亿已在福州被捕杀害。各营重要头目经历数年绿林生活,闻政府欲招安,相率“投诚”。其中陈卓、陈旦、刘陇、刘越等为数不下数千人均先后缴械。于是年冬某月之三日,各军约定,同时动手,一日之间,投诚各重要之大小头目约千人,全被扣押,除释放一些外,约三、四百人解送县城,由贾文祥下令同时枪决,为德化县有史以来集体枪杀最多的一次。 △没有中计伏诛之林玉、陈宗仪、吴福、周三、苏万邦、卢兴邦、陈国华、陈济川、陈公亮、陈公忠、林青龙等分散各据一方,越剿越多,愈抚愈众,以至剿不可胜剿,抚不胜尽抚,弄得贾文祥束手无策,口占一诗以叹曰:“三次招安三次乱,一番攻坚一番坚”,埋下了德化长期混乱,民不聊生的祸根。后贾文祥被调走,由其部属陶质彬、朱得才继续清剿。 △民国初年,宝美村瓷器艺人苏学金“手制瓷梅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优奖,余如雕塑模型均见工巧”得到民国四年新任县官吴承铣的尝识,并赠以匾额,题词“极深研究”,以示鼓励。 一九一六年(丙辰,民国五年) △县成立劝学所,以苏世良、方清芳负责办理。未几即停办,县视学一职亦同时虚悬。 △本县瓷业界提倡改良品式,时有许云麟,精研雕塑人物,郑少陶讲究配色彩绘,均见生动,因之外销激增。 △陈宗仪匪部又窜扰永春盖福和本县三班一带,勒派饷款,弄得民不聊生。 一九一七年(丁巳,民国六年) △夏,县议立团练,召各乡绅士,令各绅长到局保枪,分送军衣,官民拥挤。 △基督教会创办崇德小学。 △冬,双翰店铺全部被土匪焚烬。 一九一八年(戊午,民国七年) △我县学生开展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组织学生会与全国学生取同一之态度,力行救国,连日趋街防御日货,分送传单,随地演说,而天主堂小学生(按:指崇正女校)为尤力,所有旧货买劣货毁弃不用,遇有外人手持日货则唾鄙之,甚至将以前日人商标扯破无遗,直使丑物品再无存在之余地……”(《奋兴报》1918.8.29) △春,孙中山挥师入闽,第一支队司令蒋介石抵本县驻扎旬日,陶质彬、朱得才亦遂通电响应,宣布服从革命。 △因地方不靖,本县除县校继续维持外,各乡校均停闭。 △五月,德化蔡石泉被陶质彬委任为永春县县长。 △闽粤战争爆发。五月十三日,陆军十一旅营长陶质彬、驻德化警备队营长朱德才在赵光、王荣光策动下从德化率部攻下永春县城,俘杀北军统带阎广威,宣布永春起义,拥护护法。 △永春宋子靖、王荣光返永组织护法军,收编永、德民军,与北洋军阀李厚基对抗,同时粤军朱震亦奉命入闽,收编民军,并运动北军归粤,陈国华、苏万邦、林玉、陈宗仪亦接收归编。 △是年德化匪乱,各匪纷纷返乡联络购买枪械,或数百元或数千元,甚或拿人勒赎,遭其惨杀者、父母妻子离散者、倾家荡产者、露宿冰山冻饿者时有所闻。 一九一九年(己未,民国八年) △驻广东的桂军陆荣廷派方声涛入闽,策动“护法军”张贞组“靖国军”,张贞乘间攻永春、德化,王荣光退守德化东区。 △秋,粤军统领朱震率三营之众道经本县,被民军擒挟,所部溃散山区,军械被缴迢尽,德化民军势力因之扩大。 一九二○年(庚申,民国九年) △劝学所恢复,以方清芳任所长,从事取缔私塾,倡办学校。同年创办县立单级师范讲习所,由郭俊元、颜道周等负责办理。县教育会亦同时恢复,以苏显忠为会长。 △教育会恢复后,召开全县教育会议,整理教育款产,计得田租三百余担,以充教育与教育行政经费。 △春初,王荣光率部攻入永、德,张贞败走。 △三班染鼠疫,乡中传播死者数十人。 一九二一年(辛酉,民国十年) △春,省教育厅派郭俊元接充劝学所所长,曾飞龙、郭觐光任劝学员,成立各乡国民学校。计第一区十三所,第三区五所,第四区二所;私立小学校二所(崇正、塔雁,崇正由女校改办)。各校经费均缺乏,由县署调集各界人士郭俊元、苏德馨、苏显忠等负责筹备教款。崇德小学改为育英小学。 △苏万邦连长苏练驻涌以兵叛苏,于正月初七日击毙苏万邦弟苏克居。 △苏万邦放火烧琼溪乡民屋十七座。 △我县邮政由民国初的代办所改为三等邮政局。 △八月,北洋军阀李厚基派马步云率部攻入永春,王荣光退守永春德化边区。 △秋天,知县孟清溪鉴于本县交通不便,乃成立公路局,委曾佩英、张廷昌任正副局长,开辟城区路坯并改建街坊。 一九二二年(壬戍,民国十一年) △城区路坯开辟将竣,更划路线,由程田寺经蔡径而达大垅头与永春辖剧头铺相卸接,兴工未久遂告停工。同年夏改西校场为公共运动场,由郭俊元等监筑。 △召开教育会议,整理县校宽筹学款,修筑劝学所(县署二门左角),同年夏迁入办公。 △三月,省教育厅委苏育南为视学,从事督促兴学工作。 △本年,全国推行国语教学,本县遂成立国语讲习所,招收学员学习,以郭鹏图任会长,林泉任干事。 △黄其明、黄其澜运动白蔚文团长进攻梓溪,推倒周三,自立一帜,盘踞湖坂。 △知事孟清溪为谋水道交通,设立河工局,拟开浚自县城浐溪以迄永泰之河道,曾呈请省府派出电雷队抵县计划炸滩,因时地方未靖,进行未果。 △秋,王荣光部属林青龙、陈国华、苏宗敬等暗通李厚基。王被林青龙等诱捕解送泉州,于八月十四日被杀。 一九二三年(癸亥,民国十二年) △一月,蔡石溪、林泉、曾天民、苏育南、赖尚论、王伟等筹办县立初级中学,招生开学,由省教育厅委陈其英任校长。二月,林玉璋等倡办私立育英初中亦相继成立,许世昭任校长。 △春,劝学所所长由省教育厅委苏育南接充。 △二月,教育界同仁发动创办通俗义务学校,校务发达,盛极一时,成人相率来学大有无位可置之概,聘颜道周负责。后因经费支绌,于十三年(1924)停办。 △孙中山委任宋子靖为闽南宣慰使,永德各部民军,由分而合,推陈国华为指挥,联合攻泉。 △五月廿五日,任东路讨贼军第八军张贞部第三支队长的尊美乡林斯美,在石狮被护兵林协和暗杀,张贞悬万元缉凶。 △六月,德化苏其璧被吴威任为永春县县长。 △六月二十五日,吴威派尤赐福、陈春光、苏万邦、周廷云四团,由莆仙入永,王锡华、李金标于前一天先移住赤水,从此,永德战争时起。 △六月至十二月,德化苏其璧被吴威委任为永春县县长。 △七月十一日,尤赐福、陈春光进兵德化,向李金标开火,永春组织和平会,推王光张、李宜守等暨教会牧师赴赤水调停。 △七月召开农会会员大会,成立县农会,选举曾天民为会长,叶其超为付会长,致力倡导农民努力生产倡用土货之宣传。 △八月,德化黄心田被吴威任永春县县长。 △八月十日,被孙传芳委任为永德大游击司令的林子鳌,在仙游沙溪梅岭被吴威伏击毙命。 △八月十六日,水口黄其澜与周廷云开战于西山,水口屋宇遭焚百余座。 △八月十九日,黄其明率徒到雷峰焚烧住屋二十余座,被掳百姓三十多人,物畜被抢难以计数。 △九月,新学制颁行,以初小为前期小学修业四年,高小为后期小学修业二年。省令改劝学所为教育局,办理全县教育行政,委苏育南为教育局局长,委林泉、曾天民为视学,分区督导,并由县署聘郭俊元、林庆澜、陈其英、曾飞龙、苏加明为教育董事会董事,隶属教育局。两年间,全县计成立初级中学三校,完全小学八校,初级小学五十余所。 △十月七日,陈国华在大田受编于臧致平,为闽军第四混成旅。卢兴邦由尤溪派队来大田与陈国华激战。 △是年,张雄南率部焚烧雷峰美轮堂、庆厚堂、恒林小宗祠、长裕堂、石玉堂、隆美堂、贞山堂、滨溪堂、霞坂堂、丁乾堂、南阳堂、文斗堂、长美堂、德安堂等房屋。 △苏万邦部烧毁上涌虎跳市店铺十余间,该集市全部被毁尽。第二年上涌集市改在杏仁坪建街。 △本年,政府征派民工开筑德泰公路,路面阔二丈有奇。雷峰乡地段:西南接蕉溪经上空洋、尾林口、太平格、上坪仔、山格、纺车格、雷陈岐、东北接肖坑土坑尾。 △十二月,苏万邦部下徐飞龙(簪枝)与李金标冲突,在后房街开火,十九日徐进攻德化县城。 一九二四年(甲子,民国十三年) △县教育局召集体育界人士组织体育研究会,并修筑西校场为公共体育场。 △春季开始,县先后增设县立小学三所(浔北、泗滨、龙豁),私立小学五所(儒山、瑞坂、雷峰、甲头、双峰),国民学校三十余所。浔北小学校舍由陈光亮等倡建,浔西小学校舍由林石圃董建落成。 △县派徐庆元负责开辟城南公路,改由三班经塔岭入永春,并改建塔雁街道。 △四月,德化民军首领周廷云,古历初九日逝世,由团长龙戴德继任。 △五月廿一日,风雨大作,平地水深三尺,沿溪木桥多被冲毁。 △中秋前,黄其澜、李金标合缴陈静明械。 △十一月,德化苏其璧被高义委任为永春县县长。 一九二五年(乙丑,民国十四年) △一月,陈子明等创办私立浔北中学于上涌,以赖雄西为校长。 △三月,县商会改组,以苏加明、郑玉冈为正副会长,董建会所于德新街。 △四月大饥。 △五月,德化柯杰夫被吴威委任为永春县县长。 △七月廿四日,徐飞龙密招林团国攻县城。 △八月,陈国华、林青龙、徐飞龙攻入德化县城,林青龙自兼知事。 △秋,创办《红光报》周刊,该报办至民国十六年停刊。 △十月,徐飞龙到永春派饷,每月银元八千元。 △本年,第三区民众倡建香林寺,规模高昶壮观。 △永春德化民众苦于军匪,相率渡洋。吴威、尤赐福恐居民逃走,军饷无所出,严禁出口,但六月至十一月,两县偷出境者仍达六千人。 △本年,儒山小学负责人徐学朱、徐步云、徐会泉、徐庆搏等筹资重建校舍;泗滨小学由校董颜和光董建;龙豁小学亦募进行,由该校校长徐宗椿督理建成。 一九二六年(丙寅,民国十五年) △春,县视学曾天民辞职,由省教育厅改委赖尚论接充,是年硕杰华修捐建乡校校舍落成,董其事者为该乡长辈郑兰。 △五月,晋江北部福山腰著匪高为国被吴威委为永德大警备迫击司令。 △六月四日,林青龙连长徐会全在儒山被其部下杀死。 △七月,萨镇冰委林宝丰任德化知事。 △八月,德化黄心田被吴威委为永春县县长。 △九月十九夜,东路讨贼军团长许振光在赤水被李金标暗杀,其部属归林青龙。 △十一月,徐飞龙联合高为国、陈亮等攻入永春,后尤赐福反攻,击毙徐之营长林庆春,徐退入德化,陈退南安,永春太平,东关民众,被掳八十余名。 △十一月,何应钦入闽,闽省民军向何接洽归编,陈国华被委为十路司令之一,隶属于新编第一军谭曙卿统辖。 △国民党军入闽,打倒军阀,推行党化教育,改省长公署为政务委员会,委赖鸿林为本县知事,督导教育局推行党化教育及组织各乡农民协会。 △本年,敦儒小学改为儒山小学。 一九二七年(丁卯,民国十六年) △一月十五日,德化赴省民军陈国华、苏万邦、林青龙、章国标、涂飞凤、徐飞龙、黄其明、唐化龙等开善后会议,取消派款。 △一月,省农民协会成立,县农会派曾天民、苏育南、郑育才为本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成立城区、湖前、西沶、绮阳等乡农民协会十余所。 △一月,县教育局长苏育南呈请辞职,由省教育厅委方如玉接充,并调任县中校长陈其英任督学,校长改委林泉接任。国民党省党部派林闻一、邓豫中任本县党化教育指导员。嗣省政委会改委委员制,委林泉、陈其英、苏德馨为委员。 △黄德三捐献一千五百元置校田五千斤作为中校基金。改县立初级中学为培风初中。 △能屈小学校舍由赖世金等筹建落成。 △林泉奉令筹备国民党德化县党部。 △国民党福建省德化县党部奉省临时党部派林海、曾天民、苏育南等为本县党部筹备员,以林海任主任,工作未及四月而告停顿。 △民军徐簪枝开德化至四班公路,全长十五华里,翌年(民国十七年)竣工。 △泉永公路局派陈皋、张廷昌负责开筑永德公路,开办未旬日即停。 △十月,十一军蒋光鼐部开入福州,新编第一军于十三日被缴械,闽南各县民军逃命归回,匪乱再起。 △十一月,海军陆战队林寿国入永春,尤赐福、徐飞龙退入德化。 一九二八年(戊辰,民国十七年) △一月,侨胞蔡贵翰、罗信尔、温英恭等筹设私立育华初中,聘苏育南任校长,翌年辞去,易以郭俊元接充,先后未及两年因经费短少而停办。 △奉令改行政公署为县政府,置县长一员,辖第一(民政)、第二(财政)、第三(教育)三科。 △一月,省派林海、王纯仁、许清瑞来县组织指导委员会,举行国民党员总登记,计登记合格领得党证者一百零四人。 △三月,成立县华侨公会,选举罗信尔、蔡贵翰、温英恭为常务。三十?年该会名称改为县海外华侨公会,更选张德昌、郭传协、曾窦人为常务,以办理紧急救侨慰问侨眷等工作。 △四月九日,徐飞龙枪决县长林炳光,营长吴兴忠,收缴其枪械。 △五月十六日,陈国辉参谋长吕俊生来德化接洽军事,回经冷水坑被徐飞龙伏杀。 △五月二十日,陈国华召开徐飞龙、林青龙、苏万邦、李金标、涂飞凤、周三等部开“和平会议”,议定此后不再互侵,军饷照配。 △六月十三日,陈国华、徐飞龙、尤赐福、林青龙分四路围攻赤水,驻赤之李金标及其弟李宝均被捕枪决。 △八月,周三死后,所部由其兄周样统率,黄其澜派其连长张雄南擒周缴械。 △秋,县创办《新德化》周刊。该刊于一九三○年改为《德化周报》。 △九月二日,彭棠、徐飞龙联合湖洋民团围攻盘踞永春之高义、尤赐福。 △本年,纂修《安章杨氏历代宗谱》(今桂阳公社安章大队) △至本年冬统计,全县有学校五十所,学生二千五百七十八人,教职员一百九十四人,全年经费八千六百元。 一九二九年(己巳,民国十八年) △三月廿六日,陈公忠率队攻黄其澜,反被包围,陈负伤突围。 △八月二日,徐飞龙攻永春监狱,劫出徐敦遨、刘澄清,永春县长林祖培逃避湖洋,同时,陈昌侯攻永城,被徐击退,徐自兼永春县县长。 △九月十四日,陈国辉三路夹攻永春,徐飞龙败退德化。 △九月廿二日,陈国辉攻德化,林青龙、徐飞龙败退。同日,国民党德化指委林海、县府科长刘跃东,由湖洋乘轿赴仙,途中被伏杀。 △匪焚烧琼溪乡琼阳堡、拔俊堂。 △省建设厅委派徐鹏任永德大支路工程处处长、林海、柯杰夫、黄心田、李风朝、李重远、苏育南、颜和光、苏亦辉、涂荣五为委员,并派黄心田为总务、苏育南为工务负责开筑德赤(德城至赤水)、德南(德城至南埕)、德永(德城至永春)三线的路面,同时派陈子明、黄子扬、林瑶圃为派出所所长,分途进行,年内除桥梁涵洞未架外,其余工程全部竣工。 △省增设教育局经费,改委郭玉璋为局长。县立初中校长林泉辞职,由赖尚论代理,后改委吴和声接任。 △塔雁商民捐建雁塔校舍,由该校校长吴天锡董建落成。 △《新德化》周刊更名为《德化报》。 △县商会改为委员制,以苏加明、吴天锡、曾华人等任常委,募建塔雁校舍。 △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版《双翰苏氏族谱》记载:民十七、十八年全族被匪掳男孩三百余人。 △本年盖德儒山纂修《儒山徐氏族谱》。 一九三○年(庚午,民国十九年) △二月,国民党德化县指委李亲起,以本县小孩被各部民军掳贩外县数万名,特呈请省府饬各县查禁买卖人口。 △春,德化驻军举办《德音报》,是年年终驻军他调停刊。 △徐飞龙、尤赐福、陈德荣、张雄南联合开德化至赤水公路,长四十七华里,本年春动工,民国廿二年(1933)春通车。 △六月卢兴邦派员联络徐飞龙、黄其澜。 △七月,陈国辉二次进攻永春湖洋,湖洋群众纷纷逃到仙游和德化,陈部彭棠穷追搜捕,被劫掳勒赎群众数百人。 △八月,国民党中央下令讨伐卢兴邦,闽南由方声涛负责,十三日进兵德化,附卢之徐飞龙顽抗,林青龙协助各军夹击,后在于下蔗中弹而死,其势力全部瓦解。 △张雄南拆毁雷峰崇德公所。 △《德化报》改为《德化周报》。 △十月六日,民办泉永德公路全线通车。 △十一月,省防军第一混成旅委李法元为教育局长。县立初中学校得各大盟献田租五百余担,经费较前充裕。 一九三一年(辛未,民国二十年) △一月,倡用统一度量衡,省检定所派苏育南为泉永区调查专员,调查旧器宣传采用新制,一般商民均表同意乐于应用。翌年,省检定所派梁清澜为本县检定员负责推行开办月余,城镇商民均能一体购用。 △成立县建设局,委王信乐任局长,开筑西南线(由南门坂经英山而入永春辖之苏坑)兴工两月,全段告成。并辟体育场和下市,建县立明伧小学校舍,翌年落成。 △三月《德化周刊》及《龙浔旬刊》问世。 △四月,省派张葆锦、江禹起、李亲起为本县国民党指导委员。 △六月,国民党本县党部委令推行民运工作,先后有洪深申请筹组理发工会,连兴相申请筹组木匠工会,陈继申请筹组彩瓷工会,苏长真申请筹组制瓷工会,经国民党县党部许可组织相继成立。 △六月六日,由永春经达埔、蓬壶至德化之公路通车。 △七月,省教育厅改委汪广度为教育局长,林泉为督学。 △七月,王碧卿等联名申请组织县妇女会,选举王素华为常务理事,并推定理事,郭灿英负责办理妇女工读学校。 △苏万邦再次焚烧琼溪乡房屋多座。 △陈得荣率部烧毁国宝乡聚宝堂左碉楼。 △秋,开筑蓬壶至德化公路,全长三十四华里,秋开工,冬竣工。 △九月十八日,日本出兵攻占我东三省,其后,永、德、大各县成立“救国会”。 △十月,县教育会奉令变更组织,改为干事制,举行全县第一届会员大会选举干事,苏育南任常务,干事陈其英。 一九三二年(壬申,民国廿一年) △一月,永、德、大捐款慰劳十九路军。 △正月廿一日,赤水街惨遭兵燹,全街化为瓦砾之场,市民死者四十余人。 △二月,张雄南盘踞西山,陈国辉部彭棠围攻经月不克。彭棠兵驻扎雷峰太平土堡,后该堡遭其焚毁。 △改建设局为建设委员会,以陈得荣、方如玉、苏友仁、郑玉冈、郭希曾、陈庆南、汪若痴等为委员,续开县境已划各线之公路。 △省建厅工程处开赤水至十八格公路,全长五十华里,本年动工,廿七年(1938年)竣工。 △省建设厅派该厅第四科长宋廷瑜来我县勘查矿苗。 △八月,南、永、德由十九路军181旅张励接防。 △八月初十日,十九路军经过德化,悬贴撤除饷关苛捐杂税的报告,至三班时,人人争看热情奉茶,军容严肃,饮水投钱,“人皆舒望来苏”,有人感动的赋诗:“十九路军到已迟,人人争看喜更知,若然经过是前匪,谁肯奉茶饮我师”。 △九月,陈国辉被十九路军扣押,蔡廷楷指挥张炎、张励两旅由惠安、永春围剿国辉余部,陈佩玉、彭棠、陈育才三部逃经凤顶和德化水口、南埕时,被张雄南伏击,缴械三千余杆。 △十一月,县成立团练,编造户口。 △十一月,省改委丘森为我县教育局长,越年丘去职由陈明元代理,县立培风中学校长吴和声辞职由王训接替,后由督学林泉兼任。 △十二月,交通部准德化设电报局。 △本年,李山乡纂修《李山陈氏族谱》。 一九三三年(癸酉,民国廿二年) △元月十一日,洪水成灾,最高洪水位8.1公尺,相当于百年一遇。 △政制变更,改局设科,省派吴和声任教育科长。县立培风初中校长林泉辞去兼职,由县长李特支兼任,后由省教育厅改委陈庆南接任。 △成立县地方款产管理委员会,由县府派方如玉、曾挥、江联珠等任常委以之征收公产公款事务。 △七月,召开国民党第一届全县代表大会,选举执监委员,方如玉为执委会常务,苏育南为监察。 △八月,秦望山、黄奕守、黄克绳等组织泉永德车公司。 △九月十三日,德化股匪三百余人围缴永春四班民团枪械,掳杀民众八十一人。 △十二月廿三日,赤水街中部又失火,延烧四十多家。 △本年盖德仪林、霞寮纂修《寇氏族谱》,翌年完成。 一九三四年(甲戍,民国廿三年) △十九路军“闽变”失败,陈仪任福建省主席,一月德化江联珠被卫立煌委任为永春县县长。同月十五日,余承尧就任“兴泉讨逆司令”,张雄南为“永、德、仙讨逆司令”,十九日,张率吴俊昌、涂飞凤、林玉良等部到永春。 △二月十三日除夕夜,张雄南率部到洑溪以“剿共”为名,滥捕群众百余人,猪牛羊等牧畜及其他重要财物,悉数被掠夺。 △三月六日,林青龙联合张雄南进攻赤水陈得荣,混战数日,最后林青龙下毒手,放火烧赤水街,全市店屋被焚二百余间,受灾一百二十多户,泉利、新晋利、晋裕三号,土库内烧死三十人,全市损失百万。 △三月七日,蒋军三十六师宋希濂部谢懋权团抵永春,张雄南在永势力全部退回德化。 △三月间,保安处改编民军为十二保安团,张雄南等人委为团长,月饷二十四万元。 △春,省教育厅改委方如玉接任教育科长,改编全县所属各校名称,别为县区乡私等性质,县初中校奉令改为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长由陈庆南蝉联。后由省教育厅改调吴元葵为教育科长,并派苏育南、方如玉为义务教育委员,联同当然委员组织委员会,创办各区短期小学,计成立者十九校。 △县奉令编查乡镇闲邻户口,派王谟任编查主任,设立第一(浔中)、第二(南埕)、第三(赤水)、第四(大墘)等区,(至民国二十五年区公所改称区署),每区各置区长一人,区员三人,全县分为三十九联保(至民国二十八年并编为十六乡镇),每联保办公处设主任一人,下设办事员二人或三人。 △县长吴汉章来任,成立县政府财务委员会,江联珠任委员长兼稽核组主任,委员苏育南为出纳组主任,林泉为总务组主任,方如玉为教费组主任,协助第二科清理财务,征收公款并稽核县府财政开支,至此乃划分省、县库以别项目 △县建设委员会改组,以苏育南、陈其英、林泉等任委员,先后续辟县境各线与赤蕉段工程,派郭传昌任赤蕉段派出所所长。 △六月十一日,县水灾,先日暴雨如注,城乡土屋浸坏无数。 △八月十日淫雨为灾,城池变成泽国,塌民房十余栋,家物牲畜、农作物损失甚多。 △冬,奉令筹备县立民众教育馆,以王光张任主任。阅旬年遂告成立,委陈其焜为馆长,下设总务、图书两部。同年并派曾天民为县立图书馆馆长,募购图书多种,嗣后因经费支绌,奉令与民众教育馆合并,苏育南任馆长,扩大组织,内置总务、教育、生计、健康四部,以办理识字五人团运动与公民训练。 △本年全县产海纸三千二百市担,还有数量不少的仿铺纸、粗纸、根纸、云山纸、古纸,输出量二千八百余担,为解放前年产量最高的一年。 △十二月,保甲立盐局,乡照丁限制食盐。 △本年度全县共有民众学校八所八班,就学人数二百七十七人(其中男二百六十五人,女十二人),教职员工三十六人(其中男三十人,女六人),毕业生五十人(其中男三十八人,女十二人)。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计四班九十二人(男七十七人,女十五人),教职员十六人,该校于次年减至三班六十三人(全部男生),毕业五人,至一九三六年学生数仅剩五十四人,教职员十六人。 △本年,厚德纂修《荥阳郡厚德郑氏族谱》。 一九三五年(乙亥,民国廿四年) △二月,永德电报局筹备经年,本月开业。 △二月十七日晚,塔岸街林泉店中,燃灼失慎,焚店三百余间,损失五十万元。当时驻军伪九团彭棠部队乘机打劫,一面派兵堵截交通要道,不让农民入城协助商民救火,一面派兵入街进店,搬抢财物,绝大部分商人货品财产尽失,迫得流离失所,有的转移他县谋生,有的回乡从事农业。 △三月,省派陈庆南为陶瓷学校筹备员,赴赣、鄂、江、浙考察陶瓷教育。五月,省府拨款三千元,在德化创办磁业学校,八月省府建教两厅合办省立陶瓷职校于本县瓷场,委王世杰为校长,后为黄先修接任。开办未及三年奉令停闭。 △三月初五日傍晚,降雹大如梅,刻间暴雨如注,连日不晴。 △四月间,三班一带虎灾,牛羊被虎噬毙十余头。 △四月廿三日,雷峰高发寨石鼓岩雷声大震击落大石一块镇在洞口。 △五月,德化民军江联珠、林青龙、陈光亮等计四千人,受编为四十中队。 △六月初一日,县开练壮丁,每保抽一,年龄十八岁起至卅五岁止,训练一个月,中央令各县鸠仓粟每保、千五百斤,分甲平摊,贫富照户均输。 △七月,安、南、永、德、同五县划为二特区,三剿办区,委蒋治英为主任,陈兢、彭棠分任特区主任。 △省建厅工程处开十八格至大田县城公路,全长四十华里,民廿四年开工,廿七年春竣工,是年四月二十日通车。 △七月廿一日土地陈报人员到乡帮忙测量田地,苛迫税契,每甲廿宗,每宗大洋壹元。 △八月,风雨为灾,德化上坑杨姓住宅,压死五十人。 △九月十三日,德化民军郑捷升在德新街被杀,全家六口均死。 △秋,邢国鸾就任县长,推行保安社训教育。 △教育科长方如玉呈请辞职,省委吴元葵接充,是年奉令设立县义务教育委员会,并创办各区短期小学一年制,计成立者十九校。 △九月廿七日《江声报》载:德化全县受水灾一万五千五百一十五亩,房屋倒塌一百六十四座,稻丛被漂没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五亩,牲畜损失七千六百余头,合计损失约四十一万一千九百余元,灾民计五千一百一十三户,占全县总户口的百分十五,死亡人数五十余人。 △鼠疫,城关鼠疫流行二个多月,仅富东街死亡一百余人,农民林川善一家死九人,街头封闭禁止外人出入。 △北区桂林赖永念勾结张承福,抢走该乡向政府领来自卫枪枝二十多杆,并绑架男妇多人。 △公路建设停办,所有工程并入县府第三科办理,秋,邢国鸾派曾辉任赤蕉工程派出所主任,林启元为工程员。苏育南董建公共体育场。王光张、方如玉、曾天民、郑玉冈、郭信甫、林泉、王成举等募捐董建龙津桥(水泥铺架)得旅洋侨胞林书情、陈节侯、涂文冬等解义囊资助,得以竣事。 △十月九日,厦海军航空机一架遇雾,在德化苏坂溪埔降落,机件虽有损失,飞行员许葆光无恙。 △十月十六日,九师陆军旅长谢辅三分兵四路围攻西山张克武,缴械自新者三百人,擒杀郑述中等匪首,后谢旅调防龙岩才撤。 一九三六年(丙子,民国廿五年) △元月二十日大雪。 △一月十六日夜,赤水街晋裕号失火,焚店屋三十二间,拆坏二十余间,是为光绪廿一年十一月以来之第四次火灾。 △三月,省派施祖元、王训、叶炯等任指导员来县建立省合作委员会德化办事处。 △春,省立陶瓷改良场择架于西校场。 △教育科长吴元葵去职,省改委罗诚纯接充,第三科科长郑国基任督学。是年春县民众教育馆长陈其焜辞职,县委吴元葵兼任,后吴去职由省府委苏育南接任。举办短期师资训练班,由县长邢国鸾任主任。县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改由赖象三接充。 △县指定城内下市旷地为公共体育场,并委县立民众教育馆一馆员任管理员。 △福建省银行在本县浔中镇设立福建省银行德化办事处,经营贷款、转汇及存款储蓄等业务。 △设县警察局,唐文新任局长,假城隍庙为局址,置职员三人,开办警士训练班。 △重新计划筑路工作,派张涵夫为德大公路派出所所长,负责继续修筑。同年,建立县仓,聘苏水龙、方如玉、曾天民、黄心田、郑玉冈董其事。 △张克武、张承福抗命受编,四月间,省饬中央陆军第九师廿五旅旅长谢辅三、五十一团团长陈竞、第三营营长蒋治英统率大兵入德围剿,全县大小乡村按指定地点移民。坚壁清野,民众困甚。以西山移民为第一步骤,夫负子妇襁儿、牵牛挽羊、餐露宿,疾病死亡者不计其数。蒋治英残忍嗜杀,驻师桂阳,一日抵汤头路遇民众四人,不问姓名住址即开刀斩首,焚烧梓溪房屋十余座,桂阳、汤头、上涌,下涌等处列为“通匪区”杀死民众无数。 △五月十六日,张克武攻入永春湖洋街,商店被洗劫,乡民死伤及被虏者廿九名;廿四日攻入洋上乡,猪牛被劫一空,民众死伤及被绑者三十一人。 △六月十八日,张克武自称抗日救国军司令,攻陷大田,后张克武由县长朱朝亨接洽,编为保安十一团。 △朱朝亨办理国民大会选举与举行扩大社训组织,以壮丁、国民党员、公务人员、妇女、少年等编组团队,分别按期集训。是年又举办测量土地,省派高尚志为队长。 △成立县金库,省派李诚任主任。夏间成立经征处。 △七月县政财务委员会改为三级制,经征处负责征收,县金库负责保管,财委会负责稽核,改派黄心田为委员长,后并入县府会计室主办,财务委员会遂以取消。 △秋,全县发生二化螟虫,田禾受害最烈,秋歉收。 △九月一日,全省开征房铺宅地税,为区署保甲经费。 △十月张克武接防永春防务。 △十一月,设立县苗圃,省派苏鸿宾为主任,租用农地二十亩作为育苗及造林之用。 △十一月,永、德、大官盐包给商办,商人乘机抬高盐价,每年得利十余万。三县党政当局,联电国民党省部和省府控告,标封盐局,自后全省盐政收为官办。 △十一月,国民党为训练全国壮丁,各县设社训总队部,派教官一人负责。 一九三七年(丁丑,民国廿六年) △元旦,举行全县第一届国民体育运动会,其中有国术大刀组表演,由县教育局和民众教育馆联合举办。 △二月廿五日,林青龙副官林品昭被暗杀。 △规定乡(镇)设中心学校,保设国民学校,国民学校分设儿童教育及失学民众补习教育两部,均分高、初两组。儿童教育修业年限为初高四二制,失学民众补习教育,初级四至六个月,高级半年至一年。 △春开学初,增设县立小学三校——浔东、浔南、浔北,并筹办县立浔中中心小学。全县入学学生数占学龄儿童总数百分四十四点九,未入学占百分五十五点一(其中男儿童已入学百分五十九,未入学百分四十一;女儿童已入学百分二十五点七,未入学百分七十四点三)。 △督学郑国基他调,省委张镇海接充。 △朱朝亨任间,先后建亲民亭,修筑民教馆、苗圃及俱乐部,整理龙津桥,着手启辟公园,起盖医院。 △五月,本县征选壮丁九十名。 △五月十七日,陈公忠缴械自新。 △六月,成立国民经济建设协会德化分会,县长朱朝亨,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方如玉分任正副主任,促进地方生产及县际运销等事宜,先后召开大会二次,后告停顿。 △民众教育馆举办特产国货展览会,并筹建下进馆舍。 △塔雁街隆记商店失火,延烧坤元、捷元及成良等店,加上被拆毁作火路者计七间,估计损失三万元。 △七月七日,芦沟桥抗战事起,我县又再次征兵,至年底共征三百九十八人。同时加强人口管理,凡过往行人必须持有出入口证方许通行住宿。 △七月,县教育界同仁发起创立私立培风初中,聘黄其禄为校长,筹备校租。 △七月,云雨一连半月不止,稻田出杖,米价腾昂。 △七月廿二日,省分发防空防毒常识以及被空袭的火灾消防法。 △七月间,驻宝美大土楼之县保安队长内变,击毙保安中队长王梓材父子及士兵多人,劫去枪械五六十杆,常备队中壮丁百余人亦乘机逃之过半。 △九月成立抗敌后援分会,以国民党县党部、驻军及各机关各团体负责人为委员,方如玉为主任委员,县长兼副主任委员,苏育南、徐其忠、苏腾为常务委员,负责办理后方援助抗敌工作,内设总务、侦查、宣传、慰劳、纠察等工作,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并入国民总动员委员会。 △九月廿三日,永德各界欢送第一批壮丁出征。 △十月,国民党中央印发救国公债票五万万元,德化四万元。 △十月初一夜,土匪烧琼溪乡金湖堂左畔。 △十一月,德化各界组织清算县长朱朝亨任内财政委员会,主席陈其焜被捕解省然后释放。 △十二月一日,仙永德公路试行通车。 一九三八年(戊寅,民国廿七年) △一月,省府准张雄南自新。四月十九日张由香港抵永春,收编为仙、永、德、大、华安、漳平,永泰七县民军,编为保四旅,张雄南、涂飞凤分任正副旅长,张克武、吕振山分任团长。 △二月,德化田赋税率分三等九则制、一等一则每亩五角,二则四角,三则三角;二等一则二角五分,二则二角,三则一角八分;三等一则一角五分,二则六分,三则三分。查全县粮额原有八万三千元,二十余年来,因匪乱,大批田园荒芜,实际仅可收三万余元。若照新编田赋计算,应收七万余元,电省请示,省复须收八万三千元以上。 △三月,永德土地编查,疆界纠纷,三十日,永春县长韩联和、德化县长张锡杰到边界会勘,以天马山至团尖山西峰中,画一虚线为县界,南属永春,北属德化。 △四月十九日全县各界人士倡议设立学生升学高中以上奖学金,将郭蔼士生前捐献崇义祠祠田每年划出田租三百二十市担组织奖学金保管委员会予以保管。 △四月二十日,德化至永安公路通车,经本县以达泉、永。 △四月,县妇女会改组,选出叶祖秋为常务理事。 △金门县于前年失陷后,厦门又于本年五月十日沦陷,金厦逃难同胞,有些陆续疏散到德化县开垦。 △五月廿五日夜,土匪再次烧毁琼溪乡金湖堂。 △八月一日,永、德烟商为反对包办烟丝税,罢市停业。 △八月,德化葛坑陈文之妻子等八名被匪绑掳,乃集壮丁百名救出并焚毙土匪十八名,陈因有功赏银五百元。 △九月初起,泉永段与永安段公路开始联运。 △县教育界倡办《德声报》。 △县民众教育馆改为民众学校,校长由李亚中充任。 △本年举行全县国民党员总报到,计有党员四百余人。 全县成立信社合作组织六十二村,贷款四万二千五百零八元,重要职员一百三十六人。 △全县有制纸槽户二百零一户,纸工六百三十二人。 △交通部德化电报局,架设程田寺格,专为敌时传递命令与收发防空警报机关,收发民用电报业务不甚旺盛。 △本年全县征兵四百二十二人。 一九三九年(已卯,民国廿八年) △一月,华侨叶迺矧慨捐万金,商民苏由甲解囊襄助并劝募程田寺租为基金,倡设凤林慈儿院、育幼院,予以收容抗战难童,授以初等教育,院长由董事会推选李述贤主事,越二年易以李亚中负责。 △二月,上涌归侨刘振怀全家六口被土匪所绑,敲榨勒索。 △二月,陈公亮焚烧吉山民屋,朱朝亨率队进剿。 △二月初,桂林乡发生脑炎死亡达三十多人,疫病蔓延到岭脚乡一带。 △正月起至五月止,德化东区断续地震,地上有声,大树欲倒,野鸟齐鸣。雷峰一带野猪三五成群出没于高山平洋,肆无忌禅,凡属地瓜无不遭其糟蹋。 △二月,省府派谘议苏育南等人来德复勘绮阳乌山之铁矿与青心仑之磁铁、鲁塘之煤,勘查结果,蕴矿面积达四华里之广,藏量颇多。以后又在第三区章康发现银铅矿,曾呈请化验分析,认为矿质纯美,方拟开采,后因抗战而缓行。 △日寇南侵,沿海居民大多避难内迁。二月由省派员来德化设立垦务所,提倡垦荒生产,该所股长曾挥屡曾出发到第二、第三两区勘定地段令之垦植,方正初步进行,尚未逾年即告停办,未收效果。 △三月,成立县兵役协会,方如玉为主任委员,协助兵役宣传与审查免缓役壮丁事宜。 △三月,保安处委涂飞凤任德大尤三县剿匪司令,指挥吕振山、张克武等部进攻林青龙,吕振山占领尊美。 △四月一日,闽南各县难民,开始移垦德化。 △四月二十四日,旅长梁为倬、专员王梦古往德城,收编林青龙部。 △四月,德化县府派员奔赴各区,催收数万元税款。 △四月,县苗圃改为本省第四林区。 △五月五日,县长朱朝亨免职,新县长陈普接任。朱离职前主刊《德化县志》,总修王光张。于第二年即民国二十九年完成付印。 △五月十五日,泉永路奉令破坏,泉永德车公司百余员工停职。 △五月,省府调张雄南任省参议,保四旅改委涂友情升任,张抗不交代,陈仪下令通缉,悬尝万元。 △六月,张雄南在仙、永、德大派乌单,永春盖福富侨陈铛国被掳、郑章灿等二十八人被绑。 △新学制推行,更名为战时民众学校。 △陈普任县长后,督饬各乡镇建筑中山堂及中正公园,县府派出监督人员赵久得被土匪杀害,致未普遍设立。 △九月十八日(农历八月初六日),两架敌机在塔岸街投弹六枚,死伤数十人,赤水投二弹,没有损失。 △农历八月初七日日机炸育英小学美姑娘楼。 △八月初八日,日机炸程田寺慈儿院。 △九月初九日夜地震。 △夏秋间牛猪鸡疫各处有之。 △九月,省调大队剿张雄南。梁为倬、王梦古二十日就任永德清剿指挥官。 △十月,福建省保安处长黄珍吾督率全省保安团队及国民党新二十师一部,入德围剿张雄南,四面扫荡,八方兜抄,闽中剿匪司令部驻扎在岳美街张雄南所建的西楼。 △十月十七日,张克武部在久住被彭棠歼灭百余名。 △十月,苏岭陈有进为缴纳乌单被捕,在赤水枪决。 △十一月,林玉良妻子被押,缴枪三十二杆。 △十一月,为围剿张雄南,全县设十五个移民管理区。造成德化人民空前的灾难,特别是德化东区民众,被匪胁迫,逃难林中,粮告绝,饿死者不计其数,自缢身死,悬尸树梢嗣后发现者数十人,西山、土云岐、梓溪、石牛、中林、村兜、埔尾、朱地等乡,几被夷为平地,颗粒无存,居民悉以树皮、草菜为粮食,困苦不堪。三班一带输给剿匪闽军粮食照房宅税底匀摊,每底贰角,每角交白米三斤。 △十一月七日,张雄南匪部在土云岐被击溃,伤亡百名。 △十二月十六日,柯杰夫在县城后埔林枪决。 △十二月十八日,张雄南在石牛山覆灭。遗尸抬至仙、永、德示众,然后在德化县城斩首,其妾叶锦文,亦同时被获;张克武、张承福、吴俊昌、张移风等,缴械投诚,克武因藏械尚未尽缴,予以扣押,于翌年(民国二十九年)二月六日服毒自尽;张承福、张移风等三月二日在德化县城枪决;吴俊昌解省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其他匪卒悉数解往上游;雄南之祖父张德沛,年八十余岁,亦同各匪之眷属,于次年六月配往上游,途中病毙;各匪财产,全部没收,计有干谷一千四百三十九担,淡谷二千一百八十担,全部归入县库之地方公产。 △冬,省委杨喻仁继任县长,建筑县府办公厅,重修别馆。 △本年,全县征兵四百八十二人。 △晋江中学由泉州迁设本县文庙;又开办德化简易师范,分设甲、乙、丙简班(即半年、二年、一年制)。县成立医务所,办理全县卫生事务。 △军政部第一零七伤兵医院奉令驻德、设军医、军需、书记、看护、特务等员兵,内部设备充实,收容伤兵颇多。据民国三十一年统计,同时住院伤兵四百余人。该院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调拨闽清。 △财政部福建区盐务总局本年设立,由总局先后委派林化民、黄芝蕃为本县盐仓仓长,至翌年扩组为支局,派曾沂为局长,管制食盐,并派用民伕及车辆抢运储仓,至为紧张。后支局又分设城区及各乡保食盐公卖店实行计口售盐。 △本年,成立国民兵团县兵团,下辖各乡镇国民兵队,训练国民兵与常备兵及办理征召兵役(役龄男子以十八岁至三十五岁为甲级壮丁,三十六岁至四十五岁为乙级壮丁,均为应征役龄)是年秋,省派县长兼团长,并派王焱为副团长。翌年,更换何俊森继任副团长。民国三十年副团长职务另委县府军事科长曾锡龄兼任,至民国三十四年九月抗日胜利,停止征兵一年,兵团遂告结束。 △县成立军事科,省保安处委程飞鹏为科长,办理壮丁训练及协助征兵事宜。 △县设禁烟员一人,为唐念寿,隶于民政科,严禁鸦片售吸。 △警察局长本年易以林士璋接任。 △今年,本县一些爱国华侨投资分别在南埕、霞山两地兴建“中南公司华侨林场”和“东南公司华侨林场”,营造杉木、油茶、油桐、板栗及桃、李等果树。 一九四○年(庚辰、民国二十九年) △一月,土匪连日在上下涌一带绑劫焚杀抓走乡民多名,焚屋数座,被劫数十家,下涌教堂被洗劫,损失五千余元。上涌壮丁十七人奉令到土云岐伐木,均被匪绑架,溺毙溪中。 △一月,张雄南灭亡后,永泰、德化、仙游、永春四县边界之凤顶一带数十乡,划为特种区,处理善后事宜,是年秋结束撤销。 △一月,全年度全县收支预算为十九万六千四百三十六元。 △张雄南诸匪首伏法后,剿匪军在德化大肆“掘金”,张雄南有价值连城的金观音、张承福有夺自陈公忠之金钟臼、张克武有数百斤鸦片土以及黄其明、周光辉、张承福与周光辉之叔周三等所埋藏之白银,总数不下二、三百万元,均先后由其家属被拘严刑,指报发掘。 △国民党政府对壮丁施以残酷的刑罚,据三班目睹者记载:二月初二日壮丁一、二百人,初四日三百人、初八日午刻约二百多人、初九日又有百余人经过三班,五月十九日又有数百名壮丁分三批过三班,这些壮丁均以绳索用铅线绑之,不知自何处来,逃不离者即开枪毙之,乡民见之莫不泪下。 △三月,永、德两县发生脑膜炎,死者达百余人。 △农忙时,驻军驱召全县各保民工于四班山挖战壕与防炸地洞、每日不下百人。 △七月成立德化田赋粮食管理处,县长陈怀让兼处长,马顺奎为副处长,开始征收实物(统计全县赋额为六万八千三百一十一元零六分),翌年副处长易以罗翼平接任,举行三十年上期征购(征购项目则发给储券三成现金七成),征实及公粮积谷等项(赋额一元征实赋谷三斗,征借二斗五升,公学粮一斗五升,积谷五升)。 △本县增置建设科,省委派冯民渊任科长,先后修复云龙桥,督建区乡仓。 △城关创办公立卫生院。 △四月德化县长杨喻仁借统制粮食为名,以甚贱米价向民间强买米数万担,以高价转卖外县,发了一笔大财,后因犯案太多,被控免职。 △全县乡设中心学校一所,保国民学校也陆续出现,并附办成人班、妇女班。 △七月、旅洋德化华侨捐款七、八千元,派员到德化东区施赈,救济因剿张雄南而家破人亡的难民。 △本年,省第四林区又改为县中心苗圃。 一九四一年(辛已,民国三十年) △五月初七夜蛟洪为灾,自暗林口、土坂直落西门城垣冲塌,人屋漂没者不可胜计,云龙桥坏,翌年修城筑桥。 △培风中学停办。 △警察局长易以韩力方任,加强训练各乡义勇警士。 △县民众学校改为图书馆,先后以陈其英、徐忠政任馆长。 △县中心苗圃改为县农林场,苗圃面积十七亩,农场七十三亩。历年所播之油桐、油茶、棕榈、柳杉、桉树、马尾松及风景树等苗材推行几遍全县。 △省派陈幼澄为县卫生院院长,从事扩充事务,时有海外侨胞捐赠药品,内部顿见充实,又在赤水、爱文两处分设医务所,并协助县训所训练各乡卫生员。 △苏民彝筹组汽车工会,陈朝宗筹组石灰工会。 △朱紫、上亭等村猛虎为患,白昼咬人。 △教育科长翁汝才会同县训所召集各校教员进行第一期暑假小教训练。 △十月,日机一架途经九仙山因大雾迷航撞落,司机并日兵五人同时死亡,机之残骸由县府拆运来县城展览。后解交省府检收。 △十二月,省府建设厅地质土壤调查所派员测量戴云山,高度确定为1560公尺。 △战时沿海封锁,泊来品饮料断绝,慈儿院院长李述贤遍种可可,并监制“可可粉”产量颇多,行销亦广,成为该院经费之大宗。 △本年全县征兵八百五十一人。 △雷峰纂修《六桂方氏族谱》。 一九四二年(壬午,民国卅一年) △二月,成立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县长兼任所长,并由省训团派王汝芥为教育长,下设总务、教务、训导、行政,并置军训处,训练自治人员。民国卅三年(1944)奉令停办。业务并由第九区各县联合训练班巡回训练。 △四月一日,在晋江举行第四行政区第二届全区运动会,德化男子选手徐有汀获百公尺自行车比慢第二名。 △四月,省组织侨垦勘查团,赴永、德、大等县实地勘查,发动归侨从事垦殖。 △五月间,全省评定各县成人教育,评为甲等者各给奖金八百五十元,乙等奖给四百五十元,德化、大田等三十一县列丙等,丙丁两等依照办法不发奖励金。 △五月间,接省教厅通知,将德化简易师范改设高中。 △据《泉州日报》六月六日载:内政部湘、鄂、赣、闽检区烟毒检查团团员钟宪民,在南平召开禁烟大会表示:闽南烟毒,以莆田为最烈,禁政废弛,以德化为甚。 △六月,省立德化简易师范学校校长陈景荣调任省立德化师范学校校长。 △六月,召开国民党全县代表大会,选举执监委员,由省圈定方如玉为书记长,陈石瑜为常务监察。 △育英小学在全县首次创办幼稚园,才刚办就倒闭了。 △县办理筹募国校基金,各校虽告筹足,但未达到实额。 △秋,省府循邑人之请,准复初中,遂假宝美民屋为校舍,招生开学。 △九月,县委派曾春榜任公共体育场场长,同时召开第二届全县运动会,参加单位遍及全县各乡,并筹备第一届国民体育大会。 △本年,县农会召开全县代表大会,选举方如珪为董事长。 △本年,瑞上乡乡长陈金生,提倡改良制纸业,赴沙、永考究,归而设厂制造贡边薄纸,销路甚畅。 △本年,全县征兵八百五十八人。 一九四三年(癸未,民国卅二年) △复办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在宝美大厝。 △奉办甲乙种公职候选人资格之检核,计转呈考试院(重庆高乐山)考选委员会申请检核公告,合格者计有甲乙种公职候选人二千人以上以予竞选省参议员及乡镇民代表。同年遂筹办全县临时参议员之选务,各乡镇及各职业团体议员均以次选出。 △县军事科科长改为曾锡龄接充并兼国民兵团副团长,从事清理历来积欠兵额与办理优待征人家属诸务。 △恢复民众教育馆,委郭李星为馆长,后由林珪璋继任,林久假不归,馆务虚悬。 △县田赋粮食管理处更名为德化田赋管理处,副处长为黄晋善。 △财政部福建税务管理局德化查征所成立,由杨仞千为主任,合并原有之烟酒统矿印花营业直接所得各税合一查征。是年十二月主任易杭梯山接任。 △第九战区军民合作指导处德化站设立,并于十八格、赤水、南埕等处设立分站,办理部队过境、指导军民合作事项,至民国卅四年(1945)十一月撤销。 △九月,合并彩瓷、制瓷两工会组织陶瓷业职业工会,选举苏健为理事长,从事办理各窑村贷款并组织各窑村生产合作社与瓷业组合筹设公司改良出品诸工作。 △县妇女会改选,洪婉秋为理事长。 △本年,全县征兵五百三十一人。 一九四四年(甲申,民国卅三年) △三月,县林场改为农业推广所,省派林国恩为主任,负责试验研究繁殖推广南特籼、马铃茹之工作。 △筹备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福建支团德化分团,由赖作梁为筹备主任。 △办理各乡镇、各团体临时县参议员之选举,呈由上级政府圈定曾雄才等二十七名为本县临时参议员,并指定苏友仁、陈其英为正副议长,于是年六月召开成立会及第一次大会,苏友仁、徐其忠、林昆冈选为驻会委员。 △推行“国民学校法”,规定一保要设一所国民学校,一乡设一所乡中心国民学校,县乡均设立“国教基金委员会”、“强迫入学委员会”。七月,全县平均二保设一国民学校。 △七月,防军司令许国钧邀请本县政府、国民党党部首长及各界人士议设电力厂,供市民购用,筹集资金国币三十万元作为架设经费,并推黄心田、许世南为正副经理,筹备三个月于是年十月一日开灯。 △永安至泉永线公路全线破坏无遗。 △本年,全县征兵五百三十一人。 一九四五年(乙酉,民国三十四年) △一月,三青团德化分团部创办《青年报》(1946年停刊) △一月,经征处改为税捐稽征处。省派杨元俊为处长,办理稽征屠宰契税、圩场房捐筵席营业娱乐婚书与使用牌照营业牌照市场管理等捐税。 △县教育会改为理事制,选举柯中信为理事长,是年组织教育用品供应社供应各校课本文具。省派蔡拱北任教育科长,推行国民教育务达一保一校。 △陈庆南出已资并劝募资金设立尚养农业职业学校,自任校长。 △莆田圣路加在德化开设惠德医院。 △郑礼智接任县卫生院院长,办理中医登记,开展防疫,但收效不大。 △九月,福建税务管理局德化查征所折分为二。一为财政部闽浙区货物税局德化办公处,主任为廖登朝,征收统矿及烟酒税务;一为财政部直接税局德化稽征所,主任为卢振翮,征收所得及印花等税。至民国卅六年(1947)秋计之货物税可收入国币三千余万元,直接税年可收入二千余万元。 △十一月,召开三民主义青年团德化县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陈伟彬任干事长。 △十一月,选举苏友仁等十七名为第一届县参议员。 △冬,在葛岭乡开设墟场。 △本年全县征兵六百二十九人,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入营九十八名。 △上涌乡纂修《侯卿赖氏族谱》。 一九四六年(丙戍,民国三十五年) △一月,县参议会召开第一届首次大会,票选陈其英、曾天民为正副议长,选举前由省府先委派徐宗汉为该会秘书,负责一切会务。 △二月,恢复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省派吴应祥为该所教育长,分期调训乡保人员,计自开始至翌年春季计调训人员一千六百余人,多数从事乡保工作。 △春,晋江中学迁走,县中仍迁回原址,校长由赖雄西充任。德师改为南安师范迁设南安。 △教育科长以郭李星担任,办理小教师资训练班,并派出工作队筹充国校基金。 △省委宋庆烈任县长,举办各乡镇长民选,筹备两月,第一届民选乡镇长全部选出集合县府举行宣誓典礼。 △倡办儒山中学,未几即停办。 △成立德化县银行。 △警察局长易以萧闲接任。 △县成立社会科,省委刘庆锬任科长。 △省派苏育南任民教馆馆长,重行登记财产,计得遗留及新购挂图十一组,书籍三千一百五十三册,陈列品八十三种,体育用具七种,娱乐用品十种。 △七月,省派周春荣接任田赋粮食管理处长。 △八月,改选国民党德化县党部执监委员,书记仍为方如玉,林泉为常务监察。至十二月办理党员总清查,全县计有国民党员二千三百七十九人。 △十二月,县商会理事长潘丕显等联名把塔雁小学署名为中正小学。 △本年全县征兵一百五十九人。 △双翰纂修《双翰苏氏族谱》,绮阳纂修《绮阳陈氏族谱》,格头纂修《龙浔甲头连氏族谱》。 一九四七年(丁亥,民国卅六年) △一月,《德化民报》复刊,改为三日刊,每期出版仅二百分。 △三月,改选县商会之理监事,并改选各乡教育会职员,同时社会科科长易周心谈升充,成立公余联谊社、德化青年学术研究会。 △四月五日至六月十日,全县大旱六十五天,受旱面积达九万三千三百亩。 △警察局长委李慕韩继任,局长之下设总务、行政、司法三股和侦缉股,全局计有警察四十五人,并在赤水、南埕设立警察所,各乡则设乡警,银行则设行警,城区设义勇消防队。 △县卫生院院长易以李树敏接任,适逢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核发外科材料十余种,普遍药品大批,种类八十余项,同时吧城侨胞亦赠送药品多种,医院设备较前充实。 △四月,县兵役协会改组,苏育南为主任委员,陈其英任优待会,方如玉任审查会,李亚中任监交,陈伟彬任检查。 △四月,举行三青团员总甄审,全县计有三青团员一千零一十二人。 △县田赋管理处变更征收标准,凡赋额一元征实征借各三斗,公学粮一斗五升、积谷五升。四月,县参议会检举,处长陈鼎铭自民国卅四年(1945)任职以来,侵欠县乡仓谷计三万零二百余市担。 △县盐局奉令将各仓存盐标卖,计尚存总量为三万五千余担,全部变价。 △县华侨公会改组,常务易以罗信尔、江联珠、郭传协充任,分函海外敦促侨胞投资家乡,以从事襄办县行、瓷公司与修复德、永公路等事业。 △本年全县有瓷业生产联合社、纸业(瑞上)生产合作社、农业(桂涌)生产合作社各一,窑村瓷业生产合作社八,各乡镇合作社七,各保合作社七十多个。 △本年全县各种税收可收入八万万多元。 △县之西部各村发生虎患,人民被噬颇多,村民传闻为之色变,凡耕耘陇亩来往旅途者非成群结队无敢出行。 △本年钟国珍来任县长后,集办县银行与协助成立瓷业公司。 △全县整编统计人口男五万零四十六丁,女五万四千三百五十八口。办理核发全县国民身份证,计发出男女五万一千零五人。秋,奉委国代立委选务,计发出选举权证五万六千五百三十七人。 △推行国民教育达到一保一校之原则,下半年实现一保一校,全县公私立乡保国民学校计一百一十二校,三百三十二班,学生数为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五人。 △本年,培风初级中学奉令停办。县初级中学校长改委林勷亭任。 △土坂纂修《蒲坂李氏族谱》、盖德纂修《盖德尚苑李氏族谱》、上涌黄井纂修《蒋氏封侯族谱》,浔中高阳着手纂修《高阳清修堂、金城堂单氏族谱》。 一九四八年(戊子,民国卅七年) △湖坂等地稻婴蝇为害,稻丛成“鼎刷头”,整株都是“白葱”,这年大减产。 △国宝纂修《国宝叶氏族谱》,霞碧纂修《陇西彭氏大宗谱》。 一九四九年(己丑,民国卅八年) △三月,全县计有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十六所(其中有二所属济屏乡,现已划归大田县),保国民学校九十七所(其中十一所已划归大田县),私立学校二所(即育英小学和育幼院),编为三百三十二班,在学生数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五人;中等学校仅有一所县立初级中学(生数一百一十一人)和一所半倒闭的尚养农业职校。 △上徐(今大铭公社)纂修《上儒李氏族谱》,盖德纂修《泰山吴氏族谱》(今有济大队)。 △六月十七日,在我闽西南地下党领导下,德化县伪自卫总团部分官兵及地方实力派举行集体起义,摧毁了德化县的反动政权,瓦解了国民党反动军队,解放德化县城。 △六月一日(农历五月初三日)伪九十六军残部被人民解放军追击,由尤溪流窜德化,沿途勒索抢劫、奸淫妇女,群众痛恨至极。伪自卫总团起义队伍和部分游击队员转移到雷峰村和永泰方面来的游击队、起义队伍会合,正式成立德化县人民游击大队。又收编了苏玉英属下的一些地方势力武装和收缴了由九十六军投诚的一个排的武器。在三班、霞碧、水口一带开展游击活动,摧毁伪乡政权,并一度转战尤溪、永泰、德化交界处的土洋村。 △六月下旬,游击大队进驻德化县城,成立德化县人民民主政府,建立中共德化区委,徐志荣任地下党区委书记兼县长。 △七月上旬,林青龙、陈伟彬匪军攻陷德化县城,游击大队撤退至永春苏坑,转战在永德边界。 △八月一日,德化游击大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第二十六连。 △十一月二十四日,我二十六连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再次解放德化,建立人民政权,揭开德化史上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