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北宋)
曾宏,号千九郎为唐僖宗广明元年至二年(880~881)佐王潮入闽的曾氏入闽始祖延祚(即延世)的三世孙,官内省侍使。卒后,其四世孙曾穆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任德化县令时,迁柩葬于德化新化里浐溪将军大座形(即今浔中乡石鼓村小埯村),其妻陈氏、继妻林氏、三娶刘氏、副室辛氏、李氏亦先后葬于附近的岑山黄柏坑、石笋寨兜、土坂横垄、弄风格和石山埔后。此后,穆之子会,会之子公亮、公亮子孝宽、孝宽孙怀继登科第。曾会以榜眼授光禄寺署正、晋翰林院史馆直学士、累阶兵部尚书、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令楚国公;曾公亮得中进士,历相三朝;孝宽擢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端明殿学士、吏部尚书、封邹国公,赠右光禄大夫。
嘉佑间(1056~1063)曾光亮任宰相时奏立相安院,作为守坟和朝夕备香灯之所,并在附近石笋寨兜曾宏继妻林氏坟前建立相安院,置田二顷八十余亩,受种百石充作院租,供春秋祭扫坟墓之资。因之曾宏墓逐有丞相墓之称。宋嘉定八年(1215),状元曾从龙又在相安院立碑和华表。明弘治元年(1488)九月初九日,温陵(泉州)曾硕德率族亲跋山涉水前来奠祭,由仙游曾氏廿四世孙庠生曾埕撰写的《扫松记》一文流存至今。
曾宏墓为上下两个坟式结构,上为条石、石块砌筑,规模较大,正中镌刻“恩荣”两个大字和一些已看不清的小字,下为小块石砌筑竖有“宋内省侍使三世祖曾宏墓”。该墓自宋太平兴国二年至今已历千年,仍保存完好。曾从龙竖的墓道碑虽略破损,仍可复原。
(清焕 搜集 史钟 整理)
(插图作者:本版照片 李少辉 摄)
←南宋状元、宰相曾从龙(曾宏十二世孙)为先祖曾宏墓立的墓道碑。
本版照片李少辉摄
曾宏墓(下坟)
(八)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驻地——坂里村。
(插图作者:李少辉 摄)
(九)1943年春,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在坂里时,站岗放哨的旧址“大石头”。
李少辉 摄
(插图作者:赖光辉 摄)
(十)竖立在坂里村的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的革命遗址纪念碑。
赖光辉 摄
(插图作者:徐光造 摄)
(十三)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的蕉溪支涧石拱桥。 徐光造 摄
(插图作者:县民政局 供稿)
(十一)革命烈士之墓墓地全景。
县民政局供稿
(插图作者:县民政局 供稿)
(十二)竖立在革命烈士之墓前方的纪念碑。
县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