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德化县国民党组织发展简史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德化县早期国民党的组织活动缺乏具体记载。据1947年县文献委员会撰写的《德化县志资料(大事记)》(未刊本)提到:“本党(国民党)先进分子王挺曾参加辛亥革命,迭著战功,权为陆军第十一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民国四年(1915)奉令抵德……旋被军阀李厚基加以纵兵扰民。于第二革命鼓吹犹力之罪,处以极刑”。1947年国民党党员登记名册中记载,江联珠于民国元年(1912)十月由宋渊源、黄邦翰介绍在本县加入国民党。可证辛亥革命前后,德化已有人加入国民党组织。该《大事记》在民国元年条目下还记载:“本县各市镇筹设国民党、统一党、自由党等分部,分别征求党员,一时申请入党者,至为踊跃,凡属地方士绅与青年学生则多倾向于国民党,加入者达百人以上。”“四年(1915)春,总理(指孙中山)派吴日东、陈迪光、蔡石泉、王润中等抵德鼓吹革命,吸收优秀党员。”可见,当时国民党员在德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还缺乏这个时期入党人员的具体资料。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亲自主持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成立。是年,国民党中央派许卓然、江董琴到闽,秘密筹备党务,当时,德化先后加入国民党者有孙开显、李亲起、陈如玉、陈俊德、涂微祥、陈玉成、郑美如、甘质甫、洪婉秋、曾华人、张忠茂、苏其美、甘天造等人。1925年11月,在德化卫生院二楼召开党员大会,推举李亲起、孙开显、陈如玉为执行委员,涂微祥、郑美如为候补执行委员,成立德化第一区分部。当时福建处于北洋军阀周荫人、张毅的统治下,德化民军又互相割据,在困难的情况下,创办了《红光报》,宣传党义,开化民军参加革命。该报计发刊至96期,在侨胞中颇有影响,至1928年因经费无着而停刊。 1926年11月国民党军何应钦入闽。中央取销福建省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另派丁超五为筹备主任,在前福建省议会旧址成立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党务活动公开,德化第一区分部组织宣传队随军出发。本县也奉令筹备县党部,在塔岸街天后宫成立筹备处。同年12月,林海、刘哲民、曾天民、苏育南等先后奉派为德化县党部筹备员。是年,奉省令督导教育局推行国民党的“党化教育”。1927年1月,林海到德化就职,筹备处迁至城内天主教堂,大力发展党员,是年全县有国民党员六百九十二人,筹备处组织分为秘书处及组织、宣传、商人、农人、青年妇女等一处五部,秘书处秘书蔡贵翰、组织部主任吴天锡、宣传部主任林闻一、农人部主任李亲起、商人部主任苏德馨、青年妇女部主任张剑雄,党费由省财政厅拨县每月支领360元。同月,国民党省党部派林闻一、邓豫中任县党化教育指导员。4月,省派林海为筹备处主任,李亲起、苏德馨、孙开显、连景祚等4人为筹备员(注①),登记党员达500余人。民运工作:计成立彩瓷工会一个,农民协会30多个,李亲起兼农民协会筹备主任,苏健、苏德馨、张剑雄、张春风等5人为筹备员(注②),假城内前崇正女学为筹备处,“工作颇行紧张,农民参加极度热烈”。 1928年10月,国民党省党部派林海、王纯仁、郑迅3人为德化县党务指导员(注③),12月底,林、王到县就职,成立德化县党务指导委员会,会址由天主教堂迁入旧考棚,其组织分为秘书处、组织兼训练部、宣传部,经费每月440元。办理党员总登记,经审查合格领有党证的103人(注④),分为三个区党部(一区:城南,二区:城内,三区:赤水)十个区分部。同时出版《浔光报》周刊。 1929年8月,指委林海出席全省训练会议及报告党务工作赴省,途经仙游勃鸽岭被杀,同行的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刘跃东、永德大工程处工程师林惠泉亦同时毙命。10月9日,省指委会第八十二次会议决定派李亲起为德化县国民党部筹备员,对外仍用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名义进行工作。11月间,曾一度呈请召开德化县国民党代表大会,成立正式党部,未获批准。指委会经费,原有月领440元,因地方混乱,每月仅领半数维持。 1930年改组县商会及教育会。同年6月,省撤回德化党务筹备员,改派李亲起、彭冷芳、阙耀秋为指委,就职仅两个月,省军事特派员方声涛奉令讨伐卢兴邦部徐飞龙,派陈国辉等大批军队入德,党部驻兵、县城处于混乱状态,李亲起等3人离开德化,省党部改派方如玉为指委。因慑于陈国辉势力,党务停顿历时5个月。 1931年3月,省派张葆锦、林白飞、林维俊为指委,恢复指委会工作,宣传事务原置宣传部,设部长1人,指导干事1人,依照新组织法,改置宣传干事1人,临时假绪余小苑为办公场所。是年7月,《德化报》(出版至14期)、《龙浔刊》均因经费问题先后停刊。国民党指委会主办的《德化党声》周报,由指委张葆锦兼总编辑。11月间,省指委会撤回林白飞、林维俊,改派李亲起、江禹成补充。嗣后指委张葆锦他调,易以李学龙,未到任又再易以陈宝瑾,因临时办公处所狭窄,移入陈氏大宗祠为会址。未几,江禹成改调他县,陈宝瑾离职,省派方如玉、曾恨生、曾天民补任。1933年2月间,曾恨生他调,再派姚慈良充任。是年5月,国民党德化县召开代表大会,选举方如玉、林泉、李亲起等3人为执行委员,吴天锡、涂英良为候补委员,苏育南为监察委员。是年7月宣誓就职,正式成立县党部。11月底,闽变发生,党务不能公开活动,只得从事秘密工作。在推行民运工作方面,1931年以来,又先后批准成立理发业同业公会、屠宰业同业公会、杉木业同业公会、京果业同业公会、纸业同业公会、德化县佛教会、培风初中学生自治会、绸布业同业公会、药业同业公会。 从1931年至1933年3年间,据国民党德化县党务工作报告看出当时在全国抗日救国高涨的推动下,国民党在抗日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工作。1931年10月间,“召集各机关团体组织德化各界反日救国会(后改为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之宣传与仇货之检查”,1932年的“召开德化各界庆祝淞沪将士抗日胜利宣传大会”、“组织抗日胜利宣传队分区工作”、“函令各人民团体联衔代电国联调查团誓死否认东北伪组织”、“召集航空救国宣传大会”、“组织购机救国募捐委员会”等活动。但另方面也可以看到,在这段期间,国民党在积极推行“剿共”政策:如1931年提出的“扩大剿赤之宣传”,1932年的“组织剿赤宣传队分区宣传”,“电慰蒋委员长暨全体将士剿赤胜利”,“召集各机关团体学校参加剿赤胜利大会之宣传”。对人民的言论和刊物也严厉控制,如1932至1933年的党务报告的要点就提到:“派员侦察本县各教堂有无反动言论之宣传”、“派员分赴各区扩大清党之宣传”、“派员检查邮寄反动刊物”、“派员检查本县各书店有无发售反动书籍”、“按期撰拟抗日剿赤文字交德化周报刊登”。 1934年1月,闽变失败,县党务仍照常公开活动,是年4月,李亲起被中共地下游击队击毙。1936年11月省仍派方如玉为党务指导员,成立办事处。 1938年9月,国民党办理党员总报到。1939年7月,改为书记长代行县执行委员会职权。1940年县还建立国民党党员监察网,根据是年12月30日的报表,全县直属14个国民党区分部,共有党员监察网监察员42人。1941年,国民党德化县党部执监委有方如玉(书记长)等11人。1942年,汪波指使苏国明来德化发展“中国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组织,吸收苏健、方如玉等20多人参加中统,其外围组织有行动小组12个、68人,党网9个94人以及“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福建支会德化分会”和“中山纪念社”等组织,它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县,且善于隐蔽在文化机关、群众团体内部,收集各种情报,特别是收集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情况。是年6月,召开全县国民党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方如玉、苏友仁、陈其英、吴天锡、徐其中为执行委员,曾天民、苏健为候补委员;苏育南、陈石瑜、苏其美为监委、徐宗汉为候补监委。1934年1月正式成立县党部,方如玉为书记长、陈石瑜为常务监委,原执委吴天锡病故,由曾天民递补,原监委苏其美辞职,由候补监委徐宗汉递补。9月13日,县党部通令,方如玉、苏友仁当选出席国民党福建省代表大会代表。是年,党员监察网的监察员增至76人,由22区分部发展为98个区分部,大量发展国民党员。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集团为了维护其一党专政,发动反革命内战总动员,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中常会与中政会联席会议作出了“加强‘剿共’军事;集中党与团力量;如期办理普选”三点决议。7月间,蒋介石先后提出了一项反革命的“国家总动员案”,“下达了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发表了“戡乱建国”的广播演说,公布了《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18条,对广大人民进行了血腥的迫害和镇压。1945年至1947年期间,国民党德化县党部执行蒋介石的意旨,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思想控制和积极“反共”、“剿共”的措施。《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德化县党务工作总报告》(1947年2月草稿)中就提出“消灭共党,是本届大会应行讨论的中心问题”,为了实现“消灭共产党”,报告中提出三年来(指自1945年以来)在组织方面进行“清厘党籍”,“必须使(国民)党员都要加入区分部组织……凡新近转移、死亡均随时督促办理登记具报”、“新到差公务员,而有党籍者应先到附近区分部报到,而后就职;其未入党者,应于到差一个月内申请入党”。有“励行除奸(即“剿共”)一则中,为了侦察中共党组织活动情况,“特于各乡镇组一行动小组,专门负责肃奸工作,组员俱系忠实同志,不避艰险,深入边乡僻壤侦查,经探获毛厝保奸伪活动情形及破获奸匪交通站两处”,大力宣扬破坏中共游击队的活动。1947-10-30日的一份报告中,全县共建立浔中、锦福、三高、西南、瑞上、水口、碧霞、赤水、桂涌、葛岭、双阳、济屏等12个区行动小组,遍及全县各地。另方面,注意加强国民党基层组织的思想控制,1945年以来,就提出“党员大会责令各区党部随时督促,按期召开,并须派员实地指导,本会亦随时派员抽查,并列为重要考绩之一”、“小组训练方式由本会转发讨论题材,拟定讨论题目分别发给自由讨论,并责令各区分部派员指导”、“基层训练,各区分部委员、小组及行动小组长,每年均分区集中训练一次”,“1946年11月召集未经受训练的各下级干部,分别在赤水、济屏二区集中训练,在城区的下级干部,均经受训,且都已复训一、二次”。“农民党务训练,上半年(指1946年)曾经分乡训练,1947年冬后,继续办理。”为了加强特务统治,还建立党部的党网(即党部侦查人员),这个党网共9个组94人,第一组(负责浔中联保、城内、西门、北门外、西敦、岳尾)、第二组(宝美乡、塔岸街、兴南街、德新街、后埔林)、第三组(隆泰、三班联保)、第四组(丁墘、高阳、英山、蔡径联保)、第五组(戴云、甲头、儒山、林地联保)、第六组(锦屏联保)、第七组(蕉溪、瑞坂、南埕联保)、第八组(赤水、上涌、国安联保)、第九组(双翰、绮阳、济阳联保),为保守侦查的秘密,各组组员用代名或编号。1946年,县党部成立计划委员会,县党部书记长方如玉任计委会主任,计委会委员有王增官(县司法处主任审判长)、李亚中(育幼院院长)、宋庆烈(县长)、苏梓春(双阳区党部常委)、陈庆南(参议员)、涂国材(参议员)、郭希曾(民报社经理)、林其瑶(县府科员)、王隆基(县党部干事)等9人。 1947-10-31日成立党团统一组织委员会。方如玉、陈伟彬、苏友仁、徐宗汉、郑启芳等5人为党团统一组织委员会委员。11月1日,三民主义青年团福建支团德化分团并入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德化县党部。(党团合并后)原国民党德化县党部下设的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机构成员也相应作了调整。执行委员会除保留原有的方如玉、苏育南、苏友仁、徐宗汉、徐其中5名委员外,增加了团派的陈伟彬、陈其英、曾天民、陈石瑜、林勷亭、叶达、郑启芳7人为执委,会内除原有秘书陈汉文、增加原三青团干事会书记郑启芳为副秘书股长、叶达为干事股员、方如玉任国民党德化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陈伟彬为副书记长,监察委员林泉兼执委常务委员,执行委员会下面还成立12个工作组。监察委员会除原有委员林泉、苏健、郑宗海3人外,增加林河清、陈子仙2人为委员。 党团合并后,根据方如玉、陈伟彬就任时的党员移接清册统计,全县有12个区党部,109个区分部(其中县直属区分部7个),有国民党员2113人其中区党部书记12人,区分部书记109人,区党部委员35人。尚有16个保未建立国民党区分部,这些保是毛厝、樟镜、久住、淳湖、亭坑(水口乡);前芹(瑞上乡);祥坂(赤水乡);黄井、桂格、王春、溪阳(桂涌乡);下村、汤头、云溪(葛岭乡);兴里、大儒(济屏乡)。 党团合并后,三青团德化分团青年服务社并入社会服务处,处址迁入原分团部。该处主任除原主任郭希曾外,增派周玉清为副主任。 1947年11月省政府主席刘建绪签发了饬组省、县、市“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的训令,其任务是“加强民众组训与地方自卫武力;发动地方人力、财力、物力,从事于戡乱建国;鼓励人民参军……”。1948年3月26日县成立了“戡乱建国委员会”,由参议长陈其英任主任,陈其英、郑启芳、蔡贵翰、陈子仙、苏友仁、林荣春、周春荣、田益三、徐宗汉、钟国珍、方如玉、陈伟彬、林其瑶、曾天民、杨俊杰等为委员,参议长陈其英、县长钟国珍、书记长方如玉为常务委员。并于6月30日召开第一次紧急会议,会上决议对被捕的共产党人员“由县政府严密审讯以期扩大破获”、“城区特种户口即日由警察局严禁办理”、“城区各旅社客栈由警察局日夜抽查并饬各旅社客栈凡有过往旅客应详细登记并检查身份证及其他证明文件”、“县政府暨附属各机关学校员役应由主管人员即日分别切实考核,如有嫌疑应随时检举”、“由县府还饬各乡镇转饬各保及民校严密防范,如有过往旅客或有嫌疑者即予以搜查,按情节轻重报告县府究办”、“城区治安由县府转警察局暨第一、二中队切实负责”、“匪情报告应责成特秘室、警察局加紧工作”、“转饬各乡镇公所鼓励民众密报,本会予以从优给奖”。1948年7月26日,国民党面临总崩溃前夕,县又成立“清剿协会”(即“清剿指挥部”),由县长陈伟彬发函聘请徐宗汉、徐海萍、柯中信、陈其英、苏育南、江联珠、潘丕显、蔡贵翰、吴志安、林泉、郑启芳、叶琼、刘如玉等13人为“清剿协会”委员。1948年前,还饬令各乡地方保甲,邻选情报员组织民间情报网,据双阳乡绮阳、上田、洋坑、尊美、小湖、内春、大铭、上坑、双翰、上春、古仓11保上报的情报员就发展了35名。1948年9月至1949年4月间,每月召开一次党政军团联席会议,具体策划“剿共”事宜。 国民党德化县组织机关,为了“剿共”和一党专制独裁的需要,长期来,执行蒋介石的旨意,从1943年至1949年,籍“以彻查匪情及异党分子潜伏并防制其活动……”,大肆推行“联保连坐切结法”,严密控制人们思想言论和行动的自由。在全县范围内,从国民党的党、政、军、机关、学校、社团以及乡、镇、保、甲等方面,指令办理联保连坐切结手续,限期送县府汇核审查。如1948年12月1陈日,德化县司法处具连环保证人马振生(书记员)、刘宜陶(审判官)、林秋光(主任书记官)保证“主任审判官王增官确系信仰三民主义,服从蒋总裁命令,绝对不参加奸匪异党叛国组织,嗣后如有发现通敌嫌疑与被保证人同受最严厉处分”。1949年2月德化县常备自卫第二中队周玉拱(中尉分队长)、徐日兴(少尉分队长)担保上尉中队长张视明的联保切结称:“具联保切结人周玉拱、徐日兴、张视明誓以生命互相担保,绝对在国民政府主席领导下,尽忠报国,力行建国工作,周玉拱、徐日兴、张视明等今后如有危害民族、参加违法组织的轨外行动,愿受极严厉之连坐法处分,所具是实。”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949-11-24日德化县城的解放,国民党在德化的组织机构,也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而土崩瓦解,趋于消失。 说明:据当时党团员总登记案卷资料,本县有国民党员计2862人,三青团员1487人,内兼有党团员籍者864人,合并组织时计3185人。据《申请登记党团经审查合格名册》中记载共为2119人。 (注①):《崇道报》记载为“一月……委派林泉、陈其英和苏德馨为县党部委员;又命林泉、林海、曾天民、苏育南为县党部筹备委员,林海为主任。”本文采用的材料选自民国廿二年五月廿五日德化党务报告(油印本)。 (注②):《崇道报》记载为:1926年,全县各乡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1月,国民党县政府推选曾天民、苏育南、郑育才组织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并成立城区、湖前、西沶、绮阳等乡农民协会十余所。”本文采用的材料系选自民国廿二年五月廿五日德化党务报告(油印本)。 (注③):《崇道报》载为:“一月,国民党省党部派林海、王纯仁、许清瑞来德。”本文采用的材料系民国廿二年五月廿五日德化党务报告(油印本)。 (注④):《崇道报》载为1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