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骨肉亲,炎黄文化本同根。弘扬国粹诗词会,又诵又吟情更真。”这是洛阳诗社老陈在泉台文化交流诗词吟诵会上即兴吟唱的一首小诗,也是近十年来洛阳诗社通过诗词文化交流的平台,架起海峡虹桥的生动写照。该社社长陈瑞统1998年中秋应邀往台参加闽台诗学交流活动,而台胞陈天赋、陈天木、陈天来、陈天国、杨义贤等先生,每年中秋节也都会有代表莅临参加洛阳诗社的吟诵会,共赏一轮明月,同沐两岸朝阳。2005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台湾高雄诗人协会雷祥、田世潘、杨学我、吴露芳、韦竞生等7位诗人组团专程莅临洛阳参加“欢度中秋两岸同胞盼团圆诗词吟诵会”。今年3月18日至25日洛阳诗社常务副社长陈德杉、秘书长张朝安应邀与泉州刺桐吟社10位诗友一同往台,参加泉台诗学文化交流活动。一个小小的乡镇诗社竟然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洛阳籍台胞陈天赋、陈天木昆仲在发挥巨大作用。
陈天赋,惠安洛阳顶街人氏。早年在家乡洛阳小学执教时,就喜爱舞文弄墨,课余写些小品、杂文等,过年自写春联。抗日战争后期投考中央警官学校正科十七期受训。1945年抗战胜利后,其随母校师长到台湾参加警政接管工作,先后奉派台南县、市,花莲、云林、高雄市等地任警职。1972年退休后,与友人合股在高雄市创办万昌冷冻厂,直至70岁乃将企业交付长子介雄掌管。其闲暇无事,即报名参加高雄市长青学苑诗词创作班研习诗词,且荣任翡翠诗社社长、高雄诗人协会理事。20多年来已写出3000多首诗词,出版《予我诗草》三辑、《旅台吟草》二辑。
天赋先生身在台湾,心系桑梓。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想方设法通过香港、澳门等地友人向老家洛阳的亲朋寄送物品。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其更是欢欣鼓舞,80年代初即与其弟天木冲破重重阻力返乡拜祖。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僵局的解冻破冰,近10几年来,其每年都携子牵孙回家乡一两趟,且将台湾高雄的冷冻厂迁至大陆江苏宜兴。1997年天赋先生回乡时拜访昔日小学老师吴敏继,倡议家乡成立“洛阳诗社”。经过一年的筹备,1998年中秋节,洛阳诗社正式成立,天赋先生荣任名誉社长,亲自前来出席,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两岸同胞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共同弘扬国粹。以后天赋先生不但年年寄诗充实《洛阳诗词》篇幅,且惠金资助出版诗集《洛阳诗词》1-6辑,《嘤鸣集》两本,《洛阳桥古今诗词选》一册。由于其对祖国传统诗词的热衷,还资助泉州刺桐吟社、泉州楹联学会、泉州鲤城诗词学会,相继被聘为顾问、名誉会长。此外他多次捐赠洛阳中心小学校舍建设,设立奖助学基金等。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令人钦佩。
2006年6月,天赋先生在高雄和台北的诗人聚会上,提议邀请泉州刺桐吟社和洛阳诗社组团访台,得到台湾同仁的赞同,于是其不但带头出资,而且出力,不顾85岁高龄之躯,拄着拐杖,冒着酷暑,四处奔波办理手续,并于2006年7月16日正式发出邀请函。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团迟迟不能成行。天赋先生在这半年期间,函件、传真、电话穿梭而至,其呕心沥血,可见一斑。直到2007年2月7日,终获台湾当局和我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我等于3月18日经香港抵台高雄,早在机场口等候一个多小时的陈天赋老先生以及高雄诗人协会的代表10多人即打开大红布标“欢迎泉州刺桐吟社、洛阳诗社诗友来台访问”。两岸诗友热烈握手拥抱,此情此景令人感动。我们在高雄的4天,陈天赋与夫人王醉薇极尽主人之谊,每天起早摸黑,安排好膳宿生活和各种联吟参观活动。3月22日又专程陪同我们到台北,自始至终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安排的所有活动,直到泉州诗词界赴台访团于3月24日下午乘机往澳门后,其才返回高雄。整整一个星期的操劳,对于一个已是86岁高龄的老先生,该是何等辛苦啊!但其却说:“能在台湾与家乡诗友欢聚,这比任何东西都珍贵,我更爽神。”今年洛阳诗社将在中秋节举行成立十周年庆祝会,其来电表示欲亲临,并对活动提出宝贵意见和提供部分经费。陈天赋先生与洛阳诗社不解的情缘日益在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