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回国参加抗战的惠安华侨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我国东三省。 但是,贪得无厌的日本帝国主义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得寸进尺,企图并吞整个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就按照其制定的侵华政策,立即着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的中国驻军发起突然袭击,十九路军在蔡廷锴等将领率领下,英勇抵抗。1937年7月7日,日寇再次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晚日军炮击北平的宛平城,占领了芦沟桥,并大举出兵,对中国各地进行全面进攻。中国军民,英勇奋战,进行了长达8年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暴行的消息传到海外,惠安县华侨与其他各属华侨一样,无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昂,强烈抗议日本帝国侵略我国的滔天罪行,立即投入各种抗日救国运动。他们除抵制日货、筹募捐款支援祖国抗日外,还有不少惠安籍的华侨热血青年,要求回国参军、参战,直接抗击口本侵略者。如1938年由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菲律宾分会(简称“民武会”菲律宾分会)发动组织的“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全队28人,有4位领导骨干。郑映明(郑显玉),惠安县东园镇小庶村人,就是这4位领导骨干之一,任该队政治宣传员。队员孙仲英(孙平)、庄志忠(庄玉英)、陈藻亨(陈绍痕)、陈铁梅,都是惠安县的华侨青年。他们于1938年1月18日乘轮船离开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港回国,20日到达厦门。后离开厦门前往漳州,进入闽西,找到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编入新四军二支队的“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于3月1日随二支队开赴皖南,全部参加新四军。 郑映明参加新四军后,先后担任过组织干事、军部教导队副排长、二支队三团九连副指导员、支部书记等职。1939年奉命重返菲律宾继续从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任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执委、组织部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南侵菲律宾。他与菲律宾人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任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中队副队长、第一大队队长等职。1947年回国参加闽粤赣边区的武装队伍,曾任团参谋长、二团政委、四团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泉州公安处社会科长、莆田公安局局长、泉州水上公安局局长、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人事处处长等职。 陈藻亨(又名陈祖亨、陈绍痕),惠安县洛阳镇下曾后房村人。因他皮肤黑,牙齿白,因此在菲律宾的绰号叫“黑人牙膏”。他参加新四军后,先到军部教导队学习,1939年春毕业,分配到苏皖前线芽山敌后抗日根据地,任句容、溧水、镇江、丹阳四县抗敌总会警卫连排长。1941年夏,调任句容县警卫连连长。1945年1月升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支队第二营营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48团副团长。1949年春,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是年32岁。 1939年初,由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发动、组织的“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全团24人。其中惠安县的华侨爱国青年有郑聘昌、杨民生、庄咏民等3位同志。该团回国至皖南慰劳新四军后,即全部参加新四军。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围攻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时任排长的郑聘昌、杨民生和排长或副排长的庄咏民不幸被捕,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他们忠贞不屈,不久均惨遭杀害,英勇就义。 由新加坡到皖南参加新四军的惠安县华侨爱国青年有黎阳,原名林潮水,惠安县张坂镇仑前村人。“七·七”芦沟桥事变后,积极参加马来西亚华侨抗敌后援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曾任援助八路军委员会主任委员、各业工人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1940年2月被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同年4月被驱逐出境。他回国后,即于同年11月参加新四军。先后在新四军担任连指导员、团宣传教育干事、团报编辑干事、宣传股股长、师宣传部战士教育组组长等职。解放战争时,在三野宣传部战士教育组任组长。后长期在海军工作,曾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教育科副科长、青年科科长,海军第六舰队三大队(团级)副政委、政委,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海军登陆舰五支队(师级)政治部主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海军广州基地(军级)政治部主任等职。 惠安县旅居马来亚槟榔屿(侨胞习惯称之为“槟城”)的华侨陈青山(原名陈欠火、陈荣火),惠安县洛阳镇陈埭头村人。1919年出生,1923年随其父移居马来亚槟榔屿,曾就读于该市的钟灵中学。“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担任槟城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的领导工作,并任马共槟城市委常委。1940年初担任星洲(新加坡)总工会宣传部长、马来亚总工会机关报——《前锋报》主编。因领导华侨抗日示威活动,被英国殖民政府监禁,1941年出狱后被驱逐出境。陈青山被驱逐回国,本拟到江南参加新四军。因当时海南岛的琼崖特委向中央要求派一些同志去琼崖,以支持那里的斗争。中共中央支持琼崖特委的事,于1940年1月26向广东省委发出指示:“……你们要派大批革命青年及有能力之干部去,你们要把琼崖岛创造为争取九百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创造为党在南方发展扩大影响的根据地;创造为培养干部的根据地……”陈青山到广东与中共南方局取得联系后,南方局的同志就向陈青山传达了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陈青山表示响应,立即取消北上,而是南下到琼崖工作,从此与琼崖结下不解之缘。陈青山到琼崖后,参加琼崖抗日游击队,先后担任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独立总队第四支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琼东定安地区地委书记兼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中共琼崖西区地委副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中共琼崖东区地委书记兼琼崖纵队第三总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任海南剿匪指挥部副总指挥)、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授一级红星勋章。 惠安县华侨爱国青年除到江南参加新四军、到海南参加琼崖纵队外,还有一些越过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延安,先到陕北公学学习后,有的到八路军、有的到地方进行抗日工作。如:菲律宾华侨爱国青年黄灿煌,惠安县崇武镇人。1938年到延安,进陕北公学第30队学习,毕业后分配至八路军102师师部文工队当指导员。“百团大战”时被日军包围,为掩护突围,腿部受伤,转到延安医院治疗。但因后来又感染肝结核,不幸去世。孙易彬,惠安县张坂镇人,旅居菲律宾怡朗市。1938年经怡朗华侨救亡协会介绍,于是年10月到达延安,先进陕北公学、后转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至八路军抗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武汉钢铁厂党委副书记的张超然(在菲律宾的姓名叫黄景熙),也是1938年从菲律宾回延安参加抗日的惠安县华侨爱国青年。 缅甸华侨学生王汉斌,惠安县张坂镇锦厝村路庵人。1925年出生。20世纪40年代初,在缅甸首都仰光市的华侨中学读书,思想进步。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仰光区委委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口机于1941-11-23日和25日,先后轰炸了缅甸首都仰光市。时局险恶,战云密布。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王汉斌参加了由在缅甸的中国共产党员张光年、张子明(魏磊)、黄雨秋、李凌、赵渢、郑祥鹏等人领导的“缅甸华侨战时工作队”(简称“战工队”),一开始在仰光市活动,后迁移至缅甸古都——曼德勒(华侨习惯称之为“瓦城”)开展工作。“战工队”先在缅北、缅中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当时,缅甸有些人因不满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曾有宁愿给日本人管也不愿再给英国人统治的思想。“战工队”队员们就耐心向他们解释,介绍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和暴行,号召“中缅印英人民团结起来”、“保卫缅甸”、“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怒潮。当时,“战工队”充分运用标语、图片、演讲、话剧、音乐等各种形式,很受群众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王汉斌在与吴学诚(晋江县人)合演张光年的诗剧《团结起来》时,由王汉斌演侨童,吴学诚演老华侨,两人配合默契,效果感人。 1942年4月3口,口机狂炸“战工队”在曼德勒的队部(设在“云南会馆”),队员们积极抢救,继续活动。后来由于时局恶化,日寇从泰国迁回包抄缅北,“战工队”处境危险。组织上决定全队撤回国内,继续参加抗日救国活动。由于王汉斌当时年龄尚小(17岁),组织上决定送他进昆明西南联大历史系学习。1945年毕业后到北京,在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中领导中共地下党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北京市委工作,先后担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等职。1978年至1979年在中国科学院任政策研究室负责人。1979年起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工作,历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当选为副委员长,并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