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惠安的土地庙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土地公,土地之神,即社神,是各地民间最普遍供奉的神祇之一,最基层的乡土保护神,保佑一方乡土平安、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祀土地公的庙或社,随处可见,是平民百姓的精神依托,逢年过节,备办三牲祭祀,祈家运顺利。 一 惠安有多少土地庙,未有统计数字。1998年我在张坂镇浮山村调查寺庙和祀神,跟张炳南先生屈指数数村里奉祀土地公,似可归纳三类:一类曰村头土地,处在村口、山头和行人来往路口的土地庙。浮山村五个自然村有两座土地庙,庙小简陋。一般庙额“福德正神”,庙联“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则为神万世尊”。土地公手执拐杖,老态龙钟,保佑人畜平安、耕作顺利。庙居高处,亦称山头土地,民间认为是镇山使者,管理山中百兽,连百兽之王老虎也受土地公管束,俗云:“土地公如无画号,虎是不敢咬人的。”二类曰店铺土地。商家在店内后壁或左壁的墙上镶嵌神龛,土地公端坐,皓首白发,店主初二、十六“做牙”,祭祀土地公,祈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三类曰住宅土地。民居厅堂奉祀土地公,手提金锭,神龛联曰:“白发知公老;黄金赐福人。”希冀居住平安,家运顺利。 一个行政村的自然村约2/5有土地庙,有些寺庙、大工厂如科山寺、莲峰寺也建土地庙。由此推算全县土地庙的约略数字:1998年新编《惠安县志》统计(含肖厝开发区)全县19个乡镇,388个行政村,1827个自然村,则上述一类村头土地庙,当在800座左右。惠安和泉港区分别为500座和300座左右。 二 惠安解放后,我进惠安一中工作,时陈伯达堂兄敦友先生也在校教语文。我们闲聊诗联时,记得他说大岭头土地庙解放前曾贴有红纸书写联曰:“婆婆莫擦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抓壮丁。”大岭头土地庙在邑西郊,后来我步行游一片瓦,路过该庙,庙处古道路口,始建当在千年之前。三面矮土墙人字坡顶的小庙,仅容三五人。庙前敞开无门户,也无庙祝管理。上述红联,特务保长若要追究,也是无头公案。庙属螺城镇新霞村下廖自然村,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组织董事会管理。甲子年(1984)古庙整修,保持古庙原型,乃道地的传统土地庙,土墙外装贴马赛克,扩建路松亭和乐善房,以及围墙庭院,始有庙祝常驻。院外古道已改建水泥大道通汽车,院门前道旁古榕如盖,下有石椅石桌,供行人乘凉歇脚。院内庙前有石形似虎蹲(一说猫伏),长期服侍土地公有灵性。亭柱石刻嵌入“路松”联曰:“大路如青天莫走岔道;苍松似翠盖更提精神。”乐善房内有董事会制定“环护守则”,前言“惠邑西门外大岭头土地公,福荫四方,历史悠久,香烟延绵,深受善男信女崇拜和奉敬……”。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个好去处,我晨练散步经常到此,锻练身体,同时,一可欣赏玩味庙联:这里庙墙院内逢年过节都贴有几副红纸新对联,内容和对仗质量较高,颇有时时玩味欣赏之趣。记得往年有“土发黄金宝;地生白玉珍。”“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今年二月二日贴的红联仍然完好,庙联曰:“福建福人崇福德,正心正意祀正神。”院内四柱两副分别曰:“神灵哉不威自畏;公老矣有德而尊。”“土能生金是福德;地可载物为正神。”庙祝说对联多出庄厝庄松林手笔。二能了解民风习俗:这里土地公似有越俎代庖,权力大、管事多。庙祝说信众远近四邻都有,卜问生老病死,求财求运,许愿还愿,样样都有,香火旺盛。每年二月二日和八月十六日“做牙”等节日,香钱收入万元以上(归董事会管理)。今年六月一日清晨我现场见到:螺阳镇前塘村某厂二位负责人,亲驾小轿车前来土地公神像前行“点眼”仪式;辋川镇某人乘摩托车来送神(土地公旧像送本庙报废);某妇女步行来卜杯…… 三 屿头山土地庙,建于民国初年,位于东桥镇屿头村的屿头山南侧山腰。石构建筑,尖顶人字坡,门前石廓,庙额“社公妈”,冠头门联曰:“社稷安宁工农欣乐;公宇问卜父老崇尊。”庙左有棵古树荫顶,1987年列为县现代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9月16日,惠安暴动,红二团第一中队的二个分队占据屿头山制高点,团长蓝飞鹤率领政工人员等以该庙为临时战地指挥部,指挥与敌开展激烈战斗。 四 连康社和上湖崎。连康社位于东南小区南苑,上湖崎位于锦绣小区西后侧,两庙均因旧城改造,本世纪之初迁此重建,庙宇扩大好几倍,已不是传统土地庙庙宇,砖石结构,双进落三开间,尖山硬式屋顶,中有天井,大门框和庙内柱石均镌刻楹联。 连康社大门冠头联曰:“连心为善神祇佑;康泰长恒赐众生。”庙内有联“连乡轨里同馨祝;康乐和亲仗化神”、“福而有德无双老;正则为神第一尊”。上殿三龛,中祀土地公,两边分别观音佛祖和厝边公妈。观音崇拜深入家家户户,厝边公妈关照左邻右舍,土地庙因信众需要而增设左右两龛神祇。天井边壁上碑记曰:“连康社位于邑内城南,历史悠久,供奉福德正神。惠邑城池始建于北宋,其形如船舵,城南驿顶上坡连康社,北畔上湖崎土地公,所谓头尾穴向,称谓船头船尾,土地又名奠城土地。”上湖崎土地庙亦有类似牌匾记。其实惠安置县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时县治未有城池。清嘉庆《惠安县志·城池》载:“惠,始未有城也。城创于嘉靖卅一年(1552),以倭故也。”明代沿海倭寇骚扰频繁,于嘉靖年间建城防御。该两座土地庙,若系城池头尾穴向,始建于建城同时应在明嘉靖年间。 上湖崎土地庙,中祀土地公,两边陪祀玄天上帝和三夫人(金、陈、李)。早年惠安医院扩建,拆除多座庙宇,两边陪祀神祇因原庙宇拆除寄祀于此,后复建的庙又新雕像没有迁回而成陪祀。连康社因信众需要而增祀神祇,上湖崎因原祀庙宇拆除或倒毁而寄祀神祇,这应是百姓多神崇拜,庙宇多神共祀的原因之一。正如北郊凰山宫,1986年由新加坡侨胞吴两成先生独资创建,合祀当时扩宽街道和扩建单位而拆除的北苑地庙(祀李星君)、文武庙(祀张巡、许远)、上帝宫(祀玄天上帝)和三夫人庙(祀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姐)等各宫庙神灵,重新雕塑神像而成多神共祀。顺便指出,上湖崎和凰山宫同是三夫人的姓氏也不同,前者之一系金氏,后者之一系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