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洛阳屿头南音社组织及活动情况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南音渊源古,千载传不绝。”高雅清丽、委婉动人的南音,自清咸丰三年(1853)传入洛阳镇屿头侨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富有艺术的感染力,群众喜闻乐唱。据了解,南音在屿头村最鼎盛的有以下几个时期: 清光绪十六年(1890),杨桂子在自家开设“南馆”,村中弦友和南音爱好者经常聚集在一起按拍吟唱。南音那古朴幽雅的旋律,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清音,犹如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痴如醉的心田,在屿头侨村缭绕回响,赢得无数知音的欣赏。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屿头的南音活动,主要以乡贤南音大师杨桂子及其长子杨玛法(祖育)为主,在其家楼下开了“南馆”,召集村中南音爱好者常聚酬唱自娱。杨桂子逝世后,杨玛法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续办“南馆”,亲自担任南音教师,又培育了一代南音新秀。参加活动有:杨顺土、杨怡情、杨春华(歹叔)、杨培坤、杨显炎、杨其兴、杨伯榕、杨枇杷、杨善英、杨金吉、杨庆德、杨泉才、杨云南、杨辉燕、杨荣水、杨辉勋、杨荣昆、杨世英等人。杨怡情还特地从菲律宾带回很多本的南音“指、谱、曲”和多本的手抄南音曲目集。让家乡弦友大开眼界,共享古乐清音。每当夜幕降临,洞箫、琵琶吹弹飘逸柔曼的名谱《梅花操》、《八骏马》、《四时景》、《百鸟归巢》;声情并茂、馥郁如兰的名曲《元宵十五》、《催枕着衣》、《三更鼓》、《直入花园》、《告大人》、《当初贫》、《来到阴山》、《满空飞》等,婉转、优雅的韵律悠扬于月色溶溶的长空,把侨村之夜装点得更加令人神往。 抗日战争胜利后,乡贤杨其兴先生自筹经费,自购乐器,在其堂兄其财的馆仔内开设“南馆”,并聘请南音艺师黄应其任教。村中南音爱好者都纷纷聚集于杨其财的馆仔学弹、学唱南音。弦友杨培昆、杨善英、杨显炎、杨庆德、杨泉才、杨银泉、杨天鳖、林冬福等人也经常来馆弹唱自娱,群众不请自来聚听那优美动听的曲子《望明月》、《远望乡里》、《只恐畏》、《因送哥嫂》、《留伞》、《辗转三思》、《随君出来》、《三千两金》、《山险峻》、《满面霜》、《荼糜架》、《出画堂》、《长台别》、《冬天寒》、《愁人怨长冥》等。此间,侨村热闹非凡,管弦声声,情牵梦萦,人们共庆八年抗日胜利,盼海外亲人早团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南音事业的发展。1951年1月王贤卿在屿头海尾街开“南馆”,聘请万炳先生任教。本村杨锦标、杨春桂等南音爱好者常去学唱、学弹。1952年1月,屿头南音社成立,郑雪珠首任社长。成员有杨锦标、许盛顺、杨春桂等人。时任南音教师陈永辉。地点设在乡贤许文枝下馆仔厝。晚间也常在乡贤杨金赤的大埕酬唱自娱。学员有杨少添、杨锦义、杨文福、杨世明、杨祖跃、杨亚元、许荣金、董世嘴、杨天鳖、杨秀英、杨秀雁、杨银泉、杨辉木、杨碧珍、杨宝英等人。郑任职期间,积极筹集南音社活动经费,对学员无微不至关心和认真指教,为培养一代南音新秀作出贡献。南音社积极配合政府土改、抗美援朝等宣传演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953年1月至1956年12月,许顺盛任屿头南音社社长。成员:杨培坤、杨迷生(原水)、杨银泉、杨秀雁、杨锦义。聘请吴序辉先生教“二管”南音。南音社活动经费由许顺盛筹集。活动地点设在乡贤许文枝下馆仔厝。学员有杨素丽、杨火德、杨泗来、杨亚英等人。每当夏秋之夜,晚风送爽,星月下的侨村处处可闻南曲声。弦友每晚都聚会,拨弦弄管,婉转珠喉,低唱清曲,抒发乡情,何等雅兴,何等悠然。此期间,南音社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宣传互助合作、“三反五反”、公私合营,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1957年至1961年期间,“反右派”、大跃进、大炼钢铁紧锣密鼓,村里人大都去炼钢铁和备战,加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南音直至1962年1月才恢复正常活动。此间,屿头南音社社长仍由许顺盛担任,副社长杨亚泉。成员有杨培坤、杨荣水、杨迷生、杨祖金、杨锦义等人。杨荣水、谢朝水、杨培坤先后分别担任一段南音教师。学员有杨秀珠、杨珠莲、吴秀、郑秀凤等人。“南馆”设在杨秋德大厝的馆仔。南音社活动经费由许顺盛筹集。每晚都聚会演奏,曲曲南音演奏得丝丝入扣,声情并茂,活动一直持续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才停止。这段期间,南音社积极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宣传,深受群众欢迎。 屿头南音社因“文化大革命”运动整整停止活动14年。1979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迎来了文化教育的春天。1980年8月屿头南音社重新成立,杨庆越任社长。成员:杨锦标、许顺盛、许文成、杨业生、杨祖金、许锦春、林凯。活动地点设在杨庆越家门口和树脚埔。南音艺师杨荣水担任教师。南音活动经费由村财拨给,不足部分弦友自筹。新成立的南音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唱的宣传活动。杨荣水先生教学认真负责,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以其高超的技艺,培养了许多南音新秀。 1981年12月屿头南音社又重新更换领导人,并分成二个活动点。屿头南音社顶社由杨乃彬任社长。成员:杨荣水、杨祖金、杨海良、杨世贵、杨顺金、杨建宗、杨伟宗。杨荣水任南音教师。活动地点设在杨荣水家中。学员有杨琼真、杨亚细、杨瑞文、杨宝琴等人。屿头南音社下社由许文成任社长。成员:许顺盛、许锦春、杨金芳。蔡顾、特琳、杨锦义三位先生先后担任南音教师。活动地点设在许厝祠堂。学员有杨丽辉、杨海秀、许景丽、杨亚玉、杨翠娥、杨燕风、杨莲莲等人。此间,屿头二个南音社常年活动,教学非常活跃,竞争剧烈,教师认真教,学员努力学,教学相长。杨翠娥、许景丽、杨丽辉、杨海秀、杨燕凤等一批南音新秀脱颖而出。 1983年7月屿头南音(顶、下)合一社,许文成续任社长,杨锦标任副社长。成员:许顺盛、杨锦义、杨乃彬、许锦春、杨金芳。杨丽辉、许景丽任南音辅导教师。活动地点仍设在许厝祠堂。旅港乡亲许荣金先生自1980年8月至1987年9月负责南音社全部活动经费,并三次出资制作社服,师生每人一套。此期间,南音社积极配合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活动,努力培训南音新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使南音事业薪传不衰,培养出一批南音新秀,在历届南音大会唱和各重大赛事中屡屡获奖。同时,南音社还排练群众喜爱的南音《特来报》、《拜告将军》、《年久月深》、《告大人》和表演唱《听见雁声悲》、《南海赞》等,以多种的表演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瑰宝的神奇美妙。1984年、1986年二次组团参加元宵泉州南音大会唱和厦门南音大会唱。杨建春参加1984年元宵节南音大会唱,荣获优秀奖。1985年8月,许景丽参加惠安县南音大奖赛荣获一等奖。 1987年10月至1988年10月,杨锦义任屿头南音社社长兼教师。成员:许顺盛、杨乃彬、杨建春、杨其妙。杨清法任顾问。财务:杨乃彬(兼)。南音社活动经费由旅菲律宾侨胞杨瑞胜、曾汉源、杨春地、杨明辉等乡贤筹集资助。此间,南音大师杨锦义执教认真,学员学有成效。杨翠娥参加1988年泉州市南音演唱比赛荣获一等奖、惠安县首届青少年南音演唱比赛荣获一等奖;许景丽参加1988年泉州市南音演唱比赛荣获三等奖;杨建春参加1988年惠安县首届青少年南音大奖赛荣获演唱奖。南音社于1988年组团参加元宵泉州南音大会唱。 1988年11月至1990年1月,杨乃彬任屿头南音社社长,许景丽任副社长,杨建宗任秘书长。成员:许顺盛、杨锦标、杨祖金、杨建春、杨丽辉。南音教师由许景丽兼任。活动经费弦友自筹,酬唱自娱,经常与邻乡弦友交流南音技艺,活跃了侨乡文化娱乐生活,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1988年杨翠娥参加泉州市南音新秀演唱邀请赛荣获二等奖。 1990年2月至1995年5月,杨锦标任屿头南音社社长。成员:许顺盛、杨乃彬、杨祖金、杨建春。此间,南音社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各项中心任务的宣传工作,也经常组织与邻村弦友交流。每年春节、元宵十五和中秋节,都排练几个新节目,专场在屿头侨乡文化中心演唱。1990年11月,杨锦标、杨锦义、杨乃彬、许景丽、杨翠娥等5人,应菲律宾长和郎君社邀请随福建南音界组团访菲,受到菲律宾总统科拉桑·阿基诺夫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纪念。1993年组团参加第五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1993年3月,杨翠娥参加香港宏道国际建设集团公司等举办的“南音精英演唱会”荣获金牌奖。1994年杨翠娥参加第五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邀请赛,演唱《思想情人》,荣获一等奖。1995年中秋组团参加厦门南音大会唱。 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屿头南音社社长:杨乃彬,名誉社长:杨文坤,副社长:杨锦标、许顺盛。成员:杨建宗、许锦木、杨松茂、杨其妙。顾问:杨清法。活动地点在许顺盛旧大厝。此期间主要以酬唱自娱为主,时也应邀往邻村与弦友交流南音技艺。每当夜幕垂地,一轮清澈的明月升起,夜空隐隐颤动着一管箫声,伴随而至的是一丝丝弦音琴响,管弦和鸣,清音缭绕,侨村充满蓬勃生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995年中秋组团参加厦门南音大会唱。 1997年7月至1998年7月,屿头南音社社长:杨锦标,副社长:许顺盛。成员:杨锦义、杨乃彬、杨建宗、杨建春、许景丽。聘请杨锦义为南音教师。这年开始招收南音学员,活动经费由菲律宾侨胞杨万年先生负责。每当夜幕降临,醉心于南音的人们便会共聚一堂,尽欢而乐,共享古乐之美妙,同叙浓浓乡情、亲情。 1998年8月至2001年10月,屿头南音社社长由林元冰担任,副社长:杨锦标、许顺盛、杨云聪、杨建宗,秘书长:杨呈辉。成员:杨锦义、杨乃彬、杨建春、许景丽、杨其妙。会计:杨汉聪,出纳:蔡秋红。聘请杨清法、杨文坤、杨振兴、曾景山为顾问。杨锦义仍为南音教师。此间,南音活动经费全部由旅菲侨胞热心南音事业者捐助。南音社常年“开馆”,各项活动十分活跃,招收学员有30多人,还负责全镇南音骨干培训。每逢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南音社都举办专场演唱。为让中华南音,国之瑰宝,薪火传承,继往开来,屿头小学还开设南音课,将南音引入学校的第二课堂,组织南音兴趣小组,聘请杨锦义先生到小学任教南音课,传授技艺,使学生从小接受优秀民族音乐的熏陶,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全镇先后在屿头开办3期南音培训班,培养南音骨干54名。杨映娥、许宏观、杨秋兰(3组)、杨秋莲、杨秋婷、许宏君、杨秋兰(8组)、杨雅松、杨丹云、杨伟平、林清凤、杨映雪、杨春燕、杨婷凤、杨珊梅、杨红、林玲、杨雪亚、杨海莉、杨玲玲等,一批南音小荷已露尖尖角。1999年元宵节,杨建宗参加泉州市优秀青年南音演唱家邀请赛,荣获二等奖;许顺盛(二弦乐器)、杨乃彬(洞箫乐器)二位同志分别荣获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优秀伴奏奖;杨锦义(琵琶乐器)、杨建宗(三弦乐器)、杨建春(二弦乐器)三位同志分别荣获伴奏奖。2001年参加惠安县南音研究社成立2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暨“南侨杯”青少年南音大奖赛,学员杨映娥荣获二等奖,许宏观荣获优秀奖。 2001年11月,屿头南音社名誉社长:杨海章、许荣金、曾汉源、杨万年、杨江源、杨海平、杨大田、杨文坤、杨私土、杨松青、林元冰,社长:杨锦标,常务副社长:许顺盛,副社长:杨乃彬、杨云聪、杨华强,秘书长:杨呈辉,常务理事:杨文坤、杨锦标、许顺盛、杨云聪、杨乃彬、杨华强、杨呈辉、杨章平、杨锦义,会计:杨汉聪,出纳:蔡秋红。聘请许景丽为南音教师。活动经费由菲律宾、香港乡贤及屿光中学、屿头村委会等共同筹资负责。2002年元宵节,学员杨映娥参加泉州市南音电视大奖赛荣获优秀奖。2002年8月,学员许宏观参加泉州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南音比赛,荣获中学组三等奖。2002年中秋节,杨锦标、许景丽、杨映娥、杨乃彬四位同志,参与惠安县南音研究社组队(杨锦标为副领队),参加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暨中国古乐大会唱。近年来,更是多次组织社员参加市、县、镇的各种南音会唱活动,深受侨乡各界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