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社会企业家林芳苑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林芳苑,字望兰,惠北奎璧村人,1892年生于贫农家。有弟林梅苑,业商;林仁苑,业医。林十岁左右就学于家乡,后转学泉州小山小学,二十岁毕业。在沙格任过基督教传道兼教员,函读于广州两广教育学院函授部。为人敦厚诚实,待人谦恭信。理财廉洁,论事面面周到,精辟有条理,富说服力。 林在沙格任教员时,南安县有一塾师陈亮(陈烈臣)是革命党人,偕一刘姓朋友欲往福州。当时无汽车路,步行到沙格,拟搭船经莆田去福州。黄昏时到沙格,无旅社可投宿又旅费罄尽,真是日暮途穷,只望有公共场所可借宿,偶见礼拜堂即趋前求宿。林接见,陈自我介绍后,林认为同是“子曰人”,热情接待,彻夜长谈,互诉衷情,意气相投,即成知交。翌晨临别,陈尴尬地说旅费罄尽,拿一金戒指托林变卖,林请陈将金戒指收回以供别用,并赠旅费十元。陈感林有侠义,别后时常通信。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入永丰舰后,孙派系中人派赵光来闽招募援粤闽军,陈亮竭力协助。陈函请林往晤,林应请前往共处一段时间,并与赵光接触,因此增强爱国反帝意念,觉得久羁偏僻乡村无发展可能,遂辞去沙格所任各职。 1919年,林移居鼓浪屿,见早晨叫卖油条、熟豌豆之穷苦走贩,行过洋人住宅附近,洋人借口打扰他们清梦,受到斥责,林见洋人如此欺华人,满腔怒火中烧。厦门是中英鸦片战争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鼓浪屿有不少外国人居住,英国人竟作为割让之殖民地,曾在鼓遍立“VR”石碑(闻在英各殖民地多竖此种石碑),此乃侵略中国凌辱中国人的标志。“VR”为英文V与R连在一起,即为英文VICTORY(胜利)之缩写,英女王维多利亚(VICTORIA)即为VICTORY之衍变。林每见此种石碑辄生激愤。(1970年笔者在鼓浪屿海坛路张廷标生母林心故居门外路侧水沟边见尚存有此种石碑一块。知此种石碑来历之人,尽皆愤慨)。 开设时新服装店 林定居鼓浪屿后,在日兴街开设时新服装店。鼓浪屿人口不多,其他成衣店生意多数萧条,独时新服装店生意兴隆,盖因林善交际,承制驻漳州四十九师张贞部一批军服,虽价格不高,但为大宗交易,获利不少。林由此起家,头角峥嵘,被认为有陶朱术,赢得人们敬重,说话有份量,林乃倡组摊商联合会,博得全鼓摊商爱戴,林进而联合一些爱国有识之士再倡组华人议事会,与英国殖民当局抗争,但当时在鼓华人无武力为后盾,只得采取较为缓和手段,华人共商互相呼应,滞纳缓交各种捐税,英人迫于不得已,无可奈何地同意组织华人议事会。议事会成立,林本人不居功、不当议事会代表。 鼓浪屿乃是弹丸小岛,然而在鼓浪屿设领事馆最多时竟有十七国。其时美国拟在鼓创办协和医学院,英国却多方阻挠。林见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是不会做有利国计民生的事,只有掠夺,中国要自强,应兴办企业实业,乃将时新服装店交其弟林梅苑经营,自己另谋他计。 创办鼓浪屿中华电灯公司 当时有唐世金者,绰号鬼仔榜,为首集资创办厦门电灯公司,于1911年开始发电。鼓浪屿原由英商韦仁氏创办韦仁电灯公司,购置120瓩柴油发电机组一台,于1913年开始供电,其时侧重供应驻鼓各国领事馆及洋行用电,对华人用电不甚关切。韦仁电灯公司职工工资低微要求增薪。林芳苑与一些爱国有识人士,同情工人要求增薪、运用各种方式,明暗并用,支援工人进行正义斗争。韦仁氏觉得中国人逐渐觉醒,难以继续下去,愿意转让。由林之胞弟林梅苑为资方代表,招集华人投资,向韦仁氏赎购原有设备,韦仁氏于1925年离开鼓浪屿,由林芳苑接办,命名曰“鼓浪屿中华电灯公司”,林亲自掌握各种事宜,继续发电,聘王清辉为第一任华人工程师(王原籍晋江,留学美国,学习电气工程,后曾一度任经理,1984年去世,终年83岁)。林、王两人密切配合,进行改建扩建,超过洋人。林常乘傍晚偕同王巡视各线路及用户,及时解决问题,于1928-12-21日正式宣告任第一任经理。不久因筹办漳嵩汽车公司事忙,交由惠安人贺仙访(字仲禹)接任经理,不居功、不沾取任何利益。 创办漳嵩汽车公司 当时漳州通厦门有漳州到浮宫的汽车路,由漳州往厦门的旅客先乘车到浮宫,再由浮宫乘汽船到厦门,诸多不便。1925年,林组织漳嵩汽车公司,自任董事长。聘陈启发为经理兼工程师;陈原任建设厅技正,系留学美国之土木工程学士。聘惠安人何剑垣为秘书,庄英才为总务科长。时许显时(闽清人,字承谋)任福建省建设厅长。林对许显时说,你任建设厅长,我创办漳嵩汽车路,作你的成绩。许说我当尽力支持你。林鼓起勇气与沿途地主恶霸相周旋,虽是沿原漳厦铁路旧址筑路,新征用民田不多,但各种阻力仍很大。林善交际,克服重重困难。建成后,又与军警不购票乘车及军队无偿调用车辆等情相周旋。因林前为张贞部承制大宗军服,与张部属许多人有交谊,故此种事件较容易解决。通车后,与漳浮汽车公司竞争生意甚烈,特在厦门鹭江道设漳嵩汽车路厦门站,聘同村人林春晖为站长。厦门往漳州乘客可在厦门站购票,然后按时间用汽船载往嵩屿乘车。漳州往厦门乘客,乘车到嵩屿,即用汽船运到厦门。营运正常后,交由南安县人李硕果接办。不久,复转由永春人李汉清经营。林仍不居功、不沾取利益。 开设票仔局 1926年惠安峰尾刘大目周首创票仔局,发行一角、二角、五角辅币券后,惠北许多殷实商人相继发行票仔,在农村集市上使用。既方便零星交易找换,又便携带,从未闻有倒闭拒兑银元事,村民乐于使用。林与坝头商人连纯钰组织远东票仔局。因“东”与“通”音近,农民不认真,或称远通票仔局,或称坝头票仔局。各家票仔局系擅自发行,未向政府报备。林知法守法,将发行额数及资金储备情况向县政府报备。经审核备案,由县长叶明焜出通告遍贴惠北各街坊。因此该票仔局信誉加倍,农民更乐使用。 任山腰盐场场长 林芳苑在惠安开设票仔局期间,可能是1927年,福建省盐务管理局委林任山腰盐场场长。消息传开,山腰有些不识相的人以大乡大族轻视小乡小族人的口吻在闲聊中说:“用奎璧头仔来管咱们山腰人。”林嗤之以鼻,聘邻村张坑仔人张德辉为秘书上任,首先实地堪察盐场四周拟扩建,但无地可扩。有意应用科学方法,改用自动化生产,但此举必使许多盐民失业。省盐务管理局也无意扩建或改造,此二者皆行不通。林认为坐守现成,无异一般官僚“尸位素餐”,怀志难酬,认为没有奔头,不久即呈辞他图。 围填台江滩 1928年,林招集鼓浪屿富侨杨忠信、杨忠权及泉属侨商林富国等筹集白银四十万元,组织“万寿公司”,向省建设厅申请围填福州台江滩,地点在福州万寿桥以北离桥不远之闽江边,与建设厅签约拟建一座能靠千吨级以下轮船之码头。聘西北工程学院毕业之工程学士王孟湜(福州人,前清状元王仁谌之孙)为工程师。围填地除市面、路基及码头等供公用地外,其他地出售,定价靠江边外路每方丈四百元,中马路地每方丈三百元,其他地每方丈二百元;股东自己购买按七折计算。地价收入政府得七成,商人得三成。商人说这种算盘算“反”了,应七成归商人,三成归政府。林说你们既富了,政府尚穷,这样做可福国利民;政府多收入可为民造福,我们也会博得各方赞许;向公家多贡献一些无妨,以后我们还有事业可做。各股东被说服了。结果填成之地无人买,原投资四十万元已用完,资金不能周转。乃再招侨商杨慕振、杨炳文投资四十万元,省建设厅投资二十万元。后因杨炳文在厦门开设之钱庄倒闭,股款未交足;又因当时福建省政府由闽北、闽南、海军三派联合组成,内部互相倾轧,政局动荡,建设厅所投资二十万元未付出,工程未完成而被搁下。林寓居鼓浪屿拟待闽省政局稳定,再招股续建完成计划。一面伺机筹谋其他事业。后林觉身体不适,遍访中西名医,历时多月方明确诊断患直肠癌,中西药杂投罔效。1935年在鼓浪屿家中溘然与世长辞,终年43岁。闻者无不惋惜擅于开拓事业之林芳苑,天胡不假以长年。 1991年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