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崇武为滨海之地,自古以来,居民多以海为田,从事渔、航业,而以渔为主,是福建著名渔港之一。
初时,渔业为浅水坪拖网业,逐渐发展到简单的小船钓业。明末清初,开始出现大型的渔船到深海捕捞大鱼,其中有的是霜降出海,至越年谷雨才回来,前后半年在浙江渔场进行生产的。明嘉靖、万历间崇武高士黄吾野就有“敲针冬钓坎门鱼”的诗句。渔船长期使用笨重的篾帆,至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全部改用较轻便的受风量大的布帆。在长期渔业生产中,渔民积累了许多作业的方法,如网业有拖网、围罾、网仔、漏尾、榼沼、浮鲳、扫梭子蟹等,钓业有钓槽、大排、放等。这些沿革,使所捕鱼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生产的鱼货,则由鱼贩直接到海头向渔民购买,运销各地。渔业日趋兴旺。
(二)
随着渔业的兴旺,较富有的渔民自置渔船出海捕捞的日多。但造船和购置渔具需要大笔资金,一般还须多方借款,才能成事。于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出现拥有雄厚资金的殷实之家或富裕的鱼贩商人,在崇武办起鱼牙行。他们贷款帮渔民造船、购置渔具,称为“放行头”。约定他日渔船下海生产的鱼货,交由他们的鱼牙行出售,使他们从中抽利。
本世纪三十年代前期,是崇武鱼牙行最兴盛的时期。不但本地人放行头、当行家,崇武西路的苏坑、张坂、埔塘、霞美等村,也都有人携带巨款来崇武放行头、当行家。从顶街数到下街,那时共有和成、新兴、吉兴、吉昌、顺和、顺昌、顺记、瑞晋、和兴、义记、华记、谦益、隆记、成宗、如川、益发、福泰、玉庆、顺吉、雨记、民昌、晋记、天宝、陈温、协德、同丰、通裕、胜元、源山、元升、益晋、合法、如法、清吉等三十多家鱼牙行。
那时,崇武拥有大小渔业生产船只六百余艘。其中有30吨左右的网子船四十余对,13至18吨的榼沼五、六十对,30至60吨的钓槽三十余艘,6至20吨的大排四十余艘,以及5吨以下的围罾、拖网、放、竹筏等所谓海子船三百余艘。天气晴和时,大小渔船都可以出海生产,早出晚归,每日总产量一千担左右。每年约可出海两百天,年总产量十五至二十万担。主要产品有黄花鱼、带鱼、鲨鱼、鲳鱼、鳓鱼、马鲛、鳗鱼、鳀鱼、石斑、乌贼、鱿鱼、三角鱼、马面鲀、梭子蟹、虾等。曾有一次,前按村两位渔民驾一竹筏竟有办法捕到一条近四百斤鱼行秤的大鲨鱼(每一斤鱼行秤等于五市斤)。又有一次,大岞村张城钓槽船一流水竟捕到一百零四条大鲨鱼。那时,每年清明谷雨季节,在崇武浅水坪海面,满是乌贼(多年来已全无这种情况,是水域受污染或其他原因,值得研究),渔民一经发现,立即开出小船打捕,每船三人,一日数次,每次可获数十斤至数百斤。渔民所获鱼货,集中到各鱼牙行出售。中街路、南山堆、中路头等地,夜以继日,皆堆鱼腥,拥塞不通。销路则由鱼贩到鱼牙行购买,下路用船运至泉州、石狮、安海、河市、青阳、浦内销售,每日七、八百担;顶路用人力肩挑至惠安、枫亭、仙游、南安、洪濑销售,每日二、三百担。
此外,二、三十年代,崇武每年到浙江渔场捕捞的渔船有八十多艘,舢板三百左右只。其中半数以上的大船是从崇武启航去的,还有三十多艘大船和一百多只舢板是在玉环、坎门就地租用的。到浙江作业的渔民约二千人,年总产约五至六万担,总产值约三十至四十万元。在浙江设有崇武会馆,处理旅浙渔民和当地人民交往中的有关事宜。
(三)
拥有渔船的渔民称为“世头”。有的合股置船,则股份多一点的或者有某种生产经验的股东被推举为“世头”。凡是贷行头款的世头,他向哪一家鱼牙行贷款,其所生产的鱼货,必须全部交给哪一家鱼牙行代售,价格双方洽订。每售百元,鱼牙行向世头抽利七元,另外,又加收鱼贩三元。这样,世头每售百元,实际只收九十三元;鱼贩每购百元,实际成本为一百零三元。鱼牙行在每百元买卖中两方抽利,可得十元,即10%。至于没贷行头款的世头,可以自主选择,将其所生产的鱼货,交给任何一家鱼牙行代售,称为“人事海”。对于人事海,每售百元,鱼牙行向世头抽利四元,又同样加收鱼贩三元,两方共抽利七元,即7%。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鱼货旺产,放行头款多的鱼牙行,每日可赚白银一、二百元;放行头款少的,每日也可赚白银数十元。相当于一至两个渔民全年辛辛苦苦的劳动收入。所以那个时期是崇武鱼牙行攫取巨额利润的黄金时代。
泉州市涂山街也有经销崇武鲜鱼的鱼牙行十几家,鱼贩在泉州鱼牙行售每百元要扣代销费五元,即5%。但鱼贩在崇武买进是赊购的,待泉州销售后才结帐还款,等于无本生意。
在浙江,也有旅浙“栈房”即鱼牙行十家,经销崇武渔船的全部鱼产品。
那时,在鱼牙行,产生一种叫做“行秤”的特殊制度,每一斤鱼行秤等于五市斤,买卖一百斤,实际是五百斤。据说这是由于渔民想好价,鱼贩想好重,鱼牙行想好卖、好收款的缘故。
鱼牙行同港墘村的世头还洽定,凡捕到大鲨鱼,鱼翅归行家所得;捕到红稣鱼,鱼鳔归行家收益。鱼牙行则送金花、鞭炮、彩礼给世头,供船中谢神、饮酒之用。
鱼牙行与贷行头款的世头双方有以下协约:
1、海上生产,难保永安。有时发生不幸,船被匪劫或破沉于海,世头有能力重整旗鼓的,鱼牙行必须继续向之贷行头款,予以帮助;如果无力而流为一般渔民,则原来的行头款必须长期挂帐,除非其子孙重新振兴,置船生产,否则鱼牙行永无回款之日。
2、世头如果连流丰收,鱼牙行有权逐渐收回行头款,但不得一次扣完。
3、如果世头和鱼牙行感情发生恶化,要另换行家,旧行头款必须还清。
一般渔民出卖劳力,受雇于世头。在出海作业期间,渔民伙食费用先由世头支付。渔民的劳动报酬因作业不同有“人船各半”、“人船四六”、“人船三七”等不同的分配比例。例如网仔作业是“人船三七”,一对网仔十六人,总产值减去鱼牙行的抽利和作业期间的伙食费用后,然后按“三七”开,十六个渔民得30%,船(世头)得70%。十六个渔民又按劳力强弱、技术高低,定出不同的工分,得高低不同的报酬。那时,一个渔民全年劳动所得,平均为六十至八十元。
世头拥有渔船,又指挥作业生产,比一般渔民收入多。但每年修补渔船、更新渔具,仍是资金不足,需向鱼牙行贷行头款。多数世头只是一种作业的世头,这种作业季节过后,又受雇于人,成为一般渔民。例如榼沼网梅仔鱼和钓鱿鱼的世头,作业季节过后,就把自己的船抛港或者出租,自己受雇于钓白(带鱼)的作业。
(四)
崇武,“五代时(907-960)设渔课。”“明立河泊所榷沿海之利。惠安县东南海地分为八澳,周岁课米九百二十石,闰月加七十七石有奇。崇武-澳大小船网,籍报惠安县征米。民穷力尽,船网破坏,逃亡者多。”“清康熙间(1662一1722),船有税,网有课;有给由之令,有稽查之役;汛防索其羹顿,镇营窥其澳例。(渔家)隐忍吞声,莫可奈何。”(以上见《崇武所城志》)从以上记载,可见历代崇武渔民均受统治者残酷盘剥,过着贫困不安的生活。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三十年代前期,尽管崇武渔业相当兴旺发达,但渔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的境地。
那时,除了鱼牙行的高额抽利,渔民还有种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即地方上的公众事务的开支,如修建神庙,春秋祭圣,谢神做蘸,修理道路,办学等等,都归到渔民身上。由当地有权力的绅士和殷实巨商联系鱼牙行,进行抽分。
还有,西路的土匪,如汪连、汪柴水、杜建、李法等常来崇武。他们写乌单给鱼牙行,向渔民统购鲜鱼。有统购一天、两天甚至三天的。乌单下达,则当天的大小海鱼货,鱼牙行不敢随便出售,鱼价由土匪自订,一般比时价低二、三成。土匪用此非法,一日之内,可攫取白银近万元。
驻军、地方武装也垂涎三尺,苛捐杂税似飞雪而来。如军阀混战时期,崇武设“鱼捐经征处”,按销售金额的1%向鱼牙行收税,每年产鱼十五万担以上,总产值约七十至八十万元,,年搜刮鱼捐七、八千元。1928年后办了民团,向鱼贩按担收税,每担二角,每年外销十几万担,收取鱼捐二、三万元。1931年后散了民团,来了陈国辉,鱼货出口一担向鱼贩征收一元,每年榨取十几万元。鱼牙行为了自身的利益,则将鱼价压低出售,以免鱼贩亏本而欠款,结果吃了亏的是渔民。
渔民受到如此层层盘剥,负债的甚至挨饿的十有八九。
(五)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被日寇封锁,渔民无法到外海作业,产量骤然下降,渔业日趋恶化,鱼牙行的利润收入一落千丈。有的渔船转为内港运输,以维生活。往浙渔船虽曾于一九三八年由崇武渔民协会通过外事途径向德国大使馆纳款买旗号,挂起希特勒的“卍”字旗开往舟山群岛继续生产,但在日本飞机、军舰的骚扰恫吓下,根本无法进行作业。特别是一九四O年七月十六日日寇登陆崇武进行大屠杀,所有泊港船只全部被日寇烧毁。从此,崇武渔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往浙渔业更是全部破产,直至新中国诞生,都无力恢复生产。渔民流离失所者不知几何。
一九四三年,大战临近结束时期,日寇运输舰只时有被盟国飞机炸沉的,海上经常票浮橡胶、纱布和军事上重要物资。渔民不时拾获,殷实巨富则以不等价收购转售政府,获利甚多。这时崇武又出现了一个由保长们联合组织的“一元行”,一方面做鱼牙行生意,一方面收购海上拾物。渔民们为了各方面免遭麻烦,生产的鱼货和海上拾物售与一元行的颇多。
一九四五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海上比较安定。那时,各地对物资都有不同的欠缺,因此租船搞航商的非常热闹,许多渔船家放弃渔业生产,转向与巨商合股搞航商业。人称那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是大发胜利财。崇武的保长们也各自奔向这条可发大财的道路,一元行就此无形中结束。至于仍然从事渔业的渔民,因抗战时期遭受的惨重创伤远未治愈,这时又因国内解放战争的影响,无法正常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而鱼牙行以前所放行头款,也因国民党币惊人贬值,已不值几文钱。鱼牙行从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衰落,至此已奄奄一息。
(六)
新中国成立伊始,崇武渔业仍在半停顿中修修补补,暂时出海生产。不久,人民银行发放大批贷款,大力扶持,政府又引导渔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渔业生产重新起色,再日趋发展。一九五二年,崇武成立渔业服务社、收购站等,开展鱼货购销业务,因此,鱼牙行的业务日淡。至一九五六年,所有鱼牙行的生产资料全部核资入股于崇武公私合营海产商店,其从业人员转为海产商店人员。至此,崇武鱼牙行这一行业也消失了。(上接12页)成为现在雄伟高耸、规模可观之建筑物。同时列为世界公布之航标,载入国家海图,采用白色定光,射程15-20浬,高离水面三十三米。可惜者,时至八十年代之今天,仍用汽油灯打气点燃,实为一大缺点。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