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三月,我在县文教科任职,和庄锡奎等负责登记惠安接受外资津贴的教会和学校。今将当时登记的惠安教会概况记述于下。
基督教惠安区会
基督教于一八六五年二月传入惠安。基督教惠安区会缘起是:“惠安慕柄乡有何乌梨者,旅居厦门海沧,闻道归主,即偕张四经回,劝家人亲友信主,在本乡聚会礼拜;一八六六年驻厦门伦敦公会牧师来惠传道,改租惠邑北门外街一店为堂,开堂礼拜,是惠安有教会之始。初时教会只有每年一次或二次传道会。至一九二○年闽南基督教合十会成立,组织堂会。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年,惠安各教会相继成立堂会,因此联合各堂会组成惠安区会。”登记时负责人是张春泉。
基督教惠安区会上级领导机构是设在厦门鼓浪屿的中华基督教会闽南大会,受控于英国。惠安区会下属机构是堂会,当时有十个堂会和一个新工作区,计有工作人员三十九人,教友六千四百七十人。惠邑堂会是惠安基督教会的中心,惠安区会就设在这里,长期驻有英人牧师和姑娘,如施约翰、倪任石、和安仁、惠乐霖等等。堂会下有支会或布道所,视教友人数和分布而设置。全县各堂会共设有二十七个支会或布道所。(见附表一)
堂会和支会初建时,经济上接受英国“西国基督教差遣到中国布道会”(简称“西差会”)补助,人事上也受其控制。随着教友增多,逐渐发展到以堂养堂。一九二六年各堂会经济上完全自给,不受外资津贴,各支会于抗战期间实行不受补助,间有经济缺乏的支会,由该上属堂会负责补助之,只有新工作区创设的四个宣道所,每年受津贴三百二十元港汇。但人事上仍受英国操纵,继续派遣牧师或姑娘来,控制大权,直到一九五○年底,倪任石和惠乐霖回国。自一九五一年起,割断经济、人事关系,成为“三自”宗教团体。
惠安安息日会
惠安安息日会全称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惠安教会”。一九一O年经泉州教会请厦门郭子颖牧师布道,随后有任朝辉、杨约临、何子风、吴天锡先后来租堂传道。一九三一年闽南区会派陈清德、施耀亭来修建会堂。
闽南区会是惠安安息日会的领导机构,设在厦门鼓浪屿。它通过东南联合会和中华总会与国际性组织全球总会发生关系。全球总会设在美国。美国借此以控制世界各地教会。经济关系由各地教会逐级上缴到全球总会,又由总会逐级分配下拨到各地教会。惠安教会一九五○年接受津贴四百四十四元四角五分美元。
惠安安息日会下属机构有前洋支会等组织,此外还有前黄、后坑、社坑几个教会。(见附表二)
惠安基督教聚会处
基督教聚会处没有严格系统组织机构,无明显总会、分会和上下级隶属管辖之分。惟在本地同一信仰、有彼此爱的联系信徒,一起事奉神,建立地方性教会。不与外国差会发生行政、经济、人事关系,互不相属。信徒都是平等兄弟姐妹,无固定受薪的牧师、传道,教会职事由全体信徒自由担任,各尽其责,一同敬神。每位信徒均有传道和听道义务,聚会由信徒自由担任宣讲。负责人非受薪人员,只有义务,没有特权,由信徒中推出一人担任。
惠安基督教聚会处,一九五一年计有三处,教友一百六十多人。杏田聚会处始于一九三六年,负责人庄文献,教友八十多人;东园聚会处始于一九三八年八月,负责人骆约翰,教友六十多人;惠安城内聚会处始于一九四九年六月,负责人蔡蒙恩,教友二十多人。
惠安天主教教会
天主教于一八八八年传入惠安。惠安天主教堂缘起是:“钟厝有钟吕、钟兰……派人往厦门天主教堂请求派遣教士来惠,厦门派洪教士来传教。一八九一年柯教士来,一八九二年在县城传教,一八九三年购地建天主教堂。”登记时神甫是蔡以忠。
惠安天主教会的上级领导机构是厦门教区主教公署,属圣多明我会系统,受控于西班牙,所以初期来惠神甫都是西班牙籍的。惠安天主教教堂下有埔塘分堂。一九五O年,圣多明我会由香港经厦门教区汇款折人民币二百四十元津贴惠安天主教会。
表一 基督教惠安区会各堂会工作人员和教友人数统计表
表二 惠安安息日会各教会教友和接受津贴统计表
一九八六年五月
附录:
一九六五年五月廿九日统计,惠安基督教十二个堂会十九个支会和安息日会教徒计二四四六人,其中男七五一人,女一六九五人。按堂会分布:惠邑300人,洛阳134人,辋川161人,涂岭232人,山腰337人,梅林123人,前亭108人,崇武167人,山前161人,前内137人,东园352人,涂寨147人,安息日会87人。按乡镇分布城关镇143人,城关公社147人,崇武169人,洛阳120人,黄塘74人,东园253人,涂寨111人,东岭159人,净峰152人,小岞72人,辋川142人,张坂97人,涂岭162人,南埔155人,山腰333人,后龙157人。
一九八七.冬,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