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人生建筑 建筑人生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序曲:爱拼才会赢 《开成校讯》,2003年元旦,第二期。 新加坡王汉章先生在《董事长寄语》一文中提出,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充实学科知识或职业技能、锻炼强健体格、陶融公民道德、养成劳动习惯、增进职业道德、启发创业精神的素质。王先生还说,他诚挚地希望看到:踏出开成校门的学生都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能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尝试的创业精神;能时刻牢记校训——勤朴敬业,并将开成精神发扬光大! 这是王汉章先生的心声,也是所有开成人为之追求的理想。 是呀,在惠安东部的那一片黄土地上,所有的开成人经过二十年的奋斗,一所初具规模,别具特色的职业中专学校用她的春华秋实向世人展现出她多姿多彩的魅力。 在惠安这个中国建筑之乡,为了建筑这个万岁的事业,开成,已成为惠安培养建筑人才的摇篮。 这,就是今日的开成!爱拼才会赢! 第一乐章:绿叶对根的情谊 说起开成职专,就不能不由衷地提起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就是开成职专的创立者——王水九先生。 1983年,屿头山下,埔殊村。王水九先生站在这一片黄土地上感慨良多。算起来,这是他离开家乡后第二次踏上故土,对着眼前这熟悉而陌生的一切,老人家眼眶湿润了。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闽南一带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惠安这个穷地方,百姓生活惨苦非常,难以名状。由于抓壮丁抓的紧,1939年,20岁出头的王水九先生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乡背井,出洋闯天下去了。临行时,他爬上山顶,再看一眼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他俯视着山下埔殊村破败的村落,下意识地抓起一把泥土,紧紧的攥在手掌中,眼热鼻酸,眼泪夺眶而出,沉重地落在家乡亲切的土地上。他向家乡的山水默誓:他日若有所成就,一定回乡报答父老乡亲,造福子孙后代。 王水九先生小时辍学,却做得一手好木活。闯荡南洋,他在新加坡当过小贩、做过杂工,最后终于找到木工活,有了用武之地。随后,凭着他的技艺和诚信,他开始承包工程。他承建的工程独具风格,颇受业界推崇赞赏。十年后的1947年,王水九先生独资创办了以他的姓名命名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新加坡一大建筑商,业务遍及东南亚、美国等地。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业务的拓展,王水九先生又投资房地产开发、建筑机械、木器等产业,先后又开办了王水九实业、标美工程、楠章木器等有限公司,并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或董事长。 事业的进步,生活的美满,并没有改变王水九先生胸膛里那一颗炽热的中国心。离家南渡的第三十四个年头,也就是1971年,王水九先生第一次回故乡探亲。年近花甲的王水九先生来到屿头山下,百感交集。他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故乡改变落后面貌。当时,王水九先生想办一所小学,让故乡的孩子都能读书,长知识,长才干。可是,在那十年动乱的疯狂年代,好学校尚且要关门停办,哪还能创办什么新学校?他满怀希望而来,却只好带着失望而归。 十二个年头又过去了,1983年,王水九先生又一次来到屿头山下。这时的屿头山下跟全国各地一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旧貌也换了新颜。说句实在话,这一次回故乡,王水九先生的心情跟前一次大不一样。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的心又热烫起来了。他要在屿头山下这片黄土地上办一所中学。 这个意向,得到了当时惠安县主要领导的重视。权衡利弊,总揽全局,这是决策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考虑到惠安是建筑之乡,改革开放后有十万建筑大军奔赴全国各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大厦添砖加瓦,县里的领导人建议王水九先生办一所建筑职业学校,为惠安这一建筑大县培养自己的建筑人才,理由很明了,在当时,建筑职业学校比一般中学更急需,而且惠安东部又是惠安建筑大军的发祥地,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兼备焉。凭借几十年经营企业的胆识和眼光,经验告诉王水九先生,县里领导人的建议很有远见。他是建筑业的行家里手,他得知,现代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单靠传统的师徒相传培养下一代,是远远不够的。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竞争力的建筑队伍,永葆惠安建筑之乡的美誉,非有专门的建筑学校不可。王水九先生同意了县领导的意见,不办中学,改办职业学校。这样一来,就要增加巨额的投资,但王水九先生不以金钱为急,他急故乡之所急,决定创办一所建筑职业学校。 各级政府赞赏并支持王水九先生的办学计划,就在屿头山对面的坡地上划出地皮作为校址用地。王水九先生办事务实、高效,当年年底就完成征地准备工作。1984年元旦,学校奠基。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校舍的建设。1985年秋,学校开始招生,这是泉州市第一所建筑职业学校。王水九先生用其父名“开成”冠以校名,即尽人子孝道,纪念先父,又寓意学校“一开就成”,“开智化成”,天遂人愿。这样,昔日荒山坡地,如今已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校园。校园里,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楼房井然,设备齐全。王水九先生的夙愿终成现实,站在故乡的黄土地上,王水九先生激动不已。 王水九先生对学校的发展十分关心,他每次回乡省亲都必到学校了解情况,倾听意见,改善条件,提高待遇。1991年,王水九先生和其爱妻迎来结婚50载的金婚纪念,王水九先生没有铺张浪费搞庆典,而是把钱用在更有意义的一件大事上——为开成职业学校兴建一座大型的综合性礼堂,取名“金禧堂”为开成人留下一段美谈。王水九先生不忘乡情,不忘自己的“源”,不忘自己的“根”,对子女不断进行中华文化、乡土意识教育,让他们从小知道不忘故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王水九先生每年都携家眷回乡寻根谒祖。在王水九先生的熏陶濡染下,他的后代个个都有很强的故土情结,他们的心目中都有屿头山那片黄土地。随着年事已高,王水九先生把自己的事业交给儿子汉楠和汉章经营,同时也把办校事宜委托两个儿子,让他们子继父志,代代相传。王汉楠、王汉章二位先生对故土一往情深,大有其父之风,为开成职校倾注不少心力。 1994年8月,王水九先生因病入院治疗。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儿辈,一定要把捐资办学的事业继承下去,多为家乡做贡献。1994年8月8日,王水九先生溘然辞世。为纪念这位爱乡兴学的老人,开成职校校园内耸起了王水九先生的铜像;为表彰王水九先生的精神,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捐资办学金质奖章和“乐育英才”的奖匾;1996年又为王水九先生立碑,嘉奖其功绩。199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也授予王汉章“乐育英才”的纪念匾。 二十年过去了,但这二十年间,在屿头山下的这片黄土地上,倾注了王水九先生一家人那绿叶对根的情谊。 第二乐章: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一个学校,总有一个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开成职专的办学目标是:打造特色品牌,建设一流名校。开成职专的育人目标是:一专多能,身心健康,服务社会,终身发展。经过二十年的奋斗,王水九先生、王汉章先生父子两代人捐资1800多万元创建的开成职专已发展到校园占地117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大礼堂、大型施工馆、建筑实训场及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活动功能室。办学以来,开成职专已经向社会输送4000多名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建筑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中资产上千万的企业家有30多位。 开成职专,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开成人曾经为办学育人的定位进行不懈的探索,一本《学生成才指南》,字字都闪烁着开成人的心血。这不仅仅是开成人办学理念概念性总结,还是他们实践的结晶。正因为如此,开成职专自1995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省、市“文明学校”、市级“重点职校”、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及省级“花园式单位”等称号。开成人以“和谐、自觉、创新、卓越”为校风,以“名教师+名专业+名学生”为名校建设目标,同时也打造出“开成职专,建筑摇篮”的魅力名片。 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由开成职专90届校友叶华阳(现任厦门市驿涛建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建的“开成校友网(WWW.KCXYW.COM)”已经开通,开成人可以通过这个校友网了解校友的情况—— 学子事业有成,不忘回报母校。饮水思源,他们始终不忘是母校的精心培育为他们奠定了事业的根基。创业的艰辛使他们深刻理解到母校办学的艰难,两代爱国侨胞捐资兴学的义举更使他们深爱感染。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如广东东莞市世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89届)王坤辉校友先后捐建实验室两间及校门迎宾路;苏州工业园区经宏鹏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89届)邱经荣校友捐建校园雕塑;88届陈文忠、林宁波校友,91届陈照玉校友,92届任剑峰校友出资赞助举办“泉州市‘开成职专杯’校园文学创作大赛”。此外,刘明辉、康玉彬、李伯谦、吴河强、叶华阳等众多校友也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资助学校办学,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两代侨胞捐资兴学的高风亮节还在开成学子身上发扬和延续…… 与此同时,开成职专也开通开成职专网站(HJKCZZ.EDU.QZ.FJ.CN),让校友们输入个人资料,查询有关信息,真正地为校友服务,成为学校与校友之间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4000多名开成学子是开成职专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2004年7月,开成职专以“开成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的名义公布了《开成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章程》(讨论稿),筹备成立“开成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新时期校友组织与学校合作共赢的新途径、新方式,促进学校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学校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的转化。开成职专这一大胆的举措,就是要力邀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校友企业积极登记加入,汇集各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做大做强开成职教的大品牌,实现“打造建筑特色品牌,创建职教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 自从2003年福建工程学院在开成职专设立成教教学点,开办大专自考助学班、大专业余函授班及大专接轨实验班以来,开成职专的办学之路又拓开了。开成职专的学生通过成人高考,可以在该校完成大专学业,获得福建工程学院成教院颁发的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就业有出路,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本领。”是开成职专对学生及家长的庄严承诺。 创新带来的成效,没有让开成职专的领导层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反而使他们认真理清思路,对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一番必要而又深入的思考。王灿彬校长2003年8月在“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得到职教界有关人士的认可。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呢?王校长围绕着“增强发展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发展态势”、“突破发展的瓶颈”、“增强发展的后劲”四个方面发表了开成人的真知灼见。思考,只是模坯;实践,才能锻造成品。开成职专又打开了校企联办的大门,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分别与校友创办或经营的“厦门驿涛建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圳世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经宏鹏发展有限公司”、“泉州方圆机电有限公司”、“泉州莲花房地产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学生,学生毕业后就推荐到联办企业工作,确保就业率达100%,巩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生源。 自2003年起,开成职专招生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毕业生供不应求,重振了建筑名校的雄风。现在,开成职专正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向创办“省级重点职校”的目标迈进。 如果说政府和侨胞的关心支持是开成职专腾飞的另一翼,那么,在这桃花盛开的地方,开成人期待着校友们这些社会的栋梁共同构建开成职专这一座大厦! 正如《致开成校友的一封信》中所真情表白的:“悠悠岁月,那美好的学生时代不再来。母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你们吮吸着母校甜甜的乳汁,发扬‘勤朴敬业’的精神,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建筑行业中,或成绩骄人,事业有成;或崭露头角,蒸蒸日上;或刚刚扎根,生机蓬勃……你们的每一步成长都是母校的牵挂,每一次成就都是母校的荣光。” 是呀,所有的开成人都在期待着:在屿头山下的这片黄土地上,桃花依然盛开,依然灿烂! 第三乐章:好大一棵树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歌名,用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来形容开成职专的老师们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没有深根扎土的树,是盛开不了灿烂的花朵的。 如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开成创办二十年来每一位领导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唐代韩愈的《师说》早已为师者下了定义。开成职专的老师们也在新时期的教坛上努力不懈地传道、授业、解惑着,成为开成职专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前人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吸收,但作为开成职专的领导者更应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开拓新路。为了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开成职专为教师拜师学艺积极牵线搭桥,2002年10月,开成职专与惠安三中正式签约,建立校际教研帮扶协作关系。签约后,两校建立课堂教学交流,教师结对子,习题、试卷协作,大型教研活动互邀等四项基本制度,加强督促,跟踪反馈,确保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这些年来,开成职专经常组织教师到福建建筑工程学校、福建建材学校等兄弟学校学习,互通教学资讯,交流教学情况,探讨改进措施,增强校际教研氛围,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促进开成职专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些年来,无论是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都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运用经验不断地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王灿彬的《二次创业,再铸辉煌》、《对中等职业学校走出困境的若干思考》,王祖辉的《齐心协力抓创建,规范管理显效益》、《摘得一片绿叶归》、《待到山花烂漫时》,杨志忠的《做好职专生择业指导的两点思考》,周雄鹰的《还住宅之建筑本质》,李文莱的《将素质教育融入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之中》,兰云姬的《青春献教育,爱心铸年华》,付山明的《师爱,在学生申辩中闪光》,叶海山的《课改形势下班主任对学生评价的转变》,林中河的《培养职专生语文素质的几点尝试》,陈小山的《浅谈班级自主常规管理》,陈永彬的《对职业学校“实训课”的一点思考》等等论文和演讲稿都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表达开成职专老师们对职业教育的真爱。 这里,要郑重地推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陈志阳,1974年9月生,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惠安开成建筑学校学习,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在华侨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97年9月至2000年12月在福州大学土建学院学习,1995年8月至今在开成职校任教。 这是一个由开成职专培养出来,又回到开成职专任教的青年教师。正是这位青年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1998年4月论文《居室污染源及异味消除法》发表于《建筑知识》第102期;1999年4月论文《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发表于《建筑技术开发》第152期;1999年12月获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第一届专业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2000年12月获泉州市职业中学教师“课件制作”优秀奖;2000年12月获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第二届专业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三等奖;2001年1月获惠安县中学、职校“五好青年教师”称号;2001年1月“楼梯踏步尺寸和净空高度设计”获惠安县职校课件设计二等奖;2001年2月论文《CAI应用》获泉州市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并于2002年3月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93期,2002年7月刊于《中国新世纪经济科教理论文集》;2003年1月论文《职校新生专业课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获泉州市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福建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年3月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119期;2003年3月论文《如何将你的AUTO CAD绘图加速》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121期……这些教研成果,无不倾注着陈志阳老师的殷殷心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呀! 这,就是开成职专的老师,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群雕。一接触开成职专的老师,谁都会油然而生地发出由衷的赞叹:好大的一棵树呀! 开成职专创办二十年来,开成人无不重视学校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是开成职专领导班子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他们没有机械地搬用教育方针和教育理论,而是切实可行地用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论来指导学校的一切工作,共同开创学校的美好明天。这样,学校的党、政、工、团以及各个教学段、教学班都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跃的各种主题活动,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奋斗目标。开成职专建有各种兴趣小组,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同时还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弘扬雷锋精神。虽说开成职专是职业教育的基地,但开成职专的文化体育活动也多姿多彩,《凿壁》等文学社也培养出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其中从事建筑行业的校友陈景南、任剑峰等还是我省知名的青年作家。开成职专还利用有效载体,加强法制教育。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科还在开成职专设立“法制教育基地”,有效地促进爱生奉献,文明守纪的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这一切,都是因为开成职专的老师以身作则,创“五好”活动的结果。 开成职专的老师们的自觉成为学生们的楷模,这一棵棵扎根于屿头山下这片土地的大树,弘扬着新的风采! 并非尾声:我的未来不是梦 “用钢筋和水泥筑就信念/坚如磐石/亘古不变/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历史/万古长青/奔腾向前。”这是一位诗人在《开成印象》中的思考,这也应该是所有开成人的思考。 时光匆匆,二十年过去了,艰苦创业的往事已成光彩熠熠的历史,但是开成人还要为新的历史开创未来。 春天里的繁花似锦,夏日里的绿树成荫;楠章楼的灯火辉煌,清秀亭的如雪月光,金莲亭的习习清凉;“五四”篮球赛精彩纷呈的场面,宿舍楼清晨梦中的钟声……是呀,开成职专,承载着所有开成人最美好的青春记忆,是所有开成人人生开始的地方,也是所有开成人思念和祝福的圣地。 那么,开成人的未来呢?开成人的未来不是梦,而是一段段壮美的乐章,响彻在屿头山下这一片黄土地上,并铸造新的历史的丰碑。 勤朴敬业吧,开成人,请牢牢记住开成职专的魅力口号—— 人生建筑·建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