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源自远古的黄帝。黄帝生子25个,其中玄嚣等14人得姓,为12姓。玄嚣姓祁,生蛴极,极生帝喾,喾生帝尧。帝尧名放勋,尧是谥号。尧践位前被封为唐侯(唐,在今河北省唐县境),后改封于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陶丘),故称陶唐氏。尧的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永河(另一说,叫祁式),舜时,受封于刘邑(即尧的初封地——唐),遂以邑为氏,即祁姓刘氏。刘姓起源从此开始,监明为大始祖。至第18世刘累,在夏代君主孔甲时,任王室驯龙官,赐姓“御龙氏”,御龙的一支又称承韦氏。刘累后来居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其后裔受封于唐(今山西省翼城县南)。至周代,周成王改封唐国后人于杜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杜陵),称唐杜氏,又称杜伯国,为唐、杜二姓始祖。周宣王四十六年(前782),杜伯被周王冤杀,其长子隰叔逃到晋国,任士师,他的后裔改姓士。至63世士会,任晋国大夫,先封于随(今山西省介休县),后改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一带),故称士会、随会、范会。士会因流亡于秦,后又归晋。留在秦的次子士轼恢复刘姓,其后裔徙居沛(今江苏省沛县),汉高祖刘邦出自这支。因此,士会的子孙分别为刘、士、随、范4姓。
刘邦(75世)建立西汉王朝,大封同姓王及功臣赐姓刘,刘姓大为昌炽。汉景帝刘启(77世)的第9子中山靖王刘胜,传17代,至蜀汉昭烈皇帝刘备(95世)。刘备之次子刘永于延熙元年(238)迁居河南洛阳,传至120世刘贿。贿生4子:楚、冕、存、在。刘冕迁江西,刘在居原籍河南光州,刘存及其侄刘昌祖(刘在之子)于唐末入闽,定居福州凤冈,刘楚于后梁入闽。
刘楚(121世),号显斋,更号晦斋。河南光州固始人,迁居金陵,唐末避乱,徙居京兆(今属陕西省)。官都督。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刘楚不受伪命,避地入闽。刘楚生子3个:长子翱、次子翔、三子幽。但《崇安县志》载:“唐昭宗时刘楚生六子,仕闽者三,长子翱居麻沙,三子幽居马伏,次子翔居五夫。”刘翱于唐昭宗三年(896)镇守建州,领散骑常侍少府丞,后改任少府监官。册封开国公,居建阳麻沙,为西族始祖。刘翔为东族始祖。
刘翱传11代至刘极(133世),字仲武,号建夫,历官宋太平路招讨使、泸川军节度使,移籍江东(今江苏省镇江)。生10子。第9子刘锜(134世,1095-1162),字信叔,号重珍。南宋绍兴十年(1140)在顺昌(今安徽省阜阳市)大败金兀术。与韩世忠、岳飞同为南宋中兴名将。官至南宋两淮江东浙西制置大使。生4子:颂(颌)、晞、晟、明。刘锜病逝后谥武穆,至南宋英宗,追封吴王。刘明在堂兄、泉州知府刘珙的帮助下,从临安(今杭州)扬帆运刘锜灵柩至泉州,卜地泉州府安溪县长泰里院后山(今安溪参内乡黄潭院后山茶叶科研所后面)的“龙虾出港穴”,由孝宗赐葬,称吴王墓。
至宋代,刘楚兄弟的后裔,人才济济,将相满门,甚为显赫,古人赠诗“壁插金花春宴罢,床堆袍笏早朝归”,赞其盛况。刘翱派下,刘锜之子刘颂,谥忠简,曾孙刘纯(137世),谥忠烈;刘翔派下,刘(133世),谥忠显,其子刘子羽,谥忠定,孙刘珙,谥忠肃,称“五忠”。刘存及其侄刘昌祖蕃衍的凤冈派和长乐派,有著名理学家10余人,其中刘彝、刘康夫、刘藻、刘嘉誉、刘世南、刘砥、刘砺、刘子介获“贤”字美称,史称“八贤”。因此,刘楚兄弟的后裔有“五忠八贤派”之称。
刘明居泉州,其子刘逊(136世)聚晋江苌箕杨氏,定居苌箕(今泉州石狮市祥芝镇大堡村)。祥芝刘氏尊刘锜为温陵芝山一世祖。元末明初,芝山刘氏传至9代(至142世),蔚为大族,分24派,向省内外迁徙拓展。刘锜的后裔分布闽南、闽东、广东、浙江、山东、东北、台湾和南洋各地,据估计,现约有百万人。
刘谩(142世),字允硕,号俨翁,生于元朝至正乙酉年(1345)四月十五日,卒于明朝永乐庚子年(1420)四月十四日。刘锜之9世孙,芝山刘氏24派之一。与胞弟宗、宁移居同安西林。又移居刘溪(刘厝),再徙至溪尾,后裔迁居宋厝。生子2个:宽、永宽。
刘永宽(143世),号仁庵,刘谩之次子,生卒不详。明朝初叶移居惠安东鄙刘厝,为惠安五刘开基祖。生子3个:安国、首阳、尧祝。后裔蕃衍为五刘13村,现有2万多人。清朝嘉庆《惠安县志》载,五刘只有10村,即黄坑铺(古三十一都)的刘厝、大丘、东塘、后尾、小丘、西安、西埔,各村村民全部或绝大多数为刘姓;溪底铺(古三十都)的溪底、官住、西埔,刘姓村民只占一部分。以后,刘厝分为东房和五甲两村。港仔街和西埔街产生于清朝末叶,刘姓村民占大多数。共13村。抗战胜利后又增加了大丘街,村民为刘姓。
芝山刘氏大宗的郡望——彭城,即彭城衍派。排辈字序(简称辈序)从芝山刘氏17世(150世)开始。
命名字行
仕世延芳 肇祖发祥 簪缨朱紫 华萼咸藏
云礽裔胄 黻黼辉煌 炽昌亿万 山阜陵冈
号字字行
大光汉胤 克绍尧宗 惟贤与德 永世其家
庭敦诗礼 国用孝忠 交修绵远 百禄攸从
注:惟字通常改为维;与字有改为以、倚;家字有改为昌。
惠安五刘刘氏的郡望和辈序,与芝山刘氏相同。但五刘刘氏偶尔有门楣上写“芝山衍派”。刘锜的曾孙刘一显徙居漳州,其后裔在漳州一带,称芝山衍派,以志祖自石狮祥芝。但泉州地区的刘锜后裔,一般不称芝山衍派。五刘刘氏也有个别门楣上写“藜阁传芳”,这是书写者误解了。藜阁传芳即藜阁衍派,是汉朝刘向的后裔。刘向是刘邦的少弟楚元王刘交的4世孙,不是五刘刘氏的先祖。台湾《刘氏宗谱》(1933年)载,藜阁衍派是汉武刘彻的后裔的郡望。无论如何,“藜阁”不是惠安五刘刘氏的郡望。
参考文献:
1、刘洪波:《中华姓氏·刘姓卷》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北京。第1、5~15、26~34、57、76、84、192页。
2、刘清泉:《刘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第1~14、20~27、31~32、47、115、117~119、182~183、192页。
3、王大良、刘翔南:《中国大姓寻根取名——林谢刘杨》气象出版社,北京。第124~126、131页。
4、刘浩然:《民族英雄刘锜》宋民族英雄刘锜陵园、纪念馆筹委会刊印,泉州。第1~72、89~91、98~99、132~134、137~145、151~189页。
5、刘浩然:《温陵文史论丛》泉南杂志社,泉州。第248~252、323~325页。
6、刘献章:《刘氏宗谱》台湾,1933年。第9~18、20页。
7、芝山刘氏大宗谱牒编委会:《温陵芝山刘氏大宗谱牒》石狮。第1~2、4~17、19~20、22~24、27~31、34~35、91~112、103~124、140~158、170页。
8、金刘钱侯联谱编辑组:《刘氏联谱》浙江苍南。第1、14~15、18~19、21、47~49、98~99、120~122、125、130~131页。
9、笋江刘氏宗谱编纂委员会:《温陵笋江刘氏新修宗谱》泉州。第4、8、9~20、112、118~130、192~193页。
10、清·嘉庆《惠安县志·卷四<铺乡>》福建省惠安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重印。第22~23页。
11、《祥芝刘氏宗谱》同安马巷。卷二上第9~11页;卷二下第105页;卷三上第17、37页。
12、《新圩吾田园刘氏族谱》同安。
13、刘荣茂:《温陵芝山刘氏宗谱稽遗》石狮。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