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陈雪华原不相识。他是老“第三”,我是新“第三”。我是在日本东京参加第三党的。
1937年,我从日本回来,居于惠安。1938年的一天,李述中来我家,告诉我:陈雪华组织回乡团要来惠安,香港有消息来说是“自己人”,要配合其做好工作。李述中问我:我们要怎么配合?我说:这件事好办,首先要帮助他们扩大影响,通知他们在进城时,排队从北门入城,然后经过县党部、县署门口,再转入溪北街、圆智庵街,走来我家。是日,我在家里摆了两桌酒席,宴请回乡团全体人员。回乡团团长陈雪华、副团长黄清淮,也是“第三党”人,加上我和李述中,共有四个“第三党”人。其他的团员,成分非常复杂,左中右皆有。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陈雪华。当时他们的活动、生活很不方便,吃稀饭、睡地板,经费上很困难。
有一天,陈雪华来找我。告诉:陈仪要派他去永定当县长,他要物色几个人一起去,但经费有困难。因为我们搞地下工作,有组织纪律,陈仪为什么要派他去永定?他为什么要去?我都没有问,这是我第二次见到陈雪华。
因我刚从日本回来,在家里“主”不了“意”,我家有在做生意,是长房的侄儿在掌管。我向他们说:有个朋友要去永定当县长,需要一些钱做路费。结果家里送给陈雪华200或300银元,这是我第三次见到他。
以后,听说陈雪华在永定被打死,他为什么被打死?怎么死的?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消息隔断,一直没有音讯。
解放后,在研究送材料评烈士,因黄玉升情况比较简单,就先报送了。陈雪华情况复杂,去永定及死的经过不清楚,无法上报。后来,又一直搞运动,无法把情况弄清,但这件事一直挂在我心上。
“文革”期间,我和傅柏翠都在古田学习班学习,我们两家住隔壁,关系很好。有一天,傅突然告诉我:陈雪华是个好同志。我大吃一惊,就势了解陈雪华去永定的情况。傅说:陈雪华去永定当县长,是陈仪派去的,这是陈仪标榜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派去的地方都是山沟沟。
陈雪华去永定前,曾去找傅柏翠借枪。傅劝说:永定情况很复杂,你要带枪去,先不要让人看到,等你脚跟站稳了,要多少枪支,我都会供给你的。
陈雪华被害后,陈仪派傅柏翠接任永定县长,处理这个事件。傅柏翠的回忆录——《曲折前半生》,写得很清楚。里面的材料,是非常慎重、可信的。
总之,陈雪华参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参加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永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而被国民党顽固派所害。这些都是事实。
(林瑞峰整理)
注:陈炯煊,惠安螺城镇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3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因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被日本政府驱逐回国。此后,在家乡从事地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员会秘书长。后离休,200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