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玉塘孙氏家庙是惠安、永春、仙游三县孙氏的祖祠,系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玉塘孙氏系宋代由河南光州固始县乐安里迁至晋江塘市乡。其始迁一世祖官宋平瑜,二世祖官宋宣抚,三世祖官宋资政,四世祖官宋班尉。及至五世,有兄弟二。长真辅,字长清,号退岩,仕宋位至谏议大夫,封朝卿,居晋江。次嘉安,字仲吉,赐进士第,官至礼部左侍郎,诰封通奉大夫,始迁玉塘里,为入惠始祖。
玉塘孙氏为惠安望族,肇基以来,文物鼎盛,人才辈出。宋、明、清三个朝代,进士、举人、贡生代不乏人,朝卿、名宦、乡贤屡载史册。在元朝统治年间(公元1279-1368年),孙氏儿孙遵照祖训,以历代臣宋不愿仕元,无一当官。
玉塘孙氏家庙在埔塘村中,系十一世纪孙莄生首建于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捐地建祠者为郡志孝子孙君缉。及至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因年久失修,又由祖籍埔塘的永春诰封武德将军孙士澜倡修。1992年,经过300年风雨飘摇,家庙临近崩塌,海内外人士又筹资33万元重修。
孙氏家庙坐北朝南,占地300平方米,由凹斗门、天井和祀厅组成。祀厅面阔3间,进深3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屋顶。外墙以瓦片镶嵌块石砌筑,为闽南民居重要建筑形式之一,尚保留明代建筑规制。大门上方,悬挂着名书家撰写的蓝底金字“孙氏家庙”匾额,笔法刚正猷劲,大门两旁是两块方形青石石鼓,正面为“鹿竹牡丹”浮雕,上面有黑白条纹斜穿而过,称“黑白蛇”,是外地裔孙寻根谒祖的重要依据之一。大门及庙内楹联写道:“有宋宗伯第,皇朝大夫家。”“东海表大儒,诗礼传家,旧望曾推唐谱牒;南朝崇硕辅,弟昆报国,新封犹溯宋衣冠。”“缅当年,分晋分惠分永,派衍秩宗,惟是清慎勤厚德;看此日,芹香桂香杏香,花生蕊榜,已占解会状先声。”“孝子忠臣德光前代,乡贤名宦祠建先朝。”从这些对联中,其族史及文物鼎盛情况可以窥见一斑。
祠厅檐下及墙上高悬着“名宦”、“乡贤”、“忠臣”、“孝子”、“进士”、“解元”、“举人”、“文魁”、“优元”、“贡生”、“贰尹”以及“兄弟同榜”和“父子恩元”等登仕牌匾50多块。祠外竖有科举旗杆石夹板50多副,尚存20多副。
玉塘孙氏家庙对于入主有严格的要求。内供奉着自宋迄民国的63位祠贤牌位。其中有玉塘开基始祖孙恭肃,有衍派玉塘孙仁甫,分派崧山孙质甫,分派刺园孙良甫,分派永春孙苍雨以及历代进士、举人、贡生、名宦、忠臣、孝子,还有积极支持辛亥革命,荣获孙中山颁发的奖章和旌义状的华侨先贤。在这些祠贤中,载入谱史、县志的有孙嘉安、孙有敷、孙幼孜、孙珩,载入《福建通志》和《清史稿》的有我国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和音韵学家孙经世。现据史料介绍如下:
玉塘开基始祖孙嘉安,字仲吉,生宋宁宗庆元戊午年(公元1198年)。赐进士第,官礼部左侍郎,告身通奉大夫,赐谥恭肃,始迁玉塘里,为惠始祖。公仕宋倜傥有大志,毅然以天下为己任,在朝日久,慎名节,端轨范,姿性凝笪,有古大臣风度。端宗入海,公与兄谏议大夫真辅,参知政事张世杰、枢密副使陆秀夫扈跸至泉,□□焉。遗命子孙赤心报国,勿臣异姓,葬于惠遂家于惠。
孙有敷,字时达,号文山,埔塘人。明隆庆丁卯(公元1567年)举人,山东长青教谕,司户部司务,刑部员外郎。中出参议广西,改云南副使。有敷莅官,皆措置有方,所在著宦绩。以协剿皮林苗叙荐赐金币,致仕寿终于家。著有《居清稿诗稿》。
孙幼孜,字励卿,号及华,埔塘人。明万历乙卯(公元1615年)举人,超秩授吉安知州。州有巨憝,结通权势,凌虐乡里,幼孜稔知其恶,陈之上官,欲抵以法,且以去就争,憝卒伏诛。人有劝之者,幼孜曰:“吾官尚不爱,肯畏势乎?”然亦以是请归。殿元韩求仲敬赠以匾曰:“□郡循声”。著有《蜃楼集》、《烟鬟楼集》以及《竹窗梦语》诸集。
孙珩,字汝芾,号兰陔,大坪人。清嘉庆三年戊午科(公元1798年)举人,十四年已巳(公元1809年)进士,授河南郏县。先时大荒,郏人田亩贱售西商几尽,珩至榜令取赎。商赂以二万金寝其事,珩却之曰:“吾不以金易吾民也。”郏县通汝洛,北接大刘山,每霖雨,山水暴涨,合邑涧水循西而东,民居患之。珩捐俸筑渠,自此无水忧,而近郭则得溉,民食其利。龙山书院久废,珩为延师,置膏火,又即奉佛地兼为义学,文风以振。权汝州,有政绩,上闻调商邱。商邱多盗贼,珩治郏以宽,治商以严,盗贼以靖。又修县学书院,以振文教。摄柘城,篆河决,珩买小舟冒险救民,又放赈筑堤。旋商邱复虞河患,捐廉补筑大王庙一带堤岸。逾年,兰仪决,柘城无患,民祠之,立去思碑。姚中丞祖同以珩循政为两河最,保举升知州,而珩竟以病乞归。创置义庄以敦宗族,复置文峰书院作试院,规模具备,以所余权子母为经费,作文以记之。著有《归田稿》诗集。因其美德和政绩卓著,道光廿一年(公元1841年)奉旨崇祀郏县名宦祀;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奉旨崇祀泉州府乡贤祠,并将其业绩编入《楷模录》。
孙经世,字济侯,号惕斋,邑廪生。道光辛卯(公元1831年)科优贡第一名。候选儒学训导,敕授修职佐郎。以子振声贵,例赠文林郎。著有《经传释词续编》、《读经校语》、《惕斋经说》等书行世。载《福建通志》“文苑”传,又见建宁孝廉丁汝恭《二乐堂诗初集》。生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公元1783年)十月廿五日,卒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五月二十日。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奉旨崇祀泉州府乡贤祠。他一生勤奋,成绩卓著,其经学著作有19部近200卷。其中《尔雅音疏》、《韵学溯源》被誉为我国早期研究语言音韵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