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东桥“文天祥英烈祠”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辛苦遭逢起已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浩然之气溢于笔端,显示了他“鼎镬如甘饴,求之不可得”的铮铮骨气,尤以末两句即为传世名句。 在惠安东桥镇,有一座奉祀文天祥英灵的海尾庙。 庙位于散胡村北侧,北凭苍溟浩瀚的湄洲湾,面向碧野绿畴、集镇农庄。史籍无考,民间却有口碑相传。 据说,此处偏居僻壤海隅而俗称“海尾”。清中叶年间的一天,正是涨潮时分,从海上漂来一面木牌,上面工整地书有“文天祥”三字。对此,村民甚感惊奇,议论纷纷,认为这其中必有缘故,不敢掉以轻心。这时的闽南,水、旱、疫、饥、飓、震天灾频仍,匪寇、盗贼、民变人祸不断,沿海地区受害尤重,老百姓亟需神祇保护以慰籍心理,况且文天祥又是人们所熟悉的英雄人物。因此,把木牌安放在海边一个芦苇丛生的坡地上。村民农耕海种经过,常常于此休憩,北风凛洌时感有温气,夏日炎热时觉得凉爽,认为这是好征兆。在几位热心者的带动下,筑起一个很小的庙子,人要进去还得俯首躬腰。随后,时有来烧香膜拜、祈求还愿的,特别是外出谋生的,掬一杯香灰揣在身上作为平安顺利的寄托。香火逐渐旺盛,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海尾爷”。 民国期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百姓祈求安宁的愿望更切,到“海尾爷”处烧香祷告者更多。且此地处于“海尾”,受抢掠骚扰的危害似乎比外地较轻,大家将这归功于“海尾爷”的庇佑,香火因之更旺,奉题“香烛钱”的也越来越多,遂集腋成裘,群策群力,把小庙扩建成单厅式庙堂。同其他地方一样,惠安民间神明信仰多有历史上真人真事,群众为纪念颂扬他们的优秀品格而建祠奉祀,希望他们死后继续造福乡民,即“由人为神”;在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还神于人”,即把对神的迷信提高为对历史人物人格的崇拜。东桥海尾庙亦不例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殿试钦点状元。理宗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进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黄宋臣主张迁都四明(今渐江宁波),文天祥以《已未上皇帝书》疏请斩黄宋臣,并建议防御之计,未被采纳。后历知瑞赣等州。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水陆并进东下。文天祥得知江上警报后,忙将妻儿送归故里,变卖家产,征集粮草,招慕义兵,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景炎元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城下,朝廷急拜文天祥为右丞相,令他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逃,自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道南下福建。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兵所败,退入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遭袭被俘。在狱中,文天祥严正拒绝了元将张弘范要他书信招降宋将张世杰的威逼利诱,挥毫写下《过零丁洋》以表心志。翌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达四年。他认为自己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必须一死以尽“忠”,遂抓紧宝贵的有生之时,凭借牢窗透进的一线光亮,追忆往事,把所遭险难及平生战友事迹,一一用诗歌形式记录下来,汇辑成册题名为《指南录》,其中长诗《正气歌》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光彩夺目,流传千载。至元十九年十二初九(1283年初),被害于大都柴市。其妻欧阳氏在收殓遗体时,从衣带间得一篇自赞,文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便是有名的“衣带赞”。 精忠报国,坚贞不屈,这当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忠臣神灵崇拜的开始。在“破四旧”年代,海尾庙曾一度冷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求平安、添福寿、发家致富、消灾祛病的愿望愈切。东桥镇事经贸、办企业,外出搞建筑等的人越来越多,到“海尾爷”处烧香还愿的人多了,奉题甚至直接捐献的“香资”也多了。在乡人的倡导下,海尾庙成立董事会,先后筹资几十万元,于1987年春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并正式尊号为“文天祥忠烈祠”。 “文天祥忠烈祠”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体系三开间、顶下落、中天井的传统祠庙建筑,屋脊高翘、重檐吊拱,金碧辉煌。正殿供奉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皆盔甲武将塑像,右傍着文职服饰的为白良,据说是随军御医。大门横额石勒“三忠王”,门柱为冠头联:散洒躯颅履匡社稷,湖涵雨露善示苍生。正堂两侧联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厅堂及阶下数对石柱,分别勒有:“英明震寰海义闪丹青,浩气塞苍冥勋垂宇内”,“文韬武略雄才称一世,公正忠贞丹心照千秋”,“湖海萦洄宫前环玉带,日星交映天上舞银虹”等。 祠前庭前两旁立有四座碑坊,一志祠宇简介,一勒文天祥传略,余者为捐资芳名榜。阶庭系一大片石埕,面积数亩,前有院墙围护,东西山门皆立“文天祥忠烈祠”横匾,门柱勒有楹联:“天赋忠心昭日月,祥捐义胆贯乾坤”,“凛烈英风腾史册,浩然正气播人间”。门内数步立一碑坊,书勒“宋称南北高太祖”。 文天祥终壮志空怀,饮恨献身,然浩气长存,精神不死,其利诱不为动、威逼不就范、宁死不屈服的高风亮节,为后世所讴歌颂传!由于群众敬奉文天祥,香火旺盛,颇有影响,县宗教局等有关部门曾于1997年在此召开“民间信仰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了崇奉纪念与“封建迷信”的截然不同。 2001-11-24日-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