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恩先生(1927-2000-10-12),生于惠安县螺城镇西北街一个贫寒的家庭。新中国成立后,曾当选为惠安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人民代表,任政协第二届惠安县委员会委员,是惠安县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吴德恩先生父兄早丧,13岁高小毕业后,即步入社会学艺谋生。但他仍刻苦自学,白天工作,夜间伏案读书,常至深夜,读了许多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他爱好文艺,至青年,时将习作邮寄给当时惠安的《海滨日报》副刊编辑,获修改发表。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哲夫”、“烛光”的笔名发表在《海滨日报》副刊的诗歌《你,将被屠杀的牛群哟》、《磷火》和寓言《不许唱的歌》等作品,寓意深刻,实际上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为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呐喊,发出他们争自由求解放的呼声,号召他们奋起为此而争斗。1949年8月惠安解放时,由当时闽中惠安人民游击队的宣导队队长许墉先生介绍,他才知道并认识了那位《海滨日报》副刊编辑是中共地下党人何必然先生。何先生见到他很高兴,对他说:“哲夫同志,你那几篇诗歌和寓言相当不错。解放了,再也不必写那种隐晦的东西,尽可以写一些工农大众明了易懂的文艺作品……”他很崇敬何先生,记住了何先生对他说的话。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德恩先生担任西北街业余剧团编导兼业务团长。上级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经常下达宣传任务,德恩先生与庄保源先生习作编写街头宣传演唱材料,上街演出。1955年全县业余剧团进行评比,西北街荣获第二名。以后,德恩先生单独习作配合党的中心任务的表演节目,如相声、快板、小戏等,发表在本县和晋江地区《群众文艺》刊物上,获过县、地、省的创作奖。1960年,德恩先生调惠安高甲剧团任编剧,这时期,他的作品中的相声《八女跨海》还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德恩先生生活于群众之中,日与群众相处,虚心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吸收了大量的生动、形象、通俗、诙谐的乡土语言,运用到他的作品中,力求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统一。这是他的文艺作品的特色,也是广大群众所以欢迎、喜爱他的作品的所在。他不但写作,而且亲自登台演出,不论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心工作,颂扬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干劲,提倡精神文明,或是针砭腐朽丑恶落后的思想行为,都取得良好的效果,起到了“教育人民,团结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
德恩先生的创作范围比较广泛,除诗歌、寓言、相声、快板、戏剧外,还有故事、散文、小品等。
文革期间,德恩先生在解放后发表过的作品,全部被打成“毒草”,得过地区奖的则定为“大毒草”。但这期间,也发生过一件令主持批斗他的工作组十分尴尬的事,即在批斗会上,竟有当时的辋川公社峰崎大队派人来索求德恩先生所作的《单干苦》的相声稿本,说是社员爱听。工作组员一时啼笑皆非,急向来人解释:“这个作品有问题。”叫来人回去。第二年,德恩先生获平反,被缴去的作品归还了一部分,散失了不少。
退休后,德恩先生仍在文艺园地里默默耕耘,经常为《惠安文化》撰稿。1992年获本县“文化艺术(戏曲和曲艺)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获泉州市“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德恩先生进入古稀之年后,经惠安县文化馆馆长陈世雄先生和科山书院负责人弘雄法师的建议和催促,抱病集其五十余年发表过的部分作品,汇编成《吴德恩文艺作品选——薯花集》一书。德恩先生为人谦虚,书以“薯花”为名,意其作品是在惠安乡土上出产的粗俗之物。然而地瘠的惠安,原来却广植番薯这种粗粮以养活居民。因此,惠安三中高中部张焕欣老师为这本书所作的《序》、开头的一首诗云:“扎根桑梓系深情,半世耕耘笔未停。瘠地薯花分外艳,汗珠心血此中凝。”弘雄法师的贺词中有道:“薯花,惠安的母亲花,独具一格”,诗人、书法家、惠安诗社社长柳影中先生的贺诗中有“薯花朵朵总生粮,适口充肠救岁荒”之句;县老年学校校长汪兴邦先生贺诗中说德恩先生“才华横艺界,玉律继前唐”。他们肯定和赞誉了满怀热情的乡土文艺工作者德恩先生的辛勤工作、文艺作品的水平及其对社会的突出贡献。
德恩先生收入《薯花集》的作品有:
相声:《八女跨海》、《单干苦》、《乞雨》、《大好形势》、《集俗语》、《电动耳》、《动物院》、《闽南英语》;
小戏:《四害末日》;
故事:《巧妹代哭》、《聪明的摄影师》;
散文:《星洲拾趣》——《“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抢人食物的鸟》、《猫怕鼠》、《大鱼不吃小鱼》、《十一月的蛤蟆》;
诗歌:《你,将被屠杀的牛群哟》、《磷火》;
寓言:《不许唱的歌》;
幽默小品:《“非我夫独力”》、《爸爸是坏孩子》、《我明明看见》、《倒不如我自己玩》、《逆子的话》。
德恩先生为《薯花集》自撰了《前言》和《后记》。在《前言》中他写有两点很有意思、对人很有启迪的话,一是通过汇编这本书,使他“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不无好处”;二是德恩先生一生生活俭朴,淡泊自持,不趋名利,没有别的东西。因而“仅将这本拙作当做财产赠送子孙,但愿他们自觉勤奋,力求上进,做个德才兼优的人,为社会多作贡献,以慰我将来在天之灵”。
《薯花集》由县文化馆已退休的王平山先生编辑,画家吴瑞发先生设计封面,柳影中先生题写书名,弘雄法师筹资付梓,于2000年5月出版行世。
德恩先生有许多普通劳动者朋友,他胸襟坦荡,待人真诚,在他尚大有作为之时,溘然去世,大家都痛惜。
2001年5月
附录吴德恩文艺作品选《薯花集》中两篇作品。
磷火
磷火,
你闪现在黎明前的黑夜,
虎狼出没的山间。
你那时集时散,
时隐时现的青光,
使原野上的豺狼望着颤抖;
令杂草间的蛇蝎见到胆寒!
残暴的盗墓者,
忌惧你,
给你起个可怕的绰号——
“鬼火”!
妄图使人们远离你,
他们好把坟地的棺材挖遍,
搜尽随葬品,
以满足他们的贪婪!
然而,
人们越来越多地,
懂得你的真名正传。
你是黑夜中的希望之光哟!
尽管你的光还是那样烁烁闪闪!
磷火哟,
当旭日升起,
你绝不会顾惜自己的消隐;
谁说你会消隐?!
你的精灵必将融入那灿烂的阳光,
去照遍神州的水水山山!
(1948年发表于《海滨日报》“海燕”副刊,署名烛光)
猫怕鼠
我国养猫,为了要捕鼠,但也有极少数人把猫作为宠物。星洲养猫,却是当作观赏物。猫喜欢在室内或草地,主人给予自由。三餐到了,猫不在室内,主人便得将猫食送到草地,见者有份,所有的猫都来享用。猫食,餐餐都有鱼和肉,因此只只圆头短项,又肥又壮,有纯白的,金丝的,灰、黄、白搭配的“台佩猫”。这些猫大都是“麒麟尾”的。有一次我们从草地经过,突然由前面阴沟里冒出一只身长不到10公分的老鼠,朝着罐头的猫食走去,附近的几只猫一见,竟蜂拥而逃;有的逃出数米以外才偷偷地转过头瞧一瞧那只老鼠!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儿子解释说:“这些猫在主人的宠爱下,养尊处优,历代以来都不需要吃老鼠,久而久之,便把老鼠当做怪物了!”
(1999年发表于《惠安文化》第三十九期,为《星洲拾趣》中的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