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惠东地区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二十多年来,潜心研究影雕工艺,曾因创作过世界名人影雕,被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而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1993至2002年间,担任过福建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现为惠安县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泉州市委员会惠安支部委员,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惠安石雕石材同业公会副会长,泉州市碧兰石材影雕有限公司总经理,惠安县华兰影雕石艺厂厂长。回眸自己走过的艰辛历程,感怀至深。
一、刻苦学习,脱颖成为工艺师
回忆过去,有人曾问过我:“碧兰,你念过多少书?”我含笑答道:“实实在在,我只读到小学一年级,之后,参加东岭老家开办的农民夜校扫盲班学习,且学得十分认真刻苦。”真的,那时期,为了掌握较多的文字,每到夜校上课,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拾”,老师教过的字,都牢牢记住。经常在上山拾草时,或下田间劳动之余,用树枝、石头当笔在地上练习写字,又借早晨煮饭的炉火之光,细心阅读课文。偶尔遇到有不懂之处,就用笔做记号或把它写下来,逢人就拜师求教,直到学懂弄通为止。
“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年来,我坚持不懈,以攻书莫畏难的拼搏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先后参加夜校扫盲、业余初小、高小学习。毕业后,来到洛阳江畔的惠安石雕厂学雕刻工艺。
初进厂,我苦练雕刻基本功,手拿钢錾,默默无言地埋头苦干,不管酷夏汗流浃背或寒冬手指麻木,更不顾工具磨破了双手,仍然坚持埋头苦学捏、掏、剔、琢、雕等基本功。在短短半年内,基本掌握了雕刻山水人物的结构、线条的粗细、创作的技巧。影雕艺人王清标、吴炎兴正是被我这副倔强的性格和惊人的毅力所感动,方有意识地引导我步入这鲜为人知的“影雕”艺术殿堂。
影雕作为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把圆雕、浮雕、沉雕的空间立体压缩为平面,还要借助光影、色调、点面等视觉效应,使平面图像幻化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感。学影雕技术既要准确地再现原作神韵,又要产生自己的感染力,这对一个刚从夜校毕业出来的我是谈何容易啊!为探觅艺术境界,我首先专心致志地在仅有两公分厚的青石板上力耕勤耘。深夜,每当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我却在工厂里面对着青石板上的画面聚精会神地观察、沉思,总累得两眼布满血丝。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我私订了有关书报,如饥似渴地学习。多少次在别人熟睡的鼾声中,在别人欢快娱乐的时间里,在别人放假休息的日子里读书、学雕艺。无论是严寒逼人的冬晚,还是酷暑难熬的夏夜,硬是撑着劳累一整天的躯体,独自埋头在暗淡的灯光下专注地阅读有关资料,反复比较,改进设计,记录各种情况,总结实践经验,以此适应无数客户的要求。这样,不上一年,我逐渐熟练技艺,对影雕的人物、山水、鸟兽、花卉等都能独立操作,且成绩超越了同期从徒的60多位工人。师傅对我评价:“刘碧兰是最能吃苦、最肯钻研,且富有独立见解的人。”
在上述的基础上,我逐步悟出,要向更高的艺术攀登,仅靠现在掌握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鉴此,我开始注重挤出时间来学习绘画,并留心和利用空闲剪贴了世界各流派的名画,一有时间就拿出来揣摩着其中的奥妙,于此,常让我受益匪浅,突发了许多憧憬的艺术灵感。即使难度最大的人像,经自己注目审视之后,胸中就有底,可定下尺寸,不用打底便可在磨平的石板上一气雕成。不久,我创作的《剑舞》、《圣母玛丽亚》影雕作品被选上参加中国在美国举办的“建材工艺美术展览会”,受到美国观众的好评。
“追求在于决心,成功在于毅力”。几十年来,我一直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克服了文化低、基础差的困难,闯出了一条成才之路。当我的影雕作品展现在他人眼前,行家们和不少顾客曾作出如此的评价:“刘碧兰雕人,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耳畔;雕山,可听出滚滚而过的山啸谷鸣;雕水,可看到不时泛起的雪白浪花;雕花,倏地就清香扑面而来;雕鸟,即刻就会凌空飞翔而去。凡经其雕琢的人物形象、山水风景、飞禽走兽、花卉鱼虫,件件分毫不差,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为追求艺术的真谛,有谁知,我为之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随着艺龄的增长,我的影雕艺术日趋精湛,中央和地方多家电视台相继播出我的成长历程和艺术成就;国内外数十家报刊也专题报道介绍过我的艺术生涯。随之,各种好运接踵而至。1988年我被评为助理工艺美术师,1993年晋升为工艺美术师;1995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光荣称号,同年11月获取国家劳动部颁发的高级技师任职条件合格书;200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二、影雕艺海,巧夺天工出精品
20多年来,我颇费匠心,在从事人物影雕艺术研讨方面,收获甚丰。其间,先后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先念、李鹏、朱镕基等中央元老、要人及国外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菲律宾总统科拉桑·阿基诺夫人、德国总理科尔、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等世界名人雕刻“影雕像”。我创作的这些作品,都注重其各自奇特的造型,通过流畅的线条和逼真的神貌,使他们一一充满了诱人的魅力。毛泽东主席是我雕刻的第一个人物像。那是1977年特殊年代,当厂领导下达要我接受这一雕刻任务时,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久久难以平静。不干吗?担心会辜负各级领导对自己的培养与信赖。干吗?怕雕不好有损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但是,为了让这门工艺更加发扬光大,我毅然下定决心,要让这件高贵的艺术品从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来,并要高水平地雕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20天的精雕细琢,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完成了毛主席半身头像的创作任务,且大获成功。这次成功,不仅为我日后的影雕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拓展创作人物影雕新的艺术领域做好了心理准备,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干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接着,我又为香港电视明星汪明荃、米雪雕琢头像,作品出手后,香港《天天报》载文赞誉,称其作品:“功夫细腻,画面柔和,酷肖的程度真可谓丝毫不差,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此后,我又为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雕影雕像,当蒙代尔收到我为她制作的像后,爱不释手,高兴地称赞这幅影雕像“极富有艺术的美”。1988年,有72个国家驻华使节来我县参观惠安石雕厂,他们对我创作的影雕展品的精湛工艺给予极高的赞誉,连声称道:“OK,中国姑娘了不起!”
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福建,我不由自主地萌生了想创作总书记雕像的动机。因而,自己反复地观看了电视节目上的有关报道,详细阅读、分析报刊上的有关照片,很快就创作出《江总书记在福建》这幅影雕,该作品以其貌神统一、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而引起轰动,荣幸地被国家工艺美术馆作为珍品收藏。美术馆的同志高兴地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给珍品馆填补了一项影雕空白。”同年9月,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百名技术能手之一的我,应邀参加’95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委员会举办的“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女能手操作表演”活动,为大会主席陈慕华、大会秘书长杰楚德·蒙盖拉夫人当场创作她们在会上讲话的青石影雕像。当我把这两幅精致入微、出神入化的作品展示在人们面前,围观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外国代表有的惊叹不已,有的争相拍下这一动人的场面。该精品通过全国妇联,代表一千五百万福建妇女的深情厚意传送到贵宾手里,她们爱不释手,连声赞叹:“惠安女真了不起!中国妇女真伟大!”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观赏这些作品,赞不绝口,他不仅高兴地与我合影留念,又亲自挥毫写下“惠安石雕,中华一绝”,马文端副主席也即兴留下“惠安石雕,名扬天下”题词,并称赞我为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几十年来,我创作的青石影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荣获省优、部优的产品称号。1979年,我的影雕作品《泉州东西塔》参加全国第七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荣获优质产品奖;1989年,创作的《圣母玛丽亚》影雕参加福建省工艺博览会,荣获银奖;1990年,创作的《六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影雕参加泉州市妇联举办的“风帆怀”比赛,荣获先进个人;1995年,创作的《江总书记在福建》及《九龙》影雕参加全国轻工业博览会,荣获金奖,同年3月8日,创作的《猫蝶》影雕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1997年,创作的石影雕工艺品参加第二届泉州9·9商品交易会,荣获产品质量金奖;1998年,创作的石影雕工艺品参加福建省乡镇企业精品展销会,荣获金奖;1999年,创作的石影雕工艺品选送参加全国农村妇女双学比十年成果展览,同年11月4日在北京军事博览馆,中央领导人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彭佩云到展馆参观我的影雕作品,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亲切与我握手,他高兴地说:“谢谢你了!”接着,温家宝副总理又与我合影留念;2002年,我创作的影雕《六老》参加北京“华艺杯”工艺美术作品比赛,荣获铜奖。
2000年8月1日至9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我在全国出名的北京中华世纪坛56个民族石浮雕工程现场操作的照片,并附上这样的介绍:“中华世纪坛56个民族象征图案大型石雕日前完工,承建此项工程的福建惠安华兰影雕石艺厂,在全国‘三八’红旗手、高级技师刘碧兰的率领下,仅用50天就优质完成了任务。”“中央将这浮雕56个民族工程赋予刘碧兰石雕厂承建,这就充分说明由她负责这个重要工程的石雕质量是中央认可与放心的。”
影雕是中国的一大艺术瑰宝。20多年来,为把这个传统工艺推向世界,打入国际市场,我个人不辞劳苦,多次走出国门,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国举办个人影雕艺术展览,得到当地各大报刊的青睐,并纷纷报道其盛况,在记者的笔下,我被他们誉为“中国第一影雕师”等殊荣。如今,我创作的不少影雕作品被外交部、对外友协列为外事馈赠礼品,并销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港、澳等地区。于此可见,我的影雕艺术,不但在国内开花,也得到世界认可,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参政议政,守法致富乐奉献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和人生,我十分坦然,又倍感欣慰,自己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政治地位,这都归功于党和人民的培育。过去,我曾荣幸地被福建省政协受聘为第七、八届委员。现在,我还担任惠安县政协十一届委员,并被中共惠安县委、惠安县人民政府聘任为惠安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几十年来,我一直勉励自己,要积极参政议政,尽责履行权利和义务,当好一名政协委员。为不负众望,我经常抽空奔波于乡村,忙碌在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倾听广大群众的呼声,主动收集各类社情民意,把“乌潭水库污染”、“惠安妇女早婚”、“抢救传统的民间艺术”、“老艺人应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等一些社会问题整理成书面材料,或撰写成提案,向省政协反映,为决策机关建言献策。几年来,我呈交各级政协组织的提案,有多条好的建议得到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取得了较好的办理成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政议政,履行职能,为民办了一些好事、实事,发挥了一位省政协委员应有的作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几十年艰辛的创业历程中,我始终注重立足岗位,以人为本,善待乡邻,服务社会。基于这一理念,故自己坚持从事业刚刚起步资金十分缺乏乃至如今,执着无悔地走诚信守法勤劳致富之路,并在经济稍为发展及其创办石材影雕公司以来,能长期克己俭用,不求奢华,主动创造条件,乐善好施,回报社会。数年来,我热心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甘奉一片爱心,关注支持下一代工作和扶助贫困孤寡老人。先后资助洛阳镇上田村王明煌、王明娥二位贫困生上大学;捐资洛阳中心小学奖教奖学;捐资赞助惠安聋哑学校办学及科山公园、惠安体育馆建设,得到社会的好评和赞誉。
20多年来,我兢兢业业,锐意创新,不断进取,党和人民也给了我不少荣誉。1996年,我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0年,荣获福建省“十大能工巧匠”光荣称号;2001年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五一奖章,同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三届十大杰出职工”光荣称号。在各种各样的荣誉面前,我时时告诫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样艺术生命才能永远存在”。因而,在新一轮创业中,我决心以十倍的热情,百倍的干劲向更深奥的影雕艺术冲刺。我——这位时代造就的弄潮儿、当代惠安女,正以自己的亲历作为和无私奉献,实现自我超越,体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