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金台乡亲再度组团回乡谒祖省亲侧记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1995年乙亥清明期间,金门乡亲组团回乡竭祖省亲。1996年,其又会同台湾乡亲再度返乡,祭祖扫墓,寻亲访友,还观光旅游,参加一系列的经贸、文事活动。 4月9日上午,春雨初晴,风和日丽,金门县金城镇张氏宗亲联谊会的乡亲代表15人,大多是未曾回过乡谒过祖的“生客”。他们带着思念亲人、缅怀家国的心情,在顾问张奇才先生、王龙雪女士伉俪和团长张超秾先生的牵头带领下,绕道澳门,踏上久别的故土。襄惠公张氏家庙宗亲联谊会派出的迎宾车辆,到达惠安大红埔不久,就接到由泉州徐徐北上的金门乡亲的车队。在迎宾车的引导下,车队沿着惠岞公路,在“阳春三月,风日晴和”的清明景象中,向东岭方向前进。 迎宾彩门上红旗飘舞,“热烈欢迎金台乡亲代表回乡谒祖省亲”横披的金色大字,以及两侧的金字楹联“海峡同心,企盼河山归一统;金瓯无缺,促成功业颂千秋”十分醒目。候客的乡亲迎上车队,顿时鞭炮轰鸣。东岭镇的有关领导也在这里迎候,与下车的宾客们一一握手,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东陪送一程。 车队进入故乡地界,一道道彩门迎面而过,一对对楹联亲切感人:“曲水正清春正暖;江山长绿月长圆”、“桑梓喜修迎客道;祠堂洽唱朝宗歌”、“乔木千枝原一本;荆花万朵实同根”。宾客们在车上目不暇接,惊奇地赞叹着故乡的巨变,诚如《省亲酬唱》所咏:“返鸥漠漠渡东瀛,铁马康庄喜亦惊。应是家山翻旧貌,一回一顾一分情。”金门乡亲们和先期到达的台湾乡亲代表团,如两股洪流汇合,激情汹涌。数十辆的车队和数千人汇成的迎宾队伍中,襄惠中学及赤石、狮头、南美小学手持花束的全体师生,腰鼓队、军乐队和洋溢着浓厚乡音的南音乐团,以热烈的鞭炮声和鼓乐声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金台的乡亲代表们披着“嘉宾”彩带,在七彩缤纷的人流簇拥下,徐徐走向家庙。 敞开大门的家庙院中大埕,人山人海。短短的迎宾大会,融洽着无限的深情厚意。双方交换的纪念品是两面紫彤色大锦旗,分别烙印着闪光金字:“祥开阀阅睦宗谊”、“礼献馨香颂德仁”。联谊会会长热情亲切地致完了欢迎词,并朗朗吟诵“乡亲落落趁东风,故里隆开百世堂。漫道焚香惟提请,心声堪向九霄昂”,真切地表达全体乡亲的激动之情。省亲团顾问张奇才先生也在会上讲话,更为激奋:“……只有在外奔波,历尽风霜的游子,才能深切体会,回到慈母怀抱的温馨的可贵……” 张奇才先生是驰名海内外的书画家,他特地带来了大幅书法画卷,把自己初次返乡谒祖会亲的深切感受,写成诗篇:“故国神游感万千,亲情缱绻梦萦牵。关山衣水迂回远,云海招遥指顾旋。昆季交欢情款切,叔尊拥泣喜缠绵。敬天谒祖到心愿,乐庆安和共尧天。”并在大会上放声高吟,更增添了亲人聚首的浓郁气氛。 省亲谒祖团除隆礼祭祖扫墓,大摆筵席,广宴亲友外,还专程前往崇武,瞻仰当年与台湾共事海疆的张勇将军故居张府,缅怀先哲,游览古城。又特地驱车前往东岭镇前厝后坑仔村参观旅台乡亲张玉树先生捐建的襄惠中学。全校师生召开欢迎会,张奇才先生在会上讲话,勉励师生为家国的幸福努力进取。并赠款二万元,给老师们添置生活用品。11~12日,省亲团全体成员受东岭镇政府的宴请,也予以亲切回敬,其气氛的热烈,情谊的隆笃,可以说是数十年来之空前。13日,省亲团接受邀请在惠泉大酒店参加惠安县地方志办公室举行的有省、市、县有关领导莅会的《张襄惠公文集》首发仪式,再次受到各级领导的热烈欢迎,受赠《文集》80套。省亲团亦为《文集》的出版,赠款人民币六千元、新台币十七万元。17日,带着乡亲的热情和对故土的依恋,省亲团踏上归程。临别之时,故乡的新朋旧友依依不舍,赋诗表意:“骊歌声起赋分离,忍别深情意可知。咫尺天涯应记取,舟帆一宿去来期。”“先生归里意何如,日暖风轻雨雪无。皎皎蟾圆三五夜,依依杨柳万千株。省亲缱绻原非梦,谒祖虔诚岂不虞。两岸三通今已届,明年有酒任君沽。” 在事后的几个月中,张奇才先生数度来信,代表省亲团深表谢忱,并将感咏的诗词汇编成《省亲酬唱》专辑,共200首。从此,“海峡诗鸿”不断,其曾数次来稿刊登于《惠安文化》与《东岭吟草》。张奇才先生还被聘请为东岭诗社名誉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