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惠安人民素以吃苦耐劳著称,历来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我国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张文裕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张乾二教授;我国著名大气动力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荣辉教授,都是惠安籍科学家。
著名结构化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福州大学校长黄金陵教授;著名矿物工程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郭竞雄研究员等,也都是惠安籍科学家。
2003-11-24日,首都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名单揭晓,其中,两位惠安籍年轻科学家——数学家陈木法教授、物理学家郭光灿教授金榜题名。家乡泉州市科学技术局将这一喜讯写进《2003年泉州科技大事记》,载入《泉州市2003年科技年鉴》中。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木法教授
陈木法(1946.5~),惠安县螺阳后田院东村人。我国著名数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随机数学中心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美国《MATHENMATICAL REVIEWS》、德国《IENTRALBLATT FUR MATHEMATIK》杂志评论员。《数学学报》等5家中国数学杂志编委。《应用概率统计》副主编。
陈木法教授1965年7月于家乡惠安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69年毕业,留在北师大数学系执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家教委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其中,1972-1974年在贵州师范学院附中任教。1974-1978年调贵阳师范学院数学系任教,提为讲师。198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1981年12月-1983年3月赴美国作科学访问,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3年获博士学位。1986-1987年任英国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概率论随机过程与相关领域的研
主要科学著作。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2部。其中,《可逆马尔可夫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跳过程和粒子系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主要学术论文。在国内外许多学术刊物发表数学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5篇,被CSCD收录35篇,论文成果被广泛引用。主要论文有:《ESTIMATION OF SPECTRAL GAP FOR MARKOV CHAINS》,刊于《ACTA MATH.SIN.》NEW SERIES12∶4(1996);《ESTIMATION OF SPECTRAL GAP FOR ELLIPTIC OPERATORS》,刊于《TRANS.AMER.MATH.SOC.》349∶3(1997);《ANALYTIC PROOF OF DUAL VARIATIONAL FORMULA FOR THE FIRST EIGEN VALUE IN DIMENSION ONE》,刊于《SCI.IN CHINA(A)》(《中国科学(A)》)29∶4(1999)中文版与英文版;《VARIATIONAL FORMU1AS AND APPROXIMATION THEOREMS FOR THE FIRST EIGENVALUE》,刊于《SCI.CHINA(A)》31∶1(2001)中文与英文版;《GENERAL FORMULA FOR LOWER HOUND OF THE FIRST EIGENVALUE》,刊于《SCI.SIN.》27∶1(1997)中文版与英文版;《ERGODIC CONVERGENCE RATES OF MARKOV PROEESSES-EIGENVALUES,INEQUALITIES AND ERGODIC THEORY》,刊于《PROCEEDING,OF ICM2002,HIGHER EDU.PRESS2002》;等。
主要学术活动。曾应邀访问过16个国家和地区的46所大学和研究所,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访问和参加会议期间共作过一百多次演讲,其中10次是在国际学术会议(两次为本专业最大型国际会议)上应邀作大会报告。2002年8月20日-28日,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在北京隆重召开,陈木法教授被邀请作题为《第一特征值问题》精彩的45分钟大会报告。该课题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粒子系统”等重要基金项目近20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多项奖励。早在1985年,与严士健教授等合作《随机过程论》和《优选学》,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木法教授的工作已广泛引起世界数学界同行的瞩目。他将概率方法引入第一特征值估计研究并找到了下界估计的统一的变分公式,使得三个方面的主特征值估计得到全面改观;找到了诸不等式的显式制别准则和关系图,拓宽了遍历理论,发展了谱理论;最早研究马氏(MARKOV)耦合并得出了一条基本定理,更新了耦合理论并开拓了一系列新应用;最先从非平衡统计物理中引进无穷维反应扩散过程,解决了过程的构造、平衡态的存在性和惟一性等根本问题,此方向今已成为国际上粒子系统研究的重要分支;完成了一般或可逆跳过程的惟一性准则并找到惟一性的强有力的充分条件,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彻底解决了“转移概率函数的可微性”等难题,建立了跳过程的系统理论。
2002年第12期《数学通报》热情洋溢地发表了陈木法教授关于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的经验总结《迈好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为此,《数学通报》编委会还作了编者按语:“陈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他女儿在美国伊利诺埃大学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开始做博士论文时,陈教授给女儿写了一封长信,系统地总结和传授了他做科研工作几十年的经验、体会,现征得陈教授的同意,将信中核心内容刊出。以供广大研究生同学借鉴、参考。相信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二、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教授
郭光灿(1942.12~),惠安人。我国著名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
郭光灿教授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论著。在国内外科学杂志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一系列科学专著。主要出版:《普通物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美国物理与解答》(第3卷·光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近代物理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相干态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高等物理精编》(第3卷·光学、原子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量子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等。
主要科研成果。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发现在环境作用下不会消相干的“相干保持态”,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被实验证实。提出一种新型可望实用的量子处理器,被实验证实。在实验上实现远距离的量子密钥传输,建立基于量子密码的保密通信系统,并提出“信道加密”的新方案,有其独特的安全保密优点。在实验上验证了K-S理论,有力地支持了量子力学理论。发现奇偶相干态的奇异特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