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84年秋到惠南中学任校长。我当时的办学思路之一是:加强该校的优秀传统教育以形成良好校风,使之成为一所具有侨乡特色的完全中学。考虑到该校很快就要迎来40周年校庆,我想抓住这一契机使之走上复兴之路,于是开始着手搜集校友的优秀事迹,为校庆作准备,有时利用校友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师生的反映都较好,这就增强了我工作的信心。
有一天,骆玛珐校长给我带来了一首歌的歌词。这是在泉州市海交馆工作的黄天柱校友所回忆的《惠南中学校歌》歌词。我兴奋极了!我深知一首校歌对于校友和在校师生的鼓舞力和凝聚力十分巨大,是长篇大论的报告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更是空洞的说教所无法比拟的。不久,在泉州师范工作的骆选民校友也回忆并记录了这首歌当时所谱的曲子。这首歌长期辍唱,词曲俱逸,现在总算找回来了,无疑是一幸事。我与骆玛珐校长决定把这首歌送给当时作词的郑国梁老先生和谱曲的卜继业老先生看一看,如果他俩同意,就继续把它作为校歌使用,因为我觉得,这歌词虽然写于1948年,但其内容仍“富有时代精神,且适合学校特点”,一点都不过时。骆玛珐校长把词和曲带到惠安,得到在惠安一中工作的陈锦基老师的热情帮助,经过郑老作极个别字面修改,卜老重新谱曲,《惠南中学校歌》终于这样得到“新生”了!我有一次到惠安县城,特地到郑老的云艇轩向他致谢。郑老说,真没想到近40年前所写的歌词现在还能用。我说,因为它“富有时代精神,且适合学校特点”。
同年10月,惠南中学团委会、音乐组选编了一油印本歌选,包括国歌和校歌,共21首,我为之命名为《大觉山之歌》并题签,还为选编者代撰“前言”,交代了其中所选校歌获得“新生”的经过。为了帮助青少年理解歌词的意思,黄奋志先生还于10月21日对歌词进行意译。意译全文附在“前言”之后,现照录于下:北面枕着螺峰,树密花繁,郁郁苍苍。源出晋北的洛阳江,蜿蜓西来,流过南面的泉州湾,汇往东海,水面广阔,气魄宏大。校园右侧的灵光古寺,多么瑰丽!鲜明的校旗呵,高高地飘扬着!新时代的潮流像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激荡着华侨的故乡。在这所中学里,许许多多有能力的有作为的青年得到造就。时代像转动着的齿轮,滚滚前进。现在的科学技术一天比一天兴盛发达,我们一定要努力向上,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千万不要懈怠,不要荒疏学业。我们要改变旧的风俗习惯,促进家乡的教化,保持淳朴的风气。我们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我们应该勤奋地学习,准备有朝一日像千里马那样,奔腾向前。我们可爱的惠南中学啊,您是传播文化的桥梁!我们可爱的惠南中学啊,您是东海之滨的曙光!(校歌的词曲附后)。
后来,校团委会主持举办了一次全校性歌咏比赛,国歌和校歌都作为每班必唱的歌曲。这一次歌咏比赛非常成功。唱国歌、唱校歌,在当时形成了一个高潮。在惠南中学第一届教代会上,我所作的工作报告就提出把这首歌确定为校歌,把歌词中的“淳朴”和“勤奋”提出来确定为校训。第一届教代会对此进行认真审议并通过了相关的决议,校歌和校训得到正式确认。
在惠南中学建校55周年之际,我撰写此文,把惠南中学校歌的“新生”经过及其后正式确认校歌、校训的史实作个交代,并借此对已故的骆玛珐校长和郑国梁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
2002年10于泉州
附:惠南中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