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7日,国民政府永定县县长陈雪华上任刚值二个月,因下乡到第一区(溪南)巡视,当前往至金砂古木督西出阳关地区时,遭到金西联保主任范寅等率领的武装预谋狙击而殒命,造成了震惊全省的“陈雪华事件”。这一事件,虽已过去五十多个年头,实属陈年旧事,然而,它是在国共合作抗日期间发生在永定的一件历史公案,且当时众说纷纷。现根据有关历史资料,我们对这一事件的真相试作探讨。
陈雪华其人
陈雪华,又名陈益泉,陈泛舟。1907年农历五月初六日出生于惠安县北门外街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1923年入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读书。在校期间,他思想进步,先后加入了国民党左派组织和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中共惠安县委成立时,他是县委成员之一。同年,陈雪华师范毕业后,投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与柯联定、黄森、张昆友、黄玉升、王庆生、林庵等人,在晋江、南安、惠安、漳州一带从事农运工作。1927年8月至1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宣传股长。1928年11月至1929年10月,任国民党龙溪县党部指导员。1929年11月至1930年6月,任国民党龙溪县党部执行委员。在此期间,他脱离共产党组织而加入第三党。1930年9月至1933年8月,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干事。同年冬,陈雪华以第三党身份参加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1934年1月,十九路军失败,陈随即逃往香港,与章伯钧、陈铭枢、李济深等人保持联系。1935年前往上海,迫于生计,他专为华侨各报撰写稿件。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雪华北上汉口转下广州,投入陆军一五八师政治部工作。不久,他被派赴香港,做发动海外同胞回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工作。陈雪华在香港报界人士林霭民、赖文清、旅港福建商会委员庄成宗、倪永年、归港华侨陈荣芳、王雨亭及旅港同乡连某等人的大力协助下,在香港成立了“福建救亡同志会”,并组织“回乡工作团”,他担任团长。在得到胡文虎等人筹措经费的资助下,陈雪华便带领回乡工作团回到福建,在厦门、漳州、南靖、漳浦、海澄、石码、同安、角尾,石狮、泉州、南安、惠安等地,以刷标语、发传单、演戏、教歌、广交朋友等方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约经过半年时间,因经费困难,陈雪华又再往香港筹集经费。1938年7月,他在香港组织“海外华侨回乡记者团”,与张楚平、赵家欣、白震、陈大甲、赵季和等记者回到福建。同年12月,他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1939年3月,到永定县任县长兼抗敌自卫团上校司命。
“陈雪华事件”的历史背景
1939年3月5日,陈雪华从惠安县随带黄子瑜、林庵、陈玉华等人来到永定上任。
当时,原永定县长赵益谦刚刚卸职。在赵任职期间,全县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一方面,自1938年3月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全县出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永定地方中共党组织在坚持团结抗战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实加强了永定和永和靖县委,在永定范围内有8个区委和164个支部,党员近900人,在此同时,抗日救亡运动不断蓬勃开展,如大力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运动,发动社会人士募捐支援前线抗日将士等,进步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因而引起了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始终没有放弃消灭革命力量的阴谋,仍经常处心积虑地继续执行“反共”、“灭共”的政策。特别是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福建省主席陈仪曾多次下达“密令”,“要彻底清除‘土共’,以免后患”。指示各县“如有遗留后方的‘土共’,会同驻军剿之”,并命令裁撤设在龙岩、永定的新四军二支队后方留守处,要“留守部队悉数调赴前方归队”。接着又先后制定和颁发《剿匪纲要》、《福建省清剿闽粤边区土匪办法》、《防止奸顽诱惑学生之对策》及《福建省各机关部队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等反革命政策法令。国民党顽固派秉承其当局的“反共”、“灭共”方针,在全县制造了不少消灭异己、阻挠进步和破坏合作的严重磨擦事件。如当时,他们以妨碍抗战为由,下令强行解散岐岭、下洋、湖雷等地的抗日救亡团体,并多次策划驻军和壮丁队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包围逮捕永定地方中共党组织的负责同志,进而发展到秘密杀害共产党员的流血事件。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陈仪选派陈雪华来永定担任县长,其用心是显而易见的。因陈雪华在历史上曾参加过第三党,与十九路军的一些领导人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闽变”事件中曾参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闽变”失败后,他又赴香港、上海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特别是“七七事变”后,陈雪华在香港组织“救亡同志会”和回乡工作团,回到福建闽南各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确有一定的政治影响。陈仪当然就要利用他来控制永定的局面,以实现其“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陈雪华事件”的经过与结果
陈雪华接任永定县长后,思想比较开明,作风较民主。“经常穿草鞋下乡宣传抗日”,“经常接待地方进步人士,发动参加救亡活动”,还“惩办地方土豪劣绅和顽固势力”。譬如,同年4月下旬,陈雪华下乡至第三区(下洋)视察时,与主张坚持合作抗日的社会进步人士胡甫开、胡洁心、曾秀峰、余南威、江友龙等人接触,并同他们亲密交谈抗日救亡事宜。他还到中川小学附设的妇女夜校班发表演说,他说:“现在国家已到了生死关头,各党各派都应该密切联合起来,在我们唯一统帅的领导之下,向着同一目标与敌人拼命……。”“现在是自由平等的时候,我们不分阶级,不分贫富贵贱,不论你是做工也好,种田也好,假使你有受一般土豪劣绅的压迫的时候。那你可以尽量的报告我,我当严厉地惩办他,尤其是关于阻挠救亡工作的一般土劣。希望你们青年联合起来负起时代的使命,向他斗争。本人绝为你们做后盾。”在行动上,陈雪华上任后,立即整饬县政,严惩贪污,扣押了城内劣绅廖镜波,并正设法对付林蔚民、沈雄、范寅等地方势力。由于他在上任后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与地方顽固势力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因此,永定国民党顽固派在挑起反共磨擦事件的同时,对其内部赞成合作抗日、思想倾向进步的陈雪华也为他们所不容。顽固派一为消灭异己,二为借端嫁祸共产党,他们便蓄谋制造枪杀陈雪华等人的事件。
5月7日上午8时,陈雪华从县府出发到第一区视察。随行人员计有:县抗敌后援分会秘书赖冠华,武装便衣队队副黄子瑜、林庵,特务队队长陈玉华(陈雪华胞弟),县兵役科科员王俊、督练员缪冠生等六人。上午11时到达金西联合办事处(金砂)。当时办事处只有办事员范筱航和社训队副队长廖××等人接待陈雪华。据范筱航等报告说,联保主任范寅已前往大埔购买电话机(实际上此时范寅等已秘受指令,带领联保武装前往埋伏地点)。陈雪华当即在联保办事处召开保甲长会议,举行《国民公约》宣誓。会上,陈雪华就举办保甲、兵役、社训等问题作了报告。接着便由督练员缪冠生宣布规避“社训”罚则。散会时已经过午。由办事员范筱航出面招待陈雪华等人用膳。
下午二时许,陈雪华一行从金西联保向复兴联保出发,出发前,他拟命该联保派壮丁护送。但范筱航等人却说:“道路安靖,无须壮丁护送。”仅派常备队号兵张祥开一人带路(走到距离出事地点五、六里之处,张祥开即行折返),并为代携箱箧。起程时,缪冠生一人便道前往务义坪。与陈雪华一同前往复兴联保的尚有赖冠华、黄子瑜、林庵、陈玉华、王俊等人。每人携带一支驳壳枪。
当陈雪华等一行途经距离金西联保约20里处——古木督西出阳关凉亭附近时,突然遭到预先埋伏在凉亭内由范寅率领的联保武装(内有20余人)开枪狙击。走在前面的黄子瑜、林庵、陈玉华等立即进行还击。陈雪华仅隔一段路,他听到枪声后立即呼叫撤退。由于寡不敌众,黄子瑜、林庵、陈玉华随即被范寅的武装开枪打死,陈雪华的腿部也被击伤。他忍痛逃至树林外的山边水沟,但也被范寅跟踪击毙。当晚,王俊逃回金西联保报告,范寅害怕事情泄露,又将他秘密处死。至此,除赖冠华一人逃脱外,陈雪华等五人全被枪杀,并被缴去驳壳枪四支,曲尺枪一支,子弹148发。
当晚,永定县政府才得到陈雪华等人被枪杀的消息。8日清晨,县府便派出县保安分队队长江汉秋带领一个班的武装前往出事地点调查真相。他们在西出阳关半岭路旁找到了黄子瑜、林庵、陈玉华的尸体。中午,金西联保才函报陈雪华被暴徒击毙一事。这时,县政府又派县保安中队长谭希仁、县警察所警佐孙建国一同率警兵20余人,再次前往出事地也点探查。9日,县府又增派20余人武装前往寻觅。他们终于在路旁水沟里找到了陈雪华的尸体。随即将陈的尸体运回永定县城入殓,停棺于中山公园。
在开始调查“陈雪华事件”时,以国民党永定县党务指导员谢循良等人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为了掩盖事件的真相,便诬谄造谣说:“陈雪华为共产党徒,且曾化名陈毅,于永定第一区金西联保工作,致壮丁激变,将其击毙。”妄图开脱范寅等人的罪责。上杭县县长刘澄清与陈雪华共事多年,并了解永定地方情况,便将陈雪华被害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等事项,于5月18日向第六行政督察韩涵专员作了报告,并推荐省保安九团大队长廖伦贤(永定人)带队前往围剿范寅的武装。
同月28日,廖伦贤奉命带领便衣武装40余人,携带短枪和二挺机枪,从上杭出发。29日早上六时包围古木督乡,设下埋伏,击毙范寅的同伙张松林等三人,击伤范寅等三人,活捉丘志豪等二人,后范寅退至“金矩楼”据守。随即,永定县政府又增派保安中队协助围攻。6月6日,范寅见大势已去,只得在星夜从早已挖好的地道潜逃。6月7日,范寅心腹沈作仁为了报功,在下金树子岗乘范寅给伤口换药时将其击毙。至此,“陈雪华事件”才告一段落。
注:资料来源:
1、永定县政府秘书吴凤翘《向韩专员呈报陈县长等出巡遇害经过情形》(1939.5.11)。
2、永定县抗敌后援分会秘书赖冠华《关于陈县长等人被害情况报告》(1939.5.11)。
3、《永定县长陈雪华之言行》(龙岩地区档案馆,全宗号79,目录号1,案卷号11)。
4、上杭县长刘澄清《关于陈雪华被害的原因、处理办法给韩专员的报告》(1939.5.18)。
5、永定县长邓宗海《电告围捕范寅情况》(1939.5.29)。
6、廖伦贤《关于范寅被击毙给韩专员电》(1939.6.8)。
7、《黄雪英就其夫陈雪华被害情况致福建省主席陈仪的信》(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