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的第二年,到处荡溢着抗日救亡的气氛。五月间,厦门沦陷,惠安直接受到威胁,群众更是为之震动。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以唤起人民一致抗敌救亡,是个刻不容缓的大事。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惠安分会(以下简称“抗敌会”)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有利形势和惠安人民、社会进步力量、厦门流亡青年的共促下,陆续组织起十二个抗敌宣传巡回队,在全县各个角落进行宣传活动。
第二巡回队和第一巡回队是先头队。第二队组织成员中有柯昆山是党组织在厦门沦陷后派来惠安而又介入抗敌会负责宣传股工作的;队长谢耀辉是地下党人,当年六月间参加过抗敌会慰问抗日军队和壮丁家属的活动;队员陈忠烜(地下党员)、陈忠炳、许镛都是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的团员,他们有一定的宣传经验,目睹厦门沦陷、敌人横行、群众愤激的情状;其他队员也大多是热血沸腾的青年学生。因此,这支队伍在谢耀辉的牵头下,很快就组织起来了。成员除上述几个人外,还有曾远踪(被推选为副队长),林鼎水,陈兆霖,洪碧瑶,陈忠瑱(女),林碧娥(女),林淑琴(女),赵世贤,庄联辉,王水元,吴宗水,李注成,吴土英,王通甫等。其中除林鼎水和柯昆山年纪略大些外,几乎都是二十岁以下的青年伙伴,且大部分是初、高中学生。大家热情洋溢,敌忾填胸;生活不拘细节,活泼愉快;工作则激情昂扬,干劲冲霄。
我们演出了《以敌制敌》、《三江好》、《横山镇》、《最后一颗手榴弹》、《驿站》、《代用品》等抗日独幕剧和《放下你的鞭子》、《抓汉奸》等街头剧。这些话剧对激发群众仇恨日本侵略者,痛恶汉奸特务,鼓起抗日救亡情绪,起了很好的作用。
唱救亡歌曲,也是宣传的主要内容。我们唱了《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救亡进行曲》、《保卫惠安》、《延水谣》、《河边对口曲》及一些抗日小调。这些歌曲大多用方言演唱。如演戏开幕前,我们就教唱“大刀向日本鬼的头壳杀去……”,教会自编的儿童歌谣:“滚,滚,滚,中国打日本,……打到日本仔做番薯粉。”
我们宣传的路线是从城关出发,主要经过涂寨,顶郭,崇武,大蚱,小蚱,湖街,东岭,社坑,辋川,峰崎,王孙等些村镇,然后回城。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把生活略微安顿之后,就分头写标语、贴漫画、进行口头宣传,鼓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日救亡。有的就协助群众搭台,借大道具,积极准备晚上演出事宜。
晚上的演出,是主要的宣传阵地,群众最为欢迎。我们每次演《以敌制敌》,当群众看到敌人横行霸道时都无限愤怒,台下往往叫骂着:“他娘的,揍死他!”当看到敌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时,无不额手称快。看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观众纷纷喊出:“他娘的,日本鬼子,就应该跟他们拼到底!”……一出出剧情不同的戏,把群众的情绪推向“坚决抗敌救国”的同一高潮。戏演完后,我们就带领群众高呼口号:“不做亡国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战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进一步旗帜鲜明地鼓动群众。
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柯昆山扮演东北卖艺老人,许镛扮演卖艺青年,陈忠烜扮演宣传抗日救国的青年工人,他们的表演感情真挚,能打动人心,效果很好。记得在辋川和东岭演《抓汉奸》的宣传剧,群众信以为真,孩子们受了一场惊吓,青壮年观众帮着追赶抓汉奸,街头短时间慌乱一阵。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是宣传队在表演。事后,我们进行了总结,有人认为这是一次成功而深刻的宣传教育,群众对什么是“汉奸”更明确了,从而也更痛恨了;有人却认为刺激过于强烈,效果不能算好。但这表演,至今我还印象尤深。
象其他宣传队一样,我们迟睡早起,长一餐,短一顿,在烈日当空下,小伙子们挎着背包,提着汽灯,挑着道具,走过一村又一村、一镇又一镇,胸中的爱国烈火在燃烧着,歌声掩盖着步履声,谁也不叫声苦。年青、热情、一股干劲、不拘生活小节,爱说就说,爱笑就笑,这些是我们的特点。有人曾讽我们是“没修养”的队伍。柯昆山是我们出发之后,抗敌会派往慰劳我们的,接触了我们,他却很满意,舍不得离开,毅然加入了我们的行伍,成为我们第二巡回队的一员。也许这些表现,恰是我们这支队伍的骄傲。
宣传工作,大约进行了一个多月,九月初学校开学了,大家或读书,或教书、或干其他工作,陆续散伙。可是,我们却在这次抗敌救亡宣传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不时碰头在一起。以谢耀辉为首而组织的一个叫“普遍社”的读书会,往重庆订阅《新华日报》,向浙江订阅《新青年》月刊(收到了一些,但后来就被查扣了),这些报刊就变成大家共同的精神食粮,我们还偷偷传阅些马列主义的进步的书籍,政治上互相影响。当然那时我们一般人并不知道谁是共产党员。以后几年中,我们这些人大多又参加了“抗敌剧社”、“青年剧社”,碰在一起,演了很多戏,担负起那个时期惠安抗敌宣传的重要任务。《麒麟寨》、《同一线上》、《红心草》、《冤仇》……等等多幕剧,在惠安群众的脑海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至今老一辈的观众还在娓娓地讲述着《麒麟寨》那扣人心弦的抗敌故事,谈论着萧子青(曾远踪饰)、邓九太爷(陈兆霖饰)、胡二太爷(曾毓贤饰)的形象。
这支抗敌宣传队,在惠安抗敌宣传史上可说是写下了闪光的一页。回忆当时,有些往事还历历在眼前,但有些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消失于记忆之外了。
写至此,不由人不沉痛地哀悼那队员中之佼佼者、地下党人陈忠烜,他已于一九四一年牺牲了!愿他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