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旅菲龙窟同乡会概况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洪窟乡地号龙山,故称龙窟,地处福建晋江南门外,距石狮七华里,北离蚶江七华里,即龟湖十三乡之一。现在建制隶属蚶江公社(镇),人口五千左右,其中一都分蔡姓,人丁二百余。洪蔡二姓,自古至今,和睦相处,每逢乡事,不分彼此,和衷共济,通力合作,俨然一家。乡人为谋生计,出洋者多,遍布东南亚,旅菲者亦众,散居岷市、山顶洲府尤以描戈律、怡朗者较多。 洪窟分支晋江安海洪姓,侨居岷宿两地,如洪步瀛、洪天送、洪伯钰、洪伯民、洪思行、洪仲乔等,皆历任六桂堂要职、贡献良多。 我乡办有小学一所,初名为龙江小学,规模颇具,后改为复华学校,因“复华”二字有与他校同名,嗣复改为植英学校。解放后改为洪窟小学。远在一九三二年,即有旅菲龙窟小学董事会之组织,筹划乡中教育事宜,公推洪致祝先生为董事长。虽名曰校董会,形同旅菲乡侨联络之中心。盖不论对内教育公益事业,乃至排难解纷,无不悉力以赴,颇著功绩。后因太平洋战争事起,日军陷菲,校董会会务即告停顿。 迨至日军投降,菲岛重光,一九四六年,恢复组织,始改为“旅菲龙窟同乡会筹备会”。查当时乡侨避难散居各处,集结非易,故延至一九四八年秋假洪致斗先生处为临时集会所,公举洪致钩先生为临时会长,且议决翌年(一九四九年)召开乡侨大会,举行选举及成立诸事宜,讵翌年内外环境变迁,对此组织本会,复告中止。 迄一九六四年,得洪天送、洪致欠、蔡再德、洪祥界、洪荣华洎诸热心乡侨,竭力倡议乡梓福利教育,复得洪维协、洪祥博、洪金赏、洪芳坎、洪祥柱等热烈赞同。当时并推派洪维坛、洪天送、洪维尚、洪荣华等赴南岛进行,获得描戈律如蔡永南、洪致糊、洪祥模、洪祥魁、蔡言竹,怡朗洪海瑞、洪祥树、洪祥钦等响应支持,于是本会遂正式宣告成立。 溯自本会成立以来,会务蒸蒸日上,福利工作尤逐步加强,堪与其他乡会媲美,引以为荣。致欠主长会务(1964年-1976年),任内团结乡侨,兴建洪窟小学校舍,建树良多。一九七七年,维协众望所归,接长第十四届、第十五届,蔡再德为执行副理事长,相辅益彰,加以诸职员通力合作,会务发展,一日千里,如增建校舍等,成绩卓著。斯时又逢维渊、维党两乡贤,自三宝彦发展商业于岷市,并兴建大厦,提供方便,本会祖赁其五楼一室为会所,由是本会组织,益臻巩固。一九七九年,蔡再德出长第十六、十七届,维坛、维渊、致稿、孝火为副座,得力相辅,会务循序进展,尤对基层建设,不胜枚举。并为一劳永逸计,发动购置会所,深得全体理监事及乡侨热烈响应,踊跃捐输,乃购置岷市亚描拉洛街美仑大厦五楼五○六号室一单位,作为本会永久基业。 本会今日有此成绩,殊非容易,究其原因,实赖洪天送先生从中辅导之力,功不可没应值志之。 一九八○年 (本文载自《菲律宾六桂堂宗亲总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特刊》载时在文字上稍加修饰——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