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从族谱中探讨安海人侨外之情况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安海(又名安平)地处海滨,居民对外贸易,向称发达,尤自明代以后,泉州港日趋没落,安海港代而兴起,海外贸易,更趋繁盛。故温陵旧事云:“民无所征,贵贱惟滨海为岛夷之贩,安平镇其最著矣。”因贸易而侨寓于海外者,系必然之现象,数尚不少。今为求得比较正确之史实,特就数部族谱中稽出其先代侨外之情况。兹所录之族谱系金墩黄氏、飞钱陈氏、霞亭东房颜氏、南浔施氏、存耕堂柯氏、鳌头陈氏、武城曾氏、渤海高氏、星塔吴氏、安平郑氏、龙源洪氏等十一部。以安平姓氏之众,欲就此十一部谱中获得甚详尽之资料,实无可能。即十一部谱中,如渤海高氏,系康熙大辰年所重修,距今己二百五十七年未曾再辑;此二百余年中因出国而未曾被记载者,为数必伙。其他各谱,最后修辑之年代,亦已三、五十年,又如星塔吴氏,仅系一房之谱,更属简略。故单就十一部谱中,挂漏之处,已属不少。且各谱有关出国之记载,均甚简略,大都系卒于是地者,始有记载。如早岁出国,老大返家而卒故乡者,则多被忽略;是欲从诸谱中以求出国之正确人数及详情,实无从获得。然就所得之资料,已可知近五百年来,吾安先民,在全赖风信之交通工具,长期间与风浪搏斗而达彼岸之冒险精神;而其足迹所至,几已遍及今之南洋各地和日本,亦可谓盛矣。 据各谱之记载,仅飞钱陈氏典成,鳌头陈氏清晏,及存耕堂柯氏兆,有出国之年月,余者仅生卒葬地而已。甚或无生卒者,惟有稽其父或兄弟之生卒,由笔者以括弧附注于其姓名之下,以作考订其大约生年之参考。故累编出国之先后,只能按年岁之长少或卒年之先后为序。出国年代之考订,则就一般常情以二十岁计之,以未必与事实尽相符合,然限于资料之简略,只得求其次耳。至若仅书番邦,或外洋、或海外、或南洋者,均属笼统之记载,无从查出其详细地方,概依原文另列。或期之他日之考订也。兹就各谱之记载,分地叙之: 甲、菲律滨 (一)吕宋 陈永择——生1549年。卒1597年,葬吕宋。 陈典箴——生1546年。卒1603年,公于六月往吕宋,至九月夷变与次子章宪被害,四子章亮逃回。 黄中和——生1554年。卒于1603年,吕宋夷变。 陈献乐——生1556年。1603年卒于吕宋。 颜加色——生1564年。1603年卒于吕宋。 颜延彩——生1564年。1603年卒于吕宋。 黄——生1568年。卒于1603年吕宋兵变。 颜廷灿——生1569年。1603年卒于吕宋。 彦廷弼——生1571年。1603年卒葬吕宋。 陈懋芳——生1572年。1603年吕宋夷变被害。 陈吾进生——1574年。1603年九月往吕宋遇夷变被害。 颜廷铠生——1574年。1603年卒于吕宋。 柯占民生——1577年。1603年卒葬吕宋。 颜家盛生——1584年。1603年卒葬吕宋。 黄崇楠——生1585年。1603年商吕宋遭变。 陈大钦——生年未详。1603年吕宋夷变被害。 陈其悌——生年未详。1603年吕宋夷变被害。 黄日烺——生1564年。1607年卒于吕宋。 陈文新——生1586年。1638年卒于吕宋。 颜廷寅——生1587年。卒1625年葬吕宋。 黄亮仪——生1588年。卒1643年葬吕宋。 黄育恺——生1589年。卒1613年于吕宋。 颜廷惠——生1590年。1631年卒葬吕宋。 陈章灿——生1593年。卒1830年,葬吕宋。 陈茂芳——生1593年。1639年卒于吕宋夷变。 颜克传——生1601年。1631年卒葬吕宋。 黄全初——生1601年。1639年卒葬吕宋。 黄维斗——生1603年。1633年卒于吕宋。 黄贻昆——生1609年。1639年卒于吕宋。 颜克祺——生1613年。1633年卒于吕宋。 黄显官——生1639年。1700年卒于吕宋。 柯辰伯——生1640年。1700年卒于吕宋。 黄德官——生1658年。1716年卒于吕宋。 黄豫官——生1661年。卒1699年葬吕宋。 陈胤松——生1693年。1762年卒于吕宋。 曾坤观——生1765年。1791年卒于吕宋。 黄且官——生1829年。1863年卒于吕宋。 黄幼舍——生1836年。1872年卒,葬吕宋新山。 黄俨燃——生1841年。1866年卒于吕宋。 黄溪灿——生1871年。1888年商殁吕宋。 陈清机——生1881年。1940年殁葬吕宋。 黄福聪——生1917年。历任菲律滨中华商会书记。 南洋各地,距离吾安最近者,当推吕宋,故吾安先民前往吕宋者,据上列各谱之记载,计数十人,为华侨之最多者。为永择以二十岁前往计,即约当1569年左右,实较西班牙统治菲岛更早。查吕宋之得名,系译自LUZON为菲律滨最大岛屿,其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史笈。各谱所记万历癸卯夷变,即系西班牙统治时代所发生对华人之大屠杀,就上引之统计,共十七人被难,且曾有因丈夫死难,妻子在乡殉节者,此实为一严重之事变。兹引明史以叙之: 明史卷323吕宋传云: 吕宋居南海中,去漳洲甚近……有阎应龙、张嶷者,言吕宋机宜山(即庚易山A U A T E),素产金银,采之,岁可得金十万两,银三十万两,以三十年(万历)七月诣阙奏闻,帝即纳之。谕下举朝骇异……事下,福建守臣将不期行,而迫于朝谕,乃遣海澄丞王时和,百户干一成。偕嶷往助。吕宋人闻之大骇,华人流寓者,谓之曰,天朝无他意,将是奸徒横生事端,今遣使者按验,俾奸徒自穷,便于还报耳。其酋意稍解。……时和还任,即病悸死,守臣以闻,请治嶷妄言罪。事已止矣,而吕宋终自疑,谓天朝将袭取其国,诸流寓者为内应。明年(1603)声言发兵侵旁国,厚价市铁器,华人贪利,尽鬻之,于是家无寸铁。酋乃下令录华人姓名,分三百人为一院,入则歼之。事稍露,华人群走菜园,酋兵攻,众无兵仗,死无算。奔大仑山,蛮人复来攻,众殊死斗,蛮兵稍挫。酋旋悔,遣使议和,众疑其伪,扑杀之。酋大怒,敛众入城,设伏城旁。众饿甚,悉下山攻城,伏发,众大败,先后死者二万五千人。酋寻出令,诸所掠华人赀,悉封识贮库,移书闽中守臣,言华人将谋乱,不得已先之;请令死者家属往取其孥寸帑。巡抚徐学聚等,函告发于朝,帝惊悼,下法司议奸徒罪。三十二年(万历)十二月,议上,帝曰:嶷等欺诳朝廷,生通海外,致二万商民尽膏锋刃,损威辱国,死有余辜,即枭首示海上,吕宋酋擅杀伤民,抚按官议罪以闻。学聚等乃移檄吕宋,数以擅杀罪,令送死者妻子归,竞不能讨也。 明史之记载,对事变发之始末,颇为详尽,惟仅载其发生之年,未及日月。兹据上列各谱,均有月日之记叙,实可补正史之不足也。 (二)依朗 颜钟伟——生1673年。卒1731年,吕宋依朗。 依朗(11 O I 1 O)位于班乃岛(PANAY)之东海岸,亦菲律滨群岛之一。在吕宋之西南,其土著原呼之I RONG 1 RONG意为“形似鼻子”。该盖地东南海岸形似鼻子与下巴也。及至马来人到达,因其言语不能发“R”之音,只能发“L”音,乃改之为“I 1ONG IL0NG”。最后西班牙人侵入,为便利该国语调,再改之为“IL O I 1 O”,成为今名。至依朗之译音,实出自土著之原音,若按今名“ILOI LO”应译作依洛,亚非依朗。然华侨相沿至令,仍以依朗呼之,由此可见华人抵达依朗,实较马来人及西班牙人为早之明证。 (三)苏洛 柯叔恢——生1679年。卒年未详殁于苏洛海中。 苏洛(JOLO)为菲律滨最西南之列岛,系世界著名产珠之地区。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派员招抚其地。清代亦曾来贡。据传闻吾安龚补伯,经商其地,与苏洛王友善,曾劝其入贡中国。即蒙清帝派为使臣,前往策封苏洛王。泉州明伦堂且有其所悬策封使臣官衔之匾额。此系乾隆时代之事。惜龚氏谱牒无法觅得,真相难明,惟有待他日之考订。另将福建通志有关苏洛入贡之记载附录于下,以供参考。 福建通志——外交志云: “五年(雍正)苏禄国遣使至闽贡方物。苏禄国在南洋小吕宋群岛西南,婆罗洲东北,产明珠、玳瑁、苏木、降香、藤条、鹦鹉。户口颇繁,而民食不足。厦门商船至苏禄,行程百二十更,国有东西峒之王,明永乐中,并率妻子来朝,后并为一。西班牙既据吕宋,再以兵攻苏禄,反为所败。是年,其王遣使至国闽贡方物,并求内附,上以其险道,不许。 乾隆五年九月,苏禄国来请朝贡,许之。 十九年(乾隆)二月,苏禄国遣使附闽人杨大成船入贡,巡抚奏闻,议准,使臣等斋捧表文与物来闽,应如所请,给夫马勘合,委员伴送来京。所带土产货物,照例贸易,免征关税。嗣后凡内地在洋贸易之人,不得令承充正付使,时苏禄国以杨大成列为付使。” 乙、印度尼西亚 (一)咬溜吧 陈士勖——生1643年。1687年商于咬溜吧而卒遂葬其地。 陈毓骏——生1633年。卒1694年。 颜钟琅——生1655年。1691年卒于咬罗吧。 黄容官——生1659年。卒1703年咖溜吧。 黄胤开——生1652年。卒1707年。 颜文瑞——生1667年。卒1728年。 颜达三——生1651年。卒1729年。 颜钟馨——生1679年。卒1702年。 黄元良——生1678年。1708年卒于吧洋中。 黄光辉——生1680年。1708年卒于吧洋中。 黄元福——生1682年。1709年卒于吧国,遂葬其地。 黄胤悌——生1675年。1773年卒葬吧国。 颜志恬——生1678年。卒于1712年。葬咬罗吧。 颜伯麟——生1682年。卒葬咬罗吧,配番氏,生子三。 何仲攀——生1691年。卒1726年葬吧国西笼。 黄维崐——生1691年。卒1728年,葬吧国。 颜志纪——生1696年。卒1771年。 黄洪官——生1704年。卒1742年,葬吧国。 颜洪璋——生1718年。卒1747年,葬吧国。 陈志寀——生1709年。卒1748年,葬吧山仑。 颜时裕——生1712年。卒1754年,葬吧国。 颜时权——生1701年。卒1766年,葬吧安。 颜时房——生1722年。1756卒,葬番邦。 颜时显——生1727年。卒1759年,葬吧国。 颜洪祺——生1728年。卒1766年,葬吧国。 曾衍国一生1728年。1765年殁葬吧地。 颜时章一生1724年。卒1767年,葬吧地。 颜时逊——生1725年。1784年卒于吧地。 颜式向——生1730年。1760年卒葬吧地。 黄廷鹏——生1738年。1783年卒葬番邦。 黄姜官——生1752年1773年商于咬罗吧而殁。 黄崇舍——生1747年。卒于1775年,葬吧地。 曾毓坤——生1765年。卒1791年。葬番邦。 咬罗吧,咬溜吧,皆同名异译。吧城吧地即其简称。位于爪哇岛之西北部,即今之巴达维亚(BATAV IA),亦即雅谷答,为印尼首都。明三保太监下西洋,曾经略其地。据随从郑和下西洋之马欢所著之瀛涯胜览,谓其地多漳泉人。吾安先民前往南洋,据所得资料,除吕宋外,即以吧城为多。 (二)三宝垅 黄万官——生1670年。住三宝垅,赘番女白氏,生三子。 黄全官——生1672年。赖三宝垅番女余氏。 黄赞官——生1669年。卒于1728年葬三宝垅。 黄胤仁——生1719年。卒1734年,葬三宝垅。 颜式絃——生1693年。卒于1744年,葬三宝垅。 颜时旺一生1738年。1771年卒,葬三宝垅。 颜时壁一—生1724年。1790年卒,葬三宝垅。 颜时兴——生1735年。卒1788年葬三宝垅。 黄廷任——生1651年。卒1708年,葬三宝垅。 三宝垅在爪哇岛中北部,为中爪哇主要城市。其命名与华侨有密切关系,据云三保太监到达该地,曾征服当地土著,因此华侨为纪念三保太监之丰功伟绩,特呼该地为“三宝垅”以为纪念。其后土人亦随华人呼之,及欧人东渐,荷兰经略其地,亦不能更改,乃将三宝垅译为“SEMARANG”而成为今名。 (三)泗水 黄守官一生1833年。卒1882年,葬泗水。 黄国金——生1892年。卒民国五年,葬泗水。 黄从官——生1895年。卒民国五年,葬泗水。 黄国板——生1886年。卒1911年,葬泗水。 泗水即“泗里末”之简称,泗里末即SURABAYA之音译,位爪哇岛东北部,为东爪哇主要城市,与吧城、三宝垅,并称爪哇大商埠。系印尼产糖中心,华侨多从事糖业,糖大王黄仲涵即由此致富成家。 (四)顺塔 颜一浑——生1531年。卒顺塔。 颜鸿逵——生1537年。卒顺塔。 颜加海——生1543年。卒顺塔。 颜一澜——生1551年。卒顺塔。 颜加蕴——生1554年。卒顺塔。 顺塔即赵汝适诸蕃志之“新拖”,位居于爪哇之民族,东为爪哇人,西为顺塔“SU NDA“。故顺塔即指爪哇西部地方。又据明史卷三二四爪哇传云:“其国一名莆家龙,又曰下港、曰顺塔。”是顺塔亦可指整个爪哇也。上列前往顺塔者,均出于1531至1554之间,假如以廿岁前往,最高亦仅1574年左右,实较欧人东来为早。盖荷兰人至1602年始设荷兰东印度公司于爪哇,经营印尼。尚有可注意者,则明末以后,各谱中前往爪哇者,未再以顺塔记载,而皆改为吧城等。是地名随时代而更改,且较详细指出旅居于何地域,不再作笼统之记载。 (五)旧港 颜加冕——生1590年。卒1643年葬西洋旧港。 黄白官——生1616年。卒1645年。 柯济伯——生1654年。卒1689年,葬咬溜吧旧港。 旧港(PA LEMBANG),位于苏门答腊(SUMA T RA)岛之南部,为苏岛石油与锡之主要输出港,亦苏岛最大都会,今印尼之国土。 据瀛涯览胜旧港条云:“旧港即古名三佛齐国是也。”又据明史卷三二四三佛齐传云:“时爪哇已破三佛齐,据其国,改名曰旧港,三佛齐遂亡。国中大乱,爪哇亦不能尽有其地,华人流寓者,往往起而据之。有梁道明者,广州南海县人,久居其国,闽粤居民泛海从之者数千家,推道明为首,雄视一方。……嘉靖末广东大盗张琏作乱,官军已报克获。万历五年(1577)商人诣旧港,见琏列市为蕃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就明史所云;可知旧港实由华侨所开辟者。 上引黄白官条作夷地大港,查旧港其后转变为巨港,想黄氏及后修谱者,可能系误会巨即大,因此讹书作大港,而不知巨港乃属地名,并非巨大之巨也。 (六)日里 黄天锦——生1894年。卒1919年,于日里。 日里DELI位于苏门答腊岛之东北海岸,为棉兰MEDAN之港口,苏岛东岸平原农产,大部由此出口,因此成为印尼输出贸易之重要商港。 丙、新加坡 柯孙御——生1874年。1897年卒于实叻。 颜冒胚——生1879年。1900卒于实叻。 颜遇阳——生1856年。1918年卒于实叻。 颜冒浅——生1874年。1914年卒于新加坡。 黄趋世——生1914年。×年九月廿二日因抗日亡于新加坡。 新加坡SINGAPORE又名星洲,位于马来半岛之一小岛。1948年以前,与槟榔屿麻六甲合称为英属海峡殖民地(STRAITS1SETT1EMENT)而以新加坡为首府。因此华侨又将STRAIT音译为实叻,作为新加坡之别称。新加坡原为狮子岛之意,盖岛形如一坐狮,“新加”即马来语狮子之意,“坡”即岛屿也。其他属柔佛辖地,至1819年始由英人莱佛士SIRSTAMP RAFF1ES与柔佛苏丹协订,归英保获。其后再订克洛福CRARFORD条约,乃正式割归英国。新加坡港湾优良,不但为马来亚第一大商埠,且为欧亚各地交通要道,南洋中心商埠,有东方十字架之称。以论南洋各地之开发,新加坡最为年轻,竟有今日之繁荣,实多得力于华侨。目下人口比率,亦以华侨占最多数。上列黄趋世于星洲因抗日而牺牲,实吾安之光荣也。 (二)槟榔屿 黄挑官——生1823年。×年卒于槟榔屿。 黄国骐——生1855年。卒1895年,葬槟榔屿。 黄来官——生1869年。×年商殁槟榔屿。 黄井官——生1875年。1903年卒于槟榔屿。 黄汝明——生1879年。1910年商殁槟城。 黄家日——生1880年。卒于槟城。 洪惟焕——生1884年。1909年卒于槟城。 黄恭板——生1886年,×年卒于槟城。 黄文栈——生1901年。×年卒于槟城。 颜期琴——1907年。×年卒于槟城。 槟榔屿(PENANG)简称槟城,因其地盛产槟榔得名。华侨又自PENANG音译为“庇能”。英人又名之为威尔士太子岛(IS1AND OF PRINCE WALES)。该岛位于马来半岛之西海岸,原与新加坡麻六甲合称为英属海峡殖民地。直至1948年二月,始与麻六甲及马来九洲组织为马来亚联合邦,为马来亚第二大都市。在新加坡未开发前,为英国远东商场与荷属麻六甲竞争之根据地。及麻六甲归英,新加坡开发,槟城商业地位,始渐降落。今並成为马来避暑胜地。 (三)柔佛 柯克传——生1638年。卒1705年于柔佛。 柔佛JOHO RE在新加坡北岸,马来半岛之南端,为一虚有其名之王国。1815年与英订立之保护条约,1914年与吉打(KEDAH)玻璃市(PET1IS)吉兰丹(KELANTAN)丁加奴(TRANGGANU),合组为马来属邦,及槟城、麻六甲等组织为马来联合邦。其地明代已通中国。据明史云:“万历间,华人贩他国者多就之。”可知柔佛早为一商贩转口地。至其交易方式,据张燮东西洋考云:“我舟至止……贸易只在舟中,无铺舍。”上引柯克传之往柔佛,距今已将三百年,为时颇早,当时之柔佛,仍为独立王国也。 (四)吉兰丹 黄光店——生1838年。卒1878年,葬吉兰丹。 吉兰丹(KELANTAN)位于马来半岛之北部,与泰国接壤,南连彭亭,为马来属邦之一。据海国。志云:“中华人到此淘金者,船多泊吉兰丹港。”又云:“南行十余日,则至呀喇顶项与彭亭后山麻姑产金处相连。中国至此者,岁数百,闽人多居埔头,粤人多居山顶,山顶则淘取金沙,埔头则贩卖货物及种植胡椒。……居吉兰丹山顶而淘金粉回中国者,至埔头先见王。”由此可知先民前往吉兰丹,不但从事商业,且及于农矿。吉兰丹为马来亚产金区,原为暹罗属地,至1909年暹罗与英订立英暹条约,始由暹罗将宗主权让与英国。上引黄光店,按生卒计之,其前往吉兰丹,仍属暹罗统治之时也。 (五)霹雳 颜际偷——生1849年。×年卒小飞叻。 颜昌针——1863年。1901年卒于大飞叻。 黄晓塘——生1898年。卒1922年,葬大飞叻。 陈清晏——生1847年。卒1883年于飞叻。 飞腊即霹雳(PERAK)之同名异译,为马来联邦之一。位于马来半岛之西北部,大飞蚋即太平(TAIPING)江沙(KANGSAR)一带。小飞蚋即怡保音(IPOH)一带,呤啷波为霹雳北方之一市集。锡为南洋最主覆之矿产,盛产于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而霹雳则为马来亚最著名之锡矿区,华侨旅居霹雳,多从事于采矿。 丁、泰国 (一)暹罗 颜嗣祥——生1467年。1521年卒于暹罗。 颜贤良——生1486年。1525年卒于暹罗。 颜森器——生1479年。1526年卒于暹罗。 颜森礼——生1506年。1531年卒于暹罗。 颜侃——生1512年。1543年卒于暹罗国塔寺。 陈胤颖——生1660年。1709卒于暹罗。 颜征全——生1646年。1692年卒于暹罗。 黄廷晖——生1712年。1741年卒于暹罗。 陈志大——生1740年。卒于1791年。 黄咸官——生1825年。1874年卒于暹罗。 暹罗(SIAM)即今之泰国(THAILAND)。查暹罗之先民,原住居于长江流域,及汉族繁衍,始逐渐向西南迁徙,再由滇桂入住今之暹境。因其曾住居山中,粤人遂称之曰山佬。佬即人之意,如粤人称闽人为鹤佬,鹤即福之转音。而粤人读山如暹“SAIN”,因此由山佬而转变而暹罗。我国史笈,隋书即有关暹罗之记载,及至明代,对华通商与朝贡,更趋频繁。且有华人任职于其政府者,如明史云:“先是汀洲人谢文彬,以贩私盐下海飘入其国,仕至坤岳,犹天朝学士者。”又如海国志暹罗国条云:“华人驻此娶番女,唐人之数多于土番。惟潮州人为官属,封爵理国,政掌财赋。”清乾隆卅二年(1767)潮州人郑昭,更为暹人抵抗外来侵略,立为暹王,为最显著者。故暹罗与我国实有深切之关系。 暹罗在1939年六月廿四日,始改称为泰国。以泰族系其国家之主要民族,故更暹罗为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再恢复称暹罗。及至1949年五月十一日,又再改称为泰国,直至于今。 上引颜嗣律之往暹罗,早在十五世纪中末叶,为各谱中吾安先民前往海外之最早者。 (二)通扣 黄光提——生1830年。1872年卒于通扣。 黄抡珪——生1841年。1872年卒于通扣。 施赐后——生1866年。1887年卒于通扣。 通扣(TONGKA)位于泰国马来半岛西部,为泰国锡矿中心,华侨住居通扣,多从事矿业。 (三)宋卡 黄镇官 生1734年。1955年卒于宋卡。三月×日,葬暹罗宋脚。 宋卡SINGGORA位于泰国马来半岛最南端之东部,为泰国南部重要都会,橡胶业之中心。该地系由华侨所开辟者。上引宋脚之脚字,须按吾安乡音读与卡同,如照脚字原音读之则未舍也。 戊、安南(越南) (一)安南 柯兆——生1602年。1651年卒于安南清变。 黄胤炽一生1646年。1695年卒于安南。 曾应助——生1649年。1695年卒于安南。 黄滕官——生1916年。×年卒于安南。 颜时国——生1720年。1774年卒于安南。 黄金邦——生1887年。1905年卒于安南。 安南即越南,为南洋各地中与我国最早发生关系,据史载周成王六年,有越裳氏重泽来朝,献白维。此越裳氏即系今越南南部。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将越南入版图,隶于象郡。秦末天下大乱,南海越佗自立为南越王,统有其地。至汉平帝平越南,分地为界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日南、九真,即今之南越地。后汉改称交州。六朝又称交阯郡。唐武德中改为交州总管府,又改为安南都护府。安南之名自此始,自唐以前,世属中国郡县,至自立为王,或称皇帝,则在宋代。惟奏章仍未敢称国。及至元初,越南王日烜称大越皇帝。旋又传位于其子日燇,自称太上皇。世祖乃于至元廿四年兴兵征伐,日烜收服,其子日蹲遣使贡方物,愿称藩臣,始封之为安南王。自是以后,入贡不绝。直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结束,我国战胜,反将安南之宗主权让与法国,破世界未有之先例。二次世界大战,再由法转入日本军阀掌中,1945年日本投降后,越南人民经艰苦之奋斗,至是始正式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近乎一世纪之殖民地,被压迫者始获得为独立自主之国家。 安南既与我国有悠久的关系,故一切风俗习惯,皆与我国相差无几。因通商而侨居于安南之华人,为时颇早,人数亦不少。就上引所得,吾安先民,在三百年前,已侨寓其地点。安南为世界三大米仓之一,故华侨旅居其地,亦多从事米业。 (二)占城 颜玺生1515年。1567年卒于占城。 何梦佑——生1647年。1681年卒,葬占城。 占城位于越南南部,即今之西贡(SA I GON)及其附近。我国史笈自三国志以迄旧唐书,均称之为林邑。求诀高僧传称为占波。大唐西域记称摩诃瞻波。新唐书称环王,又称占不劳或占婆。至唐末岭表录异始称之为占城。自是以后则均称占城,为一发达颇早之商港。我国古代通往南洋之航道,占城即为一重点。明初三保太监第一次下西洋,即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徧历诸番国,即今亦仍为越南稻米输出最大海港之一。华侨住居是地者,为数甚多。就上引颜玺之前往该地,距今已达四百余年。当时安南似为中国之藩属。 己、柬埔寨 (一)真腊 陈朝汉——1470年。1540年卒于真腊。 真腊即今之柬埔塞(CAMBOD IA),或称高棉,位于中印半岛之南部。其名始见于隋书。唐均称真腊,又称吉蔑。宋亦称占腊。元初有周达观者,奉命出使真腊,曾著有真腊风土记一书,对当时真腊之风俗人情,记载颇详,不但可补元史之不足,且为考订中占时代真腊史实之重要文献。至柬埔塞之名,系始于明代,同时亦称为甘索智或甘破蔗,实皆同名异译也,隋唐以来,均朝贡中国,然仍不失为独立国家。至清同治二年(1863)被法国所侵,改为法之保护国。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军浸入。日本投降后,柬埔寨人民几经奋斗,始获得成为一独立王国。 真腊系一产米区,华侨多从事农业。上引陈朝汉之前往真腊,系当明代,至今已四百余年矣。 (二)笨台金塔 黄义舍——生1720年。1777年卒,葬笨台金塔。 黄浪舍——生1726年。1753年卒,葬笨台金塔。 黄永舍——生1735年。×年卒,葬笨台金塔。 黄敬官——生1737年。1769年卒,葬笨台金塔。 黄海舍——生1748年。×年卒于笨台金塔。 黄簪舍——生1749年。×年卒于笨台金塔。 黄恰舍——生1757年。1800年卒于笨台金塔。 笨台金塔究系何处?据上引各条之记载,多谓番邦笨台金塔,而黄浪舍条则云东柬埔寨笨台,可知笨台属于柬埔寨。至金塔即柬埔寨首都百囊奔(PNOMPENH)之别称,亦名金边。系建于十五世纪,有宏丽之王宫,宫中有银地板,有如人高大之黄金佛像,价值甚巨,金塔城即由此而闻名。至于笨台是否则百囊奔之同名异译,抑或指其他地方,因手头无参考资料,惟有留待他日之考订。 庚、缅甸 仰光 郑金沙——生1866年。卒1910年,葬仰光。 郑古树——生1894年。卒1953年,葬仰光。公生前在仰光开设香港大酒店,现全家二十余人均住仰光。 陈锡有——生1869年卒1921年,葬仰光。 仰光(RANGOON)属于缅甸。缅甸位于中印半岛西北部,仰光即在缅甸之南部。其兴起颇晚,十九世纪以前,缅甸之政治中心,一向在瓦城(MANDA1AY)而对外通商口岸,则以勃生(BASSAN)较重要。仰光系1852年开辟者,今不但为缅甸联邦之首府,且为今全国最大商港,为主要工业之中心。亦世界稻米最大出口港之一。 上引陈锡有谓旅安南仰光,经商仙逝,安葬是地。此可能系前往安南与仰光,至安葬是地似指葬于仰光。假如仰光隶属于安南,恐则为修谱者之讹。 辛、婆罗洲 (一)大年 陈三锡——1605年。卒1655年。 大年即渤泥,今之婆罗洲(BORNEO),蛮书作渤泥,宋史及文献通考均作勃泥,诸番志明史作渤泥,东西洋考作大泥,明末林道乾自台湾返大年(台湾通史作大年)自是华侨前往大年者颇多,其港并号为道乾港。 (二)汶莱 柯叔均——生1680年。卒年未详。 汶莱(BRUNEI)或称为婆罗乃,在北婆罗洲,介于砂唠越(SARAWAK)与英属北婆罗(NORTHBORNEO)之间,系英之保护国。首府亦称汶莱,原系汶莱族酋长所属之地,其后再发展成为城市。商业大都操诸华侨手中。 壬、日本 (一)日本 柯仲周——生1628年。卒1690年,葬日本。 柯恺伯——生1941年。卒1660年,葬日本。 黄参官——生1652年。卒1698年,沉于海。 黄广官——生1663年。卒年未详,公生前为日本大和尚。 日本位于我国东北部,为火山地带之岛国,与我国发生关系甚早,向受我国文化之淘冶,其衣着和服,即系我国隋唐之遗制。其文字亦脱自我国,较早之史笈,称之为倭国,唐代之封号安东将军倭奴国王,及后始称为日本。日本亦系一佛教国,唐代来华学佛之僧侣颇多文化之交流,有赖其转播。据上引黄广官,旅居日本,且为日本大和尚,其对中日文化交流亦必多所贡献,是一颇堪重视之记载也。 (二)东京 黄成富——生1714年。卒年未详。经商东京。 东京为日本首府,位于本州中部,东京湾北面,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枢纽,亦日本最大都会。 癸、侨居地未详者 黄宗河——生1577年。卒1620年,葬西洋哩吗金榜乡。 柯叔升——1713年。1776年卒于番邦鹿赖。 柯旋江——生1738年。1776年卒于番邦鹿赖。 颜会——生1490年。1554年卒于海外。 颜笃学——生1538年。1551年卒于海外。 颜加进——1556年。1582年卒于海外。 颜钟化——1617年。1670年卒于海外。 黄云璟——1621年。1680年沉洋卒于海外。 黄圣老——生1654年。1691年沉洋而殁。 颜淳吉——生1700年。1729年卒于海外。 黄敏官——生1728年。1751年卒于海外。 黄凤官——生1736年。1771年卒于海外沉船身故。 颜时程——生1748年。1770年卒于番邦。 黄双官——生1771年。1829年殁于番邦。 黄忠官——生1828年。1876年卒于番邦。 陈锡统——生1836年。1914年卒于海外。 颜思彬——生1868年。1892年卒于南洋。 黄广官——生1870年。1924年卒于海外。 黄昌约——生1879年。1891年卒于番邦。 颜昌寅——生1884年。1904年卒于番邦。 黄文波——生乾隆××月。卒于外邦。 上引侨居地未详者,为数颇多,未及详载,所谓未详者,可分为两类,一为有地名而不知其为今之何地者,如哩吗、鹿赖;一为无地名,仅书出番邦或外洋或南洋者。有地名之类,尚有再详为查考,至无地名者,则惟有个别向其亲属访问,或可略得一二。然就中亦有四百余年前者,则恐无从查考矣。 按哩吗或即印度尼西亚所属三峇瓦岛(SUMBAWA)东部之美马(BIMA),该地人烟稀少,华侨住居该处人数颇少,通常寄信,只须写明姓名即能送到,盖人数不多,易于查出也。至鹿赖或即印度尼西亚所属苏门答腊岛东部廖内群岛之主岛寥内(TANGJOENGPINANG),位近新加坡之东南方,为一重要渔场及铝土之主要产地。 各谱所载前往海外各地,除部分有叙地名者,余如旅商吕宋、旅商暹罗等等,即皆属笼统之词。吕宋为菲律滨最大岛屿,政治文化经济中枢,旅客出入,大部分由吕宋之岷尼拉(MANILA)转口,因此相沿凡往菲律滨者,只云吕宋,菲律滨客(华侨)只称吕宋客。皆因先代相袭至今,成为习惯。犹如华侨称祖国为唐山,华人为唐人。盖唐代对外发生关系之华人,自称为唐人。相沿至今,虽历宋元明仍未能更改。故各谱中之往吕宋者,并非尽皆旅居于吕宋本岛。如依朗、宿务,以及其他菲律滨各地,均统称往吕宋也。其往暹罗,往日本,亦皆类此。 因旅居外洋而与当地女子结婚者,各谱中亦略有发现。如故乡已结婚者,到外洋再娶,则多出侧室,如尚未结婚者,则书娶或赘番女按我国风俗,男子娶妻为娶,男子出承于女姓则谓之赘。西人则无娶赘之分,即男女结婚,可谓女嫁于男,亦可谓男嫁于女。是各谱中有关赘番女之记载,实随当地之风俗习惯而言,不能视同出承于女姓。致番女之姓氏,亦堪注意,如颜志毅在咬罗吧娶侧×氏,此空白可能非通常不详之空缺,必因所娶番女,其姓氏非如吾人之赵钱孙李,故空缺之。闻有如黄万官之赘番女白氏,此白氏可能系女子姓名之译音並非番女真如吾人之姓白氏者。是各谱记载番女之姓氏,均应作如是观。又如颜伯麟之在吧配番氏,未书明是否番女,此可能系华侨之旅吧者,抑系峇(华侨与当地人民结婚所生之子女)亦可能系番女。故云南洋各民旅有华人之血统,实明确之事实也。 尚有堪注意者,明代郑和前往南洋,称下西洋,此系当时地理常识之错误,致误将南为西。在上引黄宗河之往哩吗,不能称南而仍称西洋,亦一趣味之问题。黄宗河往哩吗,按生卒计之,距今三百五、六十年,当明代万历间,由此可知明末称南洋仍为西洋也。至各谱以南洋记载者,即始自清同治以后。 南洋各地有今日之繁荣,应溯自宋末元初,因汉人不屈于异族之统治,部份远离乡井,漂泊异域,披荆斩棘,自辟天地,及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更引起华人之向往,虽明廷之厉行寸板不入海,然华人与南洋各地之关系,既有其自然结合之因素,故仍无法阻止国人之前往。迨明代中末叶,开海禁于月港,华侨始得正式大量移植于南洋。今日南洋之繁荣,实五百年来华侨与当地人民奋斗之成果。兹总观上引各谱之记载,虽未有丰实之收获,然就中之一句一字亦可窥出吾安先民昔日冒风浪排万难的奋斗精神。是南洋华侨之辉煌成就,吾安先民亦有与荣焉。 (原载1957年出版,安海乡土史话第一辑,转载时加以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