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解放前后安海的诗社及其他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1)“雪鸿吟榭”于1927年由郑士美、陈炎源、张翌东等发起组织,参加成员多以雪字命名,如倪雪影、倪雪僧、黄雪卿、施雪舟、张雪庐、郑雪亭、陈雪汀、郑雪士、廖雪友、许雪堂、许雪聪、辛雪芝、杨雪溪、曾雪娥、曾雪堂、王志昇、苏秋生、欧雪蕉、李雪燕、林雪文、傅雪陈等。该榭以研究诗学为宗旨,每逢星期日,由榭友轮流出题,每十期合编一集。这个吟社属诗钟性质,按照前人定式,分为七个规格。兹摘录其原稿如下,以示一班: 第一唱 铁血 风顶格 铁蹄何必轻民命 血泪祗应泣国魂 第二唱雪 鸿燕 颔格 拥雪几回高士卧 哀鸿频见小民啼 第三唱 秋夜 鸢肩格 四山夜色凉于水 万树秋声怒似潮 第四唱 诗酒 蜂腰格 长卿买酒裘都典 子建成诗豆已煎 第五唱 随便 鹤膝格 险阻当前随婉转 崎岖历尽便康庄 第六唱 笔花 凫胫格 愤世每怀投笔志 惜春常咏落花词 第七唱 尾声 雁足格 出奇齐将烧牛尾 逃窜秦军怕鹤声 (2)《集叹室文存》在1941年前后由柯作之、颜绿、俞岳等的作品编成,大多反映旧社会一般知识分子无出路,发牢骚之意,即以集叹二字写出冠头联一对,原作是: 集热泪如潮, 为我同声一哭; 叹浮生若梦, 劝君更尽三杯。后来改为: 集目滓如猫尿; 叹香炉嵌狗屎。 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官僚横行,群众生活艰苦。尤其是小学教员,每月只给予米几十千,生活更苦。集叹室编者为表同情,亦选联文寄概。抄录如次: 官筵三五桌, 大吃大喝; 糙米几十斤, 先生先死! 壮士方歌前进曲! 官僚犹听后庭花。 大官僚,吃鱼、吃肉、吃鸡鸭; 小百姓,做牛、做马、做驴驼。 (3)“蚌珠诗坛”1959年由政协晋江县安海社会人士学习委员会组织,每逢各种节日,如国庆节、劳动节、七一建党、八一建军,以及春节、元宵、中秋节等,都发动学员写诗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参加写作的有:蔡子钦,高作揖、高梦熊、黄日增、郑川田、郑士美、陈炎书、陈炎源、周尚文、洪少禄、倪端仪、俞少川等。数年中积存诗稿二千余首,分装三十七册。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黑作品,全部没收煅掉。煮鹤焚琴,大杀风景!这个老人学习会,也同时在无声无嗅中解散了。 (4)《安平诗钟》系安海书画室柯磐石于1963年编印的,其序文如次: 癸卯之秋(公元1963年),有榕恒高梦熊老先生乃逊清名孝廉,厦门大学退休教授,年垂九秩,道德文章,冠绝一时是时旅寓安平,倡作诗钟,以符百花齐放之旨。当地后学李永洞、李清濂、郑川田、蔡世德、俞少川、柯磐石、丘春木等,群起和之,爰为辑录,用志泥瓜。 兹按照其规格摘录一组如次: 第一唱 古庙 风顶格 古寨连云真胜景 庙堂映日好风光 第二唱 书画 燕頷格 异书益智词章外 名画传神咫尺间 第三唱 马楼 鸢肩格 车尘马迹奔千里 江上楼头醉一樽 第四唱 山菊 蜂腰格 绿水青山堪悦目 苍松黄菊自知心 第五唱 花鸟 鹤膝格 明月半窗花弄 影清风满院鸟鸣秋 第六唱 虫草 凫胫格 谁效陈琳挥草檄 且看新莽订虫书 第七唱 燕僧 雁足格 雕梁画栋 双燕 古寺寒山坐一僧 (5)《播种》 是一种不定期总合性的文艺丛刊。是在县文化馆领导和支持下,由安海青年文学爱好者自愿结合编印的习作园地。 (6)《安海文艺》 由安海文化站编印,至1978年已出版三十二期。 (7)《渡头日记》 据传是金墩已故的黄福启老先生所作,记述地方事迹掌故。惜原稿已湮没。 (8)《安海大事记》 系陈炎书写的,自民国元年起,至廿五年止,安海地方各种大事均翔实记载,提供今后写地方志之正确资料,很有参考价值。 (9)其他诗文部份,则有倪端仪的《行素集》:许经明的文集及《桐阴联钞》。伍祥圃的《安平怀古》。柯磐石的《安海史咏》。俞少川的《愚叟诗钞》……或已刊发,或未付梓。以上所述,可以体现安海古镇在解放前后的一些文化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