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许声炎的家族及其他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许声炎在闽南教会中的势力 许声炎字子玉,晋江安海前坡人,是英国长老公会培养起来的驰名海内外的牧师。年轻时就到金井一带做传道工作,设立教会,连任中华基督教会金井堂会牧师五十余年。先后创办了金井毓英学校和闽南圣经学院,任学校总理(董事长)和学院院长。又曾经担任过厦门圣道大学校长(或教务长?),中华基督教泉州区会①会正,闽南大会②会正,中华基督教协进会全国总会副会长等职。他所设立的金井堂会属下的支会共有九所,即玉湖、深沪、狮头、科任、伍堡、潘径、前仓、衙口、英林、等教会,辖区包括现金井、深沪、龙湖、英林、永和、东石六个公社,设同理牧师五人,专职和兼职传道师若干人,会友和慕道友③数以千计。据称堂会辖地之广,规模之大,会友之众多,为国内所仅见云云。 他生有六子七女,除子四、子五、女七早逝外,其余子女与女婿,都是国内和南洋商界、教育界、医务界的巨子。其妻为泉州西街堂会牧师吴封波之妹,其妹为安海堂会牧师黄日增之妻。吴封波之子吴炳耀亦为牧师,女吴秀英是泉州培英女中校长,吴秀珍是泉州惠世医院院长,孙女吴瑞霞是英国留学生,黄日增之子黄英才、黄锡隆都是名医生,黄锡全是名律师(己逝),其主要亲戚大多是一些知名人物。 当时闽南教会的传道牧师,多出身于圣道大学,培元中学,毓英学校与圣经学院,在南洋各埠头的传道牧师也多为培元与毓英两校的校友,而金井堂会会友在南洋经商与从事教育工作者亦复不少。1937年以后,声炎第三子许锡安的实际地位又几乎成了闽南十三所教会中学的总校长。所以许声炎一家,便成为闽南教会包括南洋若干地区的教会与闽南教会学校的绝对力量,连英国长老公会也有点怕他“尾大不掉”,因而暗中扶植吴封波一派的势力,与他相互抗衡,以便从中控制。所以后来许吴两家,在英帝国主义分子的摆布之下,亲家变成冤家。④ (二)许声炎的家族 许声炎有六子七女,除早逝者外,实四子六女,据称合女婿及内外孙,全家族共有百数十人云。略述如下: 长子锡慧字志聪,石狮堂会牧师兼永宁堂会牧师,后因重婚解除牧职(已故)。锡慧子承沪,早逝,女适高天锡,亦己逝,遗一子,归锡慧前妻抚养。高续娶金井巨商蔡建溪之女,闻夫妇二人现均任南京中国神学院教授。高早年入神学院修希伯来文及古希腊文,曾任闽南圣经学院希伯来文教授。 次子锡恩字志泽,以字行。金井毓英学校校长,曾任国民党晋江县党部监察委员,晋江县衙金深风俗改良会主席⑤,抗战后期又任过晋江县临时参议会议员,金井镇镇长,他十九岁毕业于厦鼓寻源书院(寻源于1924年由厦鼓迁漳州),在前港任教二年,即回毓英,先任教员,后任校长,至1947年病逝,在毓英连续任教三十九年。他在毓英任内,一面秉承父旨抓宗教教育,毓英被誉为宗教活动成绩卓著的一所教会学校;一面抓教学质量,以严格办学驰名海内外。志泽子承宠,曾任毓英教员,现家居。长女纯一,适石狮吴金标,夫妇都是毓英教员,均己逝世。次女纯良,早逝。三女纯欣,在南洋。 三子锡安字志祺,是英国长老公会一手培养的,闻他在中学及大学求学的费用,都由英国公会负责。燕京大学毕业后,即回泉州培元中学任舍监,代校长,校长。并一度被送往“大英帝国”游学,由安礼逊的家族⑥设法进入英议会旁听。被称为许家最有“出息”的人物,“势头最饱”。锡安有亲英崇英思想,特别是对培元创办人之一的安礼逊,推崇备至,锡安不袭爵、不结婚,为了培元,甘心牺牲个人幸福,是基督的化身,云云。曾向校友劝募巨金,在校内建筑一座“安礼逊图书楼”,想使安的影响垂之久远。培元在泉州当时是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高中在花棚下,称一校,俗呼“大培元”,初中在广平仓(现地委党校校址),称二校,小学在中营下,称三校;还有在石狮的四校,在九都等处的分校。校长经常乘培元校车来回于各校之间巡视,风头甚健。后来因为英国公会暗中扶植吴家势力与许家抗衡,乃被乘教育厅以培元学生参加会考时作弊为由解了校长职。嗣后到金井,在毓英学校原有基础上办了初中,任董事长,并以其次子承暹为校长。解放前后,往香港,仍任毓英董事长,并在港创办了一所三一中学,后又在台湾彰化另立一所培元中学。现己病逝。锡安有子女多人,长子在承曙在彰化培元中学任校长,次子承暹在福州某中学任教员;长女纯鎏适赵修复,赵现任福建农学院植保系教授兼系主任,是我国着名昆虫学专家。 六子锡仁字志悯,永春育贤中学校长,因踢足球折腿不治去逝。近闻锡仁早年曾参加地下党,在育贤时甚为活跃,永春教会的英国人均为之侧目云(育贤也是教会中学)。其妻后入神学院修道,亦己逝。遗一女一子,女得悯,在鼓浪屿任教;子约翰,在菲律宾。 许声炎长女适于某。于山东人,早年在毓英学校任教。后夫妇相偕回山东。次女月华,适金井坑口旅菲巨商蔡建忠,举家均在南洋。月华为许家子女最富有的一个。三女淑贵,适金井华山医院院长杨世卿。杨曾任毓英校医,后又任圣经学院总务长兼国文教授。淑贵为人傲慢,在教会内外,人缘均不大好。夫妇均已逝世。有子一人女多人。子硕郎,业医:女心爱、心悦、心适、心满等,分别在国内外做医生或教员。 四女淑瑞字逾雪,以字行。独身不婚。在菲岛垊里拉任闽商学校校长四十余年。是许家在南洋的一派力量,许家有好些人就是由她援引而到南洋去的,近己逝世。 五女淑巽,适前仓姚贻清。有女玮真慕真明真等数人。玮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北京政府部门工作。淑巽在教会中以“虔事上帝”著称,历任母亲会会长,勉励会会长,布道会会长等职,为人稳重,能顾全大局,大家都认为她是比较正派的人,在教会中威信较高,群众基础较雄厚,是对会友影响较大的一个人,在教会中说话有一定的力量。贻清前任毓英学校教务主任,抗战前往菲律宾,现仍在菲某中学任教。淑巽近亦往菲。 六女淑范,前任毓英女校校务主任,一九三零年前后转任永春育贤中学教员,后适永春尤文炳,夫妇相偕往菲岛,均做教员。有子女数人。文炳已逝世,淑范闻继任其四姊的工作云。 (三)许声炎的为人及其影响 (1)与英国公会的关系 许声炎是英国长老公会一手培养起来的,与英国公会当然有一定的关系,但其三子锡安有些材料己见上节所述者外,据说其住家对这方面的具体情况,了解极少。大门题领为“慕仁堂”,说是有一个英国的“仁姑娘”,对他一家有恩德,所以题此以作纪念云云。 (2)与地方官吏的关系 前清末年(1902——1907年左右),晋江南部都、洪、蔡械斗,俗称“都蔡冤”,洪蔡为一方,都(包括五乡四股)为一方,西起型厝,前坡,东至深泸、狮头,北从洋坑,(容卿),大仑南尽海,牵连乡村数百个,为时五六年之久,双方死者三四百人。泉州知府李增蔚(俗称“李本府”)下乡办案,派兵逮捕双方头目及“刁民”包括教徒在内。听说凡是教徒被捕的,只要许一开口,就可释放回来。后来有些非教徒也常托许说项获释。许因是教会中人,不介入械斗,说话较公正,在社会上又有一定声望,颇得李信任,案平以后,闻李曾用六只骡子,驮运白银交许发给五乡四股的苦主(死者家属)。李曾亲笔题书“关怀桑梓”的匾额赠送与许。该匾额解放前曾悬挂在毓英校内。 抗战前后,金井驻军营长项强,借住礼拜堂“护厝”项常派人到处捉拿所谓“汉奸”,用电刑逼供。听说有托许说情而获释的。不久项强领洗入教,教会曾为他举行了一次非常隆重的施洗盛典,借此宣扬了“上帝奇妙的救恩”。此事曾轰动一时。 (3)与同理牧师黄葆真的矛盾 黄漳浦东山人,圣道大学出身,是许的得意门生,也是许一手培植起来的一名得力助手,到金井后,由传道而同理牧师,《金声月刊》总编辑,圣经学院教务长。黄也确能事事禀承许的意思,深得许的欢心,常常受许当众称扬,说黄是上帝忠心的仆人云云。因此大家都认为,黄是许的是理想的助手与继承人。不料到了一九四零年前后,忽然有一股反黄的暗潮,流传于若干人之中,并遂渐而形成了公开倒黄的活动,起初是由声炎之子许志泽与婿杨世卿出面,说黄既然担任了牧师圣职,就应该全心全意服事上帝的教会,不宜兼事耕作;兼事耕作,有失身份云云。当时抗战期间,物价腾贵,黄以一个穷传道人的薪俸,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确实有些困难。工余耕作礼拜堂边一块杂边地,上帝当能体贴而宽恕之,何况人乎!。因此大家的同情多在黄一边。志泽与世卿的反黄无效,许乃亲自出面,说黄做学院的工作多,做教会的工作少,没有将教会数千会友的灵魂放在心上,为极大不应该云云。此一说法,许多人心中甚是惶惑不解,因为黄做学院的工作,其实也是教会的工作;而且本来也是许的意思。后来据说原因是学院创办未及二年,便有许多教授不同意许的办院意图,纷纷提出“学院的创立,神的意思少而人的意思多”的论调。而学生和教授中亲黄者比亲许者多,且闻有教授林某曾致书东石堂会牧师洪罗文(当时安海堂会没有牧师,由洪兼任),请洪运动安海堂会聘请黄前往,然后设法将学院也迁往安海云云。矛盾愈来愈尖锐,终于发展到不仅要黄退出学院,而且要黄离开金井。但因会友意见不一,议论纷纷,许乃召开长执会议⑧。通过了一个决议,说是长执会对黄的离任不表示挽留,完全由上帝安排云云。并派人将决议通知黄,要黄好好祈祷反省,按照上帝旨意行事云云。此事在会友中引起了很大的混乱,直至黄离开后,意见仍然极不一致。 (4)在教会中及地方上的影响 许声炎在金井设教传道与创办毓英学校、闽南圣经学院,创办《金井月刊》,对闽南及南洋若干地区的教会,有重大的影响;在客观效果上,对开发地方的文化教育也有较大的贡献。 在教会方面,他一生宣传“纯正的救恩”(信徒因信得救因信称义)的教义,与社会福音派相对立。这一教义,除在他所属教会宣传外,并通过《金声》宣传,《金声》出版多年,行销海内外,影响很大。他对会友的宗教生活抓得很紧。根据不同情形,设立了各种群众组织,如勉励会、母亲会、青年会、主日学(儿童)、布道队逐一得人布道队、谈经班,等等。礼拜日下午的宗教活动,大都由这些组织,或轮流主持,或分别活动。这一方面活跃了宗教生活,一方面也培养了宗教人材,坚定了信徒的宗教信仰。每年还分别举行了查经会、奋兴会、布道会,春节还有灵修会、培灵会等等宗教活动。因此,在金井教会,“小群”(即“聚会所”,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始终难以开展活动。这在其他地方是较少见的,人们对许,赞成的,称他是基督教的忠仆,反对的,骂他是老顽固。 他坚决主张:中国教会应当自善自传,不接受外国差会的经济津贴。闻他曾因此未能获任全国协进会正会长,而退居副位,金井教会属于英国长老公会差会,但他一向不接受差会的津贴。金井堂会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会友的奉献,经常性的有“什一奉献”、“五条捐”,春节有感恩奉献,以及会友的特别奉献,此外还有旅菲会友的奉献,等等。经济上自养,就有可能做到自传,不必受差会的干预。 在地方的文化教育方面,许创办了毓英女学部,提倡妇女“天足”,对地方影响颇大。女学部创办以后,金井附近的石圳、溜澳、围头等乡,也先后创办了女学,招收了女生入学,初步改变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老传统观念。过去妇女都要缠脚,并时行脚缠得越小越好看的陋俗,不缠脚的妇女,被目为“赤脚查某”⑨,是不光彩的。教会妇女,大都“放脚”,起初颇受社会非议,但不久,一般社会妇女也相继“放脚”了,女孩子也少有缠脚了。这成为一种潮流,谁也难以抑止了。余如协助官府调解“都蔡冤”的封建械斗,提倡西医,宣传推行种“牛痘”;创办毓英学校培育人才:这些对地方也都是有益的。 (附记) (一)有些事情,或因时间相隔较久,记忆不清,或因当时虽有所闻,而不甚了了。现在手头又乏书面资料,所以写来类多语焉不详,难得具体。又有些事情,当时仅知其表面现象,不知其内容实质,或仅知一部份事实,不知全盘真象。而今归纳概括,甚难深入全面。以此凡所记述,多只能提供一些线索,以备参考而已。 (二)金井教会早年(一九二八年以前)曾出版一本有关金井教会的纪念册,双页对折线装本,商务印书馆(?)油光纸铅印,记述金井教会历史颇详。抗战期间,又出版一本《许声炎家庭六代信道史》。此二书或由许自己撰述(信道史)或由他授意编纂,虽从教会观点出发,所记事实内容与真象不尽一致,若以阶级观点加以分析,或可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材料。二书金井堂会的老会友(特别是旅菲会友)或泉属教会的会友家里,可能尚有收存。 (此文由政协泉州文史研究委员会提供,选用时曾略作删改。)   〔注〕①泉州区会辖区包括泉州、晋江、南安、安溪、惠安等县所属教会。 ②闽南大会辖区包括厦门、漳州、泉州、永德大等几个区会,抗战后期曾一度扩展到闽西的长汀和广东所属的汕头区。 ③凡参加礼拜而未领洗入教的、称为慕道友。 ④这一节材料,参见,《泉州文史资料》第三辑陈朝卿《英国长老公会在泉活动的内幕》一文。 ⑤衙金深,即晋江南部的衙口,金井,深沪三个侨区的缩称。 ⑥闻安礼逊是英国的贵族,其父为伦敦警察总监,母为议员,兄袭爵位。 以上有关许锡安的材料,参看《泉州文史资料》第三辑陈朝卿《英国长老公会在泉活动的内幕》和第六辑也鲁,许子逸《洋“武训”安礼逊》两文。 ⑧长执会,是长老会教派的最高权力机关,由会友选出的长老和执事组成。教会一切兴革事宜,名义上都要由它决定。 ⑨“查某”方言即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