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著名侨乡晋江东石镇在闽南素有“诗乡”之称。乡民吟诗作赋的风气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宋朝,朱晦翁曾到东石鳌头境设馆讲学(现在有“朱祠”完好无缺),培养了一批文人学者。到明清时候,儒风更盛,于道光年间成立了“弢社”的文学组织。由“弢社”沿革至今的“龙江吟社”更是方兴未艾,遐迩闻名。现在,这个诗社有海内外诗友数十人;上有年及耄耋的老诗翁,下有刚入门的小青年。这些诗友来自社会各阶层,有工人、农民,有干部、商人,有医生、教员。诗友们用诗讴歌祖国的各项建设成就,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不少的贡献。诗友们的很多诗作,曾在国内外的二十多种报刊上发表。这个诗社与全国各地的诗词团体都有诗文往来。八五年为泉州刺桐诗社吸收为集体社员。更加值得一提,是他们用诗笺架起通往南洋各地及台湾的道道金桥。
一、“龙江吟社”与南洋
随着乡民大量移迁南洋各地谋生,故乡的诗风便不断地吹入侨居地。现在,东南亚的诗词社团星罗棋布:马来西亚有“大马诗词研究总会”,槟榔屿有“槟城诗词组”,怡保有“扶风诗社”,吉兰丹有“南洲诗社”,吉隆坡有“湖滨诗社”……在这些诗词团体中,都有东石的乡亲。
长期以来,东石镇的海内外诗友一直以诗代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诗来词往,用诗词唤起游子的乡心,用诗词抒写对故土的思怀。华侨回国观光省亲时,“龙江吟社”就开诗会迎接,共同吟咏、联欢;侨胞要离开故乡返南洋,诗友们就赠送诗、书以作留念。特别是逢年过节,他们更是诗兴大作,熙和步韵,一齐庆祝祖国的传统节日。几年来,海内外诗友合编的《龙江吟》诗选已出版了二十多集。
“龙江吟社”的名誉社长、吉兰丹福建会馆主席蔡长彬先生思乡时写下了《咏故乡东石》一诗,诗曰:“卓然双寨峙西东,远眺天边焕彩虹。狮尾繁荣呈瑞气,鳌头独占论英雄。人间仙境仙留迹,生聚水滨水乳融。鲤邑龙江资化育,鹏程万里乘长风。”诗中句句紧扣故乡的地名胜景,字里行间洋溢出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祝福。诗笺寄来,“吟社”词长蔡景丰老先生便步其雅韵作《怀南洋老友》一诗和之,诗曰:“西沉暮日转西东,知己分离梦驾虹。但解携琴寻挚好,何须煮酒论英雄。瑶函忽到心滋慰,玉液重颁意更融。幸有诗词堪会友,从兹两地涌文风。”长彬先生热心桑梓公益,素孚众望,他慷慨解囊,帮助家乡兴办文化事业。“吟社”副社长蔡崇德先生即挥毫写下《感谢惠助》(步长彬先生原韵)一诗答谢,诗曰:“守宅耕耘古寨东,退休瞻望隔江虹。推敲刻烛供消遣,分韵和吟羡众雄。削简留题滋愧赧,传笺乞斧亦怡融,诗亲乐助资吟兴,堪羡仁和有古风”。
侨胞蔡玉峰先生捐献巨款独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佛寺”,“吟社”词长、捷才诗人蔡丽水则写“辘轳体”四律酬谢,其一曰:“庙宇重光信士安,旅游事业正开端。独修胜地蜚声远,广积善缘福路宽。琢玉镶金超旧貌,雕梁画栋蔚奇观。玉峰耸翠芳名永,一角霓虹衬石峦。”
“吟社”另一位名誉社长、德高望重的老诗友、旅居海外侨胞蔡世汀先生回国观光,留下一首歌颂祖国的七律诗,他写道:“久客不知上苑春,国门一入焕然新。尧天昔日疑传误,舜日于今始觉真。锦绣河山羁世友,珍奇景物引高宾。光明领导民安乐,鼓腹讴歌十亿人”。全诗充满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蔡老先生在海外仙逝,诗友们非常痛惜,纷纷写诗悼念。副社长蔡春草写道:“世道驱驰任北东,汀江星须老诗翁。名沉澳马化归鹤,誉挂青云哀泣鸿。社会犹留骚客韵,长亭难见故人风。千秋传颂先生德,古往今来如转蓬。”诗中冠以“世汀名誉社长千古”,以寄托哀思。
旅居菲律宾的乡亲、东南亚佛教协会主席、国际知名人士瑞金大法师一向关心家乡各项公益,八十寿诞时,“吟社”理事蔡福康先生写诗为其祝寿,诗曰:“龙寺高僧忆昔年,修持功行契苍天。晨钟暮鼓醒婆梦,正觉禅心断俗缘。南渡众生离苦海,西来佛法可超仙。八旬寿诞欣今日,海屋添筹百岁绵。”
中秋佳节,海内外诗友互赠诗笺,用“泰马连垣天地广,移樽何处庆中秋”、“赏月清辉登画楼,天上人间圆好寿”等佳句互相祝福,共度佳节。
“龙江吟社”海内外诗友就是这样,用诗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他们还经常互通信息,分韵推敲,磋切诗文,交流诗艺。人们说:“南洋唐山情谊深,红‘丝’(诗)系住赤子心。”
二、“龙江吟社”与台湾
东石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早在明清时候,乡民不少东渡迁居台湾,故乡的诗情也自然传入台湾。民国年间,台湾诗风鼎盛,当时有台湾诗人蔡两传,自台湾来东石开办西医馆,即与蔡景丰、蔡多辉等人聚集其店中拈韵赋诗,恢复起自光绪末年瘫痪了的(因光绪末年废科举,“龙江吟社”吟友星散)“吟社”诗作活动。后来,蔡两传迁返台湾,但“人散‘丝’(诗)连”两岸诗友照旧经常诗词往来,保持联络;人为的藩篱阻隔后,两地诗友还是想方设法,托鸿雁把诗笺迂回地传送至彼岸的吟朋手中;近年来,随着历史潮流的转向,两岸诗友便开怀赋诗,抒发情谊。
一九八五年,“龙江吟社”的名誉社长,旅居海外乡亲蔡先生赴台参加“台湾世界第二届诗人大会”,与在台宗亲、台湾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顾问蔡锦帆、蔡国璋等诗友会诗,蔡先生介绍了家乡的现状并写了一首七律《东石第二故乡》赠送台湾诗友,诗曰:“龙江分派演澎东,阿里山间映彩虹。布袋包罗饶海产,石基鼎立冠群雄。三公妈祖千家祀,朴子宗枝奕世融。第二故乡嘉邑属,遥遥两岸一帆风”。蔡先生还把故乡诗友委托赠台湾乡亲的“怀台思亲”专辑诗集转送给他们。“怀台思亲”的诗篇,唤起了游子的乡心。台北市五股乡柯蔡济阳公所理事、国民党海军军医上尉蔡两成宗亲读罢诗集,即寄回《致东石龙江吟社答谢同仁赠诗美意》一绝,诗云:“先人东石渡台湾,古寨文风岂等间。拓垦嘉南缅视范,名沿东石诗魂环。”诗中重复提起“东石”两字,表露诗人对“摇篮血迹”的深切怀思。诗简传来,诗友们争相传阅,纷纷步韵奉和,写下不少佳句。“吟社”副社长蔡春草和诗曰:“莆阳孙子衍台湾,同气连枝骨肉间。遥隔重洋思再晤,梦魂夜夜往来环”。
中秋佳节,“龙江吟社”在东石古寨召开“中秋怀台”诗会,诗友各人吟咏自己的诗作。“吟社”词长、年到耄耋的老诗人蔡多辉先生吟道:“欲别依稀未忍离,传杯饯酌问归期。片帆一去无消息,尺素频投枉费思。寂寞空江余涕飘萧旧雨减芳姿。何时共赏中秋月,却怨东风两鬓丝。”副社长蔡和协亦吟唱道:“今宵朗月开河里,游子思乡肠断时。妈祖宫中休问卜,归帆早挂莫迟疑。”台属诗人、退休工人苏维池老先生,因抱病在床,未能亲莅现场吟咏,也寄来诗作参加,他在一首七律中写道:“星辉闪烁太虚清,飒飒西风蒲柳惊。稚子摇唇赏月饼,良朋促膝问年庚。一回明月一回老,几度香花几度荣。佳节倍增怀旧侣,他乡何日报归程。”电台对台部同志把诗会盛况录音,向台湾同胞播送。多有意义的诗会啊!
最后,借诗友的一首七律作结吧!
荏苒流光两鬓华,春秋三十远离家。
樽浮玉露吞明月,岭挂银阳归暮鸦。
冲破澎湖千顷浪,迎来东海百里霞。
伤心激念君深浅,一曲乡情万里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