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流行情况
晋江县鼠疫始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止于1951年,流行63年次。疫区分布在774个村(现划入鲤城区的流行村数已剔除)。共流行2167村次,发病159489人,死亡145833人。其中流行最为严重的有1805、1896、1898、1899四年间,每年发病人数均在万人以上,尤以1896与1899两年发病人数高达16033人和17283人,其余五十九年每年发病例数详见附表。这一资料的来源主要根据1956年晋江鼠疫防冶站,配合晋江县组织13位卫生防疫人员,组成鼠疫流行史调查工作队,对全县鼠疫流行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性调查,采取以区为单位召集医务人员,经过一个月时间,逐村全面进行普查,对全县六个区三个镇的65个乡16个居委会826个村的调查,发生和流行过鼠疫的地区有六个区三个镇65个乡16个居委会774个村,发生过鼠疫的自然村占总村数的93.70%。但这一回顾性调查并不尽全面,还存在着遗漏,如在1948年4月间,青阳镇莲屿的尾透,丁阿况一家患鼠疫,在四天中病死4人。这一疫点笔者曾亲自参与防治,当时调查时尚被遗漏。尽管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而这一深入的依靠当地高龄群众所进行的全面调查结果,还是接近实际的。1949年在病的50例分布在苏厝的加沙3例;天亮的白按2例;联溪的杆柄10例;永宁的港边35例;1950年发病3例,在天亮的葛州发生3例;1951年发病4例,在内坑的山头1例;黎山的坑尾2例;安海镇内1例。
本县鼠疫传入路线,大致认为1889年,由于商业来往,藉船舶物资从厦门传入本县的后林、林口、杏田等地,然后扩散到全县,兹按当时调查的行政区域概述如下:
池店区共178个村,138135人。鼠疫从泉州传入。罗山梧桐村有个到青阳探亲,染疫后回家,全家9人发病死亡。疫情从1891~1949年共流行55年次,其中1894~1898、1900~1901、1907、1909、1945年历时十年共发生5次大流行,各村都有发生。其中最严重的有18个村,共发病19968人,死亡17138人。
内坑区共116个村,56307人。鼠疫由安海传入,后山村朱祖能,到安海谋生,染疫回家死亡,引致全村死亡80人,后播散到东宅、宅内、古山等村;仁寿乡西溪寮有个姓蔡的,到南安官侨做客,染疫回家,全家人都染上鼠疫死亡。疫情从1895~1951年共流行46年次,其中1895~1899、1901~1902年历时七年共发生2次大流行,有109个村发生,其中最严重的有45个村。共发病15562人,死亡14536人。
东石区共有114个村,71093人。东石镇有个叫吴乌烟,在厦门行船;有个叫蔡库,到漳州谋生,两人均染疫后回家死亡,波及全镇共死亡50多人。疫情从1889~1948年共流行49年次,其中1896~1900、1902~1903、1906、1911、1925、1945年历时十一年共发生6次大流行,全区各村都有发生,其中最为严重的有66个村。共发病17401人,死亡15646人。
栖梧区共170个村,105535人,紫华乡梧塘村有个叫洪笑户到漳州谋生,染疫归里,途中死亡,尸体由其弟运回埋葬,不几天其弟也罹疫死亡,全家死4人,播及全乡共死亡1534人。疫情从1889~1949年共流行54年次,其中1895~1902、1905、1945年历时十年共发生3次大流行,有164个村发生,其中最为严重的有68个村。共发病37268人,死亡32994人。
莲塘区共110个村,89702人。鼠疫由厦门、台湾、漳传入沙堤、港边、洋沙附近。从前有个自然村叫竹篙厝,全村80多户,于1904年因鼠疫大流行,引致全村毁灭。疫情从1894~1949年共流行51年次,其中1895~1904、1907、1920年历时十二年共发生3次大流行,有104个村发生。其中最为严重的有76个村。共发病36822人,死亡35131人。
金井区共122个村,74151人。围头商人许书编到厦门经商,染疫回家,全家被传染病死7人,后波及全乡共死1009人,并扩散到两州、深沪、相标、塘东、伍堡等村。疫情从1894~1947年共流行34年次,其中1894~1901、1904、1921、1945年历时十一年共发生4次大流行,有89个村发生,其中最严重的有8个村。共发病17147人,死亡16343人。
石狮镇共4个街道,17506人。有个到永宁经商,染疫回家传给六个兄弟,全家40人染疫死亡30人。疫情从1895~1946年共流行31年次,其中1895-1896、1898、1902、1946年共发生4次大流行,全镇各街都有发生。共发病4118人,死亡4087人。
安海镇共7个街道,20008人,1894年鼠疫由东石传入后,各街道都有发生,1904年西垵、马祖宫、海后街染疫死亡100多人。1908年秋,西宫、上帝宫、西河境染疫死者数十人,高厝围染疫死亡100多人。1946年4月15日,成立临时检疫站,中医施永镇出入病家名噪一时,自恃有烟瘾可以避疫,终于染肺鼠疫而逝。疫情从1894~1951年共流行29年次,其中1894~1898、1901~1904、1908、1913年历时十一年共发生3次大流行。共发病7629人,死亡6420人。
青阳镇共5个居委会,17419人。鼠疫由交通往来传入后,各居委会均有发生,1948年4月20日,莲屿尾透,丁阿况一家患鼠疫,4天中死亡4人。笔者等赶到丁阿况家中时,她已染疫病死。她的儿子李等、媳妇庄先,夫妻同时染疫倒床,病人身旁还抱着一个刚出生4个月的婴儿在哺乳。笔者当即动员其亲堂将婴儿抱走,设法托人喂养。病人由于高烧、总是要解衣躺在砖地上,将其扶上床一会儿又自己下床卧在地上。当时人心惶惶、亲友不敢接近。只有一个小女孩在照料着,21日上午李等死亡,下午庄先死亡,唯一在照料亲人的丁阿况之女李环,也于23日染上鼠疫死亡。当时幸存的四个月婴儿李德全,1973年复员安排在青阳第二机械厂当工人。疫情从1895-1947年共流行28年次,其中1895、1899、1903、1908、1913、1920、1945年共7次大流行。共发病3573人,死亡3537人。
1889~1951年晋江县鼠疫流行统计表:
鼠疫疫源
1953~1958年曾连续六年进行鼠疫疫源调查,共发现啮齿目鼠科五种即黄胸鼠、褐家鼠、家小鼠、田小鼠、黄毛鼠和食虫目一种(即臭鼩鼱);家栖鼠体外寄生蚤四种即开皇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和猫栉首蚤;1956年调查家栖鼠10341头中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总数的71.94%,家小鼠占11.42%,褐家鼠与臭鼩鼱分别占7.01%与9.63%;家鼠体外寄生蚤的染蚤率也以黄胸鼠最高,1406头染蚤率达43.03%,褐家鼠251头染蚤率36.25%,家小鼠142头,臭鼩鼱258头,染蚤率分别占9.15%与27.52%;家鼠2057头体外寄生混合蚤1778只指数为0.86,开皇客蚤1590只指数为0.78;1953与1954两年调查,家鼠体外寄生蚤的构成比例以开皇客蚤占绝对优势,分别为66.87%与80.54%,不等单蚤较少,分别为6.33%与4.27%,其他蚤分别为26.80%与15.19%。
鼠疫防治
晋江县1949年8月31日解放时,鼠疫还在县内流行,当年还有鼠疫病例50例,死亡30例,当时对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把防病灭病技术教给群众,提高群众向疫病作斗争的知识,1950年3月,县城广泛地发动学生和机关团体来进行,在一次宣传大游行中参加的有39个单位共三千多人,在防治措施上,采取以预防接种与灭鼠灭蚤为重点,结合疫情监测(检鼠检蚤)同时教育卫生医务人员,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因而对本县六十多年为患的鼠疫,在短短的三年间就把它消灭掉。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预防接种(注射鼠疫疫苗):注射活菌苗时,采取集中全县公私医务人员,统一组成宣传发动组:负责打前站,做联系发动工作;注射组:专门负责预防注射;后勤供应组:负责疫苗运输供应和解决食宿事项。统一领导,从北向南,从山区向沿海,逐乡逐村进行。接种灭活菌苗时,将菌苗按人口比例分发到各区卫协会组织进行。
2、捕灭老鼠:从1950年开始,曾多次提出在机关学校中每人捕鼠一头;在群众中每户捕鼠一头运动。
3、灭蚤:灭蚤工作从1953年一直坚持到1965年,每年春季对老疫区和重点地区的住房、畜栏、鼠洞等使用DDT 或六六六粉进行杀灭跳蚤。
4、自毙鼠处理:建立自毙鼠报告制度,凡群众报告病死鼠或送检的病死鼠,疫户周围均给予DDT或六六六粉进行灭蚤处理,送检的病死鼠和派人下去处理时搜集的自毙鼠,立即解剖送检。
5、检鼠检蚤:1951~1964年每年坚持检鼠检蚤,其中除了于1951和1952年在罗溪区后溪乡九曲村,在检鼠中发现4头老鼠检出病原体外,从1953年以后均未检出,从而可以认为晋江县已经彻底消灭了鼠疫。
1950~1965年晋江县灭鼠灭蚤检鼠检蚤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