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安海古港重要口岸——后垵澳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位于现在晋江县安海镇区东测一公里处的庄头村后垵澳,在南宋以前,是安海港古东港的入口处。湾澳曲折,水域广平,海面豁然开阔。澳在海港的东岸,海岸线全长二公里半,堪称天然避风港坞,是海船停靠之理想口岸,宜作码头。由于地理位置条件优越,便成为古代安海古港对外交通的重要口岸之一。 北宋时期,是后垵澳全盛时期,有“大江南北渡千帆”之盛。海外交通发达,南来北往船舶停靠于此,“凭海面而市之商贾,行遍郡国,航海贸诸夷”。当时在垵澳岸上的“玉林头”(现在安海镇庄头村),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古街,近邻中蔡古街(早废,现在安海镇后蔡村)等集市贸易点也相继形成,商贾集结于古街,与居民互市,陶瓷、丝绸、干果杂货和土特产通过水运进行贸易交流,从而给古后垵澳带来了市场繁荣的景象。 安海古港后垵澳是泉南一带对外交通的重要口岸。一九八三年修编的《安海志》记载“安海港居围头湾内,旧有后垵湾者,在镇东里许,为天然避风港,船舶遇风恒趋此避险。原有长街集市,因沧桑而湮没。今人平整土地尚见遗基”。解放后,这里村民在按澳一带挖井开沟,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发现了后垵澳古码头遗址,开挖出古船舶的桅杆、船板、缆绳、铁锚等残物和当时为保持古船舶的平衡,作为压载之用的外地青草石。在按澳岸上也发现古街建筑物的墙基、瓦砾片、碎石等。这就是后垵澳古码头遗址的有力见证。 后垵澳岸上的庄头村前面,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几经修复的古码头标志——妈祖宫;离妈祖宫东北方向的二百公尺处,发现一座“崇福寺”遗址(解放初寺院残墙尚存,后来生产队拆除建仓库)。当时船舶停靠后垵澳,等待装卸货物、涨潮起航,商贾和船员便上岸到宫寺烧香拜佛,祈求一帆风顺。这又是古码头的另一个特征。 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跨海三里的东洋桥(又称东桥,现在东石镇井林村至安海镇黄墩村)建成了,截断安海古东港的去路。随着时间流逝,港区泥土淤积,加上近代海埭围垦,古后垵澳也随之衰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