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致公党晋江委员会简史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总堂发起,于1925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长期以来,本党为争取祖国富强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奋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斗争。1947年5月,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从此走上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同奋斗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热爱祖国,致力为公,团结奋进,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良传统。 一 1956年6月,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刘成鹏、陈其挥两位同志到晋江地区开展组建工作。在中共晋江地委、晋江县委和地委统战部的关怀支持下,致公党在晋江地区的组建工作顺利进行,1957年10月,在泉州市召开致公党泉州市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随后,致公党晋江县组织也相继建立,成立直属于泉州市委会的“石狮支部”,党员11人,李贤起任支部主任委员,施性城、邱步云任支部委员,借石狮华侨中学为支部活动基地。然而,全国性反右斗争接踵而至,组织活动无法开展。 1966年至1976年,10年动乱期间,组织遭受摧残,活动停顿,而且在极“左”思潮影响下,许多成员受到迫害,蒙受不白之冤。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致公党也由此重获新生。 1977年起,致公党中央负责人开始参加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各种会议:10月18日,统战部领导小组成员童小鹏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恢复活动的建议。随之,致公党中央成立了由黄鼎臣、伍觉天、伍禅、五廷俊四位同志组成的临时领导小组,开始恢复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致公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一特定形势下召开的。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修改了《中国致公党章程》。 根据“七大”精神,致公党在福建等省、市以至省级以下的市、县级组织进行了换届和调整。晋江县石狮支部也恢复活动,更名为晋江县支部,并把支部地址从石狮迁移到青阳“晋江侨联大厦”。其时,致公党员只剩下6人。 遵循《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座谈会纪要》精神,支部坚持“在工作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开展工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吸取了一批新党员,至1985年底,共有致公党员32人,他们多数是来自菲律宾、印尼、缅甸、越南的归侨和一部分华侨眷属中的知识分子。 1985年11月,支部选派洪源来,许天文参加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班,学习统战政策、侨务政策。 1986年1月16日经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批准,在青阳召开了致公党晋江县第一次党员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致公党晋江县委员会”,并选出陈立察为首任县委会主任委员、洪源来、许天文为副主任委员,王鼎力、李锐、杨景星、林燕玉(女)为委员;县委会还聘请李贤起、邱步云、何扬明为顾问。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建立了青阳、石狮、安海、英林4个支部。 1987年,陈立察主委因病去世,洪源来任县委会代主委,邱步云任代副主委。 1989-12-24日,致公党晋江县第二次党员大会在青阳隆重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党员43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晋江县委员会,选出洪源来为主委,李卫东为副主委,林燕玉、施秋水、曾焕图为委员;大会还决定成立“海外工作联谊会”,聘请吴源流为联谊会主任,赖培乐、洪祖良为副主任。 经致公党泉州市委会批准,原致公党晋江县石狮支部,从1989-12-10日起划为泉州市委会直属支部。 青阳支部于1990年1月经民主选举,由傅美英任支部主委,郭金醒、陈龙旺为委员。 安海、英林支部不变。 二 自恢复活动以来,尤其是1986年建立致公党晋江县委员会后,致公党各级组织都十分注重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党员学习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重要文件及致公党章程等等。《邓小平文选》正式出版后,响应中央号召,认真学习。 通过学习,党员们增进了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确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实际行动中响应“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的号召,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 老一辈党员为创办晋江县华侨中学、石狮华侨戏院、石狮华侨新村和各自家乡的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新党员也立足本职,服务社会,尽职尽力。中国银行安海办事处主任林时泽,搞好信贷,促进了安海经济的发展,荣获红旗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晋江县内坑学区副校长曾焕图,配合农技部门,精心钻研科学种田、植果、养猪,为该镇农业增产创造了条件,受到县农业部门表彰;南侨中学施秋水利用课余,撰写《革命回忆录》,被编入《华东军大通讯》一书中,1989年10月应邀往北京参加“华东军大建校四十周年庆典”;安海医院林芸香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手术,自1977年至1987年连续10年被评为县、市先进工作者;养正中学杨景星把毕生精力奉献教育事业,在数学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是福建省首批晋升的中学特级教师,1984-11-25日,出席本党在北京召开的“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晋江县侨联陈立察、何扬明双被评为全国侨务先进工作者;英林乡侨联洪祖良被评为福建省侨务先进工作者;晋江第一中学杨秀招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石狮小学王人秋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先进辅导员;英林中学李锐被评为本党福建省为四化建设服务先进工作者,并于1985年12月出席在福州召开的“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同时,致公党晋江县支部也荣获取本党福建省为四化建设服务先进集体。 致公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绝大多数是归侨、侨眷,他们在台、港、澳和国外有许多亲戚朋友,这是致公党海外联谊工作的有利条件。晋江致公党员在引进侨资兴办企业和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许多致公党党员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在引进侨资、加强海外宣传等方面颇有建树;兴建晋江华侨中学教学楼、音乐楼、石狮中心幼儿园、石狮医院、鹏山师范学校;参加创建石狮桥中、石圳侨中、英林中学、安海幼儿园、养正图书楼、安海医院、英林医院以及各自家乡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公益设施;石狮镇致公党员与镇侨联共同引进侨资创办十余家三资企业,安置侨眷属数百人,如许秀坑引进菲侨创办振狮针织实业公司,李甫生引进电脑机绣有限公司等;英林镇致公党员李锐引进港胞创办泉州百源服装有限公司,青岛皇马服装厂、龙湖皇马服装厂;安海镇致公党员配合镇侨联引进10家三资企业,创办安平开发区,为发展安海外向型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吴源流由美国引进大量蔬菜良种,赠送给省农科所。 晋江致公恢复活动以后,不论新老党员,都积极发挥本党“侨”字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文会友等多种渠道,拓展海外联谊工作。 我们组织本党党员先后有陈立察访新加坡,李贤起、林贵攀、洪源来、许天文、王人秋等人多次访菲。他们在联系华侨知名人士,民间团体方面做出一定成绩。我们还通过亲友关系请进来。先后有晋江侨中旅菲、旅港校友会,应李贤起、林贵攀邀请,组团回乡参加母校校庆;王人秋邀请菲律宾椰风文艺社组团来闽观光;洪源来邀请菲洪门五属组团出席晋江致公建党30周年庆典,参加庆典团的有菲洪门进步党名誉理事长蔡秋金、理事长王奕荣、秘书长洪清风,菲洪门竹林协议总团理事长施性海、林钟英、王祖欣等70余人。 1989年10月,菲洪门五属国庆观礼团应本党中央之邀回国出席建国40年庆典,也顺途到晋江致公访问。致公党晋江县委会成立后,共接待海外“三胞”访问团40多个,有3000多人次。 我们还开展以文会友活动王人秋被聘为菲《菲华时报》特约记者;李锐被聘为菲《商报》特约记者;洪祖良、施秋水分别被聘为菲《商报》、《世界日报》特约通讯员。他们在各报发表介绍侨乡两个文明建设的通讯报道,深受侨胞赞许;赖培乐撰写反映安海风土民情、建设新貌的专题录相片《故乡安海》也深受新加坡晋江安海会馆侨亲的重视。 三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当年12月,继中共举行十四届一中全会后,本党中央召开了第十次全会。大会选出董寅初为中央主席,杨纪珂为常务副主席。大会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为致公党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提供了思想政治和理论上的坚实基础。 根据“十大”制定的方针和任务,1993年4月18日,召开了致公党晋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晋江市第三届市委会,洪源来为主委,李卫东、郭金醒(女)、林金塔为副主委,郑应雄、李锐、黄传得为委员。 新一届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积极参政议政,履行参政党的职责。 1991年后,各级人大和政协陆续换届,本市致公党员有3人分别担任省、泉州市、晋江市人大代表,郭金醒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有14人担任泉州市、市政协委员,洪源来被选为市政协台港澳侨联谊委员会副主任。还有特邀检察员和特邀审计员各1人。 在每年召开的“两会”上,这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作了认真准备。市政协委员中的致公党员作大会发言有6人次,提交议案52件,提案69件,调查报告11份。洪源来、李锐、杨秀招称后被评为“政协委员积极提案者”。这些发言、议案、提案都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反映了把联系的归侨、侨眷的意见和建议。1994年在泉州市政协所提的《建设石狮至围头公路》的提案,得到中共泉州市委采纳,列为先行工程,第二年即已全线建成。1996年在省人大所提的《给予退休归侨知识分子生活照顾》的联合议案,得到有关部门采纳,从1996年7月1日起,凡是1969年12月底前回国的退休归侨,每人每月发给60元生活补助费。在市政协八届各次全会上,致公党员所提的提案,多数被刊于《晋江信息》上,其中《关于土地问题》又为中共泉州市委《侨区快讯》转载;《反腐斗争必须做到四个一》、《台资企业的调查报告》,还为中共福建省委《八闽快讯》转载;《关于特约“四员”》等4个提案与调查报告,被全文刊于《福建政协通讯》上;《反腐斗争应实施“阳光行动”》的提案更得到全国政协重视,被刊登在《人民政协报》上。 1989年制定,1990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实施。根据《意见》精神,致公党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发展组织。随后的几年中,重点吸收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年龄较轻,有一定代表性人士入党,优化了本党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截至1997年底,全市致公党员总数82人,平均年龄44.8岁,其中,中、高级职称48人(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占总数58.53%;大专学历52人,占总数63.41%;女党员23人,占总数28.04%。 三届市委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先后接待菲律宾、加拿大、英国、秘鲁、缅甸、印尼等来访侨团2个,1169人次;接待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洽谈商务的客商200多人次;接待个别来访的侨界知名人士86人次。 1992年4月,应菲律宾洪门团体之邀,我们组成“中国致公党晋江市委员会赴菲访问团”,一行4人,自费抵菲访问。此行“促使洪门五属大团结,具有历史意义。”(我国驻菲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石秉毅语)获得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外交部表扬。 我们鼓励致公党员出境、出国探亲、访问与旅游、五年中有34人出访美、菲、印尼、新加坡、泰、马、芬、意、希、德、荷、比、、柬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大大促进了“三引进”。 三届市委会期间,共引进三资企业15家,总投资25055元人民币,180万美元,800万港元;动员亲友捐资兴办公益设施39项,总金额3736万元人民币,300万美元;引进美国申申那提大学教授黄联成博士来浙江大学、福建农学院讲学,菲律宾大学姚桂治博士到厦门鹭江大学讲学。 在海外联谊中,我们十分重视外宣工作,五年来,共在菲律宾《商报》、《世界日报》、《菲华时报》、《联合日报》和香港《商报》等报刊上发表通讯报道383篇,共47.81万字,连年获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奖励。 1997年6月,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致公党晋江市委会及各支部参加了报告会、座谈会、文艺联欢会、巡回演讲团、作诗写文章等形式,表达致公党员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 在改革开放方针鼓舞下,广大致公党员在本职工作中勤勤恳恳,发挥专长,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致公党晋江市委会荣获“致公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称号;李锐连续五年被致公党中央评为“优秀通讯员”,郭金醒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归侨知识分子”、“致公党福建省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服务先进个人”、“泉州市‘园丁杯’先进个人”,许文华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优秀后勤工作者”,姚贻表、黄传得被评为“致公党泉州市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 四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年11月,中国致公党在北京举行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按照本党十一大抓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晋江致公于1997-12-20日召开了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市委会。大会选出郭金醒为四届市委会主委,李卫东、洪长华为市委副主委,黄传得、赖德芳、吴淑玲(女)、洪永健为市委委员。 换届后,致公党晋江市委会首先抓紧加强自身建设。1998年以来,晋江致公先后召开九次市委会,举办多期读书班;各支部也分别举行4-6次生活例会,有机地结合学习中共十五大文件,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本党党史、党章和十一大精神。 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致公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活跃在人大和政协的舞台上。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在市政协八届五次全会上,李锐作了题为《关于整治安海湾水污染的建议》的大会发言,获市领导重视,被转作市政协提案,提交泉州市政协办理,并全文刊于《泉州政协报》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在县(市)人大常委会设置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关于三资企业的党建工作》等建议案、提案共31件,都被有关部门所采纳。在省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共提交建议124件,其中只有7件符合要求,被采纳为大会议案。郭金醒代表所提的《关于居住物业管理立法》就是这7案之一。李锐参加省委统战部、市委、市委统战部组织的考察、调研,写出《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晋江私营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受灾地区生产自救的需要,1998年以来晋江致公党员先后五次捐款33020元,衣物234件。市委会还组织医疗队到本党前中央副主席许志猛故乡义诊。 四届市委会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工作,1998年,李锐又在外报发表通讯报道104篇,146290字。 1998年8月,郭金醒应邀随同“致公党福建省委赴菲访问团”参加菲律宾洪门进步党棉兰佬支部成立40周年庆典和菲律宾第三次洪门昆仲恳亲大会,加强了致公党与菲华洪门社团及各界人士的联系,增进了友谊。 本会英林支部党员分散在晋南四个镇,经研究并请示上级组织,更名为晋南支部。 晋江致公党员立足本职,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98年以来,有14人次荣获各级各类先进称号;有6人获得晋升或晋级。在新的形势下,晋江致公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