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军民共筑海防长城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晋江市三面临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相距137海里,同金门烟火互映,相距5.6海里。区域海岸线长152公里,布有大大小小的港湾14个,岛礁147个。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华侨和“三胞”的主要祖籍地,历代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具重要地位。 正因晋江有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近半世纪以来,必有道不尽书不完的史迹。 1949年9月4日,晋江全境解放。百姓敲锣打鼓、舞龙戏狮、放鞭炮,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我岸欢乐,彼岸愁败栖台湾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何尝一日不忘呼喊“反攻大陆”。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公然干涉我国主权和内政。宝岛何日回归祖国怀抱,这祖国统一的主题时时刻刻萦绕着华夏儿女的心田。于是,曲曲折折的晋江海岸线留下“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斗争的硝烟。全市沿海乡镇在五、六十年代共设哨位215处,固定哨所67个,自卫哨72个,巡逻哨69个,配合部队的警卫哨5个,对空了望哨2个,每夜值班巡逻民兵达2419人。市境内还建立雷达站、电台、堡垒、庞大防空工程群体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2月开工,仅用半年时间就竣工的晋江青阳军用机场,经验收由空军接管使用。这凝聚着来自晋、南、惠等县义务民工和人民子弟兵的汗水和心血。为落实“全民皆兵”的指示,至六十年代全市共组建武装基干民兵82个连,12个独立排,1个独立班,共8580人。民兵总数144099人,占全市适龄人数205885人的70%,其中基干民兵70055人(男51686人,女18369人)、普通民兵63358人(男39240人,女24118人)。民兵的训练从五十年代初以乡、村为单位,利用农闲季节进行为期一周的步枪、手榴弹的使用、保管和实弹射击,至六十年代训练内容围绕以抗登陆、反小股、歼空降等为重点,扩展军事训练的科目。“文革”前夕,参训民兵有步兵2876人,各种炮兵3021人,有线电兵和无线电兵1017人,探照灯兵32人,空军场站专业兵141人,工程兵1009人,反坦克手218人。晋江三中(现毓英中学)也有900名师生,分别参加高炮、高机枪、通讯、救护等专项训练。 民兵训练的宗旨是配合解放军保卫海防,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令通达。军民联手,开展“四防”(防特、防毒、防火、防盗),促进渔业生产发展。新中国诞生初期,晋江民兵4699人奋勇参加剿匪镇反和抓海匪反投敌的斗争。1951年剿灭国民党反共救国军“永安纵队”、“泉州纵队”共370多人。晋江民兵在九区毙匪12人,击伤7人,俘匪57人。1954年4月,英林镇嘉排村民兵海上巡逻船,捕捉利用篮球、车内胎充气作浮力企图渡海投敌的特务王世马,从中搜出人民解放军军官照片7张及有关机要资料等。1955年3月24日,石狮的石湖村基干民兵周金沙、郭文其、郭元、郭鸿洞等4人,捕获企图武装偷渡的海匪5人,缴获木船1只、卡宾枪2支、手枪3支、手榴弹8枚、子弹407发、刺刀2把。1955年8月11日,金门国民党军搜索团第6连1个排40多人分兵两路侵袭金井镇的榕霉、溜江两村,与巡逻民兵相遇,展开激战15分钟。敌指挥组被击垮,击毙少校连长1人,击伤和活俘各2人,缴获轻机枪2挺、卡宾枪1支、短枪3支及各种子弹等。1956-12-24日,围头村值哨民兵蔡联群1人单枪打退了24个妄图内窜的台湾国民党武装特务。1960年6月4日,围头民兵营第1连37各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炮兵在20分钟内用4门炮发射100多发炮弹,重创国民党“江字号”军舰1艘。 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大战,震惊了整个世界。当时晋江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说是“万炮齐轰金门”!晋江直接参战民兵6个连615人,担架223副、1503人,救护队22队,抢救捕促队126人,船只21艘。投入战斗的民兵总数6291人,挖防空洞223个、挖地下弹库9处,开公路9条27公里,筑工事123个,运木材2万多根、搬石头14530立方米。民兵组建的搬运炮弹队冒着硝烟弹雨,受伤不下火线,把一颗颗炮弹源源不断地送赴前沿运到炮位。年仅17岁的洪建才1趟扛2发,坚持五昼夜不休息。 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8.23”向金门大规模炮击,摧毁国民党大量军事设施,击沉击伤其军舰2艘,基本封锁了金岛海上运输补给线,击毙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部的三个副司令官:陆军中将吉星文、陆军中将赵家骧、空军少将章杰。台湾记者报道:“……忽然像春雷似的,全岛炮声大作,震耳欲聋的炮声与炸裂声……碉堡内的东西被震得东倒西歪,热水瓶也从桌子上掉下来。”“……毛泽东是一个善用奇兵之人,同他打仗,你不能有任何一点麻痹松懈,晚上睡觉,都得像竖着耳朵半眯着一只眼的猫。” 晋江沿海广大民兵在“8·23”炮击金门剧烈战斗中功劳显赫。1958年10月,陈淑泉、蔡玉霞、林惠珍、吴秋红、洪孝子、蔡远芳、邱火财被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洪建才、林惠珍、吴秋红、洪孝子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和民兵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洪建才还同几位老帅握手,并和毛主席照过相。国防部奖给五六式步枪一枝,海军总政治部授予“战地小老虎”称号,立二等功两次。陈淑泉、蔡玉霜还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围头大队民兵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嘉奖。祥芝、东埔民兵也获省民兵代表大会的奖状。晋江三中被省第二届民兵代表大会授予“战斗的学校、学习的红旗”的奖旗。 从新中国成立至六十年代,晋江军民联防击溃了国民党海陆空武装侵袭30多起。同时,还采用“空飘海流”的形式开展对金、台政治宣传。用风筝、竹筒、竹排、火箭等发放宣传品180万份、礼品373件。晋江军民联手并肩不仅大力加强海上防范和发展生产,而且着力做好遭受国民党军破坏的各种安置工作。1949~1978年,被国民党飞机炸伤、炸沉渔船23艘,渔民伤亡57人,上百艘渔船在海上作业遭国民党军掠夺,2658人次遭搜捕,300多名渔民在海上生产时被强抓去当兵。围头半岛的13个自然村遭受国民党军炮击,受损毁民房2000多间,受灾民众上万人。我各级党政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拨款在草湖埔、科任、运伙等村兴建3个新村,安置疏散群众,慰问伤亡的家属,资助修理民房、恢复海上生产作业。1967年拨款3.35万元重建深沪灯塔,增高3米,使塔达19.5米,照程14里,为渔民海上安全生产导航。继后,又拨款53万元,以民办公助方式建造深沪、东埔、祥芝、沙堤等4处防风港堤480米,可泊船只千来艘。永宁镇梅林村民兵营在八十年代初海上缉私成绩显著:查获走私物品价值900万元,还有黄金27斤,白银2000枚。1982年4月19日,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梅林村民兵营”海上堡垒、缉私尖兵”的奖旗。 围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对台大政方针,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日,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对大金门等岛屿炮击的声明》。1981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落实居住在祖国大陆台湾同胞政策指示》。1987-10-16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1991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5年春节,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一系列法规和重要讲话,反映了全国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期望两岸早日实现“三通”、促进“和平统一”的心愿。 1986-10-15日,台湾当局在台湾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迫于内外形势的压力,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解除在台湾、澎湖地区的“戒严令”。1987年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正式解除实施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1987-10-14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通过《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规定》。尽管台湾当局其前提原则仍是“反共国策”与“光复国土”目标不变,但“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是继解除“戒严令”之后,在海峡两岸关系上采取的两项历史性突破措施。 从快结束民族、历史之不幸,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夙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推动历史潮流向前发展,晋江海内外民众踊跃捐资献款达亿元,将昔日晋江军用机场扩建为民用机场,国家拨款在最前沿的深沪、围头港湾建成万吨级的对台贸易码头,并在当年遭受国民党40万炮弹轰炸的围头半岛上兴建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晋江台胞接待站”,此项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1997年为民办20件实事之一。……这一切无不向世人昭示:晋江市党政军民贯彻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和胆略。然而,台湾当局李登辉及一伙“台独”分子与国际上一伙敌对势力互相勾结,依然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论调,妄图分裂祖国。对此,晋江军民弘扬团结战斗并肩卫国的光荣传统,继续巩固组建民兵营(连),长期坚持对基本民兵、专业技术民兵、普通民兵、预备役部队火箭炮连队战士、治安联防民兵、企业民兵、民兵应急分队的战备训练。 军民共育“四有”新人,在中小学开设国防教育课。举办“军事夏令营”,人武部派员到校搞好军训。军民在平山中学共建“国防绿中队”,获1996年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7年,晋江市委市政府拨款300多万元支援部队各项建设。市直37个单位与驻军营连共建“四个一工程”(一个好食堂、一个好猪圈、一个好菜地、一个图书室)以及义务为子弟兵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深沪镇运伙村民许解放坚持13年修理军车,共为驻军修理军车1000多车次却分文不收取;而自家经济拮据,说服妻子典卖首饰。总政治部、民政部授予他“全国拥军模范”称号。陈埭镇佳意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清权、总经理丁清河俩兄弟,在镇政府支持下,1996年建军节之际,把鞋面加工厂办在军营,就地安置好军嫂的就业。旅港乡贤洪祖星先生,缅怀五十年代军民卫国保海防之情,敬赠给金井驻军某团一台大彩电。晋江市驻军部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保卫祖国神圣的海疆,保卫四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为侨乡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军民共建结硕果,荣获1997年“全国双拥模范城”之称。 晋江军民在新时代里鱼水情更浓,年年清明节少先队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到安息在围头半岛的“8.23”炮击金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岸炮兵——安业民烈士陵前祭奠、敬献花圈。晋江市委市政府于1997年8月18日,颁文确定安业民烈士陵园为“晋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岸同胞祈愿“8.23”的炮战成为历史。军民共筑海上长城的炮眼只紧紧瞄准着企图分裂祖国的内外一撮敌人! 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