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晋台文化交流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在加大对外经贸交流力度的同时,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与台湾的关系,拆除了隔绝长年的藩篱,冲破了长年的禁锢,在各个文化领域进行交流。 南音、布袋戏、木偶戏交流 在海峡两岸未解冻之前,南音界的接触都是通过第三地区,迂的进行见面,交流。 1985年,东南亚南音大会唱在菲律宾举行,福建省组团参加,其中晋江代表10人。通过这次活动,晋江南音界人士与台湾陈启东大师(安海人)接触,为以后的南音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了一个好头。 1989年台南南音社最早组团到大陆演出,来晋江进行交流活动。1990年台北吕进发(晋江深沪科任人)率团来晋江访问。1992年台湾音乐学院毕业生陈韵惠到泉州、晋江一带进行南音研究,前后学习一年多时间,还拜了苏统谋先生为师。1996年金门南音社组团(20多人)前来泉州参加南音大会唱,并到金井镇与金井南音社互相交流技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北市“汉唐乐府”乐团,经常到大陆各地巡回演出,并多次来泉州、晋江进行交流活动,还聘请了苏统谋先生为该团顾问。 晋江市现有24个南音社,均有悠久历史,这些南音社大都与台湾或直接或间接的进行交流活动。 木偶戏被称为“晋江一小宝”。原晋江木偶剧团团长、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李伯芬多次到新加坡等地讲学,与日本铜锣木偶剧团团长宫原大刀夫等人进行艺术交流,同时结识了台湾木偶界人士,为两岸木偶戏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台湾布袋戏渊源在泉州晋江,艺友们念念不忘布袋戏的发祥地。80多岁高龄的台湾木偶大师李天禄曾于1991年、1992年、1993年连续三年与许煌等人带台湾布袋戏班来晋江访问,与晋江布袋戏剧团同台演出,互相观摩交流,切磋技艺。李天禄大师在看演出之后,兴奋地说:“祖国大陆布袋戏演技如此高超,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希望台湾与大陆早日统一,使两岸剧团能经常往来,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书画交流 1990年端午佳节,晋江侨声中学校董会与台湾高雄中正文管处联合举办“台湾东石”“故乡情”书画联展。这是海峡两岸首次的书画联展,轰动了省内外,省市各级不少领导与名家都前来参观。 这次书画联展台湾许崇山先生、刘伯钧先生与侨声中学校董、龙江吟社副社长蔡崇德先生在诗书往来中,人情同于怀土,乡心等于字间,由是发端。 参展作品130幅,其中台湾56幅,均是名家上乘之作。有台湾著名人士、国民党元老、90多岁的书法家陈立夫先生的横轴《台湾颂》:“海峤沧沧,玉山碧香。田野间山歌和唱,学校里书声琅琅。美玉地中藏,稻谷积满仓。四通八达好风光,家家户户乐业忙。工商辉煌,生民安康。明礼尚义兮,迈向康庄。”笔锋苍劲凝重。还有高雄市书法学会理事长刘伯钧先生的11幅展品。刘伯钧先生的书法作品曾获日本国际文化书画展特选奖、中日文化交流书画展大臣奖。 台湾展品还有女画家张秀娟女士、龚书绵女士、许经纬先生的国画精品。 家乡的参展作品有泉州市画院院长黄达德先生(东石人)的《家乡古寨》、《洛阳桥》及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洪世清先生(安海人)的指墨国画等。 谱牒交流 晋江市谱牒研究会成立于1997年中秋节,至今将近二年。 二年来谱牒研究会致力于加强同海内外有关社团的联系,特别是与台湾姓氏源流学术研究会的来往。一方面互赠有关材料及书籍;另一方面热情接待台湾专家学者(先后接待五次)。特别是1998-10-13日,晋江市谱牒研究会在青阳举办“从谱牒看闽台关系”研讨会,台湾省各姓氏渊源研究学会理事长林瑶棋教授、顾问陈正先生、台北市晋江同乡会名誉理事长王人瑞先生特意拨冗赶来参加。 会上,晋江市谱牒研究会会长周仪扬向台湾林瑶棋理事长赠送题有“谱牒开新花,两岸盼团圆”的锦旗。林瑶棋理事长回赠写着“源远流长”的案匾。 三位台湾来的贵宾在会上发表了精辟的谱牒论文,从谱牒学的角度,阐述闽台渊源关系,呼吁打破障碍,不断交流,尽早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图书交流 1995年以来,台胞许希哲先生共有10多次向晋江市图书馆赠送图书计有750多册,其中珍稀的书有《二十五史》全册50册、《宋史研究集》6册、《台湾通史》1册、《晋江县志》1册、《闽海扬波录》1册、《北魏书法导论》1册、《元四大家》1册、《四库全书概述》1册,并联系赠书信函14件,与晋江市图书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许希哲先生,晋江东石镇井林村人,幼年勤奋自学,聪颖过人,当过工厂学徒、教会工友、图书管理员、传教译员、商店职员、初中教师、报社校对、编辑、记者等,工余埋头刻苦写作,迄今出版著作30多部,字数超过千万字。现为台湾名作家之一。 台胞王人瑞先生,原台北市晋江同乡会理事长,现为台北晋江同乡会名誉理事长、中华财经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台湾省会计师公会第18届理事长。1995年以来,曾8次来我市图书馆进行文化交流考察活动,有5次向市图书馆赠书计153册,其中较有参考价值的有《龙圹王氏族谱》和《吴清灞行楷字帖》等。 诗词交流 东石与台湾仅隔一衣带水,早在明清时候就有不少乡民跟随郑成功东渡复台,或逃兵燹灾荒迁居台湾,故乡的诗风也自然吹入台湾。民国年间,台湾诗风鼎盛,当时有台湾诗人蔡两传自台湾来东石开办西医馆,常与东石诗人蔡景丰、蔡多辉等人聚集其店中拈韵赋诗,恢复起自光绪末年瘫痪(因光绪末年废科举,龙江吟社吟友星散)的诗作活动。后来蔡两传迁返台湾,但两岸诗友照旧诗来词往,以诗代柬保持联络;人为的藩篱阻隔后,两地诗友还是想方设法,托鸿雁把诗笺从日本或香港迂传送至彼岸吟朋手中;近年来,随着历史潮流的转向,两岸诗友开怀赋诗,互抒情谊。 1985年,“龙江吟社”的名誉社长、旅居海外的侨亲蔡长彬先生赴台参加“台湾世界第二届诗人大会”,与台湾宗亲、台湾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顾问蔡锦帆、蔡国璋等诗友会诗。蔡先生介绍了家乡东石的现状,并写了一首七律《东石第二故乡》赠送台湾诗友,诗曰:“龙江分派衍澎东,阿里山间映彩虹。布袋包罗饶海产,石基鼎立冠群雄。三公妈祖千家祀,朴子宗枝奕世融。第二故乡嘉邑属,遥遥两岸一帆风。”蔡先生还把故乡诗友委托赠送台湾乡亲的“怀台思亲”专辑诗集转送给他们。诗笺唤起了游子的乡心,台北市五股乡柯蔡济阳公所理事、国民党海军军医上尉蔡两成宗亲读罢诗集,即寄回《致东石龙江吟社答谢同仁赠诗美意》一绝,诗云:“先人东石渡台湾,古寨文风岂等。拓垦嘉南绍视范,名沿东石诗魂环。”诗简传来,诗友们争相传阅,纷纷步韵奉和,写下了不少佳句。龙江吟社副社长蔡春草和诗曰:“莆阳孙子衍台湾,同气连枝骨肉间。遥隔重洋思再晤,梦魂夜夜往来环。” 每逢中秋佳节,龙江吟社总在东石寨召开“中秋怀台”诗会,对台部把盛况录音向台湾同胞播送。 到目前为止,与龙江吟社经常进行诗词活动的台湾诗社与诗友有:台中彰化诗社吴锦顺、朱痴卿;台南诗社刘伯钧;花莲诗社伍长顺;嘉义岱江诗社蔡檄文、蔡义芳;台北中华民国诗词学会陈家添、蔡两成;台南鲲荣诗社;台湾孔明字会等。 宗教交流 历史上晋江人几次移民台湾,不仅人渡台湾,他们所崇拜的神祇也随之入台,因为早期渡台的人为了让神灵保佑他们海上航行的安全和入台能安居乐业。他们不但把共同信仰的神带到台湾,而且把乡里的“挡境”也分灵入台。如台湾布袋镇的三公宫供奉的“九龙三会”就是晋江东石蔡氏先民带入台的“挡境”佛。又如台湾各地供奉的观音佛祖也是由晋江安海龙山寺分灵出去的。 台湾各县市大小庙宇所奉祀的神祇大多是源自大陆,但晋江深沪的沪江宝泉庵所奉把的保生大帝,却是从台湾学甲慈济宫分灵到大陆的。 这些神祇,不管是大陆分灵台湾,还是台湾分灵大陆。几年来往来频繁,促进了两岸的宗教文化交流。 安海镇可慕村钟灵殿接待台北进香团8次,每次有70多人,最多一次118人。 陈埭镇沟头村灵安殿接待台湾进香团每年5-6团,最多一年达10多团,每团人数30-40人。 深沪镇崇真殿接待台湾进香团5-6次,每次30多人。特别是1992年,台湾秀峰公记慈善会,前来崇真殿恭迎玄天上帝到台湾供奉。1998-12-30日崇真殿重光大典,台湾组团参加有:台湾道教总会三清宫、台湾省玄天上帝奉道协会、台湾秀峰公记慈善会等代表。 东石三公宫接待台湾进香团有:鹿港镇竹安宫、布袋镇嘉应庙、新盟嘉应庙、桃园镇齐宫、嘉义县北港仔嘉应庙、一龙三太子庙、高雄嘉应坛、台北青龙宫。 深沪镇宝泉庵在1988年古历6月1日接待台湾学甲慈济宫董事长周大为回乡认亲进香。随后,每年周大为均组团回乡认亲述缘。 深沪宝泉庵还于1992年农历3月11日应周大为邀请派出董事长蔡芳耀及董事洪悦仁、吴锡乾前往台湾学甲慈济宫参加纪念郑成功登陆寮仔口暨上白礁谒祖登典活动。首开海峡两岸宗教文化的交流,台湾各媒体均作大量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该庵还于1998-11-19日应邀派出董事庄国梁、陈炳煌、吴锡乾参加福建省保生大帝庙宇参香团往台湾参加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第三次会议。 台湾宗教界前来深沪宝泉庵参香的还有:台湾宗教协会常务委员李炳南教授、台湾海峡两岸统一联谊会副会长郭俊次先生等。 往台湾进行宗教文化交流的还有泉州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晋江市道教协会会长蔡炳辉(此次活动是应台湾道教总庙三清宫、台湾中华道教协会会长陈进宫邀请)。 几年来接待台湾进香团的还有:深沪镇海宫、龙湖衙口丁公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