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庵,又名庵宫,大道公宫,地处晋江深沪之滨。庵宫旁有一口井,因水甘久旱不枯,名宝泉,遂以庵名。庵左无蚊蝇,传为唐罗隐所谶,是闽台闻名遐迩的庙宇。
宝泉庵始建于唐末宋初,原有前殿、中殿、后殿,奉祀三宝如来和玄天上帝等神祗,而山门则建在大涵口,距主宫有一百多米,整座庙宇雄伟壮观。
据载,南宋丙子年重修,明季遭倭寇焚毁,崇祯年间再修。逊清之后,宝泉庵仅存后殿。1953年初又遭台湾国民党飞机轰炸西轩,殃及中殿,以后又几经拆除,至文革期间,只存残垣颓壁。1982年旅菲乡侨陈龙福等筹资重建宝泉庵,越年1983年仲冬竣工,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穴坐艮坤,方位如旧,建筑略有改进,所有柱子改木为石,正殿为单檐硬山式,中梁增高二尺八,东西轩房原为半楼改为双层的钟、鼓二亭左右对峙。
大殿现五开间三进深,大门上石横眉镌刻“宝泉古地”,上方再悬一黑底金字的横匾,上题“宝泉庵”,一对石雕手法细腻的盘龙和八仙石柱玲珑剔透。殿内有台湾学甲慈济宫赠送的“德布闽台”,有新加坡宝泉庵董事会敬献的“闽台医圣”以及菲律宾、香港和台湾有关团体及善信敬赠的数十方匾额,为庙宇增色生辉。
宝泉庵大殿正中供奉保生大帝。旁有赵康二帅,拱手恭立,威严肃穆,神案上供黑虎大将(虎爷),此软身的保生大帝跟真人一样大小,是信众奉迎巡视乡境的圣驾。左侧奉祀大道公,旁还供奉观音。右侧奉祀境主公,广泽尊王,秦王府。
宝泉庵能够享有如此盛名,主要在于东轩奉祀的大道公。该庵左侧所立之“大道真人传记”石碑记载:“……如台湾省在明代永历十五年郑成功逐荷兰侵略者时,白礁旅台乡人在台南学甲建造慈济灵宫作为纪念胜迹文物,至今犹存。逊清朝代吾沪里人旅台日增,沾神恩德者众,因感神灵药方之验,即于咸丰十年,由后山堡信士行号吴协庆□□迎驾来沪,供奉于宝泉庵后殿东轩,一九四八年吾沪旅菲侨胞塑真人神像迎往岷尼拉创庙,至今香火旺盛……”
大道公原名吴夲(音滔),字华基,号云冲,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岁次己卯(979年)三月十五生于福建泉郡同邑积善里白礁社,他自幼好学,秉性纯厚,精通医术,云游四方,救死扶伤,医德高尚。据《同安县志》记载吴本一生“以医治名天下,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吴夲上山采药救人,不慎跌入险崖,不幸归仙,享年五十八。吴夲谢世后,宋高宗命使臣赴闽督工,在吴夲的家乡龙海角尾白礁村建起三进双层殿宇,赐名“慈济宫”,以祭祀他。历代朝廷共为他封号赐爵9次14个封号,号称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等。
深沪保生大帝不是从祖宫白礁分灵而来,而是从台南学甲慈济宫分灵的。学甲慈济宫主保生二大帝,由学甲李姓祖先于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跟随郑成功军民渡海来台,时自泉州府同安县白礁迎请,保护军民横渡海峡,然后定固于学甲;初期在李姓祖先聚居的下社角“建简陋草寮奉祀,后因神威赫赫,香火鼎盛,至康熙四十年(1701年),始由信徒捐地,鸠资在现址兴建华南式宫殿庙宇,定名“慈济宫”。现在在台湾的“慈济宫”就有大小一千多座。
清咸丰十年(1860年)初秋之际,深沪吴协庆号商船在台南平安港,备辨香褚之仪到学甲慈济宫“保生大帝”神前叩答神恩,并祈示返乡日期。然神示当天不得西渡台湾海峡回乡。协庆号乃尊神之指意。果然是夜,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海上船只全部遇难,无一幸免。协庆号宝舟按“大道公”神意三天后才启航,平安返抵深沪。事后,协庆号船员倡仪,恭迎学甲“大道公”神像来深沪供奉,得到众人响应。计议后到慈济祖庙叩求,得神恩准。但庙祝不肯,好事多磨,几经周折,终于用调包计,迎来慈济宫保生大帝第三尊副驾,由协庆号迎驾到深沪,并择吉日,鼓乐迎请真人圣驾,晋住宝泉庵东轩。是年,又从学甲慈济宫陆续祈得内科、外科、小儿科、眼科等药方324方。清末民初,又有人献出跌打药方。患者祈求抽签时,先净手焚香,然后陈述病情,或把手臂放在八仙桌上,状让大帝把脉,稍侯片刻从签筒中任抽一签,再掷杯筊求定,如确定此签,则将签向庙祝索药方到中药铺买药。
宝泉庵的药签处方以中药为主,也有食疗药方,还有青草药类,这是由于吴真人有数十年的行医经验临床实践,其经验必然丰富,再加上吸收历代医书古方和不少人间验方和秘方,因此各地保生大帝药方也不尽相同,因时因地不断增加,唯深沪宝泉庵处方最多最灵。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药方中共启用近700种中药,60多种青草药。这些处方药味简单,药量较轻,药性平和,费用不大,而且没有副作用。由于处方独特,患者往往花小钱治大病,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每日各路到宝泉庵求医问事络绎不绝,每年取走的药签处方数万张,正如大殿对联所写:“大显赫德善成正道;真神医良方救万人。”
时光流逝,深沪宝泉庵从台南学甲慈济宫分灵已140年了,深沪宝泉庵特发起纪念活动。并于1999-11-20日举行盛大庆典,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和学甲慈济宫组织一百多人的庆贺团前来庆贺。1991年4月宝泉庵经晋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