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青阳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根据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历次文物普查所得资料,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有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共四处,青阳镇区附近相距不足二公里的范围内即占了三处,分别是霞行遗址、八仙山遗址和岭山遗址;另一处是内坑镇的思母山遗址。
霞行遗址
位于霞行村南,今晋江酒厂内。1985年建酒厂时在地层3.2米深处发现并出土磨制石锛二件、石斧一件及火烧土。石锛、石斧由晋江市博物馆收藏。
八仙山遗址
位于青阳镇西1.5公里处的八仙山西麓,面积约50平方米。1972年调查发现。地表有火烧土,圆形洞穴,采集到磨制、打制的石锛、石戈以及网坠,方格形印纹陶罐。出土器物收藏于晋江市博物馆。遗址因兴修水利,已无原貌可寻。
岭山遗址
位于青阳镇西1公里处,面积约1500平方米。1974年平整土地时,发现出土磨制石锛12件,打制石锛1件,由晋江市博物馆收藏。遗物分散在方圆50米的小山坡上,埋藏深度1.5米。地上有陶片,质地不坚,划斜格纹。后经兴水利,平整土地,原貌已无存。
思母山遗址
位于内坑镇砌坑村西北的思母山南麓。1970年兴修水利时发现。采集有磨制石锛2件,方格形印纹陶片和网坠各1件,出土器物收藏于晋江市博物馆,遗址被垦为农田并修筑水渠,原貌已无存。
这4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磨光石器和打制石器并存,并且还出土了陶罐。八仙山、岭山处发现的石器,琢磨得比较粗糙,有的还留有打制的痕迹,但4处遗址均有一些琢磨精细,且有锋利刃部的石器,还有的石器钻了孔,为便于加柄和携带使用。出土的石锛、石戈、石斧等均为当时比较常见的生产工具。据有关专家鉴定,这些石器是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居住于此的祖先的生产工具。这使晋江的开发史由此上溯到了原始社会的中晚期。
从出土的遗物看,当时磨光、钻孔的加工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居住于此的晋江先民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且掌握了烧制陶器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而陶器的烧制是新石器时代最具特色的手工业。由此可以推断,7000年前居住在晋江一带的先民们已过着定居的生活,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也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晋江市这4处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石锛、石戈、陶罐等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的出土,使人们对新石器时代晋江一带的物质文化的了解有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为探索和研究福建境内闽越人早期历史的原始社会中晚期经济、文化和生活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