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香港的灵水人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晋江安海镇的灵水村,是我省著名的侨乡,旅居于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有12000多人,仅印尼就有5000多人。 灵水人涉足香港始于何时,目前尚难下定论。据灵水房头族谱记载:清道光年代(1841年鸦片战争后),就有乡人因往印尼途中而滞留香港谋生的。尔后,逐渐有人时住时归,但为数甚少。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1949年),陆续有灵水人往香港打工或从事小商贩。可是,到了不久,有的回大陆参加革命运动,有的因职业不适应而返回家乡。在此期间,往港定居的虽有增加,但为数仍然不多。 1953年以后,灵水的归侨侨眷,为了会亲申请往港的就日益增多,而且绝大多数定居下来。1978年更是形成高潮,经内地政府批准持护照往东南亚各国而滞留香港定居的,也为数不少。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在香港定居的灵水人已逾百户,近五百人。 定居在港的乡亲,大多数是归侨侨眷。据灵水侨委会的调查资料记载:“第十村民小组往港的15户中,直系侨眷有11户,归侨3户,房系侨亲1户”。这些归侨侨眷到港后分布遍及港地各个角落。初期除了依靠海外亲人汇款接济外,为了弥补家计,还须从事各种行业,有的向工厂领出塑料花、珠仔衣在家加工串缀来增加收入;有的从事繁杂打工,有的摆摊没点,也有开设小、中型商店的。 六十年代以后,随着香港经济的迅猛发展,在香港的灵水人也创建了一些颇具规模的企事业。有从菲律宾移资来港开办的“保健行”,从印尼移资来港开办的“侨联行”、“东亚收音机有限公司”等。尤其是在1978年后,往港定居的这些归侨侨眷更是一股主力军。他们脚踏实地,苦心经营,凭着晋江人那种“敢拼才会赢”的精神,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颇具实力,资金雄厚的商行、企业、工厂,为灵水旅港乡亲中的佼佼者。如侨联行有限公司、保健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电子有限公司、国和实业有限公司、华联行贸易公司、瑞营铝业有限公司、万浩投资有限公司、源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三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三友织造珠绣厂、本麒有限公司、必得利有限公司、宏升电子公司、瑞兴电器制造行、协兴企业公司、三和旅游社、中国城参茸行等。 八十年代中、后期,他们的事业有成后,并不满足于现状,进而扩大规模,开拓新的宏伟蓝图。乘祖国改革开放,为海外客商发展事业提供了机遇之际,把事业延伸拓展到大陆的深圳、福州、厦门甚而远及东北的哈尔滨、沈阳、北京,以及江苏、广西和家乡等地。投资创办的行业有电脑、电器、轧钢、针织、制衣、食品、塑胶等等。 事业成功了,他们不忘于回馈社会,报效故里,秉承发扬先辈(华侨)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慷慨解囊,为家乡兴建中、小学教学楼、室以及其他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真是情系桑梓! 1988年以来,随着往港的灵水乡亲日益增多,为了联络海外,沟通乡情,团结同乡,守望相助,风雨共济,首由吴源森、吴鸿江、吴天转、吴连庭、吴锡奎、吴文化、吴锡圆、吴再添、吴章欣、吴我削、吴天基等11人发起倡组“旅港灵水同乡联谊会”,并假北角敦煌酒楼成立筹委会进行筹备工作。历经了几年的筹备工作,香港晋江灵水同乡会于1996年7月21日,假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司“皇室大厦”正式成立。会议推选出,吴文化为会长,吴清楚、吴天墅、吴鸿江、吴连庭、吴志达、吴文彬为副会长;吴天转为理事长;吴我伟、吴鸿灯、吴清汉为副理事长;吴清焕为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