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位于晋江市金井沿海东部,北与后安村相依,南与溜江村毗连,史上是国防要地。为防倭寇入侵,早在明洪武20年(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派周德兴筑造长达650多丈福全城围,从而古今闻名。
福全蒋氏衍自安徽省凤阳府寿州县(今寿县)。始祖蒋旺,追随明太祖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30余年身经百战。洪武25年(公元1393年)受封武德将军骁骑尉,世袭管辖福全所正千户。他携带子儿蒋正赴任,遂居福全;蒋正有三子,次子蒋义分支惠安;三子蒋雄分支同安。于此,晋江、惠安、同安蒋氏大门匾额题写“福全衍派”四字。
明天顺年间(公元1457年-1464年),福全蒋氏第五代裔孙蒋辅,世袭正千户,筑造福全北、西四城门楼,防御敌侵。随后,兴建宗祠,缅怀先祖。
天启壬戌年(公元1622年),福全蒋氏第十代裔孙蒋德璟考中进士时,旧祠年久月深,破损圮废,重新拆建,由单落扩为五落家庙。
蒋氏家庙,建于旧址,坐乾向巽,背靠山丘,面朝大海,左环北雉,右仰亢龙,规模宏大,占地两亩。据福全蒋氏北厅族谱载:计花杉木140支,砖、瓦、硐等2200多块,及竹藤、铁筋、白灰、油料等建筑物;动用木匠482工天,油漆542工天,小工250工天。开支白银130两,其中蒋德璟慨捐30两。
蒋氏家庙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正月初六日动工,翌年3月29日竣工。落成之时,隆重庆典,盛况空前。蒋德璟奉题诗词以志。
奏鼓行尊族姓圆,晴云高映气初鲜,
宗功九世十三主,庙貌重开两百年;
文武祖孙家庆久,弟兄父子国恩偏,
焚香同作闭宫赋,长取泥金作海天。
家庙里设有祭坛、祭器,还有祭田出租。同时,以明太祖“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圣谕为宗法。
蒋氏家庙历经300多年风雨,原来美轮美奂,雄伟壮观,砖、石、木结构的建筑物,今已破烂不堪,仅剩破残的后落,及家庙的大砛石、轮鼓石、旗杆夹石、石马槽等古物。
福全建村,迄今已608年。据蒋氏族谱载:裔孙先后分支泉州的西街,晋江的安海、深沪,惠安的崇武、大岞、蜂山,同安的澳头、曾林、浯州(今金门),南安的东港,漳州的大璋和安溪、德化、南靖等县市、村镇,人口达数万人之多。且有上万人旅居菲律宾及港、澳、台等地。
蒋氏素有“一蒋无二蒋”之美称。蒋德璟任大学士之后,福全蒋氏自十三世起,自编撰五字句字辈“天彩寿山丽,人才福海生,承先绥骏烈,昌嗣启鸿图……”。今已传至“先”字,系24世。
福全蒋氏历史人物辈出。继蒋旺、蒋辅、蒋元启、蒋继实世袭正千户,掌管军事、印务之后,又有蒋光彦等高中进士。光彦子蒋德璟于天启壬戌年(公元1622年)以《古之贤人》、《周有八士》、《仁远乎哉》、《子之武城》、《知天地之化育》、《贤孝而后》、《得道者多助》等议论纵横、变化多端的文章中了进士。先任庶吉士、编修,后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内阁大学士、三代诰命一品。人们称其为蒋相国。
蒋德璟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3月,与皇上作场辩论后,竟“引罪”去位。不久,以足疾辞归。
蒋德璟于明万历甲申年(公元1584年),10月初3日,生于福全村四房南厅大房里,于清顺治丙成年(公元1646年)9月16日,卒于家乡福全。享年63岁,埋葬南安县28都。
福全村现有村民410户1509人,其中蒋氏600人,居全村23个姓氏的大族姓;福全村蒋氏裔孙渴望沟通族情,同心同德,重建家庙,再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