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晋江郑姓源流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郑姓出姬姓。周宣王封弟桓公于郑,桓公名友,官司徒,后子孙以封国郑为姓。郑国初在陕西华县境内,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后族始大,拥有今河南开封以西至成平之境,故称郑州(现亦称郑州)。春秋时的郑国,战国时被韩灭,子孙多居荥阳(今河南荥国县)所以中国姓氏郡名表言郑氏出荥阳,荥阳成了郑氏的总堂号。 郑桓公六十二世孙中之一的负图公(即威武公)居河南固始县,唐中和二年(881)由南京入闽。居龙岩、汀州等处。负图生四子,长德仁、次德义、三德礼、四德信。德礼于宋初迁莆田、仙游。德信居泉州。德信公之裔孙茂发公于南宋初迁居安溪。德礼之裔献卿公(居仙游)生子腮公。腮公始由仙游分支龟湖,龟湖郑氏尊为一世祖。二世绍公,三世远公,四世忠惠(即象元)。忠惠生子五,曰九郎、曰十郎、曰十一郎、曰十二郎、曰十三郎。五世九郎回仙游原祖地,十郎开龟湖长房,即上苍坂房。十一郎开南安下峰里,即今黄山。十二郎开二房,即今龟湖石码头房。十三郎开下仓坂,及迪尚房,亦曰龟湖三房。十三郎生子二,曰仁叟、曰霞行。六世仁叟(辅公)即三房长,仁叟生文辉。文辉生子四,长子瑜公为中厝房祖,次子珪公为尾厝房祖,三子璋公迁居永春州,四子侃公迁居惠安县。六世霞行公生子曰颜庵。七世颜庵生子九,长子赤山公分支竹树下,后徙安海斗门头为斗门头之祖。次子子俨分支盈塘房,即现海美郑。三子子春传接待房,后分支清濛郑姓。四子四乳分居缺塘房(古称金塘)。五子素美分居吟啸房,原倒桥房,现迁南安黄山。六子朴斋分居地未详。七子顺斋公娶妣周氏,顺斋为小沿塘郑姓之祖。八子、九子未详。 缺塘始祖四乳公。四乳公传三子,长子即尾厝房,次子即中厝房(现曰钳龙房),三子即霞竹房。因缺塘郑氏原谱被焚,故三房始祖名讳均不得而知。缺塘郑氏现衍人口1500人。缺塘郑氏字行与龟湖郑氏字行相同,“通德芳声,长标国乘,文艺趋圣贤,子孙福寿延。” 小沿塘郑氏一世始祖顺斋公。顺斋生二世熬轩,讳侃,字子直。开基沿塘应从熬轩起,即明正德年间。二世熬轩生滨塘,滨塘生我璧,我璧生怀璧。五世怀璧生玉藩,玉藩生公盈。七世公盈生子五,长子日远,分沿塘郑长房,次子日近迁居福鼎,三子日逞分支三房,四子日选分支四房,五子日遵分支五房。因次子日近迁福鼎,故现沿塘仅存四房份。另据小沿塘耋老说:“其先祖原居地在澳内(现罗山镇政府住地),因明季清初其祖先几代人均参加郑成功的反清复明,故澳内被清兵所废,后徒居小沿塘现居地。由小沿塘十世分支的,有元许公迁徙泉州城内郑氏家族。小沿塘郑氏族谱比起龟湖缺塘较为完整,于1953年重修,主纂者该村郑氏国字辈广空法师,其取之南安街下村藏稿始辑成。小沿塘郑氏从九世起字行是:“天元黄宇通,国朝报其功,子孙进殿堂,得志显荣宗。”祠堂楹联是:“荥阳德里家声远;南湖理学源流长。”“桓武遗风今犹在;荥阳精神万古存。” 由龟湖分支的除去缺塘1500人外:还有龟湖本乡1500人,永宁西厝200人,深沪坑前、坑后近千人,安海斗门头几百人,仙石几百人。小沿塘人口1000人。缺塘与小沿塘均传十八世。晋江郑氏,郡望均标“荥阳衍派”,灯号为“南湖理学”。“南湖理学”是指由南唐避居入闽,居莆田广化寺隐居的“郑露、郑庄、郑叔”的理学传芳南湖。 晋江郑氏历史名人19人。郑之铉,中天启壬戌进士,擢右春坊,曾任清主考官,原树匾“闵魁”,后清圣祖康熙改“闵魁”为“闱魁”。郑长青,字震生,清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十五年戊戌科进士,授宁波推官、陞衮州府河防同知,擢平乐知府。(以上两人属沿塘。)郑毓麒,中明万历丙辰进士,户部郎中。郑懋中,中洪武廿九年丙子科,府学。郑文铁,中永乐十五年丁酉科,府学。郑贤中成化丙午科,府学。郑奎中成化丙午科,官教谕。郑良佐,中弘治己未科进士,潮州知府。郑一鸾,嘉靖戊戌科进士,太学博士,户部员外郎。郑成家,嘉靖辛卯科,良佐子。郑一凤,嘉靖癸卯科,崇阳知县。郑良璧,嘉靖丙午科,推官。郑大纪,嘉靖戊午科,府学。郑得书,万历丙戌进士,擢户部主事。郑当道,万历甲午科,府学。郑东璧,天启辛酉科,英德知县。郑字钦,天启四年甲子科,不仕。郑耀星,崇祯庚午科,惠安府学。 (本文考文《龟湖郑氏族谱》、《沿塘郑氏族谱》、《金塘郑氏族谱》、《安溪姓氏考》。协稿者:郑朝等、郑朝歪、郑朝添、郑国贤、郑文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