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晋江孙姓源流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甲骨文有孙字,显现作姓氏则标志着父系社会特征,孙氏渊源古老《世本》有遗墨。宋编《百家姓》列三位,现代汉人姓氏人口排列第12位。 孙氏受姓已数千年,孙氏族源六支,肇始脉胳史载可据。 (一)孙氏始祖武仲,讳乙字武仲,系西伯侯姬昌(谥周文王)的少子叔封(卫康叔)的八世孙武公和(前853——前758年)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祖父)的字为孙氏始祖。 (二)孙氏始祖叔敖,讳敖字孙叔,又字艾猎,系春秋楚庄王令尹为楚大治而不谋私利,卒于楚庄王十九年(前595),子孙祀念循吏清官以孙字为氏,(据《史记.孙叔敖传)。 (三)孙氏始祖子占,讳书字子占,系虞舜帝之后,公元前523年春秋诸侯齐景公二十五年,齐卿大夫田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遂为乐安孙氏始祖。始祖之孙武(孙子)约于公元前517年(景公三十一年)因惧祸奔吴,著《孙子兵法》传世十三篇,事吴王阖闾,立大功食采富春,亦称富春孙氏。 (四)孙氏始祖孙卿子,战国治国济世名儒荀子亦称孙卿子并存于世。 (五)汉孙根碑载谓其先出自比干,此碑又名汉安平相孙根碑,殷商比干的后裔有林姓也有孙姓等氏。 (六)孙氏始祖尚主,西汉滕公夏侯婴的曾孙号尚主,主随外家姓孙。 孙氏郡望有九:即太原、东莞、吴郡、乐安、富阳、清河、河东、华原、洛阳。晋江孙氏以乐安为总堂号。 查《吴书》汉献帝敕封孙权“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孙权字仲谋,孙武的二十二世孙,继父兄业力主江东,称帝建都三国鼎立,龙盘虎踞81郡。繁华江南,开拓福建后方,首次设立建安郡,派兵求夷州(今台湾)。 亮帝被废贬为会稽王,谪赴闽侯贻谋先声。东晋南宗孙恩败退,游艇泉州占拒南粤。两浙运使孙处字季高,奉命泛舟追剿,功封番禺县使,赠侯侯官南海太守。伊始入闽世代湮远,千年来闽南孙籍祠堂石刻晋代等先祖的嘉行懿事。《惠谱》载:“文谟武烈成嘉会,尊祖敬宗启泰元”。 查典寻谱,先祖有避乱或官阙其地而卜居,如唐久视(700年)孙师业投诉路遥,促进泉州设府建县。唐开元盛世塔江孙匠造塔于塔头。唐光启二年(887)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官闽,由福清迁泉州再迁同安“三徒成名”。黄巢之难,东平侯百部将孙誗兵平闽越,中和二年(882)定居江西虔化,谱载支派分衍宁化、长汀、晋江洑田和广东至翠亨村。 谱序云讨虏之后宗先南渡临泽而居,浮沉至唐,宋成基业,堂联“家号乐安安乃乐,谱族东孙孙为东”,灯号乐安。泉郡晋邑尊奉平谕公为始祖,据万劫余生的《晋谱》、《埔塘谱》、《柳塘记》所载,宋成基业显赫郡里,“有宋崇伯第,皇朝大夫家”。如平谕公之曾孙班尉,系二十三郎,谥文毅,生子二,长谏议大夫,公讳真辅字长清号退岩,系二十五郎告身大中大夫,传世郡中暂羁南塘(旧称洑田),分衍青阳市孙厝头乡及塔头乡孙厝。次礼部侍郎,公讳嘉安系二十六郎,分遁埔塘,世居惠邑。由引先君祖考而追溯四代,祧世始祖平谕公字叔礼,十八郎失讳,宋中书舍人封平渝,系北宋奭子,父荫主簿开封推官,使契丹,除两浙运使,因均衡斗斟尊为平瑜。谕公先祖的五世列宗,唐僖宗中和四年(884)避乱入闽,择地泉之清源,后世“桐城分疆,燕翼闽南”,“相舆笃宗绵世泽,明讲诗礼振家声”。 平谕公一世祖至清康熙年间二十一代昭穆字辈:平清端文真正希和懋隆福宜楚国彦遵起云德缊赞。其中,十六世遵度(彦奕子)明天启甲子科中式武举人,兴泉道中军守备。遵尧(彦通子)明崇祯癸酉科岁贡,江西建昌府教授,诰封刑部主事。十七世起星讳枝灼号调玉,明天启丁卯科中式举人,崇祯辛未科中式进士,殿试三甲277名,授刑部主事、行人司行人、北科给事中,恩任南宁国府及广东潮州府知府,钦命册封琉球。遵禹、起平、云丽等14人俱邑庠生。秾灿为邑廪生,思晦为漳郡龙邑庠生,礼观为台郡库生。其中二十世缊衙,清康熙甲午科中式举人,候选知县,题画温陵孙氏一世祖平谕公像赞,并将“二臣”原宋徽猷阁学士、知泉州府兼市舶司孙梦观,有政绩祀府名宦的世系入籍晋江县南塘洑田谱。 平谕公之七世希元公,时处宋元鼎革,念孙氏列祖效忠宋室,义不仕元遁迹埋名抑子孙,自耕自食于滨海泥泽地,开凿白衣埭排灌碱田,家资渐盛人丁旺兴,重修洑田官孙氏祠堂祀先烈,续修家乘《晋谱》。希元子二:和安、和叟,和叟世居祖业,生子懋夫,夫生三子必友、必美、彦爵,于元至正壬辰年劫遭丧乱,屋宇被焚毁,兄弟沦殁,子孙星散他乡。彦爵公入赘塔头张氏,传五世的子孙念先人首创塔江,恢复孙氏遂为今塔头村孙厝,传衍十二房份人丁3000余人。其昭穆字辈:士嘉肇奕钟英毓秀丕晋文明。孙氏宗祠大厅楹联,上联:乐安衍派奠江左继温陵蕃青阳历南塘肇塔头。由塔头分衍广东天罡围、台湾、高雄、屏东、新竹,以及安海安东星塔、南安官桥林兜等地。原任考试院院长孙科审校台湾《孙氏族谱》记载徙台始祖孙彦爵等。 青阳孙氏,旧称泉州府南门外二十七八都青阳市孙厝头村,始祖四十九公派宣教公,字兮世,系平谕公第六世谏议公的长子文典居南塘,次子宣教,择地青梅山之南,地脉南山蒲丘之阳,泉南郡望青阳甲胄的最早先民。明万历三十四、三十七、四十三年连中三举人,崇祯四年调玉公中进士,显祖荣宗的家庙屡次修葺翻新爰引注目。明崇祯间纵火烧祠,折冲樽俎,人丁四散分迁莆田江口、同安沙溪、泉州崇福寺后、池店普角及菲律宾、香港等地。孙氏家庙大厅石刻传系的石柱上联为:乐安衍派继江左拓建安肇青阳徙沙溪宗功永纪。碑碣史迹和摭遗有李白所题“万古臣纲”和“天子自序”。昭穆世系:宣祥致裕则南盂靖光宝尾忠茂世代万年远。远辈为今二十二世亦是乐安孙氏七十五世。民国十八年(1929)新编字辈行序:“振邦威武汉华兴耿维新”10字,系厦门孙氏自治会乐安孙氏大宗祠撰纂。孙谱有言“一阳来复天心见,百世追思祖德长”。(该作者曾主编出版《中国孙氏世系源流》、《乐安孙氏世系源流》、《孙子之法万代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