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氏源出有二说:(一)夏禹分封佘王,后其子孙因以为姓。(二)秦始皇时代,有官余振魁者,因秦始皇楚书坑儒,振魁被牵连,被抓前交代夫人率四子外逃,并各分一姓,即佘徐涂余是也,而佘是其中一姓。但据石狮港边鳌江族谱载:“据传依稀记是余振魁系晋朝左丞相,秉忠为奸臣构陷,其夫人率四子逃难并四子分四姓。”但鳌江族谱并不是据旧谱转抄,而是抄录南安官桥徐氏族谱,这样余振魁是秦始皇时代人或东晋时代人,值得研究。据安溪姓氏考作者徐天荣先生考证余振魁属由余王之甘四世孙,而佘姓宗祠称“东晋赐姓”之说,或者是别姓或不正宗之支而通过皇帝亲封,更表示隆遇,亦有可能。佘氏祠堂联有“夏禹分封衣锦络绎开科第,东晋赐姓冕冠蝉联世宦家。”其中暗示着自夏禹时便有佘姓之存在,而并非至东晋才有赐姓之佘。但从秦王朝公元前221年至东晋公元317年,前后差距538年。故此鳌江之佘是属由余正统;即余振魁之四子中的一个,或东晋皇帝另外赐姓,或属姬姓周文王百子分百姓。
据鳌江佘氏族谱载曰:“佘姓入闽始祖安裕公,系宋咸淳间人,廷试一甲二名榜眼及第,累官翰林院学士。即1265年至1274年。如27岁中榜眼,约生于1238年。开基祖琼公,赐进士出身,授卞梁开封主簿。肇基祖恩周公,赐进士出身,封中宪大夫,任徽州歙县知县。鳌江一世祖肃斋公任提举使,居永宁港边村,约在大明洪武六年左右即1373年。二世祖恪轩公赠指挥使,约在洪武后期。三世祖梅江公授南京金吾卫指挥使,系正三品万户侯。即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期的永乐年间,按每代以26至27年推算,从安裕入闽至梅江应该有8世。梅江公生五子,即德甫、宜甫、节甫、达甫、宽甫。第三子节甫公分去厦门乌石浦。
晋江永和镇东茂佘氏,由乌石浦析居。东茂佘氏现人口400多人,海外及台港澳有600多人。梅江公第五子宽甫公生子五:曰田、曰畹、曰畴、曰留、曰止斋。三子畴迁石龟、安平。第五子止斋,讳畿,字邦惠。止斋生八子:长乾肃、次坤肃、三端肃、四正斋、五庆斋、六劲公、七塔公、八劤公。长子乾肃分居泉州水门外。坤肃无传。端肃生六子,传现港边佘裔。四子正斋传居安溪。七子塔公分晋江杆柄。八子劤无传。另据余姓族人告及,他们祖上,应在未肇基鳌江之前,另一支分支莆田南日岛,现衍传3000多人。肇基后一支析石狮港前约70多人。总之佘姓在晋江石狮等地属小姓。
港边鳌江宗祠的楹联是:“赐姓殿前昭晋代;大魁天下著宋时。”东茂宗祠楹联是:“雁门衍派家声远;鳌江传芳世泽长。”
余姓鳌江派辈序从十三世起是:“羹子元尔俊彩升隆,昭宣济美植德由道,雍和伯仲启迪有方,流传至今尊祖敬宗。”
(本文由港边村佘文灿提供“鳌江佘氏族谱”,及佘明育、佘振胜、佘文彬等提供有关资料。另据鳌江佘氏族谱记载多处分居安溪,但据“安溪姓氏考”中102姓,并没有余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