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黄长猷志行拾零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黄长猷先生居港近半个世纪,全方位投入于香港爱国社团活动,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爱国社团,特别是筹备香港回归作过大量的工作。在长期社会工作中,黄先生无远不至、无微不入、求仁得仁、勋猷彪炳,为祖国和家乡建设事业作过不少贡献。黄先生爱国爱乡的事迹,在海内外报刊和会刊上早有报道。这里,仅就本人所知一鳞半爪略记于下: 黄长猷,1931年生于晋江安海。少年时代毕业于培基小学,其后,就读于养正中学。1951年抵港,随其叔父黄福俊先生在德大参行潜心习商。1981年与其兄黄长焕在香港创办天德参行有限公司,任公司副董事长。现任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执委兼财务、旅港福建商会常务理事兼司库、香港晋江同乡会理事兼财务、香港厦门联谊总会理事兼总务、香港安海同乡联谊会董事兼财务;厦门市政协委员、晋江市政协委员、晋江市侨联委员。 黄长猷对家乡的建设事业极为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黄先生运用其崇高信誉及人际关系,积极支持和鼓励外商回国投资,协助建立福建省首个经济开发区——泉州安平开发区。并以自己远见卓识,促成首先解决水电、交通基本设施,为开发区之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开发区现已略具规模,并逐步落实厂房、酒店和住宅等工程。开发区的稳步发展,为繁荣家乡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黄先生对家乡的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除积极组建养正中学和培基小学校友会之外,曾担任养正中学香港校友会会长,事无大小,亲董其事,鼓励爱国爱乡的校友商家捐建教学楼。1994年得悉镇政府有意兴办职业技术学校,黄先生便积极支持,亲自与镇领导勘察校址,建议放弃易罹水患之低洼地,而选择适合校园建筑之高地。当时镇领导只计划申请80亩地,黄先生则高瞻远瞩地提出应该申请100亩,建议预留今后发展的土地,使职业技校日后扩建校舍时顺利地解决土地问题。 黄长猷对于慈善事业,不是止于参与机构,挂名了事,而是凡事亲作亲为,直接为最需要的人解决问题。哪里需要帮助,就出现在哪里。举凡太平绅士、乡贤豪富,或则孤独鳏寡者流,遇有丧事,黄先生必迳往协助。感人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江海冷暖鱼先知。多少受惠者称道:黄先生是黑暗角落的一盏灯,是凄寒路上的一堆火。 面对繁忙的公务和商事,黄先生仍不稍减其对文化艺术之兴趣。对香港回归期间出版的《回归诗集》,安海黄潜蛟《雨蕉吟草》诗集出版的筹款,名画家洪世清出版画册之探讨,无不备极关心;对旅港福建商会八十周年特刊之出版,几经穷搜博索,找出有关创会先贤之绝版会刊,找出原香港大学著名历史教授许地山先生有关《福建人与香港》之论著,从而提高会刊之可读性。并将自己所藏晋江乡贤吴钟善《守砚庵诗文》和墨宝捐赠母校养正中学图书馆。不久前,还拨冗到香港龙山寺造访,赠给安海龙山寺史料,为两地龙山寺结缘互访穿针引线。 黄先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之爱护更是难能可贵。清末爱国诗人吴鲁之墨宝,时价不菲,对联或册折,动辄数千元至上万元,黄先生见即买下,并以“吾藏不如吴氏子孙藏”之豪气,慨然赠予吴鲁后人,以供整理研究之用。 黄先生以天德参行大股东参与公司之管理,以其深广之社会活动,推动公司之商业活动;反过来又以公司之商业活动,充实爱国爱乡之活动。政商合一,高踞于现代企业管理之巅,稳步开拓商贸国际空间。澳大利亚新西兰电视台曾对天德参行作过专访报道。 黄长猷的事迹,从店内到店外,从香港到故乡,难以尽述。黄先生一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临事闯前、功成身退,在平淡无奇的工作中,做出令人称颂的事迹。《菜根谭》云:浓烈往往见假的,平淡才是真的。黄先生的德望就是真的。年初有位从事保险业的小姐,在一次宴会中发现黄先生的影响力,为了推广保险业务,急需寻找一个“影响中心”便给黄先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恳切要求与黄先生交朋友,足见黄先生诱人的魅力。 (此文承蒙庄杰镇先生提供部分资料,特此致谢) 1998年5月18日于青阳沟头山